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面对股票涨跌应具备的理性头脑

一、选股时应具备的理性头脑

1 选股时不可盲目跟进

现在中国的股市虽说行情较好,炒股热风靡全国,每天都会看到长篇累牍的报道,每天在交易所开户的股民数以万计;但好多股民都是盲目跟进,看着别人赚钱心也痒痒,也想去大风大浪里博击一下,殊不知自己会不会游泳都还不知道,水有多深也不试一试,就往下跳了,运气好的,赚了钱,运气不好的,弄个血本无归,哭都哭不出来。

在纷繁复杂的股市中,股民的炒股心理和动机也很复杂,所以千万不要盲目模仿他人,入市之前一定要对自己承受风险的能力有个评估。承受力强,可以尝试投机操作;而要追求稳定的收益,起码要保本,那千万不可以抱有侥幸心理。

股神沃伦·巴菲特最著名的理论就是“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但前提是一定要看准篮子。所以这个理论实施起来是很困难的,因为要挑个没有被发现的好篮子很难。也许只有他能挑准。如果大家都挑准了,根据供求理论,篮子的价格也涨上去了。

必须知道的是,每一个炒股大师都是特立独行不跟风的,他们炒股往往能引领一种风向。这包含了这样一个通俗的经济现象:如果大家都去炒一个便宜的东西,那么等更多人闻讯去买的时候,这个东西一定已经不便宜甚至已经被炒得过高了;最获利的是最初买进的人,跟风买进的人或许一时能尝到一点甜头,但长期的风险却会远远高于最初买进的人。

一句话,被普遍发现的好篮子一定是贵篮子。所以要学沃伦·巴菲特,就一定要比别人快,不要跟风,而要被别人跟!所以,要发掘有潜力的股票,必须要有准确预测未来的能力,甚至包括对内部管理人员素质能力的了解等。因为,投资者的远见卓识是化解风险的惟一办法。

可见,投资者单纯片面地选股分析是不够的,只有从多方面去掌握个股的特征,才能够从众多股票中选出一只优良的品种。

2 善于利用逆向思维

在股市中,因为绝大多数投资者都习惯于正向思维的方式,所以才会有股票越涨越受追捧;也才会在大盘和个股下跌时,更多投资者越跌越不敢买。除去绝大多数投资者与生俱来的贪婪与恐惧的人性弱点的原因,也和他们不善运用逆向思维有着一定的关系。

生活中,善用逆向思维常能使人曲径通幽,柳暗花明,在不经意间通达顺境,取得成功。如果精明的投资者能将其运用到股市实战中来,自然也能获得意外的收获。

善用逆向思维的投资者,会在大多数人陶醉于越涨越高的极度乐观的氛围中给自己提个醒,于是,非但不会去追涨,还会适时减仓甚至空仓。反之,逆向思维者同样也会在多数人恐惧的越跌越低、极度悲观的氛围中暗暗给自己加把劲:所有人都不看好后市,就连比自己稍差一点的死多头都翻空,加入到“多杀多”的溃逃之中,这就证明,大盘和个股的“最后一跌”已成为现实,该全线进场了。于是,逆向思维者也许便轻易地抄到了大底。

与逆向思维恰恰相反的是,正向思维、单向思维者往往容易走入“一条道到黑”的误区,而不通晓“东方不亮西方亮”的道理。而逆向思维者往往能特立独行,不去混同于大多数人的好恶,瞎凑热闹,浪费感情。

譬如当市场中的主力引领正向思维的大多数投资者,偏好于资产重组、收购兼并等题材炒作时,逆向思维的投资者却早已经在具有投资价值的绩优股中精选个股了。因为他们知道主力在题材股炒作中套住大多数投资者之后,不会再去充当解放他们的救世主,而必然会重新树起价值投资理念的大旗来招兵买马以展开新的行情,提前入驻绩优股的逆向思维者自然能免费享受到主力甘愿为其抬轿的超值服务。

股市是一个只有少部分人能够赚钱的市场,如果每个人都按照常规的思路去做,必然会产生撞车的现象。那么,当又一次的机会降临在投资者的头上时,曾经错过机遇的投资者,是否能运用一下逆向思维,去战胜脆弱的恐惧心理,抓住赚钱的机会?

