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送牛奶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化学家范特霍夫

1901年,德国伯林郊区的一个送奶工登上了当地报纸的头版头条,因为他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震惊的人们这才发现,原来这个普通的送奶工竟是一位成绩卓著的化学家,他的名字叫范特霍夫。范特霍夫是世界上第一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他不仅开创了立体化学,还在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平衡等方面取得了骄人成绩。他的成功,在于他把毕生的热情投注在他所热爱的化学上。

实验室外“注定终生”的一瞥

1852年,范特霍夫出生于荷兰的鹿特丹市,他的父亲是当地一位有名的医生。上中学时,范特霍夫就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觉得实验室里老师做的那些化学实验变幻无穷,非常有趣,他很想知道其中的奥秘。有一天,范特霍夫从实验室外经过,忍不住隔着窗子朝里面看了一眼——就是这一眼,注定他此后的人生之路都与化学紧密相连。

实验室里那些大大小小的实验器皿和一瓶瓶化学试剂像对范特霍夫施了魔法一样,让他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大概是为了通风,实验室的一扇窗子是开着的。范特霍夫犹豫了一下,便跳上窗台,钻进了实验室。他熟练地支起铁架台,把玻璃器皿架在上面,又从桌子上挑选了几种化学试剂倒进去。然后,他全神贯注地盯着那个器皿,看那些化学试剂混合在一起后所起的惊人反应。一切都在顺利进行着,范特霍夫的脸上逐渐露出喜悦的笑容。“我成功了,我成功了!”他在内心默默念道。

不料,范特霍夫弄出的响声惊动了化学老师。老师从窗外看到范特霍夫竟一个人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大吃一惊。他没敢惊动范特霍夫,怕他惊慌中出危险。等他做完实验,化学老师才绕到门口,打开门走进去。范特霍夫从刚才的“实验梦”中惊醒,吓得目瞪口呆。因为他和老师都知道,这样做违反了校规,学校是禁止学生单独做实验的。如果老师将此事报告给校长,他会受处分的。

老师将范特霍夫训了一顿,并和他一起将弄乱的实验室整理好。老师没有将此事通报给校长,只是告诉了范特霍夫的父亲。他从范特霍夫的脸上看到了范特霍夫对化学的热爱,不想因为这件事,扼杀了这份难能可贵的热情。而以后的事实证明,这份从心底迸发的热情,任谁也无法扼杀。

选择坚守心中的梦想

从偷做实验这件事中,范特霍夫的父亲得知儿子喜欢化学。他认为孩子多学习一些东西没什么不好,就专门在家里腾出一间房子,供范特霍夫做实验。从此,范特霍夫有了自己的小实验室,于是把父母给的零用钱和从亲戚朋友那儿得的赞助都用于购买各种实验器具和药品。一有闲暇时间,他就钻到自己的实验室里做实验,并从中获得许多化学知识。

很快,范特霍夫中学毕业了,他面临的是将来的择业问题。虽然父亲很支持他做化学实验,但不允许他将化学作为毕生的职业。因为在当时化学还没有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研究化学的人,都要从事其他工作来维持生活。范特霍夫当然想以后专门研究化学,但父母想把他培养成一个工程师。为此,父子俩也争辩了很久。最终,范特霍夫去了荷兰一所工业专科学校,专门学习工艺技术。虽然暂时屈从了父亲的选择,但范特霍夫心里并没有放弃热爱的化学。他学习非常努力,仅用两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一般人三年才能完成的工科课程。在这期间,他还遇到了一位非常优秀的化学教授奥德曼。他授课精彩独到,能激起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在这位教授的指导下,范特霍夫坚持学习化学,一点儿也没有放松。

两年后,范特霍夫从工业专科学校毕业。此时的他已经具备了谋生的本领,也终于说服父母,可以全力进行化学研究了。他先后前往德国波恩和法国巴黎,向当时世界著名的化学家佛莱德·凯库勒和伍兹学习化学。在名师的指点下,范特霍夫真正步入了化学的大门,也在化学的道路上越行越远。他的双脚永远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奔走,虽然有时会背离,但最终还会选择回到这条路上。

