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二 一切都用电

“先生,”内莫艇长说,指着他房间墙上挂着的那些仪表,“这些都是‘鹦鹉螺’号航行时所必需的仪器。这里的仪器和客厅里的一样,我必须时刻都能看到,以便了解我在大洋里的确切位置和方向。有的您认识,像指示‘鹦鹉螺’号内部温度的温度计,衡量空气重量和预报天气变化的气压计,指示大气干湿度的湿度计,风暴预测计——那个玻璃瓶子里面的混合物一分解,就预示着暴风雨的来临——确定航向的罗盘,通过测量太阳高度使我知道纬度的六分仪,测量经度的经线仪,还有白天和黑夜用的望远镜,‘鹦鹉螺’号浮到水面上以后,我要用这些望远镜搜索洋面。”

“这都是些航海人常用的仪器,”我说,“我也知道如何使用。但这里有些是我没见过的,大概是为了满足‘鹦鹉螺’号的特殊需要吧?我看到这里有一个表盘,上面有个活动的指针,这是压力计吧?”

“这确实是个压力计。它和水连着,指示着外面水的压力,同时告诉我,我的潜艇所处的深度。”

“这个呢,这是新型探测器?”

“这个是温度探测器,能够测定不同水层的温度。”

“那些呢?我猜不出那些仪器是干什么用的。”

“教授先生,我现在就来给您做些解释。”内莫艇长说,“请您听好。”

他停了一下,接着说道:

“在我的艇上有一种东西,有力,驯服,快捷,方便,干什么都行,是艇上的主宰。干什么都靠它,它为我照明,为我供暖,还是我这里一切机械的灵魂。这个东西,就是电。”

“电!”我惊叫了一声。

“是的,先生。”

“可是,艇长,您的行进速度极快,和电能是不相符的呀!至今为止,电的动能是很有限的,只能产生很小的力量呀!”

“教授先生,”内莫艇长说,“我的电不是一般的电,我能跟您说的也只有这些了。”

“我不想多问什么,先生,只是对这样的结果感到吃惊而已。不过,我还是有一个问题要问,只有一个,如果问得卤莽,您可以不回答。为了产生这么神奇的动力,您所使用的元素应该消耗得很快,比如锌,既然您和陆地没有了任何来往,您用什么来代替呢?”

“这个问题我可以回答,”内莫艇长答道,“首先,我要对您说,海底有锌矿,铁矿,银矿,金矿,开采是完全可能的。但是,我没有向这些地下的金属索取什么,宁愿向大海要发电的办法。”

“向大海要?”

“是的,教授先生,这样的办法有很多。譬如,我可以把放在不同深度的海水中的金属线连接成电路,靠金属线因感受到不同的温度而产生电,但我愿意采取一套更为实用的办法。”

“什么办法啊?”

“您清楚海水的成分吧。从一公斤海水里可以提取96.5%的水,大约2.66%多一点的氯化钠;此外是少量的氯化镁和氯化钾,少量的溴化钠、硫酸钠、硫酸盐和碳酸盐。这样您就明白了,在这些化学元素中,氯化钠占有较大比重。而我从海水里提取的正是这种氯化钠,用它来做我使用的元素。”

“那元素是钠吗?”

“是的,先生。和汞混到一起,就构成了一种汞合金,能够替代本生灯 电池里的锌。汞是永远用不完的,消耗掉的只是钠,而大海可以为我提供这种东西。我顺便还可以告诉您,钠电池应该被看做电力最强的电池,它的电动能是锌电池的两倍。”

“我完全明白了,艇长,在您所处的境况里,钠是好东西,从大海里可以提取。很好。可是,钠得制造,一句话,钠得提取啊!您是怎么提取的?显然,您的电池在提取钠的时候能够派上用场,但是,如果我没搞错的话,那些电设备所消耗的钠,超过了所提取的钠。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为了提取钠而消耗的钠,多于提取到的钠!”

