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郭可义:垃圾堆里捡金子

我们常说,垃圾是放错地方的宝贝。但是知道这话的人多,照着这话去做的人却很少。在西安工程大学就有这样一个“绿色方舟”团队,他们不仅把垃圾放到了正确的地方,还让这些垃圾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宝贝和商品。

在西安工程大学,有一支特殊的“破烂王”队伍,每逢周三、周五的下午,他们都会拜访学校的每一间宿舍和办公室,回收瓶瓶罐罐、废纸旧报。说他们特殊,不仅因为他们是该校环保社团“绿色方舟”的成员,更因为他们是大学生自己创办的垃圾回收公司——绿光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员工。现如今“绿光”在西安的高校中已小有名气。这家成立于2005年11月的股份合作制公司,从17名管理人员到110名基层员工,都是清一色的在校大学生。更令人佩服的是,这家公司还是大学生零元创业的典型代表。

“绿色方舟”团队成立于2000年10月。成立之初的“绿色方舟”主要是在校内组织举办一些公益性的环保活动,却常常因为缺钱使社团规模受到限制,有时甚至连活动都办不起。这一度令社团里的几位元老很头疼,谁不希望自己创办的社团能办得风生水起,屹立不倒。但是钱从哪儿来呢?如果全部由团员筹资的话,不仅给团员增加经济负担,而且效果也是杯水车薪。

于是,几位社团元老萌生了利用社团这个组织创业的想法。当然,他们起初并没有想过要搞出什么大动静,只是希望能赚些小钱,够维持社团的正常运转就好。但是合伙人都是大学生,能找什么赚钱渠道,又从哪儿找本金呢?这再次令他们陷入困境。直到2003年,社团主席郭可义参加了一次高校环保社团交流会议后,真正有可行性的零投资创业项目才为他们的困境打开局面。

那次交流会中,北京林业大学展示的“Recycle(回收)”行动计划令他眼前一亮:学校里每天产生的垃圾数量相当可观,不是可以用来换资金吗?这样不需要任何的本钱就可以轻松赚到钱搞社团活动了!他回到学校将想法和社团的另外几位元老商量,大家一致表示赞成。就这样,“Recycle”行动计划被引入西安工程科技学院(西安工程大学前身)。他们从“绿色方舟”百余名成员中抽出30多人组成一支“Recycle”行动小分队,主要任务就是在每个周末,定期深入学生宿舍收垃圾。

在学生们固有的观念里,收集垃圾是“下等人”做的事,对于在象牙塔里生活的大学生来说,这是一件卑微的工作。很多同学看到他们都会露出轻蔑的眼神,还会不经意地嘲讽几句。

无可奈何,他们很多时候不得不选择在大学校园里偏僻的小路上行走,从而避开轻蔑的目光和嘲讽。

很多绿光团队成员都是宣传环保的社团成员,况且本身家庭条件也没那么艰苦,现在居然沦为了同学们眼中“收破烂”的,这使他们的内心变得摇摆不定。

相比于同学们的嘲讽和轻蔑的目光,更让郭可义感到痛苦的是残酷的现实。回收垃圾利润非常微薄,一次辛辛苦苦回收的垃圾卖出去后只有几毛钱的利润。

面对这样的情况,郭可义也开始在心里质疑自己的想法:这条路到底能不能行?能不能渡过难关,顺利地走下去?

“有阴影的地方必然有阳光,有质疑的地方必然存在真相。同学们都在瞧不起我,都在嘲讽我,等着看我的笑话,但我真是一个笑话吗?不!我要让自己变成一个神话!利润低又怎么样,一个纽扣、一个打火机,温州商人都能从中获得几千万元的利润,我相信我也可以!”郭可义暗暗给自己打气。

重新收获信心的郭可义开始安抚摇摆不定的成员,为他们讲述着一个又一个成功者的故事。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常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都倒在明天晚上,我希望我们能够渡过明天晚上,看到后天的太阳。”郭可义也这样鼓舞着绿光团队的成员们。

终于,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绿色方舟”靠垃圾赚到了第一桶金——18.5元。虽然这个数字很小,但却代表了一个希望、一个方向和一个坚持下去的理由。

