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奢华与糜烂

最美艳女法老的崇拜者们

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在他的著作《思想录》中写道:“假如克里奥帕特拉的鼻子长得短一些,那么整个世界都将会改变面貌。”这个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女人用自己的魅力在古埃及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尽管后世对她的浪荡作风褒贬不一,但她无疑是伟大的,她用一个女人的孱弱身躯暂时保全了整个王朝,她值得后人永远铭记。

热爱权力的女人

女人一旦和政治扯上关系,往往要背负起比男人更多的流言和是非,这在古埃及最后一任女法老克里奥帕特拉身上体现到了极致。这个传奇的女人出生于公元前70年,是克罗狄斯·托勒密·奥雷特国王的第二个女儿,也是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之后托勒密王朝册封的君主之一。

克里奥帕特拉从小便显示出了超越其他人的聪慧,她习得多国语言,而且说话做事也有着不同于常人的成熟和老练,于是父亲便指定克里奥帕特拉和她同父异母的弟弟托勒密十三世共同执政来统治埃及。这就意味着克里奥帕特拉将来必须要嫁给自己的弟弟,才能合情合法地成为统治者。

公元前48年,由于和弟弟政见不合,再加上有大臣从中作梗,克里奥帕特拉被放逐到了埃及和叙利亚的边境。自小在骄奢淫逸的环境中长大的克里奥帕特拉深深知道权力的重要性,而今的放逐让她陡然失去了很多东西,也让她开始坚定自己的道路,那就是要聚集属于自己的力量,争夺埃及王位。

这时候,罗马人恺撒也在追击庞培的过程中来到了埃及,这个浑身是力量并且骁勇善战的男人的到来立刻引起了埃及人民的警觉,许多人内心都打起了小算盘。

托勒密十三世知道恺撒势必是要杀掉庞培巩固自己势力,他决心帮恺撒一点儿“小忙”来作为交换,借恺撒的手除掉克里奥帕特拉。于是他命手下伯狄诺斯将前来求助的庞培杀害,并且将其头颅进献给了恺撒。

而克里奥帕特拉这边呢,她也希望借助这个男人的力量来帮助自己夺得王位。可是她并没有庞培的头颅作为筹码。

庆幸的是,那个杀掉庞培去讨好恺撒的人并没有获得恺撒的好感,这便给克里奥帕特拉留下了契机,她需要的是后发制人和一个不可能输的筹码,那就是她自己。

温柔乡是英雄冢

这一天,打着调停姐弟俩矛盾的旗号的恺撒住进了亚历山大大帝的宫殿,准备第二天接见那对吵闹不休的姐弟,突然有人来报,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官员要求见恺撒,而且带来了一份贵重的礼物。虽然之前并没有任何预约说今晚有人来访,但恺撒还是对其人其事产生了好奇,便应允了。

只见两个仆人扛着一卷镶有金箔的地毯走了进来,他们把地毯放在恺撒面前,只说这是克里奥帕特拉送给恺撒的礼物,便出去了,并未见到所谓的官员,这不免让恺撒一头雾水。

恺撒围着这卷地毯转了两三圈,然后猛地抓起地毯用力一抖,卷好的地毯散开来,一个美艳的女子跃然眼前,眨着迷人的大眼睛看着恺撒,并且摇曳着身躯,一步步朝恺撒靠近。

克里奥帕特拉与恺撒的第一次见面

52岁的恺撒刹那间沸腾了,当这个女人用她婉转动听的声音说出自己的名字的时候,历史开始发生戏剧性的转折。没错,她就是克里奥帕特拉,她把自己当作一件艺术品呈现在恺撒眼前。

而恺撒,这个驰骋沙场的悍将,却难挡美人的温柔,他陷落了,陷落在美人的温柔乡中,一发不可收拾,当然他的政治立场也动摇了。

第二天,准备好的调停并没有进行,恺撒直接下令执行克里奥帕特拉父亲的遗命,让托勒密十三世和克里奥帕特拉共同执掌埃及政权。克里奥帕特拉得偿所愿,光明正大地回到了埃及。

不久之后,视克里奥帕特拉为死敌的大臣波希纽斯发动叛乱,结果没闹腾多久就被杀了,托勒密十三世也被迫逃亡,途中命丧黄泉。恺撒成为埃及的征服者,而他也顺理成章地和克里奥帕特拉生活在了一起,共饮爱情这杯毒酒,并很快有了结晶。

令人感慨的是,这位王者并没有站上埃及的最高舞台,也没有把埃及划入罗马的领土,而是让克里奥帕特拉风风光光地坐上了法老的宝座,成了埃及真正的统治者。

公元前45年,恺撒正式邀请克里奥帕特拉和她的弟弟托勒密十四世前往罗马。在这里,恺撒实践了他对族人的承诺,建造了一座祭祀维纳斯的神庙,并且把他的心中至爱克里奥帕特拉的黄金塑像放在了女神像的旁边。

风光无限的克里奥帕特拉眼看着就要成为罗马帝国的第一夫人,但这时一只黑暗的手悄悄伸向了恺撒。

可能因为恺撒太过宠爱克里奥帕特拉了,罗马人心中那个伟大的英雄慢慢变成了一个只知风月和儿女情长的小男子造型,有人便对他驾驭整个帝国的能力产生了质疑,照此下去,会不会连罗马帝国也要跟着克里奥帕特拉的姓?

质疑恺撒的声音在逐渐扩散,这让那些本来就心怀不轨的人师出有名了。公元前44年3月,恺撒不幸遇刺身亡。强大的靠山轰然倒下之后,克里奥帕特拉迅速嗅到了危险的味道,即刻打道回府,离开了罗马。

但克里奥帕特拉作为统治者的雄心却没有一丝消减,回到埃及之后,她处心积虑要将权力握在自己手中,于是毒死了托勒密十四世,立了她和恺撒所生的儿子小恺撒为托勒密十五世,共同执掌埃及政权。

又一个王者被迷住了

恺撒死后的罗马陷入了混乱之中,恺撒的养子屋大维以及他的得力部下马克·安东尼共同努力平定了国家的内乱,可是二人在政见上存在分歧,最后协商决定由屋大维统治西部,安东尼统治东部,互不干涉彼此的决策。

这只是表面的平静,一切远远没有结束。公元前41年,安东尼把战线拉到了达西利西亚的塔尔苏斯,他觊觎埃及的财富,并且希望埃及能够给他的军队提供给养,于是便遣使出访埃及,要传召埃及法老克里奥帕特拉七世。

聪明的女人再次嗅到了危险的味道,曾经帮助她坐稳王位的恺撒已经去世,罗马人恨她入骨,而恺撒的养子屋大维也虎视眈眈盯着埃及的国土,随时有攻打过来的可能性。而现在传召她的可是罗马的头面人物,也是唯一能够与屋大维分庭抗礼的人。这些年她对这个人的行为做了很深的了解,安东尼虽然勇猛善战,却没有足够高贵的血统,在安东尼的戎马生涯中,冰冷的武器和荒凉的大地占去了大部分时光,而柔情和炫目却是少之又少的。她决定再次出手赌一把,就赌她能不能赢得安东尼的喜爱,当然筹码是她的整个埃及。

克里奥帕特拉的聪明在于她不但美丽,而且懂得如何利用自己的美丽,为了她想要的,为了她身后的国土和子民,她只能赢,不能输。

为了这次会面,克里奥帕特拉做了精心的准备,她乘坐一条豪华的楼船从埃及出发前往塔尔苏斯。据说这条船的船尾是用金片包裹的,船帆是用名贵香料染成紫色的帆布。而她自己则扮成维纳斯的模样,侧卧在船舱的龙榻上,周围挂着薄如蝉翼的串着金线的纱帐。侍立在侧的童子手执香扇轻轻扇动,那阵阵的香味让人如痴如醉,而安东尼则被邀请到船上赴宴。

眼前的情景让安东尼如至仙境,而克里奥帕特拉优雅的谈吐更是让安东尼头脑发晕,早就把准备责问克里奥帕特拉的问题抛到了九霄云外,他恍恍惚惚答应了克里奥帕特拉提出的所有要求,只求一亲芳泽。成功的克里奥帕特拉嘴角微微露出一丝笑容,转而牵着安东尼进入帐中共赴云雨去了。几天以后,安东尼已经浑然忘我,跟随着克里奥帕特拉一同回到了埃及,并在那里度过了数月。

尼罗河上的埃及艳后

克里奥帕特拉一生极富戏剧性,罗马人痛恨她,因为她差一点儿就让罗马变成埃及的一个行省;埃及人称颂她,因为她为弱小的埃及赢得了22年的和平。

悲剧重演

可是安东尼的主场毕竟是罗马,而他在罗马人心中又再度重蹈了恺撒的覆辙,这使得罗马人对克里奥帕特拉的憎恶更加强烈,屋大维抓住了这一点,开始拉拢属于安东尼的势力,力图将安东尼彻底赶出罗马,当然他心中还有更大的野心,那就是连埃及的领土一同吞并。

意识到屋大维野心的安东尼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权和地位,即刻赶回了罗马,并且使用古老的政治联姻手段娶了屋大维的姐姐为妻。但这样的举动并不能消弭他们之间早已根深蒂固的矛盾。

