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天才是这样炼成的——一万小时定律

心理学定律

马尔科姆·格拉德韦尔在《异数》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脱颖而出,并不是天赋比其他人都好,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一万小时的锻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丹尼尔·科伊尔在《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中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

一万小时定律是指,在某个领域要想成为专家,需要一万小时左右的训练。直接换算的话,就是如果每天在一个领域里投入八小时,一周五天,那么在这个领域达到精通,至少需要五年。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

当今社会,想不花时间、不花精力就取得成功,是不现实的。很多时候,我们所看到的成功只是最终取得的成果,成功背后还包括知识、经验、能力等因素的积累与熟练运用。这些因素的积累过程,都需要锲而不舍、长年累月的投入与付出,其中付出的时间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即便是普通人,如果在一个领域花费足够的时间,也能成为半个专家。

心理学实验

20世纪90年代初,瑞典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森对柏林音乐学院学小提琴的学生做过长期跟踪调查。这些学生大约从5岁开始练习,开始每周练习2~3小时,然后慢慢加大训练量。而最优秀的学生,从学琴起直到20岁,花在练琴上的时间都在一万小时左右。心理学家吉列尔莫·坎皮泰利和费尔南多·戈贝特对104位国际象棋比赛参赛者进行研究,发现达到大师级别的平均时间,大约为1.1万小时。

虽然很多实验也表明,并不是所有领域都能靠勤奋取得成就的,比如在短跑领域,很难仅仅通过高强度训练就把一个人训练成世界冠军。但是,对于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他们的目标并不是要做世界冠军,而是成为一个更有能力的人,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以及兴趣爱好领域,都能够得心应手。比如,在智力层面,长年累月地进行思维和记忆训练,一定能够稳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体育层面,每个星期有针对性地对肌群进行训练,一定能够使身材和体力变得更好,更健康强壮。再举个例子,在写作层面,每天固定地写作,一定能够提升文字表达能力。对于孩子来说,如果父母从小就在孩子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孩子将来一定能够有所成就。

教子案例

小丽从小就在画画方面表现出了天赋,她的画画水平明显比其他小朋友高一些。从幼儿园开始,小丽就经常受到老师的称赞,她的画也经常被当作优秀画作贴在班级的墙上。可是到了五六年级以后,她却越来越不喜欢画画了。妈妈经过询问才知道班上有很多同学开始学习素描和色彩,画画水平明显超过了她,所以,这一两年来,老师没有再称赞过她的画。

妈妈暗下决心,绝不能让闺女输在起跑线上,况且家里还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原来,小丽的舅妈正是一位画家,虽然名气不大,却是专业人士。最初,小丽的逆反情绪严重,她说:“我才不要在家画画,反正也画得不好。”见状,舅妈对小丽说:“我们列一个表,这个表就是用来超过你们班画画最好的小朋友的。上面有三十个格子,每上一次课我们就在其中一个格子上打钩。等到所有格子都打完,你的画画水平一定会超过班上的所有人。要不要试一试?”

小丽听后很高兴,欣然同意了舅妈的提议。她每个星期跟着舅妈上两次课,两个月以后,她的画果然被美术老师表扬了。小丽尝到了甜头,更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心,她又制作了一百个格子贴在墙上,每画一小时就在一个格子上打钩。小丽常常在家画各种各样的物品,还叫爸爸妈妈带着她拿上画簿去公园写生。除了自己画画之外,她还在网上学习绘画课程,去美术馆看大师的展览,也时常在书上仔细看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每隔一段时间,小丽就把自己的作品拿去给舅妈和她的画家朋友,请她们提出建议。几年之后,小丽已经填满了一千多个格子,完成的画也越来越多,还拿到了全国绘画比赛的奖项。

在这个案例中,小丽的舅妈正是利用了一万小时定律。小丽虽然在绘画方面很有天赋,但由于疏于练习,又缺乏专业指导,结果日渐落后于其他同学,导致她对绘画失去了兴趣。经过舅妈这位专业人士的悉心指导之后,小丽开始体会到进步的喜悦,结果付出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水平自然提高很多。

教子方法

一万小时定律的本质是,如果要在一个领域获得成功,就需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对于孩子来说,兴趣是一个方面,正如上面案例中指出的,如果没有随同的学习和训练,孩子的兴趣迟早会消失殆尽。对于孩子来说,枯燥的坚持会比较困难,那么,巧妙的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了。下面几点是供父母参考的方法:

1.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点

因材施教在很大程度上是有道理的,孩子如果对一项活动非常反感,父母就应该寻找替代活动。比如,如果孩子对枯燥的跑步很抗拒,而父母的目的并非将他训练成田径冠军,只是想锻炼孩子的心肺能力,就可以选择其他趣味性更强的体育运动来代替,比如足球;如果孩子喜欢音乐,却对拉小提琴不感兴趣,父母可以试着用钢琴课替代小提琴课。总之,让孩子做他兴趣的事情,并且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孩子需要父母的持续激励

孩子在做某件事的时候经常会遇到“瓶颈”期,这期间,无论孩子多么努力似乎都很难取得进步,所以,很多孩子都容易在此时放弃。这是一个关键期,此时父母需要给予一点额外的奖励,或者进行适当的停顿。额外的奖励,可以是一顿美食,也可以是他想要的一个小玩具,或者带他去游乐园等。父母也要有足够的耐心,只有父母情绪平稳了,孩子才不会焦躁。

3.方法不对,努力白费

很多事情并不是仅仅投入时间就能够解决,如果开始时使用的方法不对,就会事倍功半。比如乐器的学习,入门一定要依靠专业老师的指导。如果开始的时候养成了错误的动作习惯,后期便很难改变。学习也是一样,如果一开始对某个重要的定理理解错误,接下来的学习就会犯越来越多的错误。因此,在孩子刚开始学习的时候,父母一定要教给孩子正确的方法,如果父母不懂,就应该去咨询专业人士。

4.累了就休息,疲劳状态效率低

在投入时间的时候,效率也很重要。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尤其是孩子,因此,孩子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需要适当的休息和停顿,以帮助大脑度过疲劳期。“一万小时定律”并非投入一万小时就能成功,而是说要在这段时间内高效投入,否则效果不会太好。对于孩子来说,劳逸结合是最佳方法,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互相结合,才能够获得更高的效率。

5.给孩子足够的个人空间

有些父母因为担心孩子偷懒,会一刻不停地盯着孩子做事。对于某些带有一定危险性的活动,或者对于有些需要父母陪同的项目,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如果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或者孩子在进行一些创作类活动的时候,父母也一刻不停地盯着,反而会使孩子分心,给孩子造成压力。父母适当给孩子私人空间或者距离,既能达到陪同的效果,又不会使孩子过于紧张。

专家点评:

扎扎实实地在一件事情上投入时间,是一种好习惯。父母一旦帮孩子养成这种习惯,他们将终生受益。习惯的养成切忌拔苗助长,父母需要耐心地寻找孩子的兴趣点,慢慢培养。这样的培养也需要技巧,参考以上五点,相信你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也适合孩子的方法。 eMq/KmXgXoXo9ETvYT0qCoQkBVcWgOmoJmRgp70Q4j+Ec6nqfYxwoLv9Dmx4Y3p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