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卦辞里的万物生息

《周易》

古书《周易》,一本被认为最难懂的书,一本堪称中华文化起源的书,一本充斥着抽象图像的书,一本蕴含着独特哲理的书。它宛若一座神秘的思想宫殿,历经数千年的历史,仍在启发着人们的智慧。

旷古奇书

《周易》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即俗称的“经部”和“传部”。经部主讲卦象,传部则是儒家对《周易》的一些论述。几千年来,关于《周易》,最为巫人卜者熟悉的莫过于其间的六十四卦。这些卦每一个都有专门的卦辞,每一个都蕴含着深远的意义,如果把它们按顺序排列起来,亦能看到一个关于宇宙万物的庞大的思想体系。与此同时,每个卦都有六爻,爻又分成阴爻和阳爻。阳爻为“九”、阴爻为“六”,每三爻为一组,算一个“三画卦”。而三画卦恰恰是最原始的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周易》中的六十四卦即是这些八卦两两组合的结果。

每一卦中,位于上面的三画卦被称为“上卦”(外卦),下面被称为“下卦”(内卦)。在看卦时,卦中最下面的爻称为“初”,其他的自下至上依次为“二”、“三”、“四”、“五”、“上”,每一爻亦都有自己的含义。

以“乾”卦为例。乾是天的象征,是《易经》六十四卦中的第一卦,一个纯阳之卦,它暗示着阳刚的力量,是推动万物运转的主导力量。它的爻辞和龙有关。

初爻的爻辞:“潜龙勿用”意为“龙潜水下,应韬光养晦”。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则指“龙现于陆地,有利于拜见贵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是在说明“君子白天应勤奋努力,到了夜晚仍不可掉以轻心,即使遇到危险,也能化险为夷”。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暗示“龙正处在进退自如之时,无论腾跃而起,还是沉于深渊,都不会有灾难发生”。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象征“龙终于跃入高空,将大有作为”。

上九:“亢龙有悔”意旨“龙升上极限,必有灾祸”。

从初爻到上九,仅“乾”这一卦就演绎了人如何从默默无闻的“潜龙”到功成名就的“飞龙”,再到高处不胜寒的“亢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既蕴含了韬光养晦的智慧——“潜龙勿用”,也包含了励志行健的修身之法——“终日乾乾,夕惕若厉”,还表达了对物极必反的警示——“亢龙有悔”。

伏羲

伏羲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人类始祖,他聪慧过人,带着族人刀耕火种,捕鱼狩猎,结束了人类茹毛饮血的日子。伏羲还善于观察万物,把它们的规律用一种特殊的方法记录下来。这就是伏羲八卦图。

而这一卦不仅仅适用于考察个人的命数,还可以被用在国家大事上。其实,《易经》中的每一卦都是如此,它那具有高度象征性的卦象是宇宙智慧的浓缩,它的作者用“刚柔并济,变在其中”暗示人们,万物运作的方式并非单一的直线条,无论是人的命运还是事物的发展,都有无限可能。卦象将提示人各种可能遇见的情况,也会帮助人做出正确的决定,但结果还将取决于人自己的选择。

卜卦

在民间,卜卦的方法有很多种,它们的共同点在于“得出卦象”。而在众多占卜方法中,属“蓍草占卜”流传最广。

蓍草在西方有“恶魔荨麻”之称,在古代中国,它也一度被认为拥有魔力。使用蓍草占卜的人首先要收集50根蓍草的茎,然后从中随意抽出一根,放置一旁,在之后的占卜过程中,这根被抽出的蓍草不会发挥任何作用,它更像是一个“占卜开始”的标志。

接下来,占卜者就要用剩下的49根蓍草来演绎卦象了,他们要依循一套烦琐的程序数出蓍草、根据数出蓍草的数目进行占卜。整个过程会花费很多时间,占用人不少精力,但由于它是《易经》的“经典卜法”,所以数千年来,人们都小心翼翼地遵循着它的程序。