到了公元前37年,忍无可忍的安东尼遣走了根本没有感情的老婆,也就是屋大维的姐姐,且违反罗马传统习俗,坚决地与自己朝思暮想的克里奥帕特拉结了婚。其实在此之前,克里奥帕特拉已经为他诞下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克里奥帕特拉和安东尼之间即便没有婚姻做证明,他们也是血脉相通的亲人了。

从公元前37年到公元前32年的5年间,屋大维和安东尼一直在进行各种明里暗里的斗争,这反而加深了安东尼和克里奥帕特拉的感情,因为他们有了更多时间在一起,而且有了共同的政治目标,那就是一起对抗屋大维。这期间,两人又再度孕育了一个新的生命。直到公元前31年阿克提乌姆海角上爆发了一场战争,一切都被改变了。

这一仗说起来有些滑稽,本来是克里奥帕特拉和安东尼共同迎战屋大维,但正当安东尼的部队稍显弱势的时候,克里奥帕特拉却乘坐一条小船撤离了战场。关于这次撤离的真正原因,谁也没有确定的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安东尼随后也不顾一切地追了回去。

失去主将的军队没多久就溃不成军,屋大维大获全胜,并且乘胜追击,开始进攻埃及。

逃回埃及的克里奥帕特拉躲进了她早年为自己建造的一个封闭的墓堡当中,隔绝了与外界的联系。颓然的安东尼想不通为何爱妻会在关键时刻抛弃自己而去,思念又折磨得他寝食不安。

没过多久,传来了克里奥帕特拉已经死了的消息,绝望的安东尼无心再苟活于世,便用一个罗马人最骄傲的方式拔剑自刎。直到剑已刺下,仆人才告知他关于克里奥帕特拉的死讯是谬传。

安东尼紧紧抓住仆人的手,断断续续地说道:“将……将我抬到她面前去……”

十多分钟后,一世枭雄安东尼在他爱了十多年的女人克里奥帕特拉的怀里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寻遍史书,没有任何地方记载此时克里奥帕特拉脸上的表情,是悲伤,是麻木,或者是一种喜怒不形于色的淡然?然而不管是什么,她都没有过多的时间来表达了,因为此时屋大维也到了埃及,并且闯入了克里奥帕特拉躲避的墓堡当中。

有人说此时的克里奥帕特拉故技重施想要勾引屋大维,重新上演一幕英雄难过美人关的喜剧转折,也有人说此时的克里奥帕特拉已经万念俱灰,只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活下去,而她自己能够与安东尼合葬。

无论如何,可以肯定的是,屋大维并没有像前面两位英雄一样被克里奥帕特拉迷倒,而且他命人拿走了墓堡内所有可以辅助自杀的工具,目的就是要留着克里奥帕特拉的性命,将她带回罗马游街示众。

死亡之谜

可是克里奥帕特拉还是死了,死在了她为自己建造的墓堡中,死在了她深爱着的土地上。随着她的死,古埃及也彻底宣告消失,领土划归罗马,成为元首的私人财产。

关于克里奥帕特拉的死,千百年来一直是个未解之谜。

有人说,虽然屋大维严密监控着克里奥帕特拉,防止她自杀,但她还是设法让一个农民送来了一篮无花果,果篮里面藏有一条眼镜蛇,克里奥帕特拉将眼镜蛇放在自己的胸部,坦然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是传统的埃及式的死法,伴随她一同离去的还有她的两个女仆。

可是根据当时的“政策”,仆人是无须陪伴主人赴死的,因此如果她的仆人看到她被毒蛇咬了,第一反应应该是呼救。而且从动物学的角度来说,眼镜蛇并非每次咬人都会释放毒液,要同时咬死三个人的可能性是很低的。

更大的可能是克里奥帕特拉死于一场精心策划的谋杀,而最大的嫌疑人就是屋大维。这虽然和前面所说的屋大维想要将克里奥帕特拉带回罗马游街示众的行为相悖,但相信无论哪个政治家都是一个阴谋论者,也许他也忌惮克里奥帕特拉的魅力和智慧,唯恐到了罗马再生变数吧。如果谋杀者真的是屋大维,那么克里奥帕特拉那两个女仆的死也得到了合理的解释,只是屋大维顺道杀人灭口罢了。

不管争论如何,一代艳后还是在39岁的时候香消玉殒了,这位尼罗河的女儿拼尽全力保卫自己的国家,但最终还是与伟大王朝同归于尽。她的爱与恨,怨与怒,我们都无从再知晓,唯有那潺潺流淌的尼罗河静默不变,似乎在诉说着几千年前的悲欢离合。

美丽的克里奥帕特拉

坏事都是母亲教的

罗马皇帝尼禄

他是罗马恺撒家族最后一任君主,只活了31年,在位 11年。如果说每个人的骨血里都有一些矛盾成分,他则是矛盾的极致,这个虐待狂、色情狂简直就是一个嗜血杀人的畜生。但令人惊讶的是,他在位的前几年,竟是罗马帝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他做了一系列收买人心的事情,赢得了百姓的拥戴,而且他在艺术方面的造诣也颇高,常常亲民地举行联欢会,博得了人们的好感。也许疯子和天才仅一线之隔吧,这个原本有一些才能的“天才”却行之偏差,最终变成了罗马历史上最荒淫的暴君。

杀死母亲

尼禄生于37年,他的父亲是古罗马一个劣迹斑斑的官员,以杀人为癖好,从不问是非功过,一切全凭自己的喜好。他的母亲阿格里庇娜是罗马统帅日耳曼尼库斯·恺撒之女,脸蛋若桃花般艳丽,心肠却如蛇蝎般狠毒,比起丈夫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此的遗传基因,怪不得尼禄之后残暴无良了。

丈夫死后,阿格里庇娜凭借自己的美貌和手段诱惑了克劳迪厄斯皇帝,成功上位,然而她的野心绝不是当一个皇后那么简单,耳鬓厮磨之间,她居然说服了克劳迪厄斯立尼禄为皇嗣,然后又骗得克劳迪厄斯废黜了自己的亲生儿子,改由尼禄继承王位。沉醉在温柔乡里的克劳迪厄斯晕头转向,全听女人使唤,哪里知道等待他的是杀身之祸。

阿格里庇娜担心丈夫回过神来会反悔,便用一盘有毒的蘑菇结束了他的性命,尼禄顺利荣登大位。

这时的尼禄不过十多岁而已,大权大部分还是掌握在母亲手中。死了丈夫的阿格里庇娜不甘寂寞,据说成了儿子尼禄龙床上的常客,要说这对母子当真是荒淫到了极致。身兼母亲和情人职务的阿格里庇娜常常对着尼禄喋喋不休,还时常以身作则地提醒尼禄这王位得来的途径。尼禄不喜欢别人这么烦他,厌恶得久了,便心生杀念。

古罗马暴君尼禄用各种酷刑折磨杀害了200万基督徒,其中对女基督徒的迫害更是骇人听闻,比如将女基督徒捆在牛身上直至拖死。

首先,尼禄效仿了母亲杀死继父的做法,在母亲的食物里面下了毒药。但这位坚强的女性像是百毒不侵一样,几次被下毒,她都活得好好的,连美貌都丝毫不减。一计不成,尼禄又想了别的办法,他命人将母亲房间里的天花板弄松,企图让母亲在睡梦中不知不觉被坍塌的房顶砸死,可是阿格里庇娜提前得到了消息,躲过一劫。此时的阿格里庇娜已经知道有人要对她暗下毒手,却不知道这个阴险的谋杀者就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很快,阿格里庇娜迎来了第三劫。尼禄为了迎合母亲出海游玩的心愿,特意挑选了一只被动过手脚的船,希望母亲就此葬身大海。临行前,尼禄以为是最后一次见到母亲,亲热地去送了送毫无防备的母亲,并亲吻了她的胸脯。谁知道阿格里庇娜如此命大,虽然船沉了,她却努力游回了岸边。

九死一生的阿格里庇娜满怀惊恐,赶紧差人通知了尼禄,希望从最爱的儿子身上得到些安慰。听闻母亲又捡回一条命的尼禄勃然大怒,他决定这次不再掩饰了,直接对这个女人下手。他在接见母亲派来的信使时突然亮出了一把匕首,然后诬陷母亲派人来刺杀他。毫无辩驳机会的阿格里庇娜就这样被判了死罪,据说在临死前,她悲愤地说出了一句旷世名言:“捶打我的子宫吧!”也许,生出尼禄这样的儿子,是她这辈子最后悔的事。

男女通吃

但这远远不是尼禄第一次杀人。在他16岁的时候,为了保全帝位,就已经亲手杀死了同母异父的弟弟——14岁的布里坦尼克斯。

在一次宴会上,尼禄把毒药下在了弟弟的酒里,然后漠然地看着弟弟毒发身亡。当那个可怜的少年痛苦不堪地在地上抽搐的时候,尼禄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吃着饭,并且对旁人说:“别担心,他不过是犯了癫痫病……”

