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美军驻扎芷江

芷江人民为美军营地驻扎提供了很多基础设施,美国街就是一个美国盟军的集中宿营地和办公所在地。当地居民姚本才参与了当时美国街的建设过程,他回忆道:

1943年冬天,邻居陈大伯邀我父亲去竹坪铺修房子,说是修建美国街。陈大伯和我父亲是锯匠(锯木板的师傅),他俩拉锯是合把的搭档,无论去哪锯木板,两人都一同去。

我外婆家就在竹坪铺,我要跟着去,父亲也同意了,他们做工,我就在外婆家玩。我们到了竹坪铺,那儿到处是忙碌的人。有的开屋场,有的抬木头,有的在竖屋,有的在锯木板。我听外公说,从320国道口修一道街,一直修到蜈蚣坡,那儿两边都要建房子。

父亲和陈大伯锯木板,力气大,又合手,每天锯的木板要比其他锯匠锯得多。我每天跟着父亲,他们在哪儿锯,我就在哪儿玩。后来熟悉了,我就到修房子的地方去看。修房子的木匠,有一个是我外公的老弟,他要我到那儿去玩,父亲也放心。

修建房屋,有美国人,也有中国人。他们修房子与我们不同,先修好房子的框架,跟着就钉木板,木板不是抽了公槽母公装进去的,而是一块叠一块地钉起来,板子与板子相叠的地方只有两寸多宽,外层内层都一样,只是外层要涂上一层黑色的漆。听大众们说,这是西式平房。我们刚到时,街两边只修了几栋房子,不到一个月,两边修好了十多栋房子了,还一直往蜈蚣坡方向延伸。

我记得,房子修好了一栋就有人搬运东西装在里面。除了正街,街后的地方也修起房子,每天都有汽车运货装进营房,听父亲说,是汽油、枪支弹药。

房屋修得快,只六个月的时间,通往蜈蚣坡的路两边全竖起了房子,一栋挨一栋。凡修好了的房子里都住了人或存放着东西,当地人称这条新街叫美国街。我去竹坪铺不到一年时间,除了修成了一条美国街,街两边的山坡上、田岭旁,到处还修有营房,听说竹坪铺要住上六千多美国人,驻扎的主要是美国的后勤部。当年,日夜车来车往,运输繁忙。尤其是美国街,是当年竹坪铺的繁华之地。

六十多年过去了,美国街也不存在了,但美国人帮助中国抗战,他们的奉献,至今还留在芷江人的心中。

约瑟夫当年就是驻扎在美国街。

我被派往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六军的美国顾问团总部。顾问团当时驻扎在湖南省的芷江(今芷江县,地理坐标为27 ° 26′28.63″N,109 ° 41′57.92″E),其成员都是参加过缅甸北部战争的老兵。我们乘着一架四个引擎的C-54飞机飞越缅甸的驼峰抵达昆明,然后坐军用卡车到达总部。总部有接近二十个兵,七八个军官,分管我们底下两个旅的顾问队。在战时,升官几乎是惯例,但是我们的上司沃尔特·C·菲利普斯做将军的参谋长时军衔是上校,不久后去了珍珠港,战后被送回美国出席国会听证会,军衔一直没有得到提升。他是个好人,只是没找对位置。

我们的总部设在原政府大院中的舒适帐篷内。正门写有“中国国民党党部”,左边为“大道之行”,右边为“天下为公”。我们和国民党军队的宣传部门比邻而居,还成为了朋友 约瑟夫·德 / 摄)

Our quarters were in comfortable tents within a former government compound. On the portal was "KMT headquaters",on the left "the great way prevails",on the right "a public spirit will rule all under the sky". Photographed by Joe Day

我们营地旁边是中国国民党的宣传队,大部分是女兵,但是他们在排球场上能打败我们。我和国民党负责宣传的女兵,还有一个当地的小孩在高大的花椒树下合影(约瑟夫·德/ 提供

Our neighbors were a propaganda unit of the Chinese army,mostly female,who could demolish us on our volleyball court. We became good friends. Under the pepper tree was a female soldier of the propaganda unit and a local girl. (Provided by Joe Day)

我和同事们居住和工作的地方,在芷江县党部内(约瑟夫·德 / 提供)The place where my colleagues and I lived,in Chihkiang KMT headquaters. (Provided by Joe Day) NuiNAw9AV6CR/BzyfryoWFEwJHtZg7+UcUgpvCgNFcwC5glBOyBDX16NwUjx7sm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