宇宙生息皆于卦上

在《周易》的《易传》中,儒家学者大致解释了六十四卦间的关系。这些卦组合在一起,勾勒出了宇宙生息的运行方式。

“乾”卦象征天,“坤”卦象征地,“乾坤”具备而万物生,所以有了表示万物充盈的“屯”卦。“屯”卦喻示着万物的初生,万物在初生时又混沌蒙昧,所以有了象征蒙昧的“蒙”卦。

“蒙”蕴意“萌发”、“弱小”。弱小的万物需要养育,所以有了象征饮食的“需”卦。而世间万物饮食之时又必生争端,所以又有了象征争讼的“讼”卦。争讼必牵扯众人,所以有了象征众多的“师”卦。

人多就需要互相协调,所以有了象征协作的“比”卦。人们相互帮助必产物丰盈,所以有了象征丰裕的“小畜”卦。人衣食足才知礼节,于是又有了表示礼节的“履”卦。民知礼节国家才安泰,所以有了象征通泰的“泰”卦。但世界不可能始终安泰,所以有了象征阻滞、分裂的“否”卦。好在世事又不可能一直阻滞不前,所以又有了象征和乐通顺的“同人”卦。万民归顺,天利人和,故而有了“大有”卦。

人不能因和乐通顺自高自傲,所以有了象征谦虚的“谦”卦。知谦虚又有功业的人可以享受安逸,所以有了象征安逸的“豫”卦。人一安逸就喜欢随波逐流,所以有了象征追随的“随”卦。追随他人就要效力于人,所以有了象征做事的“蛊”卦。勤奋耐劳是功成名就的前提,所以有了象征肩负重任的“临”卦。肩负大任者要通晓社会民生,所以有了象征体恤民情的“观”卦。而治国又讲“刚柔并济,奖惩同行”,所以有了象征法纪的“噬嗑”卦。

事事不可能全合法度,所以有了象征文不对实的“贲”卦。“贲”有过分文饰的意思,所以有了象征剥蚀的“剥”卦。事物又不可能一味剥蚀,所以又有了象征复原的“复”卦。事物复原后便回归本质,所以有了象征真实的“无妄”卦。

认识到真实的意义,便能守住积蓄,所以有象征积蓄的“大畜”卦。有了积蓄要加以调养,所以有了象征调理的“颐”卦。调理不好就无法发展,所以有了象征止步不前的“大过”卦。事物不发展就会生出麻烦,所以有了象征险境的“坎”卦。陷入险境后需要他人襄助,所以有了象征攀附的“离”卦。

世间人情皆于卦上

从“乾”卦到“离”卦的三十卦,自汉代之后,在《易经》里关于它们的解说被视为“上经”。相应的,剩下的从“咸”卦到“未济”卦的三十四卦,被称为“下经”。如果说“上经”勾勒了宇宙生息的道理,那么“下经”就展示了世间人情的奥妙。

宇宙有阴阳,人分男女,男女交合就有了象征夫妇关系的“咸”卦。有夫妇才有父子,有父子才有君臣,有君臣才有上下等级之别,有等级才有礼仪的实施基础。

这种维系纲常的关系应亘古不变,所以才有了象征永恒的“恒”卦。但现实中的事物又充满变数,不可能长时间地维持原状,因此有了象征衰退、隐没的“遁”卦。事物又不可能始终衰退,所以又有象征强盛、壮大的“大壮”卦。

从衰退到强盛并非一蹴而就,所以有了象征渐进的“晋”卦。进退之间必有损耗,所以有了象征损伤的“明夷”卦。受到损伤的应居家调养,所以有了象征安于家的“家人”卦。但纵使是一家之人,彼此之间也必存差异,所以有了象征对立的“睽”卦。

“睽”的存在预示了家的不和睦,不和睦的家又必生灾难,所以有了象征艰难的“蹇”卦。但事物不可能永远艰难,所以有了象征缓解的“解”卦。而事物处于缓和期时人最易疏忽,一疏忽就会有所损耗,所以有了象征亏虚的“损”卦。为避免减损必然要靠增益,所以有了象征增益的“益”卦。一直增益势必造成溃决,所以有了“夬”卦。对付溃决必靠阻遏,所以有了象征交遇的“姤”卦。

