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学得更积极

乔治·波特是196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由于发明了测定快速化学反应技术而获奖。

波特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与他从小练就的敏锐的观察力密不可分。身为建筑商的爸爸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在波特小的时候,他经常带波特去郊外的原野上做游戏,波特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在草丛中爬来爬去、从山坡上滚下来、趴在地上观察小动物等,只要波特想玩,父亲就任由他玩。

有一天波特抓着两只小虫子给爸爸看:“您看,这两只虫子都有六条腿!”爸爸认真地数了数说:“是啊!那你看看其他的虫子是不是呢?”爸爸帮波特把虫子收进小纸盒里,然后递给波特一个早就准备好的捕捉飞虫的扑网。一会儿,波特小心地抓着一只蝴蝶来让爸爸看:“这个长翅膀的蝴蝶也是六条腿!”这回,爸爸告诉波特,很多有三条腿的节肢动物都是昆虫。

随着对自然界的观察逐渐增多,波特的小脑子里装满了越来越多的好奇,而且喜欢尝试。他和许多顽皮的男孩一样迷恋节日的烟火,但他与其他孩子不同的是,他不光陶醉于升入高空的那五彩斑斓的图案,更为重要的是他还要动手制造这种神奇的东西。还没有上学,波特就自己动手制造了焰火。

进入读书的年龄,爸爸就以另一种形式开阔了波特的视野,他送给了波特一套15本的《儿童百科全书》。爸爸告诉波特,书籍是知识的海洋,里面不仅有各种问题的答案,也引领着每个孩子更深入地探索世界。刚刚学会识字的波特,很快就被书籍迷住了。为了验证书上的理论,波特自己动手做实验;为了按着书上的方法完成某个制作,波特拆了装、装了拆,一点都不嫌麻烦。

孩子的智慧在手指上,动手的过程,不但应用了所学知识,也开发了波特的大脑,为未来的研究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大自然为波特的人生打开了一扇智慧的窗户。可是,当下的孩子,与大自然的接触远远不及过去时代的孩子们。

好奇是强烈求知欲望的表现

孩子的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当他降临到这个世间以后,虽然视力还没有发育好,他们就开始打量这个世界了。起初,他们用眼睛看、用嘴咬、用手抓,慢慢地,他们会说话了,就不断地问“为什么”。“为什么我要起来啊?”“为什么狗狗四条腿啊”“为什么我就不能飞啊”……这些在成人眼里司空见惯的事情,孩子却不认为就该是这样,他们觉得可能是别的样子!这就是求异思维、想象思维、假设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所以说,儿童是天生的发明家。

孩子的好奇心为什么那么强烈呢?要搞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先要明白“好奇”是怎样的一个心理活动。心理学家发现,个体有寻求新异、复杂、令人耳目一新的东西的本能倾向,表现在学习上,就是一种探索和认识外界环境的内在需要,这种需要能够引发个体的好奇。当一个人的注意力集中在知识的不足之处时就会产生好奇心。孩子来到这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后,信息的缺失会使得他产生缺失感,渴望获得缺失的信息,从而减少或消除缺失感。这就是当我们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孩子不断地问“为什么”的原因。

孩子越是不断地问为什么,好奇心越强,当我们给予孩子一个引导或者和孩子一起探索的时候,孩子就感受到了获取知识的快乐,从而会激发更强的好奇心。所以,一个富有好奇心的人能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体验乐趣,这种乐趣又会激励他不知疲倦地去探究未知的领域,促进其智力的发展。好奇心就像是性能良好的赛车引擎,让孩子永葆学习知识的热情,逐渐地从随意的好奇发展到对某一个领域产生好奇。

对于已经上学了的孩子,我们会发现那些成绩不错,又学习努力的学生会越来越喜欢学习,对学习怀有一种极高的兴致,这是因为对某一领域了解得越多,就越能对它产生好奇心。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用一个大圆圈代表我所学的知识,但是圆圈之外有那么多空白,对我来说意味着无知,而且圆圈越大,它的圆周就越大,它与外界空白的接触面也就越大。由此可见,我感到不会的地方还多得很呢!”

如果我们把孩子领进学习的大门,让孩子领会知识的魅力,那么,孩子就会越来越对知识充满兴趣。

激发、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通过上面的讲述我们已经了解了,孩子的好奇心越强,越能学到知识,孩子掌握的知识越多,好奇心越强,就越愿意去学习。显而易见,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让这个循环更高效地运转起来呢?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的身手是没轻没重的,因为好奇要摆弄一些物品,容易出现把物品弄坏的情况,这个时候,家长不要严厉地责骂孩子,只要想着把家里的贵重物品藏好,其余的东西,即便值点钱,被孩子拆了、弄坏了,这点经济上的损失与孩子学知识相比也是微不足道的。

孩子的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也是很脆弱的,如果我们不重视甚至加以打击,那么,孩子对这个领域的好奇就会戛然而止。

2.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对什么最好奇?当时是新奇的环境、新异的事物,那些每天都见到的熟悉的事物,既不能丰富孩子的阅历,也难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所以,我们不要每天把孩子圈在家里,要带孩子到处走走,去郊外、去公园、去高新技术区、去科技新品展示会,内陆长大的孩子去海边玩玩、海边长大的孩子去山区转转,等等。

3.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孩子对蚂蚁发生了兴趣,蹲在地上研究,然后问我们:“妈妈,这是什么?它们在做什么?”如果我们很冷漠地告诉孩子这是蚂蚁,它们在搬家,然后以蚂蚁很脏为理由拉着孩子离开,那么孩子对蚂蚁的兴趣可能从此戛然而止。

如果我们陪孩子蹲在那里一起看蚂蚁,然后带孩子回家查找关于蚂蚁的知识,了解了蚂蚁的特性后,让孩子设计一些小实验,去观察蚂蚁是否具有这些特性。那么,我们就等于为孩子打开了一个广阔的科学世界的大门,让孩子自由自在地去探索。

激发孩子的好奇心,除了当孩子问我们问题的时候,我们给予耐心的解答和更深入的引导外,我们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把一些问题抛给孩子。

比如,郊游的时候,我们可以问问孩子:“为什么春天来了,树叶就绿了?为什么有的树木,冬天叶子不落也不枯萎?”吃饭的时候,我们可以问问孩子:“用三根筷子可以夹到菜吗?” jYQhQuGX83TZXLUYhtkXX+iLu/PSFJYB7bfrD1m5LFNodfJ+E3ACy+ko59rI+by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