“教授先生,所以我才不用电池去提取钠,而是用地下的煤里的热能去提取。”

“地下的?”我抓住了这一点问。

“如果您愿意,我们就说是海里的。”内莫艇长答道。

“这样说来,您能开采海底煤矿?”

“阿罗纳克斯先生,您将会看到我采煤的情况。我只想请您有点耐心,因为您有时间耐下心来。您只要记住这一点就行:我的一切都拜大洋之所赐;大洋发电,电给了‘鹦鹉螺’号热量、光明和动力,一句话,电给了‘鹦鹉螺’号生命。”

“但没有给你们呼吸的空气,是吧?”

“啊!我能够制造我要消耗的空气,但是用不着,因为我高兴的时候就可以浮出水面。不过,电虽然不给我提供呼吸的空气,但它至少还能够启动力量很强的泵,把空气储存在一些特制的储气舱里,使我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延长在深水里待的时间,想待多长时间就待多长时间。”

“艇长,除了赞赏,我无话可说。”我说,“很明显,您已经找到电的真正动能,有朝一日,人类可能也会找到的。”

“我不知道别人会不会找到,”内莫艇长冷冷地说,“不管怎么说,您已经认识到,我第一个开发利用了这种珍贵的能量。电给了我们均匀的、持续不断的光,这是阳光做不到的。现在,请您看看这座钟,它是电动的,走得很准,可以和最好的精密计时器媲美。我把它分成二十四小时,像意大利的钟一样,因为,对我来说,不存在白昼与黑夜,不存在阳光和月光,只有这种被我带到海底的人造光!您看,现在是早晨十点。”

“完全正确。”

“电还有其他用途。挂在您面前的这块仪表,标明的是‘鹦鹉螺’号的航速。一根电线把它和航速计连在一起,它的指针向我指明这艘潜艇行进的真实速度。您看,我们现在正以中速行驶,每小时十五海里。”

“这太神奇了,”我说,“我明白了,艇长,您用这种动力代替风、水和蒸汽,实在是太妙了!”

“我们还没看完呢,阿罗纳克斯先生,”内莫艇长说着站起来,“如果您愿意,请跟我来,我们再到‘鹦鹉螺’号的后部去看看。”

确实,这艘潜水艇前边这部分我已经了解,从中间到艇艏,确切地分为:五米长的餐厅,被一堵密封即不透水的墙与图书室隔开;五米长的图书室;十米长的大客厅,被第二堵密封的隔板墙与艇长的房间隔开;五米长的艇长房间;我那间二点五米长的房间;最后是一间七点五米长的储气舱,一直延伸到艇艏。总长三十五米。密封防水隔板墙上有门,用橡胶条封着。艇身万一出现个窟窿,防水隔板墙能够保证“鹦鹉螺”号安然无恙。

我跟随着内莫艇长,穿过艇翼的纵向通道,来到潜艇的中间部分。那里,有个井似的东西,展现在两道防水隔板墙中间。墙上挂着一架铁梯子,直通井口。我问艇长,梯子是干什么用的。

“沿着梯子可以上小艇。”他答道。

“什么!您还有一条小艇?”我接着问道,感到很惊奇。

“当然。那是一条很棒的小艇,轻快,而且不会沉,是兜风和钓鱼用的。”

“这么说,您想用小艇的时候,就不得不回到海面上去?”

“根本用不着。那条小艇就附着在‘鹦鹉螺’号艇体上,占据一个专门为它设置的洞。小艇整个装了甲板,绝对防水,用结实的螺钉固定在那里。这架梯子通向‘鹦鹉螺’号艇体上开的一个出入口,出入口和小艇一侧上开的大小相同的出入口相通。我就是通过这两个出入口登上小艇的。有人把‘鹦鹉螺’号上的出入口替我关上,小艇的出入口我自己关,使用的工具是气压螺丝刀;我把螺钉松开,小艇就飞快地升到海面。这时,我打开直到此刻仍然密闭着的甲板舱盖,安上桅杆,升起船帆,或是操起船桨,接着就开始兜风。”

“可是,您怎么回到潜艇上来呢?”