万物交遇如同聚集,所以有了象征积聚的“萃”卦。积聚起来的逐渐堆高,所以有了象征升高的“升”卦。升高到一定程度就会陷入困境,所以有了象征困境的“困”卦。升高遇困必然下降,所以有了象征下沉的“井”卦。久经淹损的井需要改变,所以有了象征变革的“革”卦。

最能体现变革的就是将生物煮沸的鼎,所以有了“鼎”卦。使用鼎主持祭祀的必是长子,对待祭祀必心存敬畏,所以有了象征震惧的“震”卦。

万物在震荡之后必然停息,所以有了象征停息的“艮”卦。事物又不可能永远停滞,所以有了象征渐变的“渐”卦。渐变最终要有所归依,所以有了象征归依的“归妹”卦。得到归依必会强大,所以有了象征丰厚的“丰”卦。事物丰富壮大突破极限,难免丧失归宿,所以有了象征离家周游的“旅”卦。

四处游荡需要找寻栖息之所,所以有了象征栖息的“巽”卦。有了栖息之地后心情愉悦,所以有了象征愉悦的“兑”卦。愉悦之余不免懈怠,所以有了象征散漫的“涣”卦。事物不可永久散漫,所以有了象征节制的“节”卦。有节制的人值得信赖,所以有了象征守信的“中孚”卦。守信义的人必然履行诺言,所以有了超越琐碎小事的“小过”卦。超乎平常的人必会取得成就,所以有了象征成就的“既济”卦。但事物不可能完美无缺,所以有了象征不完美的“未济”卦。

卦的蕴意

《易经》的六十四卦至“未济”卦终结。古人在《周易》中阐述了制作这六十四卦的目的:“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尊崇“易”的言辞,用“易”来指导人的行动,认真看待“易”的卦象,用“易”来卜问吉凶。

为了更好地阐述对宇宙万物的理解,突出各卦的内涵以及卦之间的联系,《周易》在《杂卦》篇里对卦进行阐释时,没有按照六十四卦的正常排序走。

具体说来,“乾”卦象征刚健,“坤”卦象征柔顺。“比”卦代表快乐,“师”卦表示忧虑。

“临”卦是实施,“观”卦是观省。“屯”卦反映着万物初生、各居其位,“蒙”卦说明万物的纷杂错综。

“震”卦寓意启动,“艮”卦则为停止。“损”卦代表衰,“益”卦象征盛。

“大畜”卦蕴积蓄之理,“无妄”卦表灾祸之意。“萃”卦是积聚,“升”卦是升进。

“谦”卦象征自轻,“豫”卦象征怠惰。“噬嗑”卦是“吃”,“贲”卦是文饰过度。

“兑”卦意为“显示出来”,“巽”则是“潜伏起来”。“随”卦代表顺其自然,“蛊”卦蕴意整饰。

“剥”卦象征腐烂,“复”卦表示复归。“晋”卦代表日出和光明,“明夷”卦则指日落和黑暗。

“井”卦是流畅,“困”卦是困遏。“咸”卦表示敏捷,“恒”卦形容持久。

“涣”卦意为涣散,“节”卦代表节制。“解”卦是缓解,“蹇”卦是艰难。

“睽”卦是疏离,“家人”卦是相聚。“否”卦和“泰”卦刚好相反,一个代表阻塞,一个代表通泰。

“大壮”卦是物盛则衰,“遁”卦则有隐退的寓意。“大有”卦是得众,“同人”卦是相亲。

“革”卦是除去旧物,“鼎”卦是取新。“小过”卦象征过度,“中孚”卦表示诚信。

“丰”卦意为富足却多忧虑,“旅”卦则指寡少却亲近。“离”卦代表向上的火焰,“坎”卦则是向下的流水。

“小畜”卦是积蓄很少,“履”卦是不安居所。“需”卦表示怀疑,“讼”卦代表纷争。

“大过”卦代表颠覆,“姤”卦意为阴柔遇到阳刚。“渐”卦象征新娘正等待迎娶,“颐”卦则有中和之意。

“未济”卦表示男子之志没有达成,“夬”卦代表决断。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卦要么成对地象征着事物阴阳、正反的两个方面,要么彼此之间相通,正如世间万物总立足于矛盾之中,相互联系。这看似简单的卦,却会启发人诸多思考。