3 理性地看待推荐股股评

“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这是许多媒体在发表股评时的声明。投资者如果将股评家的个人观点或是集体评论当成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必将在投资的征程中被自己的轻信甚至是迷信所重创。所以,对待股评,千万不可不加分析地全盘照收。

宋代词人王安石曾经写道:“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其实,炒股也需要这种境界。一般来说,新入市的股民都较依赖于股评,不论是报纸上刊载的,还是广播和电视里播放的,基本上是逢股评必听,同时还依葫芦画瓢、照章操作。结果呢?不该套牢的套牢了,不该踏空的踏空了,投资收益不甚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股民对股评缺乏正确的认识。

要知道,即使是气象预报运用先进的气象卫星或是多普勒气象雷达等高科技手段,其预报的准确率还是有折扣的,例如报雨无雨,说晴不晴,尤其是在夏季预报的每日最高温度总有可能失真那么几度。既然如此,那么,股评家在评判大势,预测点位上有这样或那样的闪失也还是可以理解的,至少不会出现“冬天中说夏天”般的死多头或是“夏天中说冬天”的死空头来误导投资者就不错了。

20O63月中旬,上海股市曾就当时的点位区间“千三是腰还是顶”展开了一场辩论,目的是回答广大中小投资者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当时在1300点上下震荡的上证指数能否闯过1300点大关。为此,上海某知名大报邀请当地的13位著名分析人士集体会诊“千三是腰还是顶”这一问题。13位股评人士虽然绝对看空者不多,但在即将全流通以及即将开闸IPO进行新股扩容的潜在压力面前,敢说1300点是自998点以来一轮上升行情“腰部”中继位置的还真不多,至少有超过半数以上的8位股评人士,过多看重于偏空的因素,而不敢看多。言下之意,1300多点以上的区间至少在2006年上半年是无法突破的。

而事实是,大多数人包括大多数股评家又一次看错了行情。至20065月中旬,上海股市已将千三踩于脚下,攻上了1678点。这也再一次证明,股评家也是人,也食人间烟火,也受常态思维的束缚,也怀有从众趋同、不敢标新立异的保守心理,多数在股市评论中也按常理出牌,结果则是不幸地都大跌了眼镜,至少在指正股市中期运行方向上出错了牌、打坏了牌。然而,这还是可以原谅的。

投资大师彼得·林奇就曾说过:“不要预测市场走势,因为那将是徒劳无功的。”虽然我们能够在股评家善意提醒和指导下知道中短期的趋势,但没有哪一位股评家敢拍胸脯、打保票说确切知道市场总体态势甚至蕴含其中的某只个股的股价涨跌方向。道理既简单又明了,因为股市是一个饱含着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的开放性市场,而且所有参与者,大至机构主力,小至中小散户,面对一定数量的信息,决策都是在个性心理独立判断后做出的,况且中小散户的单个决策过程随意性强、感性成分多而显得有些片面。当“混沌效应”促使以上因素相互作用时,情绪化的趋势也好,资金投入与撤出型的浪潮也罢,预测起来便带有一种随机搏弈。

此外,对于报纸、杂志上的股评文章,也要以理智的心态来对待。虽说大多数股评文章都不乏精辟的分析、客观的预测,对股民认清大势,选择个股很有帮助,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有许多文章纯粹是信口开河,不负责任地乱评乱点,还有的甚至成为上市公司的“吹股手”,或者庄家的帮凶,他们或者是为了帮助上市公司推高股价,以利配股,或者是为了配合庄家的炒作,在媒体上别有用心地发布一些似是而非的文章。