有了希望,有了方向,有了坚持下去的理由,郭可义终于发现了垃圾背后蕴藏的潜在市场。

原来,在他们一如既往地回收垃圾期间,郭可义回了趟山东菏泽的农村老家。走入村子的时候,他意外发现:村里外出捡垃圾的乡亲们家里都盖起了小洋楼。小郭百思不得其解:乡亲们都是生活所迫才出外谋生,捡垃圾也是迫于无奈才选择的下下策,何以大家都能靠此发家致富?于是他虚心地向乡亲们请教。原来这两年国家支持循环经济,鼓励回收垃圾,让经济循环发展。循环经济就是指垃圾回收再利用,为国家减压,所以国家非常支持垃圾回收这项新兴产业。乡亲们就是因为把握住了这个商机,才能这么快地发家致富。“绿色方舟”有着得天独厚的废品资源优势,如果能够进一步扩大,实现公司化运作,在运转正常的情况下,利润将是非常巨大的。

他一回到西安,就兴冲冲地找到了在高校各个社团间都非常活跃、人脉广阔的学弟田琨,把自己想创建公司的想法告诉他,并邀请他加盟。田琨当即爽快地表示支持,俩人一拍即合。随后,他们在西安的各个高校进行了一次调查,惊喜地发现,西安在校大学生超过60万人,这么多人每天产生的垃圾简直是天文数字。这些天文数字对他们来说,无疑就是公司业务的潜在来源。说做就做,他们马上组织了创业大军,开始了浩浩荡荡的创业之旅。经过一段时间的策划,再加上两年来团队回收垃圾所积攒的资金,2005年11月20日,绿光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终于在西安工程大学以社团的形式正式注册成立。

公司成立之初,这个团队还只是依靠简单地买进卖出方式运转,利润依旧十分微薄。面对公司发展的瓶颈,郭可义感觉单靠垃圾买进卖出盈利,就像是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风险很大,现在必须找到一个新的方向作为突破口,把风险均摊。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田琨,田琨经过思考也觉得可能是因为社会上垃圾回收公司越来越多,这个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他们应该尝试着转换一下方向,或许会有新的出路。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们逐步将目光转向了废旧物品的再加工上。将回收的垃圾进行分类,挑出可再次利用的进行加工,比如将铁丝做成自行车模型,将废弃的塑料玩具重新组装加工等,这样既不需要太大的成本,又可以做出大众喜爱的产品。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果然效果明显,公司的盈利较之以前,翻了好几倍。

两条腿走路不如多条腿走路,尝到甜头的郭可义决定继续在市场中寻找新方向,让风险进一步降低,把鸡蛋放到更多的篮子中去。2006年6月,又是一年一度的毕业生离校时间,绿光团队成员——艺术学院2003级的王丹注意到,毕业生4年积攒下的电子辞典、旧书、CD、电器、被褥等物品大部分没法带走,只能摆地摊贱卖,来不及卖掉的就当垃圾扔掉,而这些东西恰恰是很多低年级学生需要的。在王丹的建议下,公司开通了二手市场业务,卖家可以直接将东西卖给公司,也可以寄存在公司申请代卖,若到期仍未卖出或达不到预期价格,交点管理费还可以取回。

就这样,通过不断摸索,“绿光”逐渐建立起一整套规范的垃圾回收、处理、变卖管理系统。仅半年时间,公司主营业务月收入最高已达到5000余元。

郭可义成功了,曾经看轻他、不理解他的同学们也转变了观念,成为了郭可义的好朋友和他在校内的信息员,哪里有垃圾需要回收,他们就会第一时间通知郭可义。

“绿光”正筹划走出本校,先将市场扩展到临近4所高校,继而覆盖西安市各大高校,争取早日攻下西北高校地区市场。

创业启示

资金问题并不是创业中最艰难的部分。很多大学生因为资金问题而放弃创业,这是不明智的选择。郭可义的故事向所有人证明了,创业也可以零门槛,只要坚持自己的方向,把资源合理利用,小本生意也能创造出巨大的价值。 QcoAym0u3CbwS2jsPGfs+pgQyISVD5nLDK4RVg14X/MfPBDJZhNRw4JpUO3+QdH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