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孩子厌学:父母看管过度后遗症

有一位妈妈曾经这样向我哭诉她的生活,自从孩子上了小学,她就不出去工作了。当然,不出去工作的原因不光是因为要照顾上学的儿子,还在于老公生意做大了有钱了。做全职妈妈无非就是每天接送孩子,辅导孩子学习,照顾老公的生活起居。孩子去上学了她就去去美容院,买买衣服什么的。刚过上这样的日子的时候,这位妈妈觉得特别幸福。

可是一天一天过去,她的心里就不平衡了。每天洗衣、拖地、收拾房间、做饭伺候两个人,还经常被他们烦。尤其是儿子做作业的时候嫌她坐在旁边指指点点,更埋怨她不给自由玩耍的空间,还说她什么都不懂,犯起拧来越让他看书越要玩耍……

最近儿子竟然有点讨厌学习,这位妈妈说如果你不好好学习,我就告诉爸爸。可还没等她跟老公说,儿子就偷偷向老公告状,老公孩子向着儿子,说她管教太严了!管教无方!每当这个时候,她心里这个委屈啊!这个时代,不管得严点,要是学坏怎么办?不管得严点,孩子就得天天上网玩游戏不学习!本来成绩就不好,还不得考个最后一名啊?……

听完这位妈妈的哭诉,我真的是非常地同情她啊!她是一位要强的妈妈,也是一位好妈妈,只是因为没有掌握好和孩子交流的科学方法,而导致了教育结果比较糟糕。

我常说,不管做什么事都要适度,所谓的适度,就是程度适当,教育孩子也一样,过度和不足,都不会有好的结果——被过度保护的孩子能力低下,性格懦弱;被过度期待的孩子因为压力大而心理脆弱,甚至经不起一根稻草的重压,轻易就结束生命;教育不足呢?面对多元化的意识形态和世界化生活格局,孩子很容易学坏。

那么,怎么教育孩子才算适度呢?要搞明白这个问题,我们要先弄明白为什么看管过度孩子就厌学的问题。

为何看管过度就厌学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决定需要,希望具有控制事情发生、发展及其结果的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希望能够更多地依靠自己而不是他人作出决定。如果受到他人或外部事件的控制时,大多数的人会感到不愉快。人们希望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所以,我们教育孩子,就是要孩子拥有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和习惯,而不是依赖别人。

1.学习时间过长,孩子因为疲惫厌学

如果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常常用延长时间的方法让孩子学习,孩子可能会厌学。孩子具有玩耍的天性,好奇心驱使他们不断地对新奇的事物进行探索。一味地让孩子过多学习,不但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也阻止了孩子智力的发展,还可能滋生消极怠工等坏习惯。

要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适当安排学习时间,给孩子一定的娱乐时间,让孩子学习与娱乐相结合。让孩子感觉到学习是快乐的,而不是苦涩的。

2.家长要求过高,孩子容易放弃

因《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而著称于世的大教育家老卡尔·威特曾断言:“过度期待只会毁掉孩子的未来。”他强调:“一般的父母总是片面地发展孩子的天赋,且对孩子期望过高,过于挑剔,这样终将招致孩子的厌恨,激发他们的叛逆心理。很多本来是天才的人却沦为平庸,究其原因多是父母施加的压力太大。”

如果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呈现一种不知足的态势,那么,孩子就会有一种期待中的褒奖没有被兑现的失望心理,让他们觉得不管自己怎么努力都不会得到父母的认可,学习的动力就会被削减。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成绩必然下降。当孩子成绩下降的时候,父母就会批评甚至是指责孩子,使得孩子更加心灰意冷,厌学情绪就产生了。

学习是孩子的事情,父母辅导要适度

在学习上,家长很容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管得严,恨不得孩子除了吃饭睡觉所有的时间眼睛都盯着书本学习,这么做是不科学的,结果只会导致孩子厌学或者学得过死。

1.坚持快乐学习的原则

有一位妈妈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非常著名的歌星来他们的小城开演唱会,她得到了两张票。正在读高中的女儿非常崇拜这位明星,请求妈妈带她一起去。

妈妈觉得女儿每天学习够累的,正好那天晚上是自习课,可以放松放松,就让女儿请假一起去了。女儿当然是非常开心啊!可是,这件事情让爷爷知道了,爷爷狠狠地批评了儿媳妇,说孩子学习这么紧张怎么能旷课去看那玩意呢?追星耽误学习怎么办?爷爷这么一说,搞得这位妈妈也怀疑自己的做法了。

我告诉她,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调剂孩子的生活,没有什么不好的,更何况这种机会是很少的啊!最重要的是,孩子不会因为看了一次演唱会学习成绩就下滑或者就去追星追到不学习,孩子开了眼界丰富了生活,精神世界更丰富,心理能量更强大,更有劲头学习。

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是有需要的,只有满足了这些需要,孩子的生理和心理才会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对于求学阶段的孩子来讲,他们除了有求知的需要,还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等。只满足孩子的学习需要,孩子的内心就会出现不平衡的状态,难以攀上自我实现需要的高峰。

所以,当孩子提出学习以外的需要,如果不过分,我们就尽量满足,而不是让孩子两眼只盯着学习,这样孩子才会快乐,学习效率才会高。

2.把握“期待适度”的原则

学习本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学习不好孩子自己会难过、沮丧,如果父母过于紧张,或者不考虑孩子的能力而对孩子期待过高,那么孩子除了逃避就没有别的办法了。

所以,当孩子成绩不好的时候,家长最好的态度是同情孩子、理解孩子,正视孩子当下的学习状况,然后和孩子一起想办法把缺漏的知识补上。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切身感受到通过努力掌握知识的快乐。这样,每天进步一点点,孩子的成绩就会好起来的。

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期待适度,那么家长自身就没有压力了,家长轻松了孩子也就放松了,在放松的状态下学习,孩子的学习成绩是错不了的。 w+OXmmNn+dhcGOvfiIDuv8zy0NyXU2E4dhkaMJl1BR0NITVXo/vkTijTNufdZ92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