在古人看来,世间所有玄妙疑难都涵盖在“易”的世界之中,都能为小小卦象所阐释。人们可以通过学习“易”来了解这个世界,人们还可以通过学习“易”来提升自我的修养。因为《周易》上效仿天象,下取法地理,人效仿天象可立崇高之志,人取法地理可修炼谦卑的品质。

比如“乾”与“坤”。象征阳刚的“乾”卦既可安静地专注潜伏,又可如利刃般凌厉地奔向目的地。为人若如“乾”,便是能屈能伸的大丈夫。象征阴柔的“坤”卦则有如大地一般宽广的包容力,既柔顺,又坚韧。为人若如“坤”,则是虚怀若谷的谦谦君子。乾与坤的交融际会生出万物,喻示了刚柔并济乃万物相生法则,为人若懂刚柔并济之道,于小,事业有成;于大,可塑经国纬政之能。

《易经》中的六十四卦,阴爻阳爻错综组合,呈现出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吉与凶相互转化,盈与亏相伴而来。审视这些卦象,人不免生出忧患之感。亲疏利害,都无绝对,必须时时警醒,这就是《易经》教导人的生存哲学。

流行西方的《易经》

1626年,一个名叫金尼阁的法国传教士将《易经》翻译成拉丁文,并将其带入西方世界。从此,西方便开始了对《易经》长达300多年的研究。在欧洲,这本来自神秘东方的旷世奇书吸引了大量学者的注意,譬如发现了微积分的数学家莱布尼兹。很多人起初只是抱着好奇的心态阅读这本书,却惊讶地发现,他们的困惑、迷思,都能在《易经》中找到答案。尽管不少学者认为,充斥着大量抽象符号和东方隐喻的《易经》并不适合作为大众读物,它的注释晦涩难懂,更像是授意于神的宗教读本,但是,这并不能阻止大众对《易经》的追捧,甚至有很多人把它放在床头,作为解决日常烦恼的“建议书”。

直到20世纪,《易经》在欧洲的热度都未消退,久居中国的德国汉学者卫礼贤将《易经》翻译成德文,并介绍给好友荣格。而后者很快被《易经》中那关于宇宙变化的论述所吸引。

荣格花了很长时间研究《易经》的内容,并尝试着用《易经》进行占卜。占卜的结果常令他感慨:“看似全无意义,但有意义的反应却由此生起。”他给了《易经》非常高的评价,认为“再也没有哪本书能够像《易经》这样体现中国生动的文化了”。也正是在《易经》的启发下,荣格提出了“同步性”理论。荣格曾证实,同步性理论除了可以靠心理分析的案例证实外,《易经》本身也为其提供了功不可没的理论基础。

荣格认为《易经》所述的占卜法就是在同步性现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比如它会把再平凡不过的自然现象当作人世吉凶的预兆,认为人世的起伏变幻和自然的运行存在对应性。

《易经》教导人们把握事情之间存在的这种“隐性关联”,进而做到由此知彼,预测未来。在荣格看来,《易经》里反复提到的圣人,并非在寻求事物之间的关联性,而是试图把握事物之间的“同步性”。尽管荣格的同步性理论直到今天仍存有争议,但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在《周易》是一部蕴含大智慧的书籍这一点上,却看法一致,因为它总是能为人们提供积极的指导。

甘肃天水伏羲庙

相传伏羲生于天水,伏羲庙便是为纪念伏羲皇而建的祭祠。伏羲庙中按伏羲六十四卦图排列种植了64株古柏,至今仍有37株存在。 noNz46G/CS4CdD/yFwyS5eJn+eT4DBoulG0zPGrRawfS3hJc1h81bulOyBFUyis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