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思维有逻辑,认识才能更清晰

有些人赞叹古代的思想家博学多才、思想深刻,而另一些人则对此嗤之以鼻。他们的依据很简单,古代社会的知识量远远比不上现代社会,所以,随便抓一个重点大学的本科生都比古代思想家更有学问。

哪种说法才正确呢?想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不过,北大逻辑语言与认知中心的专家认为:不管你持哪种观点,都不可避免地要用到逻辑思维。最终决定哪种意见能成为主流的因素,是立论者能否在论证过程中展现出比对方更严密、更准确的逻辑体系。换言之,逻辑思维的水平是思想争鸣中的决定性因素。

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现代社会,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多了,但人们用于消化知识的时间与精力却并没有随之增加。相反,大家越来越习惯囫囵吞枣的快餐式阅读。与此同时,浮躁的心态让人们急于表达自己的态度,而没有注意思维的逻辑性。许多不必要的错误与麻烦由此产生。

缺乏逻辑的表现

缺乏逻辑的思维,往往是不清晰的。在逻辑上站不住脚的观点,基本上都是错误的。道理谁都知道,但每个人的逻辑思维水平参差不齐。于是,逻辑思维能力较弱的人时不时会因思维缺乏逻辑而闹出笑话。根据北大哲学系陈波教授的研究,普通人在逻辑思维上的欠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其一,概念模糊。

大家在学校读书时,往往要背诵许多定义、定理、公式、法则。这些在逻辑学中都属于一种概念。如果连基本概念都不清楚的话,就没法正确地运用所学知识。

无论你采用逻辑思维还是与之相对立的形象思维,都离不开“概念”。毫不夸张地说,概念就是思维(尤其是逻辑思维)的基本单位。准确的价值判断与严密的逻辑推理,都是以明确的概念为前提的。倘若没有用清晰的概念来界定事物,就难以保证判断与推理所依据的逻辑是正确的。

例如,三个人在一起谈论马。甲说曾经见过体重接近一万斤的马;乙说曾经见过身长只有10厘米的马;丙表示这不符合客观事实,正常的马不可能重达万斤,也不可能身长只有10厘米。谁知,甲解释说:“我见的那匹是河马!”乙解释说:“我指的是海马。”

从生物学角度来定义,马、河马、海马是三种不同门类的动物。从语言角度来看,三者唯一的共同点是名字里都带有“马”字,但实际上完全不是一种东西。由于三人在讨论时没有明确“马”这一概念的界定范围,从而导致逻辑冲突。

其二,以偏概全。

按常理来说,我们对信息掌握得越充分,才越能对客观事物做出准确的判断。但是,我们实际接触的知识信息,只是人类全部知识信息的极少一部分,说是“沧海一粟”都不为过。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依据有限的信息来认知事物的。因此,以偏概全的思维误区也就屡见不鲜了。

有一年冬天,中国国奥男足去广西打四国赛。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解说员与特邀嘉宾(前国脚)看到足球场上一片黄。起初,他们以为足球场没有铺草皮。镜头拉近了才发现,不是工作人员没铺草皮,而是这些草已经被冻死了。

解说员与特邀嘉宾感到奇怪——两人都觉得广西属于亚热带地区,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他们都曾经在云南昆明的国足训练基地过过冬,而昆明也是亚热带地区,四季如春,所以两人据此推断,与云南昆明纬度大体相同的广西,不应该出现冬天冻死草的现象。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以偏概全的错误。解说员与特邀嘉宾之前没亲历过广西的冬天,而是根据广西邻省云南的情况来推断广西冬天的气候。殊不知,两个省虽然地域接壤,但气候并不一样。在广袤的亚热带地区里,不同地区的气候也存在细微差异。以偏概全的推理方式,并不符合事实的逻辑。

至于球场草皮被冻死,则是源于另一个“以偏概全”的错误。足球场管理员是从美国引进的足球场专用草皮。按照常理来看,美国亚热带地区应该与中国的亚热带地区差异不大,适合耐热不耐寒的草皮生长。殊不知,两地的气候并不像年平均温度那样接近,而是有着截然不同的特征。结果,这些草皮遇上冷空气南下时全部被冻死,在转播镜头中呈现出一片与黄土相似的枯黄色。

