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幽王的父亲是周宣王,爷爷是周厉王。厉王无道,国家大乱,“宣王中兴”,在位46年把国家打理得还算不错。在宣王三十九年的时候,征姜戎(周朝南边的游牧部落)大败,说明在宣王后期时周朝和羌人的关系就比较紧张了。可怜的幽王在登基的第二年,都城周围“三川”就发生了大地震,大臣就预测说“周将亡矣”。幽王三年征褒国,得到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原本的正妃是姜姓申侯(羌戎的一支)的女儿,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废黜太子宜臼,想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曰:“周亡矣。”可见,褒姒和伯服的出现,只是给了太史一个例子来说明周真的要亡了。那么,这段史料背后的故事又是怎么样的呢?
西周的政治从一开始就和姜姓息息相关,姜姓大族是和姬姓周室相互依存的一支西部少数民族,周王室姬姓的王后大多都出自姜姓,所以姜姓在西周政坛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力,如辅佐武王伐纣的姜子牙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封神演义》中的姜子牙是文学加工的结果)。这种外戚和王室的矛盾,在中国历史上非常之多。宣王是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王,他在位时,就想扭转这种外戚左右政坛的局势,于是在宣王三十九年时征讨姜戎,结果大败,最终自己也间接由此事而亡,西周和姜戎的矛盾就更加激化了。到了命运悲催的幽王时,他依然想扭转这个局面,可惜王后依然是姜姓,外戚申侯势力强大,如何来做?他的试探性行为就是宠幸褒姒这个没有强硬后台的女人,他立褒姒所生的儿子为太子,希望能跟姜姓抗衡,并把国家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结果可想而知是失败的,不仅激起了申侯的不满,自己身死还导致了西周的结束。平王不得不东迁,开始了东周的历史。
平王是申侯的外孙,之所以能当王,是申侯势力扶持的结果。加上褒姒对于平王来说,是差一点导致自己王位不保的罪魁祸首,对她有不满也是很正常的。平王东迁后,为了稳定国家局势,舆论导向很重要,所以平王要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可怜的受害者,扮演不得不奋起反抗的角色。相应的,处于对立面的褒姒已经失势,或者已然身亡,没有了辩驳的能力。平王弑父本就不宜宣传,况且舆论并不能过多地指责自己的父亲,所有的罪责就要褒姒一人承担了,于是把她塑造得越是淫乱不堪,就越有利于平王的正面形象。史书是东周史家所记,后代史家也就人云亦云了,褒姒由此登上了四大妖姬的“宝座”。
撇除褒姒身世中的虚构成分,她不过是一个弃婴,辗转被人收养,养父母亡故后,成为褒国人的奴隶,最终又被褒人作为赎罪的贡品献给了周幽王。又因为她毫无后台,被幽王推到风口浪尖上当了替罪羔羊,成了周朝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身世不可谓不凄惨。就是这样一个命运悲催的美女,还被历朝历代作为反面典型进行宣传和教育。今天,我们也该还褒姒一个公正了,她只是一个女人,一个无依无靠偏生又貌美如花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