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盘后阅读1:丁蟹效应

丁蟹效应(Ding Hai Effect,又称秋官效应),是股票市场的一个奇特现象。每当由郑少秋主演的电视剧播出后,股票市场便会有显著下跌。从1992年的《大时代》到2012年播出的《心战》预告片,凡是播出郑少秋主演的电视剧,恒生指数或A股均有不同程度下跌。

1992年10月,无线电视播放由郑少秋主演的电视剧《大时代》。该剧中由郑少秋饰演丁蟹,他经常在股票市场的熊市中借着做空恒生指数期货而获取暴利,恰巧当时香港股市正值暴跌阶段,令不少股民产生了严重亏损。此时便开始了有“丁蟹效应”一词,而在接下来近二十年,几乎每当郑少秋主演的电视剧播放时,股票市场也会有显著下跌。

有人统计过,从1992年开始,郑少秋主演的电视剧播出之后,股市有明显下跌表现的记录多达32次。1992年10月5日,《大时代》首播,恒生指数一个月内跌幅达20.6%。1994年10月,《笑看风云》香港首播之后一个多月内恒指跌幅多达1,976点(20.5%)。1997年12月,《江湖奇侠传》一经播出,恒指便跌破一万点,跌幅达26.4%。2000年9月,《世界之战》首播之后股市在八个交易日内急泻2,469点(14.5%)。2004年3月,《血荐轩辕》首播之后恒指在四个交易日内下跌843点(6.2%),一个多月内累计跌幅更曾多达1,482点(10.9%)。“丁蟹效应”屡屡应验,“丁蟹一出,股市就泻”,这句香港股民屡试不爽的规律被广为传播。

不光在港股市场,近年来“丁蟹效应”也波及到欧美股票市场和A股市场。2007年8月,《大时代》在美国无线卫星电视播放,期间道琼斯工业指数在6个交易日狂挫1,202点;2010年5月10日,《神医大道公》在央视首播,次日沪指大跌,深成指刷新年内新低。

令人费解的是,“丁蟹效应”甚至可以“遗传”,在郑少秋女儿郑欣宜身上同样出现了有剧播映必定令香港股市下跌的“魔力”。有股民戏称郑欣宜是“丁蟹效应2.0加强版”。

2012年5月5日,《心战》预告片一经播出港股便连跌五天,跌幅达10%。郑少秋曾预测《心战》首播时,恒指会下跌300点。不过在该剧播出次日,恒指不跌反升116点。网友们也在微博上奔走相告,“丁蟹逆袭了”,感慨“郑少秋终于脱难”了。

“丁蟹效应”其实是“预言自我实现”的一种,由于部分投资者相信这种特殊的股市现象,唯恐相关预期实现,从而令他们手中的股票造成损失。于是,部分投资者便进行非理性减仓,导致股票市场出现暴跌的情况。

从客观经济环境来看,郑少秋主演剧集的播放档期也正巧碰上外围投资环境走坏。如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2000年的科技股泡沫破裂,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等,加上不少剧集也是在市场成交清淡的时期播放,市场较容易受少量因素影响就产生大幅波动,众多的巧合造就了“丁蟹效应”这种奇特的市场现象。“丁蟹效应”更多的是心理上的暗示作用。就像迷信中的鬼一样,事实并不存在,但由于心里存在,恐惧由此而生。对于股市上的种种奇谈怪论,投资者不妨当作笑谈,不可当真。 Sa9sls8MhvZVbLo5zJGH9v3YyuAvaMUo9k46W4B4OcmInpQDKbPsqH8PD3OlOy7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