这些文章有的是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分析报告,有的是公司的前景分析,有的则是透露上市公司今后的重组打算,借此误导或坑害股民。因此,许多股票本来涨得好好的,只要股评家一推荐就下跌,以至有人说,股票推荐之日,往往也是下跌之时。

事实已经证明并将一再证明,尊重事实、合乎客观规律,惟有独立思考,才能在趋势中把握住涨或是跌的主流方向。无论是对单个投资者,还是对某位知名或不知名的股评家,这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

二、持股时应具备的理性头脑

1 理性地看待涨跌

在股市中看待客观事物,往往是需要运用逆向思维的。“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依”以及“否极泰来”这些先哲智慧的结晶,无不揭示着这么一个道理:好事的背后隐藏着坏的因素,坏事的背后隐含着好的成分。所以,对于那些“喜涨怕跌”的投资者来说,涨未必就是好事,跌也未必就是坏事。

股市有涨有跌,起伏不定,的确是股市的魅力所在。如果有人能够预测股市的涨跌,那么股市其实也就没有存在的可能和必要。股市如啤酒,没有一定泡沫就没有味道。

股神巴菲特曾经说过:“没有人能完全正确预测市场,即便有人声称他们预测到了,他们做出第二次准确预测的概率要远小于他们掷硬币成功的概率。”“涨”其实就是一个价值不断趋于枯竭、风险不断累积的过程。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一定经历与经验的投资者怕“涨”的原因所在。

例如,有一只股票其估值水平应当在10元左右,但它现在的股价却已到了20元上方,虽然还有可能继续上涨,但其背后隐含的风险却是在不断加大。这时,对待这种背离价值水平的涨势,追涨时又失去理智,势必早已失去了用价值作为考量依据的第一道防线,而只能依仗股价继续往上搏傻上涨的冲劲与趋势了,如果再失去这第二道防线的屏障,那么,招致惨重的亏损也就不再是一件令人感到奇怪的事了。

1999年、2000年,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就不断上演着由股票令人瞠目结舌的上涨所带来的悲喜剧。笼罩着IT光环的科技股,只要沾到“网络概念”的一点边,就能涨,而且涨不停。原来几美元一股的科技股,有的在不到一年的时间段里,股价就冲到每股100美元之上,有的甚至都能到每股200美元,景况是何等的风光。但是,价格早已涨到了远远背离其内在价值、高处不胜寒的地步。

结果,在以后的一两年中,随着当时网络概念的彻底破灭,昔日股价在三位数之上的科网贵族们就像是穿着“新装”的皇帝一样,沉落到了股价跌得只剩几美分,仅剩零头的地步。所以,连续涨,尤其是在短时期内的暴涨绝对不是件令投资者弹冠相庆的好事。

另一方面,“跌”其实就是一个价值不断趋于真实而有待被发现的过程。投资者只为“跌”的表象所迷惑,而看不到机遇将临的问题的实质,而常常喜涨怕跌。还是以股票内含价值为10元为例,价格越往下跌,其内在的含金量越高,而且价格蛰伏于价值之下运行的时间通常不会太长,更何况价值对价格还会有像磁石般吸附牵引的作用,所以大可不必“杞人忧天”感到再跌就有可能遭遇“世界末日”,股价便永远无出头之日了。越跌越充分释放风险,叠加机遇,投资者更应当摩拳擦掌、激发越跌越买的斗志。

任何大机会都是跌出来的。如上海股市建立之初在1992年初出现386点底部,在1994年出现325点底部,无不是在短短几月之后价值重新展现,之后强劲有力地又冲上了1000点大关,产生了强烈的翻倍赚钱的效应。相近的是,1999年上半年1047点底部和2005年的998点底部,也是在出现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市场内在的价格重新受到评估,而使代表股票普遍价格的指数至少有了70%以上升幅。20147月以后,股票市场重新得到认可,在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上证指数从2000点一度涨到超过4900点(2015527日),指数上涨幅度超过100%。

