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互联网+: 从“搅局者”到“领跑者”“颠覆者”的蜕变

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新金融世界才刚刚开始。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中国互联网金融爆发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余额宝的问世,该产品短短几个月时间让天弘基金成为全球第四大货币基金。借着余额宝这股强劲的东风,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成立了互联网金融部并开始深入探究一些关于传统金融业与互联网思维相结合而产生的奇妙“化学反应”。

其实判断一个行业是否有价值,只要看两个标准:一是看入局者,越是“大佬”入局,意味着行业机会越大;二是看市场容量,类似中石化、中石油的石油行业,容量有限,“大佬”虽在但却令人望而却步,所以市场业态具备高利润、大容量,才会有现实意义。互联网金融则符合这两个标准,既有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苏宁这样的“大佬”前行,又有小米、顺丰、乐视、58同城、人人网等互联网公司的跨界入局,这种开口的机会和创业布局远比一个闭口的机会成功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有需求才会有供给。传统金融市场整体处于压抑状态,金融垄断、创新不足、融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这些为互联网企业跨界金融留下了巨大空间。当互联网与金融业结合时,不仅有了“互联网金融”这个概念,也碰撞出“金融互联网”。

在互联网金融到来之前,金融人士从未走下过“自感高冷”的神坛,金融行业也一直处于躺着赚钱的状态,这导致很多金融企业未曾认真思考过服务,甚至产品。

·对于金融行业:互联网金融不是颠覆,是回归和提升,因为作为中介,其本质是服务,这是回归金融本源。

·对于金融技术:互联网金融是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互联网前瞻性信息技术运用。

·对于金融产品:互联网金融是融合与再造。

金融的本质

互联网“入侵”金融,绝不是对金融本质的颠覆,而是一种形式上的创新;不是市场的毁灭,而是观念的彻底转变。

互联网可怕之处在于从终端拦截用户,当用户可以足不出户在手机上一键轻松理财,银行理财柜台还有什么存在价值?还幻想着用户去忍受高傲却低效的服务吗?

“互联网+金融”的魅力在于让传统金融不再舒服坐着数钱,不再是“大门一开,肥水自来”,而是跳出固有金融思维,拥抱互联网。

“互联网+金融”改变了什么

· 互联网+保险: 以互联网为平台,打破区域和规模限制,让更多的人以更低成本享受更好的保障。

· 互联网+担保: 借助“互联网+”模式的脱媒效果,可极大发挥信用担保公司的资源及风险控制优势,同时也为其创造新的盈利空间,信用担保公司的杠杆作用亦将借此得到更好放大。

· 互联网+理财: 最火的理财产品不再是银行储蓄、基金、信托等,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出现,拉低了民众投资的门槛,改变了传统融资、理财的方式。

· 互联网+小贷: P2P公司作为典型代表,将传统的民间借贷带入“互联网+”,未来15~20年内,以P2P网贷为代表的直接融资模式将抢占以传统银行为主体的间接融资市场份额。

· 互联网+支付: 通过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三流合一”,随时随地满足消费者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需求,取代传统现金支付、刷卡支付。

· 互联网+银行: 中国银行业正在由传统银行向“鼠标+水泥”的现代化银行转变,改变的推手便是互联网理念、技术、商业模式、客户需求等多方力量,它们给传统金融业带来深刻的冲击和挑战,推动了银行业加快转型升级,日益刷新零售银行业服务。

· 互联网+众筹: 众筹作为一种新型的互联网融资方式,为传统企业融资提供无限可能,成为草根创业者的融资“乐园”。

· 互联网+证券: 目前正冲击证券业的两股势力:一是金融专业人才“自立门户”,借助互联网开展互联网证券业务;二是互联网人才借助互联网思维颠覆传统证券业,形成“互联网+证券”的业务模式。

· 互联网+货币: 比特币炒得火热,也跌得惨烈。无论怎样,这场似乎曾经离我们很遥远的互联网淘金盛宴已经慢慢走进我们的视线,让我们看到了“互联网+货币”的影响力,让我们看到互联网金融最终极的形态就是“互联网货币”。

颠覆还在继续。

Merton和Bodie两人在《金融学》中提到:“金融功能要比金融机构更加稳定。”随着时间、环境的变化,金融机构的形式和特征可能会有很多不同,但其所发挥的基本功能却是稳定的。

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互联网金融,并明确提到“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和“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央行研究局局长陆磊曾公开表示,互联网金融就是有利于引导资金流向小微、“三农”的金融创新,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小微企业和普通大众能更便捷地获得金融服务,这个体系有利于更加有效地甄别谁是合格的融资者。种种声音都向互联网金融行业透露出利好信息。

因此,未来互联网金融产品外围已经被无限延伸,产品不仅仅比拼收益率、流通性这些硬指标,更多的是用户参与度和用户体验的比拼。金融行业的竞争将趋于“细微化”,要求企业更多地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

如果认为互联网金融在蚕食传统金融业务的过程中仅仅扮演了渠道的角色,那是小看了互联网的作用。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源于用户需求和技术发展。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民间机构的介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部分传统金融企业由于运营成本、业务触角等导致的金融服务盲区和低效率问题。从增加用户量、树立全民理财的观念,到开展网络征信,到传统银行业务的互联网化,再到个性化金融服务、互联网化金融产品,这些都是传统金融业所思所想多年,却一直没有完成的互联网金融!

最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参与本书编写的除了我和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外,还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陈莉、张周平、莫岱青、姚建芳、陆易瑗、庞敏丽等多位业内知名分析师,以及诸多中心外聘的“特约研究员”,他们是:英国利物浦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曼彻斯特大学商学院企业家领导与创新管理专业曹鼎喆,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韩志科、任燕、张陈涛和张德承,浙江财经学校东方学院朱梦婷和张倩倩等。

此外,本书在案例征集、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了包括蚂蚁金服集团、京东金融集团、苏宁金融集团、拍拍贷等数十家国内主流互联网金融企业和各大银行的大力支持。感谢他们对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以及本书写作的大力支持。值此本书付梓之际,我们在此一并鸣谢,并希望得到他们一如既往的支持!

钱海利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互联网金融部分析师 oV43yYTmtRXgLBiXCXEQV0ZpYF183S3feHHtdD2YU/HAXZzEqUmriQocDOEUiSO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