在场的所有人没有一个敢出声,大家都知道谁多说一句话,眼前的人就是他们随后的下场!这便是尼禄第一次杀人时的状态,如此平静,如此淡然,就像宰杀了一只鸡一样轻松……

尼禄给自己开了一个“好头”,因此在杀害母亲的时候也心狠手辣,没有半分手软。自此之后,他杀人更是驾轻就熟,甚至把杀人当成了一种职业。

尼禄15岁的时候娶了13岁的妻子奥克塔维亚,这个娴静的女孩子却没有勾起尼禄半点儿怜香惜玉的柔情,他厌倦这段婚姻到了极致,好多次都差点儿掐死妻子。终于,忍无可忍的尼禄找了个理由流放了奥克塔维亚,并且在途中设计将其杀害。

仅仅12天之后,尼禄便娶了新欢波比亚。这位富甲一方的女子曾是一位罗马武士的妻子,为了得到她,尼禄亲自上阵杀死了那位罗马武士。原以为他对如此费尽心机抢来的女人定会有所宠爱,事实上波比亚也的确过了一段时间的好日子,但是好景不长,有一天,她不识时务地对回家太晚的尼禄喋喋不休地抱怨,结果暴君尼禄转过身就是一脚,正好踹在了波比亚的肚子上,身怀六甲的波比亚顿时昏厥过去。但尼禄却停不下来了,他像打了鸡血一般亢奋,拳脚相加,硬是把已经失去知觉的波比亚活活踢死了。

一尸两命并没有让尼禄产生多大的罪恶感,那未曾见过面的孩子也没能让这位父亲有半点儿怜爱。他考虑的是自己身边不能没有妻子,于是又去向克劳狄的女儿安东尼娅求婚。

此刻的尼禄已经和恶魔画上了等号,安东尼娅不想重蹈前两位可悲女人的覆辙,她拒绝了尼禄,也迎来了自己的死亡。愤怒的尼禄给安东尼娅安了一个企图暴动谋反的罪名,轻松将她判处了死刑。

女人,这些可恶的女人让尼禄失望透顶。难道没有女人就不行吗?尼禄偏偏不信这个邪,他决定娶一个男童为妻。于是他找来一个十多岁的男孩,赐其宫刑,然后大模大样地安排了一场奢华的婚礼。他让这个男孩穿上皇后的衣服,带着他在罗马大街上招摇过市,他们当众亲吻,俨然一对恩爱至深的鸳鸯。

无怪乎著名历史学家诺曼·戴维斯曾经讽刺道:“如果尼禄的父亲多米提乌斯(亲生父亲)也有这样一个妻子,那么全世界就有福气了!”虽然是一句戏言,但仔细想想不无道理,如果尼禄不曾降生于这个世界上,罗马人民是不是会少了很多悲哀呢?

四面楚歌

娶一个“太监”,这远远不是尼禄荒淫的结尾,很快,想象力丰富的他就发明了更新鲜的玩法。他命人制作了一个巨大的笼子,自己则身披兽皮待在里面,然后故作凶猛状从笼子里扑出来,凶恶地扑向绑在柱子上的男人女人们,极尽所能地攻击他们的下体。为了配合这个情景,他命一个奴隶站在旁边,模仿少女遭到强暴时的喊叫声和哭泣声。最终,因为这个奴隶表演得太好,尼禄居然“爱上”了他,再度赏赐了宫刑,将他娶进家门。

这些都不算完,尼禄命士兵取来母牛的分泌物涂抹在女性的下体,然后诱使公牛与之交配,这人兽苟合的场面已然灭绝人性,但尼禄却似端庄的君主一般喝着茶,满足地旁观。

终于,全罗马人都忍受不了尼禄这非同一般的荒淫了,人民、军队和元老院开始集结起来反抗他。

68年,人民发生暴动,罗马城内的大街小巷都写满了诅咒尼禄的标语,各地官员也宣布背叛尼禄。一觉醒来的尼禄发现身边居然没有任何人伺候着,他惊讶地说了一句:“为什么我的朋友和敌人都失踪了呢?”

接下来尼禄终于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他毫无担当地准备逃走,可是连他最亲近的宫廷禁卫军都拒绝帮助他逃跑。四面楚歌的尼禄转而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希望他的臣民能够原谅他,一切重新开始,但太迟了。

尼禄迫害基督教徒

数名基督教徒即将被烧死,暴君尼禄观看了这一酷刑的整个执行过程。

无奈,尼禄只得乔装打扮逃出了宫廷,跑到一个家奴在郊外的住所。此刻,尼禄预感到自己命不久矣,他命家奴在后院给他挖了一个墓穴。到了这一刻,尼禄依然不想站出去接受审判,即便是死,他也宁愿就这么躲躲藏藏地死去。可是他没有勇气自杀,便让身边的随从先自杀,演示给他看。但到了这一刻,谁也不会再听从他的命令了。

外面的马蹄声越来越近,显然尼禄的藏身之地已经为人所知晓,对他而言,这就是来自地狱的召唤。他把匕首放在随从手里,抓着随从的手,留给世界最后一句话:“这么伟大的艺术家竟然随我一道而亡。”然后无奈地将匕首刺进了自己的喉咙。

罗马城的大火

64年7月18日晚上,罗马城内火光冲天,整座城市几乎化为灰烬。皇帝尼禄竟然非常高兴,人们议论说这本就是尼禄的阴谋。原来尼禄一直想要重修罗马城,但遭到大部分人的反对才未能实施。果然,不久尼禄就开始着手重建罗马城,并将纵火的罪名加在基督徒身上。他下令四处抓捕基督徒,又极其残忍地将他们烧死,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放火烧,而是将人体内的油脂点燃,让火从内烧起来,形成所谓的“人灯”。面对重建后的城市,尼禄得意扬扬地说:“这才像个人住的地方!”

死了都要爱

卡斯蒂利亚国王腓力一世和女王胡安娜

他是欧亚大陆大片领土的继承人,帅气逼人的王子,他也许就该遵从政治需要娶一个门当户对的妻子,然后风流地在情人堆里过日子,但他偏偏遇上了痴情至死的她,令他死后都不得安宁。她是西班牙共掌朝政的伊莎贝拉和费迪南的掌上明珠,美丽的公主,享有继承王位的绝对权力,她本该沉静如水,守着自己的婚姻和权力安度一生,但偏偏内心强烈的感情让她爆发得彻底且癫狂,她丧失理智,歇斯底里,只为了一个风流的他。他们大概是前世的冤家,今生的怨偶,谁也说不清究竟是谁欠了谁。他们就是卡斯蒂利亚王国共同的统治者腓力一世和胡安娜。

郎才女貌

腓力一世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的儿子,当他的母亲勃艮第的玛丽去世之后,他继承了外祖父留下的领地,成了勃艮第的主人。

1496年,为了支持奥地利和西班牙结成家族联盟共同针对法国的计划,腓力一世被安排和西班牙公主胡安娜结为夫妻。这是一桩看上去前景非常乐观的婚姻,不但因为在政治上双方的联姻利国利民,还因为当腓力一世第一次见到胡安娜的时候就被她的美貌吸引。同样,胡安娜也为了美男子腓力一世夜不能寐。

这段婚姻有了一个最好的开始,腓力一世年轻的身体里充满激情,他甚至开始主动催促父亲安排他和胡安娜完婚。待到隆重奢华的婚礼举行完毕,新郎新娘步入洞房之后,一个悲剧便拉开了序幕。

胡安娜出生于西班牙保守的天主教家庭,家教森严,思想传统,她的父母是她婚姻生活的典范,彼此忠诚,共同维持家庭且共同执掌国家政权。来到弗兰德之后,她发现飘荡着浪漫主义气息的法国和西班牙截然不同,新婚生活妙不可言,而丈夫的甜言蜜语也让她如置身天堂。

但很快胡安娜就笑不出来了,婚后不久,丈夫寻花问柳的本性开始暴露,胡安娜被晾在了一边。其实对于腓力一世来说,婚姻就是那么回事,他当初看上胡安娜,和看上其他女人没有任何不同,他年轻、帅气,喜欢美丽的女子,但也只是喜欢罢了,并不代表忠诚。新鲜劲儿过去之后,他很快就感到乏味,于是转身寻找新的刺激。

但初涉婚姻的胡安娜却把丈夫当成了自己的唯一,她越来越小鸟依人,以腓力一世的喜好为喜好,以腓力一世的习惯为习惯,为他活着,为他呼吸,甚至连出生就伴随着胡安娜的宗教信仰都被她抛弃了,她的灵魂成了腓力一世的傀儡。

但这种深厚的爱却让腓力一世喘不过气来,他非但不再怜爱胡安娜,反而感到厌恶至极。他开始逃避妻子,不再与她同床共枕,流连于花街柳巷。腓力一世越是逃避,胡安娜就越是癫狂,恨不得每分每秒都能看见他。

一个步步紧逼,一个躲闪不及,不胜其烦的腓力一世骨子里那残忍和玩世不恭的性情骤然显现出来,他开始用暴力对待胡安娜,经常对她拳打脚踢,还遣散了胡安娜从西班牙带来的随从,让周围的人将胡安娜孤立起来。

胡安娜犹如惊弓之鸟,她周围没有一个可以信任的人,连说话的人都没有,她的需求不被人响应,甚至呼吸的空气都是冰冷的,腓力一世的暴力管制让她连家书都不敢写一封。此时,她的精神已经濒临崩溃。