研究这几次历史底部,善思的人们都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特征:越是接近底部,大多数投资者越是胆小谨慎,越会把唾手可得的机遇弃之如敝屣。这正是人性中所谓的“恐惧”本性使然的结果,大家都喜欢热闹而不喜欢冷寂,都喜欢趋贵却不喜欢经受考验,所以能在大跌之后真正抄到底部的,也只能是那些具有果敢品位的“真汉子”。

“不以涨喜,不以跌忧”绝对是一名想要取得成功的投资者必须修炼的功课。否则,在变化多端、涨跌互现的走势中,不能针对主力诱多、诱空的行为和其他投资者的从众行为来见招拆招,则势必躲不了大的风险,也抓不住太大的机会!

2 严格注意风险

总的来看,越是前期涨幅较大的股,越是炒得热的股,就越是高风险股。大量的事实说明,不管在什么时候,股民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与理性的心态,特别要注意股市投资的风险,尤其对于那些股价过高,炒作过头的股票,要慎之又慎。

在股市中,大家最热衷的是如何相黑马,坐轿子。其实,身处高风险场所,回避风险往往比赚钱更重要,识别陷阱比挑选黑马更迫切,时刻牢记“安全第一”,坚决回避高风险股,是保护自己的最好办法。可是,不少投资者长期与一大堆高风险股为伍,在连收长阴之后才发现未能及时采取措施,最后深深被套。

长期在股市中的人可能知道,所谓高风险股,是指个股的市场价格与其真实价值严重背离,并可能因此而大幅下跌的股票。不同的投资者对个股内在价值的评价方法各不相同,所以从市场角度来看,个股风险与其市场平均持股成本的高低直接相关。如果投资者买入某只股票的价格远高于该股流通股的平均持股成本(或机构的持筹成本),则表明该投资者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而且该股票流通股的持筹度越集中,则其缩量下跌的可能性越大。

判断一只股票市场平均持股成本(或机构的持股成本)的高低,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来进行:

1)看股票的价格走势

如果某只股票在较短的时间内(一般是10个月以内)股价的涨幅达到100%以上,或者个股股价的涨幅超过大盘涨幅的数倍,则说明该股含有较多的市场获利筹码,此类筹码的兑现压力成为其风险根源。

2)看成交量的变化

如果某只股票成交密集区域的股价低于目前市场价的幅度较大,则该股的市场风险水平较高;反之,若某股票密集成交区域的股价远高于目前市场价,则该股的风险程度较小。

3)综合分析个股的走势特点

如果某只股票出现了明显的与大盘走势相背离的现象,则该股的走势可能由盘中机构进场或者出局的行为造成。投资者可据此来判断盘中机构的持仓成本,若其成本远低于目前二级市场的股价,则表明该股的市场风险较大。

从表面上看起来,高风险股虽然可能存在暴利。其实,导致这些股票飞涨的原因,要么是上市公司弄虚作假制造的虚假繁荣,要么是庄家恶意炒作的结果,一旦伪装被戳穿,或者泡沫破灭,股价便会大幅度跳水,介入者往往连出逃的机会都没有就被深度套牢了。并且这类股票几年甚至上十年都难再有翻身的机会,股民解套的希望非常渺茫。所以,将风险放在第一位,不轻易涉足高风险股是绝对正确的。

三、卖出时应具备的理性心态

1 不要坚持自己的偏见

股票市场变化莫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炒股首先必须要有自信心,不能缺乏主见。如果缺乏自信,到处打听别人的看法,一定会不知如何下手;如果没有主见,总是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跑,则无疑是盲目跟风。但是,这些主见首先应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上,否则,主见有可能就是偏见。