提出新学说,不惧老权威

1874年,范特霍夫在荷兰乌特勒支大学获得化学博士学位,从此开始了更深入的研究工作。当时,旧的有机结构理论认为,有机分子中的原子都处于一个平面内,这个理论与许多实际现象相矛盾,使很多现象都无法得到合理的解释。范特霍夫研究化学,一向尊重事实。他经过大量的实验,首次提出了碳的四面体结构学说。他认为有机分子的原子是以立体结构结合在一起的,而不是同处于一个平面上。这个新学说否定了旧的有机结构理论,一时引起轩然大波。

一些有识之士非常赞同范特霍夫的新假说,认为这个理论的提出具有深刻意义,将引起化学界的全面革命。但一些权威人士对范特霍夫的研究非常排斥,他们认为有机分子立体结构说是无稽之谈。其中反对最激烈的是德国有机化学家哈曼·柯尔。这位老牌化学家对新的理论不屑一顾,他没有研究过范特霍夫的四面体理论,就对范特霍夫的学说横加斥责。并且,他还不远千里,专门从德国赶到荷兰,要和范德霍夫在学术上一决高下。

范特霍夫心平气和地接待了这位来势汹汹的挑战者,他相信自己有足够的理论依据可以说服哈曼·柯尔认同自己的理论。待哈曼·柯尔火气渐消时,范特霍夫才开始陈述自己的观点,他讲得条理清晰、论证有序,严谨而周密。讲完后,他非常诚恳地请对方用事实来批评自己的理论。这时,哈曼·柯尔这位老权威才觉得眼前这位年轻人不容小觑,范特霍夫讲述的观点他根本无从反驳。至此,哈曼·柯尔火气全消,真心被范特霍夫折服,还力邀范特霍夫到德国科学院工作。

范特霍夫以他实事求是的态度,让老权威们心悦诚服地接受了他的理论。并且以后的事实证明,他的理论是正确的,这个分子立体结构理论使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前进了一大步。

从送奶工到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成为真正的化学家后,范特霍夫在荷兰大学做过多年的化学教授,也曾当选过德国、英国、美国等国科学院或化学会的外籍成员。此外,他还有一个非常特别的身份,就是送奶工。在德国居住期间,范特霍夫经营了一个牧场。他一边管理牧场,一边做着自己的化学研究。

和很多牧场经营者一样,范特霍夫把自己牧场产的牛奶出售给附近的居民。每天清晨,他都会赶着一辆马车奔驰在位于郊区的斯提立兹大街上,准时把一瓶瓶牛奶送到每个订牛奶的住户手里。寒来暑往,无论刮风还是下雪,他从不误时。在当地居民眼里,他就是一个地道的送奶工,毫无特别之处。只有一位同样住在这条街上的女画家,知道范特霍夫来历不凡。有好几个早晨,她都期待范特霍夫能多停留一会儿,好为他画一幅素描。但范特霍夫总是拒绝她的要求,因为他要把手里的牛奶送完,并且赶着回去做实验。后来,女画家诚恳地说:“我知道您是个实验迷,一送完奶就会钻进实验室里,再也没有谁能把你拉出来。就请你给我宝贵的几分钟,让我给您画张像吧!”范特霍夫不好再拒绝,只好让女画家为自己画了一张素描。

1901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开始评选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在20份候选人提案中,有11份提名是范特霍夫。范特霍夫当之无愧地成为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女画家的素描伴随着范特霍夫的事迹登上了各大新闻报纸的头条。那些每天早上等着范特霍夫送牛奶的居民们,这才知道自己身边隐藏着一位伟大的化学家。

范特霍夫一生对化学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不但开创了以有机化合物为研究对象的立体化学,还专门研究了物理化学问题,在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平衡和渗透压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1911年,这位化学巨匠因肺结核病倒在实验室中。终其一生,他都热爱着化学,无悔于自己的选择。 QTmGF1ExgkKS937o908hu+hFynmRsjAom8ymSRHKQiR3xm3TVijpH/RVOANaRCd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