胡安娜疯了

要知道胡安娜是西班牙王室最后一代血统纯正的继承人,自她之后,王室亲贵就掺上了其他地域的血统。血统纯正也就意味着一代代人都是庞大家族里近亲婚配的产物,隐性致病基因的显现率也非常高,这在胡安娜身上也体现了出来。她天生情绪低落、多愁善感,这绝不是无端伤春悲秋的少女情怀,而是她血液里带有精神失常的遗传基因。她的外祖母就是死于精神失常。现在,腓力一世的不忠和精神肉体的双重虐待已经让胡安娜走到了悬崖边缘。

1503年,腓力一世和胡安娜一起出访西班牙,在这里,他们要宣布成为卡斯蒂利亚王国的继承人。这时候的胡安娜已经怀着他们的第四个孩子,她大腹便便,行动不便,内心脆弱不堪,很希望得到丈夫的点滴温存。

可是即便是在岳父面前,腓力都懒得装装样子,他满脸写着对胡安娜的不屑和厌恶,以及对西班牙的腻烦,宣誓仪式过后,他就急不可耐地要返回弗兰德。但将近临产的胡安娜实在经不起舟车劳顿的折腾,无奈她只得看着丈夫离开,然后自己无限哀伤地留在了西班牙。

12岁的腓力一世

原本就抑郁的胡安娜此时更是茶饭不思,终日以泪洗面,她越来越孤僻,即便是在自己的家乡,她也不愿与人多交流。

没多久,胡安娜就生下了一个儿子,小家伙一切都很健康,但她那萎靡不振的精神状况却没有丝毫改观。

在一个寒风刺骨的晚上,胡安娜紧绷的那根弦终于断了,她身穿单薄的睡衣,光着脚跑出了城堡,她歇斯底里地叫喊着,眼泪狂飙,任凭冷风吹得她浑身起鸡皮疙瘩,但她似乎感觉不到冷。仆人们紧跟其后,但谁也无法劝阻她,一旦靠近,她就像母狮一样暴怒地推搡和辱骂对方。就这样僵持着,天亮了,然后天又黑了,整整36小时,胡安娜手扒着宫门不曾放开,直到失去最后一丝力气。她的肌肉已经冻得僵硬,嘴唇乌紫,再也骂不动、打不动了,仆人们这才将她抬回了寝殿。

很快,“胡安娜疯了”的流言就传遍了西班牙的每个角落,母亲伊莎贝拉甚是担心,频频过来探望,谁知道母女二人根本无法相处,胡安娜屡屡出言不逊,让已近知天命年龄的母亲招架不及。伊莎贝拉又是担忧,又是绝望,请了很多医生来为胡安娜医治,最后却只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只盼望这团邪火早日熄灭。”

皇家无深情,想到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伊莎贝拉终于决定将胡安娜送回弗兰德,谁娶走的女人谁就负责到底吧。

这边的腓力一世呢?好不容易没有胡安娜在眼前晃悠,他不知道多自在呢。腓力一世一心只知道享乐,早就把生了病的糟糠之妻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乍然听见胡安娜要回来的消息,他不知道有多恼火,即刻写信给岳母伊莎贝拉。在信中,腓力一世婉转地表达说胡安娜还是待在母亲身边更为适合。一时间,胡安娜成了烫手山芋,谁也不愿意接纳她。

时而清醒时而癫狂的胡安娜当然只愿意回到最爱的男人身边,但此刻她的精神状态已经连她自己都无法控制了。她变得善妒、多疑且暴躁无比,随身带着尖锐的刀子,有一次她怀疑某位侍女和腓力一世有染,居然狠狠地打了对方,且用剪刀剪去了对方那美丽的金发。

如此一个近乎疯狂的女人又怎么是腓力一世这样不负责任的花花公子所能容忍的呢?

腓力一世将胡安娜关在布鲁塞尔的王宫里,据说他时常去歇斯底里地虐待胡安娜,称妻子为煞星。然而痴情的胡安娜却不抗拒这种虐待,匍匐在腓力一世的脚下,一往情深地称呼腓力一世为“世界上最英俊的丈夫”。

一个爱得甘心受虐,一个恨得性情大变,不知道他们两人究竟是谁疯了。

死亦不安

1504年,伊莎贝拉女王去世,胡安娜和腓力正式成为卡斯蒂利亚王国的新君主,在巨大的权力面前,腓力一世的态度有所收敛,他心里很明白,如果不是胡安娜,他根本无法得到今天的一切。而胡安娜的身体状况也好转起来,她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保养护肤,希望在继位大典那天能够光彩照人地出现在自己的臣民面前,而对于她和腓力一世的夫妻感情,她也考虑适当地放手。

这一良好的开端却随着腓力一世的离奇死亡戛然而止。有人说腓力一世是因为太过放纵,从不注意自己的身体而早亡,也有人怀疑是胡安娜的父亲阿拉贡国王费迪南搞的鬼,因为他很不喜欢腓力一世。无论原因如何,28岁的腓力一世还是死了,没有留下一句话,没有关怀任何一个人。

胡安娜彻底疯了,她心如死灰,眼睛里只剩下腓力一世,她固执地守在腓力一世的尸体旁边,任何人都不准靠近,而她自己也经常掀开棺材拥抱那具冰冷的尸体,这是多么惊悚的画面!日复一日,腓力一世的尸体慢慢腐烂,她才终于决定将其送回故乡安葬。但她提出运送棺木的车辆只能在夜间出行,因为她觉得自己的灵魂已经消亡,无法再暴露于日光之中。

一日晚上,运送灵柩的队伍在一个修道院中稍作休息,累坏了的人们很快入眠了。胡安娜却没有丝毫睡意,她守在丈夫的棺材旁边,喃喃低语。这时候,一位修士走了过来,他看着悲伤的胡安娜,轻声地说:“女王陛下不必哀伤,你所爱的人在14年后定会重返人间与你相会。你只需珍重等待。”

胡安娜对此话深信不疑,如死灰般的心霎时间又燃起了一丝火焰,为此她努力地活着,甚至在儿子残忍的监禁下,她依然坚韧地为这句善意的谎言活着。

转眼到了第14年,胡安娜每天都满怀希望地去墓地,等着心爱的丈夫还魂来拥抱她,可是整整一年过去了,“最英俊的丈夫”却没有如约从坟墓中爬出来,绝望的胡安娜再度陷入疯狂。她就这么一直疯着,到了1555年才终于告别人世。她不知道的是她骨子里带着的疯狂因子却在哈布斯堡家族成员中一代代地遗传了下去。

这辈子,腓力一世欠了胡安娜,如果下辈子还能相遇,腓力一世该记得还吧。

冷漠的亲情

1504年11月,胡安娜的母亲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去世,胡安娜成为卡斯蒂利亚女王。腓力一世希望以胡安娜丈夫的身份获得卡斯蒂利亚的共治权,但胡安娜的父亲费迪南二世以胡安娜实际上已经成为腓力一世的囚徒为由,宣称自己才应当是卡斯蒂利亚的共治君主,翁婿之间的权力斗争险些酿成西班牙内战。1506年9月,腓力一世去世,费迪南二世设法使胡安娜承认了他的共治权,之后便将这个女儿囚禁起来。费迪南二世死后,胡安娜的儿子查理又获得共治权,继续将母亲囚禁。就这样,胡安娜一直被关押在一间没有窗户的房间里,直至1555年去世。

事业PK爱情的悲剧结局

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

这个身高只有一米六出头的小个子是历史上最令人惊讶的奇才,他戎马半生,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和智谋。他凭着利剑和马鞭勇猛地摧毁了欧洲的旧制度,完全改变了欧洲大地的面貌。越是英雄,我们就越想知道他内心最温柔的角落里深藏的秘密,那些让他在热血奋战后的深夜里感到甜蜜温暖的小心思。

刻意安排的偶然

1796年的一天,一个小男孩敲开了拿破仑的房门,孩子很礼貌地做了自我介绍,然后告诉拿破仑,他希望拿破仑帮助自己和母亲取回已故父亲的佩剑。这不算一件难事,拿破仑答应了孩子,他温柔地对孩子说:“可是你得告诉我你的父亲是谁啊?”男孩挠了挠头,“还是让我母亲来告诉您吧。”当孩子的母亲从容地走进拿破仑家的时候,一场悲欢离合的爱情自此拉开了序幕。

孩子的母亲名叫约瑟芬·德·博阿尔内,是当时法国的社交名媛。这位33岁的女人可谓半生坎坷,她的亡夫博阿尔内是一个十足的浪荡公子,成日花天酒地,不务正业,在法国大革命的时候被推上了断头台。作为妻子的约瑟芬也受到了牵连,被关进了死囚监狱。

原本也是要送命的约瑟芬却在几个月后得到了赦免,关于这份幸运,一直有不同的传说,有人说是巴黎人民感慨她的美貌,强烈要求赦免;也有人说是她的情人从中斡旋,为她争取了活命的机会。

不管事实真相究竟如何,约瑟芬终究是从死神手里逃脱了,护住了她如花似玉的头颅的同时,政府还归还了她丈夫的财产。此后,她更是凭着自己聪慧的头脑和出众的相貌跻身名流圈,成为真正的交际花。

可是这位迷倒众生的交际花为什么要屈尊降贵去拜访当时还不名一文的拿破仑呢?