投资者必须掌握一个基本的原则,那就是:在股市里,最值得信赖的其实就是自己,其他人的各种意见仅供参考,即使是投资专家的看法也不例外。最正确的做法是,把所有的意见一一加以过滤,再根据自己对于基本面和技术面的综合分析,判定市场走势,衡量股价高低。一旦决定了策略之后,就必须自信地加以贯彻执行,绝不能再受市场气氛的影响而任意变更。

值得注意的是,自信是建立在知识、经验和对事物发展变化的深入了解上的,否则,自信就成为无本之木,就是盲目自信了。在股市里,自信则是建立在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准确把握、对上市公司的透彻分析和对市场走势的详细研判基础上的。

换句话说,只有当一个投资者在操作实践中积累了经验,对市场的运作有深刻的理解,能够掌握充分的市场资料,并且具备较高的分析判断能力,投资者的自信心才是有意义的。如果投资者只是毫无根据地做出判断、决策,并且固执己见,一意孤行,那意味着蛮干,并不是有自信心的表现。事实上,自信与自负只有一纸之隔,许多人因自负而不断亏损,甚至倾家荡产。

在股市中,有太多的“聪明人”,凡是进入股市的人谁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傻瓜,但是“聪明人”一进股市就傻眼了。隔行如隔山,不学无术就想赚大钱,结论只有3个字——不可能。因此,许多中小投资者如果这样在股市中继续固执地玩下去,赚钱是偶然的,赔钱是必然的,迟早会被股市所淘汰。

2 不要进行无谓的比较

有一种人,看别人有什么,自己就要有比他更好的。炒股也不例外,别人赚了100%,自己就要赚200%,结果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率,最终不仅把前期利润全部吐出,还亏了钱,颇不划算。其实,在股市中,不能比谁赚得多,要比谁活得长。否则,看人家炒股赚了钱,自己进去,没准就大幅亏损。

许多股民,在具体操作中,喜欢和别的股民攀比。由于参照系没有选好,不少投资者常承受着不必要的比较之苦,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的不理性:

1)和别的投资者的投资战绩比

如果有周围熟知的投资者机会把握得好,操作得法,选对了股,做足了行情,取得的炒股战绩明显要高于自己。自己即使盈利,心态也开始不平衡了,认为别人的运气怎么那么好,自己的运气怎么那么差;或者认为,别人的投资水平比我高许多!我怎么就技不如人呢?比来比去,比来的是懊恼自责的情绪,还有对自己逐渐丧失信心的自卑心理。

2)和自己没有操作的某只股票的最高/最低价比

即使在接近最低价的次底部区域买入,或在接近最高价的次顶部区域卖出,也会感到心理上的某种不平衡,认为自己为什么不能近乎完美地把最低价,最高价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别人买在最低、卖在最高该有多幸运,自己为什么就没有别人的运气好,为什么就没别人的水平高?

会进行这样的比较是因为对以下内容全然不知:某只股票在某一波段或在某一历史时期的最低价和最高价,是由市场行为自发也是随机地买入或卖出而形成的,是由涨跌趋势即将到尽头的惯性作用使然;即使有,最低价/最高价也是由该只股票中的主力买入或卖出的,而且买入的最低价及其成交量与卖出的最高价及其成交量,一经与主力总的持仓成本相比较,则显得微不足道。

这种无谓的比较易使投资者陷入形而上学的误区,同时还把追求盈利的平稳心态给打破了。

3)和同期市场中其他涨幅超前的股票比

如果投资者在同一时期买入的某只股票涨幅为50%,而被比较的股票在同期市场中表现更优,涨幅超过了50%,这时,比较者的心态就不是那么好了,会认为怎么就没买到涨幅超50%的股票呢,否则还能赚到更多的钱,而全然不考虑在自己的股票赚到50%利润的时候,还有许多股票没有达到50%的涨幅,还有很多投资者没有赚到50%的利润;更不会去想证券市场每天都有更能涨也更能跌的股票。正所谓“强中更有强中手”,风险与机会总是对等的,利润总是相对的,天下哪有只有绝对的利益没有风险的好事?