这种错误往往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有时候连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人都难以避免。

其三,错误推理。

热衷于提高逻辑思维的人,往往都喜欢小说中福尔摩斯、波洛等名侦探。也许,这些人物在其他领域并不比普通人强,但出色的逻辑推理能力,让他们成为读者心中智慧的化身。在我国的古典文学故事中,诸葛亮、张良、刘伯温等谋士,掐指一算就能想出锦囊妙计,步步想在众人前面,而除去观星术与占卜术的神秘文化外衣,他们真正的功夫依然是逻辑推理。

总之,在大部分人眼中,擅长逻辑推理与头脑聪明几乎可以画等号。遗憾的是,不少人在日常生活中屡屡做出错误推理,闹出不少笑话,却固执地相信自己的“逻辑”很严密。

心理学上有一个光环效应(又名成见效应)。当我们认为一个人是好人时,他就会被“好人”的光环笼罩,他的一切行为都可以当成好品质来解读。反之,当我们认为一个人是坏人时,他就会被“坏蛋”的光环所笼罩,他的一切行为都可以当成坏品质来解读。

北大逻辑、语言与认知中心曾经在师生中做过一项问卷调查。问卷选择了一位平时表现极佳的全优生与一位平时表现不好的“刺头”学生为研究对象。

问卷假设全优生与“刺头”学生在各种场景中都做出了相同的违规行为。研究人员让参与调查的师生来判断两人的行为动机。结果,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全优生一定是事出有因、迫于无奈,而“刺头”学生一定是本身动机不良。但实际上,两人在很多场景中的想法都是一致的。这就是一种成见效应引发的错误推理现象。

算命先生是如何玩逻辑的

逻辑思维要求我们对概念有清晰的界定,并且论证过程要严谨。而思维缺乏逻辑性的人,往往把泾渭分明的各种概念混为一谈,论证过程也含糊不清。他们很容易被逻辑思维较强的人用诡辩的方式忽悠。

古时候有三位秀才结伴赴京赶考。他们在路上遇见了一位算命先生。这位算命先生被当地人尊称为“活神仙”。三位秀才为了弄清这次考试的前景,便去咨询算命先生:“我们三人这次能考中几个?”

算命先生念念有词,装模作样地掐算了片刻,向他们竖起一根指头。三位秀才不明就里,请求拆解。但算命先生却故作神秘地说:“天机不可泄露!往后你们自会知晓。”

发榜之后,只有一个秀才考中了进士,另外两人名落孙山。考中的那个秀才特来酬谢算命先生。他一见算命先生的面就称赞道:“活神仙果然名不虚传,料事如神。”他模仿当初“活神仙”的动作,竖起一根指头说:“这次的确‘只中一个’。”秀才给了算命先生很多酬金。

事后,算命先生的妻子问:“你为什么算得这么准?”

算命先生狡黠地笑着说:“并不是我神机妙算,只是你不懂此中奥妙罢了。竖一根指头的动作,包含了四种解释。假如那三位秀才都中榜,就可以解释为‘一同考中’。若是三人都名落孙山,就可以解释为‘一同落榜’。若是仅仅一人考中,那就可以解释为‘一个考中’。假如有两人考中,不就成‘一人落榜’了吗?所以,无论最终结果是哪种情况,都可以证明我的推算是准确的。”

在这个故事中,算命先生故意把话说得模棱两可,让三位秀才无法用准确的概念来界定他的动作究竟指的是什么意思。由于概念的模糊性,无论三位秀才遇到什么结果,都可以用有利于算命先生的某种逻辑来解释“一个指头”的含义。这样一来,逻辑思维能力较弱的秀才就会被狡猾的算命先生耍得团团转。 39ZcKl8zpf03p8DkdLQVqrvuGmzzmHQuCY7jQ8QCQwzWZKEfLEeKt0MzabLNwME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