原来是有朋友向约瑟芬推荐了拿破仑,说这位青年才俊绝非池中物,总有一天是要震惊世界的。

骨子里有着浓厚英雄情结的约瑟芬决定会一会这位让朋友大赞不已的人,于是安排了开头的那一幕。

拿破仑从看见约瑟芬的第一眼,就无法将目光从她的身上挪开。这个显然已青春不复的女人身上却透露着另外一种美,成熟女性的妖娆、水润、饱满的美。她已经不单纯,也不再幼稚,生活在她的心上和面容上都留下了难以抹去的痕迹,但正是因为这样,她更懂得如何让男人对自己着迷,如何走进他们的心里并且驾驭他们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在阅人无数的过程中,约瑟芬的眼光已经变得毒辣,她看到拿破仑眼里是赤裸裸的迷恋。而约瑟芬呢?她看到的是一只大有前途的“潜力股”。

那次会面中,约瑟芬为了表示自己的感激,热情地邀请拿破仑隔日到自己家里喝茶。彼时刚刚27岁的拿破仑简直受宠若惊,想想自己一文不名地刚从战场上回来,除了头上的疥癣之外什么都没带回来,而为了遏制这种疾病,他只能剃光了自己的头发,连他都知道自己身上似乎散发不出什么魅力。但在约瑟芬家里,这个世故老辣的女人温柔地对他说:“你一定会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将军。”

拿破仑

这位不可一世的军事天才曾说:“在爱情的战场上,唯一获胜的方式就是逃跑。”

就这样,33岁的约瑟芬和27岁的拿破仑相恋了,尽管写在拿破仑眼里的是爱情,而写在约瑟芬心中的是野心,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如胶似漆。三个月之后,他们宣布订婚。

随后就是结婚仪式,他们邀请了朋友塔里安当证婚人,督政官和民政官也必须到场,然而这一天定好的8点,却只有新娘坐在火炉旁孤独等待。塔里安似乎已经见惯了这种场面,在战时,任何意外都可能发生,甚至有的新娘苦苦等待却等来的是丈夫阵亡的消息,他有些漠然地看了看表,倚在靠椅上闭目养神。

两小时过去了,正当大家都准备放弃等待的时候,楼梯里传来了厚重的脚步声,紧接着,门“轰”的一声被推开了,拿破仑风尘仆仆地走进来,身后跟着一名年轻的军官。一丝还带着凉意的陌生空气弥漫在屋内,拿破仑有些粗鲁地推搡着督政官大声说道:“快起来快起来,赶紧给我们把事情办了!”

一场与华丽和恢宏俱不沾边的婚礼就这样进行了下来,这一天还发生了一件让人感慨的事情。

拿破仑在与约瑟芬约定终身之前,还有一个初恋女友欧仁妮,事实上从欧仁妮14岁的时候起,拿破仑就已经属意这个女孩了,他们虽然聚少离多,但这并不妨碍欧仁妮对拿破仑的痴情,直到远在科西嘉的欧仁妮听说了拿破仑的背叛,伤心欲绝的她才匆匆赶到巴黎。

可是痴情的脚步哪里追得上变心的翅膀,被花花世界迷了眼的拿破仑怎么可能回头与她在乡间田野厮守一生?欧仁妮听到拿破仑对婚姻的宣誓之后,绝望地奔向塞纳河准备自杀殉情,却被深深同情她的贝尔纳多特将军救下。这段英雄救美的佳话在两年后获得了圆满,抚平了心伤的欧仁妮最终嫁给了贝尔纳多特,也算是找到了一个好归宿。

戴上了“绿帽子”

让我们将目光再度拉回到拿破仑和约瑟芬身上,这是1796年3月9日,他们的新婚之日,仅仅两天后,拿破仑就抛下新婚妻子开赴前线作战去了。

古语有云“成家立业”,成家在前还是有依据的,成了已婚男人的拿破仑在战场上无往不胜,面对欧洲的第一次反法同盟,他各个击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荡平北意大利之后,又声势浩大地进军奥地利,最终使得维也纳来求和。仅一年多的时间,他就彻底摧毁了第一次反法同盟,这位年轻的矮个儿将领赢得了无上军心,也奠定了自己在群众中的声望,如约瑟芬所说,他的确成了历史上最伟大的将军。

拿破仑当真是一个非凡的人,在辗转欧洲作战的过程中,在炮火连天的深夜里,他居然能够坚持每天给约瑟芬写一封信,信中毫不掩饰地表达了他的思念之情:

“我亲爱的约瑟芬,你使我的整个身心都注满了对你的爱,这种爱夺去了我的理智,我不能吃,不能睡,不理朋友。我并不计较光荣,我之所以渴望胜利,只因想使你欢心。

“你使我的整个身心都注满了无限的爱,注满了一种令人沉醉的狂热。我没有一刻不在注视着你的照片,没有一刻不在你的照片上印满我的吻。”

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

雅克·路易·大卫于1805~1807年间创作的一幅油画,现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这幅画真实记录了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圣母院隆重举行的国王加冕仪式,拿破仑正在给跪在他面前的约瑟芬戴皇冠。

这是多么狂热的爱恋啊!这些书信在1933年的时候在伦敦公开拍卖,售价2万美元,当然这是后话。

当时,拿破仑在生死线上抽空给妻子写信,期待着妻子也能有所回应,但约瑟芬却表现得相当冷漠,她几乎从不回信。拿破仑无数次恳求她回复之后,她也只是惜字如金地回复了一封,像是在完成任务。

很显然,没有深厚爱情根基的约瑟芬很不适应自己的已婚身份,她照样出入名流场所,纸醉金迷,夜夜笙歌,而对于拿破仑那热烈的爱,她却有些不耐烦。

但多年的社交生涯早已练就了她的喜怒不形于色,当拿破仑提出要与她在布雷西亚相会的时候,她虽然万般不愿离开巴黎,但还是同意了。

舟车劳顿,约瑟芬无精打采,满腹抱怨,但拿破仑却兴致高涨,完全沉浸在幸福当中。这一次的相会更增加了他的离愁别绪,此后每每要分开,拿破仑都痛苦不堪。

约瑟芬同样感到痛苦,但她的不悦是因为远在异国他乡,很多不适应困扰着她,如她写给姑母的信中说的一样:“意大利的王公显贵都对我殷勤备至,但我宁愿回到法国做一个普通公民。”

在这样思乡的困顿中,约瑟芬认识了一个名叫沙尔的年轻人,这位仪表堂堂又擅长打情骂俏、挑逗女性的上尉很快捕获了约瑟芬的芳心,成了她的座上客,他们关系非常亲密,而且相约着回到了法国。

在故乡,约瑟芬更是欲罢不能,她斥巨资买下了马尔迈松城堡,为的就是让两人有一个形影不离的场所。

这个世界没有不透风的墙,何况现在的拿破仑已经是法国的名人了,他的妻子背着他和情人厮混,这样的八卦事件肯定会很快传到他的耳朵里去。远在沙漠中作战的拿破仑听到妻子不忠的消息,肺都快气炸了,他伤心欲绝,进而诅咒道:“你竟然欺骗我至此,我要跟你离婚,我要让你的丑事人尽皆知,我要让你们这对狗男女死无葬身之地……”

这一年岁末,拿破仑班师回国,他受到了法国人民的热烈欢迎。但此时的拿破仑却高兴不起来,胜利的将军即将处理自己感情上的残局,他下定决心不再见约瑟芬。

听闻拿破仑回来的消息,约瑟芬有些慌张,她匆匆从乡下赶回巴黎,却和拿破仑擦肩而过。等她回到两人的住处的时候,发现拿破仑身边的人都用一种鄙视的眼神看着她,而丈夫则避而不见。

虽然情人温柔体贴且合意,但约瑟芬也明白自己的身份,她毕竟是拿破仑的妻子,更何况现在的拿破仑已经功成名就,她必须懂得取舍。

就这样,约瑟芬站在拿破仑的房门外痛哭流涕,祈求丈夫的原谅,从天明一直哭到了天黑。她嗓子哭哑了,脚也站累了,跌坐在门口,颓然地陷入绝望,而房间里的拿破仑也终于被感动了,想到妻子那迷人的身姿,想到自己无时无刻不在的爱恋,他打开房门,拥抱了妻子。约瑟芬在他的怀里泣不成声,也许从这一刻起,她才真正爱上了拿破仑,才真正放心地把这个男人当成自己终身的依靠,把自己的命运和眼前这个男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无法结束的故事

凭借着自己强大的社会关系,约瑟芬迅速为拿破仑拉拢了一帮支持者,甚至连与之为敌的人都被约瑟芬争取了过来,可以说拿破仑在人民中能够得到广泛拥护,和约瑟芬的魅力与智慧是分不开的,以至于巴黎人民都称她为“拿破仑洁白无瑕的天使”。

1804年5月,拿破仑称帝,建立了法兰西帝国,而他也亲手将皇后的皇冠戴在了约瑟芬头上。对于这个尊贵的地位,约瑟芬当之无愧,但拿破仑的忠诚却一去不复返。

已经41岁的约瑟芬已然人老珠黄,再多的脂粉也掩盖不住岁月的痕迹,但拿破仑则不然,他还年轻,且高高在上,无数年轻貌美的女人争着抢着要来做他的情人。事情仿佛来了一场轮回,拿破仑曾经受到的冷遇而今都转身砸到了约瑟芬身上。无数个夜里,约瑟芬苦苦地给拿破仑写信,诉说自己的思念,但也只是偶然能收到丈夫回复的只言片语。

拿破仑身边萦绕着形形色色的女人,不过他并没有完全忘记约瑟芬,如他在信中所说:“你看,我喜欢娇柔、纯洁、善良的女性,因为只有她们才像你。”但这个时候,一心想称霸欧洲的拿破仑最需要的是一个能继承他事业的儿子,可惜约瑟芬已经丧失了生育能力。

1809年11月,拿破仑刚刚年过四十,他犹豫再三,终于向约瑟芬提出了离婚。这一天,他们一如往常共进午餐,然后拿破仑支开了所有人,他走到妻子面前,抓起她的手放在自己心口,缓缓地说道:“约瑟芬,我最亲爱的约瑟芬,你知道我爱过你,我在人世间最幸福的时刻全都是你赐予我的,但是我的爱,我必须让我最珍贵的爱情给法国利益让位,因为我的命运已经高过了我的意志。”

12月16日,他们正式离婚,让拿破仑做出如此决定的原因只有一个:他需要重新娶一个能够为他生育儿子的女人做妻子!

