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磨炼是人生中的一座座丰碑

凡“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动心忍性。以增益其所不能”者,皆所以致其良知也。

——《传习录》

自古至今,凡成大事者都经历了一番苦痛挣扎。人生需要磨炼,只有经历过了才能真正懂得,才能真正成长,对王阳明来说,这些也都不例外。

王阳明在弘治末年的时候,在山中修行后复出,继续走在仕途之路中。他选择做了山东乡试的主考官、兵部武选清吏司主事等职位。也就是在这期间,他开始了自己讲学收徒的生涯,弘扬自己“必为圣贤”的志向,并劝那些沉溺于辞章之中的莘莘学子,鼓舞志气学习圣贤精神,并致力于“身心之学”。

“身心之学”其实就是一门让人内心变得强大的学问,当然它也是一种以理性为自己立法的学问,这门学问可以让人们自己建立自己的生命意义,让自己的命运把握在自己的手中。王阳明12岁时立志做圣贤之人,到悟道复出已经年至三十有余。这一路走来的可以说是曲曲折折,从最初的沉溺于侠客之行,而后沉溺于骑射之中,接下来考科举之时沉溺于辞章之中,步入仕途却沉溺于神仙的修行之中以致辞官归隐,最后又一次沉溺于佛学之中。其心路历程真可谓是丰富多彩,难以尽述。

二十几年的历程,王阳明所走的圣贤之路着实属于摸石头过河,从来没有人告诉他该怎么走,该怎么学,甚至也没有人告诉他这条圣贤之路到底走到哪里才算是到了尽头,但是王阳明就是这么执着地坚持着。就如同朱熹学说中的格物之学,今天格这个,明天格那个,却不知道到底要格到何时才算是终点。想想现实生活之中那些追逐梦想的人,为了完成心中的梦想,不也是这样今天做这个,明天做那个。世界上的成功没有是一帆风顺的,也不会有人告诉你该如何走向成功,所谓的成功是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之后才能获得的。

王阳明为了实现自己立下的宏伟大志,一路这样艰辛地走来,近乎将自己弄得身心疲惫。也就是这个时候他对朱熹的学说产生了怀疑,后来他弃官归隐,在洞中修道归来,才对圣贤之路有了一些非常明确的想法、做法。

成功的机会总会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就在王阳明迷茫之际,他遇到了湛若水。说起湛若水不得不提陆九渊,陆九渊乃是心学的创始人,早在他十几岁的时候,他就开始思考宇宙与人生这样的大问题了。某一日,他在古书之中看到将宇宙解释为“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随即恍然大悟道:“宇宙内事,乃吾内事;吾分内事,乃宇宙分内事。”随后写下一句话:“宇宙便是我心,我心便是宇宙”。因为我的心与宇宙乃本同一,所以陆九渊提出了“心即理”的学说。他认为,一个人就算是没有读过很多书,就算是不去格物,只要将蒙蔽本心的那些物欲清扫干净,就算是一个字也不认识,在天地之间也可以堂堂正正地做人。

陆九渊的心学对于彷徨之中的王阳明来说,简直就是久旱逢甘露,让他更加坚定了圣贤之路,也让他的心看到了光明,这为他在后来的寻梦之路上打下了基础。有人说,谁愿意自己的人生之路上会充满坎坷,如果一切都是风平浪静那不是很好吗?干吗要经历那么多的风风雨雨。但是人想要成长,不经历风雨怎么能够真正懂得呢?

磨炼对于一个人来说那是一笔永远都无法被拿走的财富,青春可以逝去,容颜可以老去,但是经历的磨炼却永远都在那里,那些磨炼就像是人生中的一座座丰碑,当你走过去了,当你站在高高的山巅,你才会发现那些磨炼在人生的路上散发着最美的光芒。王阳明在1507年的春天,被割去所有官职,踏上了山高水远的贬谪之路。一路上他逃过刘瑾的追杀,在福建行走在苍茫的大山之中,可想而知是如何的狼狈不堪。

如果说狼狈不堪是最坏的境遇,那么接下来的简直就是生死考验。王阳明奔走在山林之中,饥寒交迫,却无处投宿,好不容易看到一座寺庙,岂料那和尚竟然丝毫没有出家人的慈悲之心,毅然将他赶走。无奈之下的王阳明在黑夜之中继续赶路,好不容遇到一间残垣断壁的土地庙,于是进去之后便呼呼大睡,却哪里知道这破庙本是一只老虎的容身之所。夜半回家,老虎看到熟睡的王阳明,便开始狂吼,以示抗议,怎料熟睡之中的他硬是一动没动,无奈之下老虎摇摇尾巴让出了自己的地盘。

第二天,和尚见他毫发未损,于是请回庙中恭敬款待,也就是在这里,他与逃婚之夜的道士偶遇,自此打消了自己隐归山林的想法,随即在墙上留下一首诗:“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一个人只有在磨炼之中才能修炼自己的身心,才能淡然面对所有的事情。如果没有经过磨炼,遇到事情很难保持平静,也就不会处理好事情,更不要说有所成就了。 vASXv2cKCrcDEr0tDTEFsVeEVO0vFRAmtd+B/KMmKV9JB/MnsctKGyezBwZCXdV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