最明智的比较,应当是和自己的历史操作进行纵向的比较,比较自己的投资水平是否领先于大盘的平均涨幅,比较自己财产增长的速度是加大了还是减小了。没必要在与别人无谓的比较上时时痛苦!

3 克服恐惧与贪婪的心理

虽然有时庄家操控市场的力量十分强大,但并非没有解决的办法,实际上,每个能长期在股市获得成功的人必定克服了恐惧与贪婪的心理。这种心理说到底,是一种从众心理。因为在股市中,投资者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顺势而为,因为只有自己买的股票被大众所认可,有更多的人买入,股价才能上涨。如果自己买的股票没有人跟,那自己必死无疑。因此形成了定式,就是在股市中要从众,只有众人都买的股票才是好股票;而众人都卖出的股票一定是不好的。特别是在股价出现巨大波动的时候更是如此。

与此相应,股市中有一个“相反理论”,说的是虽然大众通常都在主要趋势上看得对,在大部分人看好时,股价会因这些看好情绪转化成实质购买力而上升,这个现象有可能维持很久,直到所有人的看好情绪趋于一致时,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当每一个人都有相同想法时,就会出现问题。因为在市场中赚大钱的人只占5%,95%都是输家,要做赢家就必须在适当的时机和大众思路不同,特别是在市场行情将转势,由牛市转入熊市前,每一个人都看好,都会觉得价位会再上升,无止境地升,直到想买入的人都已经买入了,而后续资金却无以为继,牛市就会在所有人的看好声中完结。相反,在熊市转人牛市时,就是市场一致看淡,所有看淡的人都想卖出,直到他们全部都出了货,市场就会在所有想卖的人都卖出时见到了谷底。

总之,我们在股市中要克服的就是两点:“贪婪”和“恐惧”。

首先是不贪。不要看到市场上有机会就手痒痒,股市投资的基本思想就是“做一次挣一次钱”、“哪怕有80%的机会,只有20%的风险我们也不做”。既然有风险,就坚决回避,为什么要冒20%的风险呢?这都是一个“贪”字作怪,市场套的就是这些有贪心的人!

曾国藩说过,打仗的秘诀就是常保有余不竭之气。投资要想保持有余不竭之气,就要保存实力,不可伤元气。一般人用止损来保持实力,但不断地止损,积累起来也是十分可观的,因此投资频率不可以太高。操作频率高的人往往失误率也高,长期下来还是赚不到大钱。

买入股票后要注意观察主力动向,如果成交量太大,后市方向不明朗,就应该先出货。如果经过观察,证明主力还在进货,到时我们还可以再买回来,这个方法就是为了克服“贪”,同时把一切尚不明朗的风险交给市场。

其次是不怕。如果我们买股票全部都是在大盘下跌和个股下跌时,卖出全是在上涨的时候。这样买入后,百分百赚钱。不解决这个“怕”的问题,就不会有挣钱的结果。

因为我们选择的股票都是主力正在建仓的股票,所以只选择下跌时买,这样的股票即使跌破了预定的价格也不怕,越跌买得越安全。在主力介入时,暂时下跌是最好的买点;相反,主力在出货时,任何一个点位都是卖点,不可补仓,一定要设止损点。

不怕是因为我们心里有数,确信手中的股票还会上涨,而不是盲目乐观。在过去几年的长期熊市中,就有不少投资者被套得很惨,每股几十元钱的股票只剩下几元。只有能涨的股票才可以长期持有,即使进入暂时下跌趋势也不卖。所以真正的“不怕”来源于对股市和手中股票的深刻理解。2U1zSSyLyH+z/h5CBC6xiRAEtUJRilGuIX8+Kp/2m57GgPd5X+y3dEpkwjU/MRW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