在得知拿破仑要与自己离婚后,约瑟芬晕倒在地。

纵是这样的深思熟虑,纵是连约瑟芬也完全理解了拿破仑的做法,但在离婚证明书上签字的一瞬间,拿破仑这样一个铁血硬汉还是哭了。那之后的几天,他沉默地坐在宫里发呆,拒绝见任何人,拒绝处理任何事情。

不久之后,像所有皇帝一样,他的婚姻成为政治交换,他迅速娶了奥地利公主玛丽·路易斯,并且在一年后如愿以偿地得到了儿子。可是奥地利人似乎生来就是为了蔑视拿破仑的,当他开始失势的时候,妻子抛弃了他,并且唆使他们的儿子来仇恨他。

和拿破仑离婚五年后,约瑟芬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拿破仑手持鲜花来到约瑟芬墓前泣不成声,“约瑟芬啊,我亲爱的约瑟芬,至少她绝不会抛弃我。”

可是究竟是谁抛弃了谁?

皇后的玫瑰情结

约瑟芬特别喜爱玫瑰,一次拿破仑远征后,这位皇后为了排遣孤寂,购买了位于巴黎南部的梅尔梅森城堡,在城堡中开辟了一座玫瑰园,专门聘请植物学家彭普兰德种植了3万多株玫瑰,当时所有知名的玫瑰品种都能在这里找到。英法战争期间,她为一位伦敦园艺家办了特别护照,使他可以穿过战争防线,定期从英国将新的玫瑰品种运到法国。出于对皇后的尊敬,两军舰队停止海战,让运送玫瑰的船通行。

阴谋与爱情

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

有人说她是迷倒众生的绝代佳人,有人说她是妖艳惑众的阴谋论者;有人说她是女中豪杰,有人说她是无耻小人;有人说她圣洁无比,有人说她风骚放荡……历史上,似乎没有哪个女人有着如此之多的极端评价,却又不断拨动着人们的心弦。人们恨不得坐上时光机器,回到她所生活的年代,一睹这位女王的风范,并且随着她的脚步,感受她那备受争议的一生。

生而注定的政治猎物

这是一个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女孩,因为她的父亲是苏格兰国王詹姆斯一世,可惜的是她出生仅六天,父亲就暴病而亡,她成了苏格兰最合理的王位继承人。几个月后,她身着盛装举行了加冕仪式,尽管这时候的玛丽·斯图亚特连坐都还坐不稳。

当英王亨利八世听说苏格兰出生了一个公主的时候,立刻就打起了主意,要让自己的儿子与这位公主联姻,以保证王权的稳固。一切条约皆已签订,若不是亨利八世的猜忌,也许玛丽在数年后会顺理成章地嫁到英国去。

不过命运远不会这样轻饶一个人,苏格兰议会害怕人民起义,解除了玛丽与英国王太子的联姻,并将她许配给了法国王太子弗朗索瓦。

1548年,5岁的玛丽被送到法国,由当时的法王亨利二世负责栽培教育,在这里,她获得了幸福的童年。法国宫廷按照公主的级别来养育她,她的身边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小朝廷,不但有近臣,还有伴读的女童,天生丽质且聪明的玛丽很快成了这里的宠儿,受到最好的教育,且人见人爱。

10年后,15岁的玛丽嫁给了法国王太子弗朗索瓦,第二年成了法国王后。可惜好景不长,她的丈夫弗朗索瓦二世仅在位一年就辞世了。寡居的玛丽在各方面压力之下回到苏格兰,开始统领自己的国家。

这一年,丧夫之痛和丧母之痛让这个年轻的女子悲痛欲绝,但这样的伤怀却未能给予她足够的警醒来面对苏格兰危险复杂的政治局面。作为一名虔诚的罗马天主教徒,玛丽遭到了各方面的排挤和猜忌,在自己手上未握有切实有效的军事力量的状况下,玛丽容忍了自己的私生子兄弟担任首席顾问的职位。

这位不满20岁的寡妇骤然从众人簇拥、毫无压力的生活中被剥离出来,虽然坐在苏格兰女王的宝座上,但时时刻刻如履薄冰,她不确定该从谁身上寻求帮助,更无从分辨身边的人说的话哪一句是真,哪一句是假。而她的地位以及身份都注定了她的下一段婚姻依然将充满浓厚的政治色彩。

难行的婚姻路

可是这一次,女王似乎觉醒了,她意识到爱情的美好能够让她暂时忘却人间的烦恼,而女王地位也能够让她力排众议地选择一个自己心仪的男人,于是她出人意料地宣布自己要嫁给达恩利勋爵亨利·斯图亚特。

算起来,这位达恩利勋爵还是她的表弟,但王室之中近亲结婚的事情屡见不鲜。沉浸在浓情爱恋中的玛丽很快怀孕了,但打击接踵而来。这位她曾认为是自己人生最大依靠的表弟却是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孬种,不但野心勃勃,而且傲慢自大,桀骜不驯,根本没有把玛丽放在眼里,还公然要求玛丽给予他国王的头衔。

夫妻不睦已然开始,但真正的导火索起于一场谋杀。

玛丽的私人秘书名叫大卫·瑞里奥,两人之间除了工作关系之外,还有很深厚的友情,但男女之间的友情很快被当作了暧昧的借口,达恩利勋爵求权不成,便把所有的原因都加诸在瑞里奥身上,他认为瑞里奥和玛丽有私情,且是瑞里奥从中挑拨,玛丽和他的关系才渐行渐远的。

1566年,达恩利勋爵加入了一个反叛玛丽的贵族密谋组织,意在戕害玛丽及其周围那些笃信天主教的人,几天后,他们在圣十字架宫刺杀了瑞里奥。孕中的玛丽目睹了这一血腥的场面,受到了很大刺激,从这时候起,那曾经深爱着的丈夫不再是温柔的象征,而成了魔鬼的化身。

在接下来的另一场合,达恩利勋爵伙同贵族们袭击了玛丽,虽然袭击未能成功,但受惊过度的玛丽流产了,她和达恩利勋爵之间唯一的纽带彻底灰飞烟灭。

而此时,一个阴谋也正在酝酿之中。

玛丽流产后不久,放荡不羁的达恩利勋爵也终于病倒了,梅毒摧毁了他的身体,他不得不搬到爱丁堡的一幢别墅中去养病。玛丽似乎忘却了达恩利给自己带来的伤害,不计前嫌地经常去探望,人人都以为这对前世冤家或许能患难见真情地复合。

不过好景不长,1567年2月,苏格兰的冬天还未完全离开,在一个阴冷的清晨,达恩利勋爵所住的别墅发生了爆炸,待人们去清理残局的时候,在花园中发现了达恩利勋爵的尸体,据说他是被掐死的,如果是这样,那爆炸便成了掩饰,这是一桩谋杀案。

这对玛丽来说无疑是一场解脱,可惜却让她卷入了另一个麻烦当中,因为几乎所有人都把目光集中在了博斯威尔伯爵詹姆士·赫伯恩身上。这位与女王有着说不清道不明关系的伯爵成为众矢之的,而女王迫切地想要替他辩驳。对赫伯恩的审判进行了一次又一次,可惜都找不到他有罪的证据,最终他摆脱了牢狱之灾。

4月24日,玛丽去斯特灵探视自己的儿子,返回爱丁堡的路上,她遭到绑架,被带到了邓巴城堡。在这里,赫伯恩强奸了她。仅20天后,玛丽和赫伯恩就在爱丁堡举行了新教仪式的婚礼。

这桩婚事与之前的爆炸案结合起来,不免透出更多诡异的气息,虽然赫伯恩的谋杀罪名不成立,但玛丽在自己的前一任丈夫身亡才12周后就嫁与他人,这未免显得太过薄情和迫切了吧。

再加上玛丽对那个“绑架者”似乎没有什么怨恨,反而相当热情,在邓巴城堡的时候,她有过很多逃跑的机会,但她甚至都没有尝试着逃跑过一次。

所有事情不得不让人们做出这样的猜测,玛丽其实早已另结新欢,就是赫伯恩。早已受够了达恩利勋爵的玛丽和赫伯恩合谋杀害了达恩利勋爵,然后两人又上演了一出“绑架记”,最终为他们的婚姻增加了合法性。