“不是我回来,阿罗纳克斯先生,是‘鹦鹉螺’号回到我身边。”

“根据您的命令?”

“根据我的命令。有一根电线使我和‘鹦鹉螺’号保持联系。我只要发一通电报就行。”

“倒也是,”我说,这件神奇的事令我陶醉,“这是再简单不过的!”

走过通往平台的梯井以后,我看到一间两米长的舱室,孔塞伊和内德·兰德正在里边大快朵颐,对饭菜很是满意。接着,一扇通往厨房的门被打开。厨房长三米,位于两个大饮料食品储藏室之间。

在这里,烧菜做饭都用电,电比煤气火力大,好调节。引到灶下的电线把热传递给铂绒。这种热散发得均匀,能保持不变。蒸馏器也用电,蒸馏出来的是上好的饮用水。厨房旁边,是一间很大的浴室,布置得很舒适,浴室里的水管子冷热水都有,愿意用哪种用哪种。

厨房过去是五米长的船员舱房。但门关着,我无法看到里面的情况,否则,我也许能够确定操纵“鹦鹉螺”号所需要的船员人数。

在最靠里的地方,是把船员舱房和机舱隔开的第四道防水墙。门开了,我来到内莫艇长安置他的动力机械的房间。毫无疑问,内莫艇长是个一流工程师。

这间被照得如同白昼的机舱,长不少于二十米。房间很自然地被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发电设备,第二部分是把动力传输到螺旋桨的机械设备。

一进去我就闻到了一种“特殊”气味,满屋子都是,这让我感到吃惊。内莫艇长发现了我的反应。

“这是因为,”他对我说,“由于使用钠,逸出一些气体;不过问题不大,只是小有不适。况且,我们每天早晨都要用强风给整个潜艇换空气。”

然而,我还是带着很容易想象出来的兴趣,研究起“鹦鹉螺”号的机器来。

“您看到了,”内莫艇长对我说,“我使用的是本生发电装置,而不是鲁姆科尔夫 发电装置。鲁姆科尔夫发电装置功率可能不够大。

照得如同白昼的机舱。

本生发电装置简单,但是功率强大,经过试验,证明本生发电装置更有价值。发出的电送到后面,通过大块的电磁铁作用于一个由杠杆和齿轮组成的特殊传动装置,再由这个装置把运动传给螺旋桨的轴。螺旋桨的直径是六米,平均桨距为七点五米,每秒钟的转速可达一百二十转。”

“那,艇速呢?”

“每小时五十海里。”

这中间有个秘密,但我没有坚持去探询。电怎么能够有这样大的力量呢?这种几乎是无限的力量是从哪里来的?是来自一种新式线圈产生的高压里?还是来自一个尚不为人知的杠杆体系能够无限增大的传送中? 这是我所无法理解的。

“内莫艇长,”我说,“我看到了结果,但不想对这样的结果加以解释。我看到过‘鹦鹉螺’号在‘亚伯拉罕·林肯’号面前是如何运转的,它速度快,现在我明白了快的原因。但是,光快还不够,还得看它往哪里行驶!要能够左右转向,要能升能降!在海底您会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受到的大气压数以百计,您是怎样到达海底的呢?您又是如何上升到水面的呢?另外,您又是如何使自己待在一个您觉得合适的深度的?我问您这些问题是不是有点唐突?”

“丝毫也不唐突,教授先生,”艇长稍稍犹豫了一下以后对我说,“因为您可能永远也不会离开这艘潜艇。请到客厅里去,那里才是我们真正的工作室,在那里,关于‘鹦鹉螺’号的情况,您能了解到您应该知道的一切!” VEDdnDuAb7Sk8LaS1eyidmpsB5FQLhBwZ8TrXqsemOOmhDN8Lk+9NKb8viyTDPR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