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阅读的动力

我原先不太明白,为什么有些朋友会对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提议不以为然。他们有的还公开撰文,认为名人劝读、名人荐书、阅读交流以及组织中小学生集体诵书之类活动,“不只推动不了阅读风气,还会把人推下海去”。总之是不太开心的样子。而这些朋友又都是读书的人,甚至有的还是写书给人读的作家或饱学之士。倘若大众都不感兴趣读书或者读书人越来越少,对他们也是很不利的。

后来对这些高见有了一些理解。持此类看法的人大体是阅读方面的精英主义者。精英主义者是比较非功利的。在阅读方面,他们往往认为读书乃个人事情,不赞成裹挟别人读书,不赞成在闹腾中读书,更不希望把读书变成闹腾。此外,他们还有潜藏着的一个担心,认为如此这般开展活动,会把阅读也搞成“运动”。

这些意见和担忧当然是有道理的。尽管我极力提倡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但也不赞成闹腾着阅读,也坚持自由阅读的原则,主张“不静无以为学”的道理。特别是阅读一旦被弄成“运动”,往往流于庸俗。有过深刻历史经验教训的国人,对“运动”一直有着很深的集体记忆和反感。

不过,似乎没人一定要把阅读搞成当年的“运动”。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作为有组织的社会性专项活动,主办单位不免会有一些计划安排,但也只是提倡和感召之类,决无强制之举,更不会像当年那样军事化地早读晚课,全社会只读一本或几本神圣的书。这正是反对读书被“运动”者最为关心的焦点。

事实表明,在提倡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若干年后,社会上读书的氛围很是浓郁了起来,而强制性的事情大体上没有发生。虽然阅读状况的改善与人们物质生活相对丰富后,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相应提升有关,但也要承认社会各个方面几年来对于阅读活动持续的提倡是发挥了作用的。在如此这般“读书好、读好书”的热烈推动下,不用怀疑,不少人还是较之以往多读了一些书的。全民阅读活动,只要能对人们的阅读起到好的推动而非“推下海”的作用,就算达到目的,就算取得了好的效果。

一个人的阅读总归需要内在或外在的动力来推动。传统中,比较世俗、功利的动力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价值导向明显低俗,却也自有其推动作用。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社会精英们,为了“读书学为圣贤”,为了“半部《论语》治天下”,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他们读书的价值追求十分高蹈,内生动力也就十分充足。还有,很多读书人是为着学以致用,以读书改变命运,推动也就十分给力。对于他们,“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直接的训诫,“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闻”则是成功人生的召唤。还有更多的年轻人,为了成为一个有修养、有文化的人,虔诚地接受阅读的推动和感召。“腹有诗书气自华”,古人名句令人肃然起敬。“小子何莫学诗?诗可以兴、观、群、怨,近之事父,迩之事君。”孔子之语令人豁然开朗。孔子还极而言之:“不学诗,无以立。”阅读事关安身立命。

上述种种读书人,阅读的动力已然十分强劲,自然用不着全民阅读活动来推动了的。然而,如果这当中有人因此认为不需要对普通大众的阅读状况给予关心,更不需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来推动大众阅读,则就有一点儿精神贵族俯瞰芸芸众生,饱汉不知饿汉饥的意思了。饱学之士不能一面自己饱读诗书,一面却去鄙夷他人劝读,这终归不大公平厚道。

古往今来,劝读都是至善之事。“天下无如读书乐”,“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以读书为荣,以不读书为耻。当全社会都说读书好、读书乐的时候,大众就会形成集体意识、广场效应和共同的价值追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社会就会有许多热爱读书的“知之者”“好之者”乃至“乐之者”,也就达到了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主要目的。至于在全民阅读活动中,人们应该读什么书,怎么读书,读网媒好还是读纸媒好,有关部门少不了会做推介,各界专家少不了会有说道,读者群更会有交流评价。只要社会有好书,口口有相传,开卷便有益,阅读活动就不会跑偏到哪儿去的。如果要问参加阅读活动最终有些什么收获,则尽可以五花八门、各取所需。在千人万众里,人们相约着读书,有的养怡了性情和心智,有的满足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有的成为读书达人而收获荣誉,有的结识书友收获友谊乃至更多,有的以此为休闲方式而坐游全世界,有的只是不甘落于人后而收获了面子,有的只是为了“百战归来再读书”(曾国藩),有的则只是消磨时光,快乐度日,不觉老之将至……凡此种种都很正当不过,而且也都可以反过来成为阅读的 动力。

2012年4月 tNZI16Ibw3TjHS81jPf2Pkc5aUy8TpGUbNz/qiM3+xSHNZRq9aJ+qHC2KRHGk2O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