与第三任丈夫结婚后两个月,玛丽再度流产了一对双胞胎,虽然她一再声称这对孩子是在与赫伯恩结婚之后才怀上的,但她的私人秘书却透露,这对孩子受孕的时间应该是在她“被强奸”前后。

无论真相如何,玛丽与赫伯恩的婚姻已成事实,悲哀的是他们还没有享受多久的幸福生活,就迎来了一场终结式的毁灭。

身陷囹圄

1567年7月24日,玛丽被迫退位,次年5月,她举事失败,逃亡英格兰避难。从23岁到25岁,这是玛丽极其辉煌的两年,她的人生爆发出了一种短暂但强悍的力量,她想别人之所不想,能别人之所不能,像是所有智慧和力量都爆发在了这两年的光阴中。然而一睁眼,如幻梦一场,她既没有抓住自己的权势,也没有抓住自己的爱情,遂从辉煌跌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本以为英格兰能给予她应有的庇护和尊重,没想到等待她的竟是囚禁之灾。

这一场囚禁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按照血统关系来说,玛丽应该是英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第一合法继承人,但伊丽莎白的父亲亨利八世曾经签署过一份条约,拒绝玛丽成为英国的继承人。不过条约和野心没有任何关系,伊丽莎白对玛丽依然颇为忌惮。

被囚的女王

从1568年直到被处死,玛丽被伊丽莎白一世关押了19年。其间,伊丽莎白一世曾试图审判玛丽,但玛丽受过教会的涂油礼,有权不接受世俗法庭的审判,唯有上帝可以审判她。

再者,当时的英国,罗马天主教和新教的斗争一直未停息,那些虔诚的天主教徒一看苏格兰的玛丽女王来到英国,都打起了玛丽的主意,希望仰仗她来推翻伊丽莎白,重振天主教威风。可惜容貌出色的玛丽在权谋上却不及伊丽莎白,尽管她曾做出很多努力希望降低伊丽莎白对她的戒心,但都无法使自己获得自由。穷途末路的玛丽也曾悄悄与人密谋要杀掉伊丽莎白,但都未成功,反而为自己的悲惨命运埋下了导火索。

在英格兰度过了19年暗无天日的囚禁生涯之后,玛丽终于获罪,被处以极刑。而在这些年月里,她和赫伯恩再也未能见面。行刑的那天,玛丽身着红色的衣裙,表明了自己是天主教的殉道者。但她的上帝却没能让她死得轻松一些,据说当时刽子手已经喝醉了,深吸了三口气才扬起斧头。一斧头砍下去的时候,玛丽的喉咙还喃喃地说:“刽子手,做完你的事情。”更为惊悚的是刽子手提着她的头走下刑场的时候,还有人看见她的嘴在动。

悲情女王最终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她的一生,这也是欧洲历史上唯一一桩由女王判女王死刑的事件。也许和其他很多卓有建树的女王比起来,玛丽的表现简直乏善可陈,但我们不能用“失败”二字盖棺论定。她热爱她的王位,用尽力气为捍卫王权而战,她深陷政治,却无力搞懂政治的真谛,她的一生充满爱和背叛、阴谋和血腥,她所生存的时代和国家都注定了她的悲剧。

浪漫与奢华的时代

法王路易十四

今天的法国是欧罗巴大陆上最为闪耀的美食之国、美酒之国、香水之都,是时尚的发源地,无数学子纷至沓来,膜拜心中的时尚圣地,无数游人趋之若鹜,只为一览它的浪漫风采。然而,就在400年前,法国还只是欧洲众多国家中最普通的一个,彼时,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的海船已经带回了数不清的东方珍宝,英国也崭露头角,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而法国,作为没有海岸线的欧洲国家,它没有发达的工业,没有强悍的海军,只有封闭守旧的农场主和高傲自大的封建贵族。统治着这片土地的,甚至不是法国名义上的君王,而是当时国民的精神领袖——红衣主教。那么,究竟是谁一手缔造了如今显赫的法国呢?

独占历史舞台的国王

1638年9月5日,一个被王室期盼了二十多年的男婴呱呱坠地,他一出生就拥有了最为显赫的地位,作为法国国王路易十三的长子,他拥有当之无愧的第一王位继承权,作为西班牙公主“奥地利的安娜”的长子,他拥有毋庸置疑的高贵血统。

1643年,这个被叫作路易·迪厄多内·波旁的年仅4岁的孩子登上了法国王位,成为统领万民的一国君主,史称“路易十四”。在此后的多年里,他逐步收拢权力,达到君主专制的顶峰,带领法国走向辉煌,使法国成为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17世纪的法国历史与其说是国家历史,倒不如说是这位国王的自传。

作为一位幼年登基的国王,他度过了一段漫长的“傀儡”时光。事实上,在他的父亲路易十三统治法国的时候,红衣主教的权力就远远大于国王,国王是王座上的傀儡,而红衣主教才是站在王座之后的掌权者,影响力远甚法王。在路易十三统治时期,主教黎赛留担任法国首相,这位法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铁血首相对内加强中央集权,对外维护民族利益,使得法国国家地位得到提高。

黎赛留与安娜王太后的关系并不融洽,不过他的继任者马萨林主教却得到安娜的宠信。路易十四登基后,他的监护人安娜王太后摄政,安娜和首相马萨林共同管理法国国政。

路易十四

这位著名的法国波旁王朝的国王是法国国王路易十三的长子,他的执政期是欧洲君主专制的典型和榜样。

黎赛留的遗产不但包括日益提升的法国形象,还包括日益尖锐的法国内部矛盾。他的继任者马萨林绝不是一个无能的人,但与强势的黎赛留相比,马萨林缺乏让大小贵族臣服的魄力,也缺乏让民众信服的政策,法国国内一度因此动荡不安。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路易十四的童年时光就显得不那么美好了。作为国王,他原本应该享受最舒适、最尊贵的生活,然而想要分享权力的大小贵族们发动了投石党之乱,为此他不得不三番两次在王太后和首相的陪伴下逃离法国,四处流亡。在流亡途中,王太后安娜甚至需要变卖自己的珠宝来维持生活。

或许正因为有过这段异常艰辛的流亡生活,路易十四才会在未来的统治时期里对权力和财富异常执着。他清醒地意识到即使身为国王,没有大权在握,也一样会被赶出法国,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就必须牢牢掌握住国家大权。

因此,在23岁亲政之后,他就逐步收拢权力,走向君主专制的顶峰,被誉为“太阳王”。

一场由上而下的奢华风暴

年轻的路易十四在亲政之初就认识到他接手的国家并不美好,国家的财政濒临破产,贵族、教士的手里却集中了国家的大量财富。这让路易十四心生警惕,他并没有忘记导致自己流亡他国的根本原因:贵族们本身就已经拥有让法王忌惮的财富,他们还觊觎法王的权势,法王还不能对贵族们下重手,因为贵族才是君主专制的根基。然而想要加强国王的统治,就必须削弱贵族的力量。国王和贵族之间同气连枝,又此消彼长。这一点,路易十四很清楚,贵族们同样清楚,他们早已设好陷阱,结成联盟,准备共同抵抗年轻的君主。

出乎贵族们的意料,路易十四并没有寻找罪名处罚贵族。在处理政务上,他确实尽职尽责。他任命了一位出身不高,但理财手段高明的财政大臣富凯。富凯也没有辜负路易十四的期待,在短短数十年间,法国实施积极的重商主义政策,国库迅速充盈起来。

摆脱了债务危机的路易十四展现出了他追求风雅、喜好享乐的一面。

他喜爱芭蕾舞,不但亲自上台表演,还成立了最早的皇家芭蕾舞学校,从13岁到30岁,他活跃在芭蕾舞台上,担任了26部大型芭蕾舞剧的主角,直到30岁之后才因体重超标而退出舞台。即便不能亲自上台,路易十四对戏剧、话剧的热情也没有消退,在他的宫殿里,大小贵族欢聚一堂,几乎每天都在举行各种艺术表演活动。

他喜爱黄金、白银、钻石,喜爱来自中国的瓷器、漆器、丝绸,喜爱来自威尼斯的镜子,这些都是当时异常昂贵的奢侈品。大量黄金白银伴随着满载而归的法国商队流入宫廷,它们在能工巧匠的手中变成国王的宝座、宫廷日用家具,填满了一间又一间宫室。闪闪发光的钻石打败了其他的珠宝,荣登法王最爱的宝座。

来自他国的奢侈品一度让财政大臣压力倍增,不过法王轻松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向全国的工匠下达指示,全力仿制瓷器、丝绸、镜子等奢侈品,一旦工匠的手艺达到标准,他就果断中止相应奢侈品的进口,同时还会给予这些手艺超群的工匠来自宫廷的荣誉。

制作玻璃镜子的工艺长期被威尼斯的工匠垄断,为了打破这种垄断,法国与威尼斯之间爆发了间谍大战,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最终以法国得到镜子的制作工艺而告终。路易十四得到了更多的镜子用以装点他的宫殿。他还不遗余力地向他的臣民展示他的奢华生活,他那华丽的服饰、闪耀的钻石饰品、富丽堂皇的宫殿都成为大小贵族们竞相模仿的对象。

路易十四热爱美食,致力于发掘法国本土的香料,然后以此取代风靡欧洲的东方香料。在路易十四的餐桌上,进餐不是一种生理需求,而是赤裸裸的奢华炫耀。盛放菜肴的餐具必须材质华贵,国王使用纯金餐具,他的宾客们多使用镀金或纯银餐具。用餐的礼仪细致烦琐到极点,餐具的摆放必须有序,就餐前需要列队举行仪式;上菜的顺序绝不能出错,因为每道菜总会最先送到地位最尊贵的客人手中;每道菜的安排也极有讲究,从喝汤开始,然后是面包或馅饼,最后是烤肉、蔬菜沙拉、水果和甜点;味道清淡的菜肴在前,味道浓郁的菜肴在后,不同的烤肉得配上不同产地的葡萄酒。

这些烦琐的礼仪让法国贵族心仪不已,甚至风靡了整个欧洲。至此,法国菜成为世界顶级美食的代表,而法国的就餐礼仪也成为欧洲贵族遵循的典范。

时尚之王

当衣和食达到奢华顶点的时候,路易十四开始了对住和行的追求。相传路易十四任命的财政大臣富凯是敛财高手,随着国库日益充盈,他的个人财富也得到成倍增长。为了炫耀自己的财富,他耗费巨资修建了一座比王宫更加富丽堂华的城堡,城堡落成当日,他盛情邀请路易十四参加在城堡里举行的宴会。

这座远胜王宫的城堡在路易十四看来就是对王权的挑战。一个臣子居然敢住得比国王更奢华!难道最好的东西不都应该送到国王的面前吗?

宴会之后,富凯的政治生涯也走到了尽头。路易十四很快下令逮捕富凯,并任命特派员对富凯的种种敛财行为进行彻查。不久,富凯就静悄悄地病逝在某个不为人知的地方。

路易十四决心修建一座更大、更豪华的宫殿来彰显他无上的地位,也就是今天著名的凡尔赛宫。这座富丽堂皇的宫殿选址在巴黎市郊的凡尔赛。曾经为富凯设计城堡的勒诺特和另外两位著名设计师勒沃、孟莎共同参与了凡尔赛宫的建造。1660年,凡尔赛宫正式动工。这座宏伟的宫殿修建了22年之后,路易十四才宣布将宫廷搬到凡尔赛。又过了6年之后,凡尔赛宫的主体部分修建完毕。直到1710年,凡尔赛宫的宫殿和花园建设才全部完工。

凡尔赛宫完全实现了路易十四对它的期许,它被黄金、白银、艺术大师们的画作,以及镜子、瓷器等当时的奢侈品装点得美轮美奂。路易十四在这里召见臣民、贵族、外国来使,在这里举行通宵达旦的狂欢舞会,每位臣子都以在凡尔赛宫侍奉国王、参加国王的舞会为荣。连他国的皇帝也羡慕不已,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就曾模仿凡尔赛宫的建筑风格,在圣彼得堡的郊外修建了著名的夏宫。

襁褓中的路易十四

路易十四的记忆力超群,他时时关注有资格参加舞会的大贵族,经常向身边的侍从问起“某某来了吗”。为了确保自己不会遗漏国王的“关怀”,大小贵族放下自己领地内的事务,全天候围绕在国王的身边,以争着服侍国王穿衣吃饭为荣。

在修建凡尔赛宫的同时,路易十四也没放下对巴黎的改造。他下令修建了世界上最早的路灯,使巴黎得以早早摆脱入夜以后的黑暗。在没有电力的情况下,在以蜡烛为主要照明工具的时代,巴黎那灯影飘摇、恍若白昼的大街小巷不仅点亮了巴黎人民的骄傲,也闪花了外地人的眼睛。

法国人骄傲,因为他们有巴黎;巴黎人骄傲,因为他们永远走在时尚的前沿。高级定制时装、推陈出新的珠宝、别具一格的城市景观,都足以让他们傲视欧洲。路易十四亲自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时尚,他热爱钻石,钻石由此成为珠宝之王;他身高偏矮,于是发明了最早的高跟鞋;他喜欢繁复华丽的装扮,假发从此成为贵族们的心头好。是他一手缔造了巴黎时尚,是他将衣食住行的奢华推向最高点,点燃了一场风靡全欧的巴洛克风暴。

是耶?非耶?功过后人评论

路易十四的一生堪称传奇,他是全世界在位时间最长的君王之一。他在位72年,执政56年,活得比他儿子、孙子更长久,以至于不得不把王位传给他的曾孙路易十五。他生前享尽荣华富贵,花钱如流水,死后留给曾孙的是多达25亿的国债,这些国债需要用全国35年的财政总收入才能还清。

他把国家收入花在个人享乐上,花在兴建宫殿上,花在改造城市上,花在四处征战上。这些钱从哪里来呢?从税收上!

当时最富有的阶层是贵族和僧侣,他们不需要为自己的产业缴纳税收,农民、小手工业者等低收入人群却是纳税的大户,这种不平等的税收政策使新兴的中产阶级极为不满,渐渐酝酿成极其尖锐的社会矛盾,最终成为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线,使君主专制的法国走向灭亡。

在路易十四执政之初,他大走亲民路线,受到不少巴黎市民的喜爱,不过到了执政末期,他的穷兵黩武、贪得无厌已经让法国人民无法承受。他的一生有大半时间花费在了永无止境的欢歌笑语中,在为他送葬的时候,巴黎人民不约而同地选择用美酒、笑声来庆贺他的离去。人们戏称:“他活着的时候我们哭得太多,到他死的时候我们已经没有眼泪了。”

然而我们并不能完全否定路易十四的一生。他确实是一位极富政治头脑和经济意识的君王,在他执政期间,法国达到君主专制集权的顶峰,他用奢华生活瓦解了贵族们的斗志,兵不血刃地消解了大小贵族的权力;他用奢侈品和艺术点缀法国,重树了法国形象,让法国成为美食、美酒、美景、艺术的代名词。

可以说,路易十四用他奢华的生活理念诠释了法国式的优雅、精致和华美,丰富了法国人民的精神世界,更征服了欧罗巴大陆上的所有皇室与平民。时至今日,路易十四执政年间兴起的巴洛克风格依然受到人们的追捧。

这是一位极端的君王,他有丰功伟绩,也有污点败笔。数百年后,后人依然为他的功过争论不休,毁誉参半,敬爱者有之,厌憎者有之。

或许他的临终遗言才是对他一生最中肯的评价,他告诫他的曾孙:“孩子,你将成为伟大的国王。不要模仿我对于建筑和战争曾有的嗜好;相反,你要尝试与邻邦和睦相处。报答你在上帝名下受沐的恩泽,承认你在上帝名下的责任,使你的臣民能领受上帝的荣耀。努力带给百姓舒适,这是我很遗憾未能做到的。”

铁面人的传说

在波澜壮阔的路易十四年代,政坛、文坛上曾涌现出无数知名人物,他们如同点点繁星,照亮了历史的天空。但是路易十四执政时期最曲折离奇的人物传说,却来自黑暗的监狱。他身份神秘,遗留下来的仅有刻在巴士底狱墙壁上的一串囚犯号码和一个外号——铁面人。这位铁面人究竟是何方神圣呢?

大文豪伏尔泰曾亲身经历过路易十四执政的年代,信仰自由的他因多次讽刺天主教而被两度投入巴士底狱,或许正是这两次特殊的监狱经历让他接触到了被掩盖的真相。他在历史著作《路易十四时代》中提到了铁面人,在他的笔下,铁面人的形象是一位高雅的绅士,不过他的头上戴着一副即使吃饭睡觉也不能取下的铁面具,被长期监禁,并多次转换监禁地点,最后在巴士底狱结束了一生。最令人称奇的是,这位囚犯与其他囚犯不同,他享受着监狱里最舒适的住宿环境和最上等的食物,除了被严格监控之外,可以称得上生活无忧。不过伏尔泰并没有详细说明铁面人的身份,只提到过一句:“他应该是一位举足轻重的大人物。”

事实上,伏尔泰撰写的《路易十四时代》并不是一本消遣读物,它是作家认真考据、反复核对史实之后写下的一本历史著作。在这样一本严肃的历史著作中,却出现了无头无尾没有生平简介的铁面人,实在让人疑惑万分。

那么铁面人到底在路易十四时代充当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路易十四一家

王后玛丽·泰蕾兹坐在路易十四左边,王太后安妮紧挨着路易十四右边坐着。

难道是被隐藏的皇室成员

另一位法国大作家大仲马给出了一种大胆的猜测。

在大仲马的名作《铁面人》中,铁面人被作家设定为路易十四的孪生兄弟菲利普。因为两人容貌十分相似,为了避免由此引发的统治危机,所以菲利普被迫戴上面具,掩盖他与国王相同的容貌,并被严密监控,关押在监狱中。

当然作家的猜测并不足以采信,不过无风不起浪,故事也源于生活,或多或少会折射出一些真相的影子。

在历史学家奎克思武的考证下,铁面人的身份有了另一种说法。

历史上,法国国王路易十三与他的王后奥地利的安妮感情并不和睦,他们长期分居,在结婚后的22年中都不曾有子女出生。最后,当时法国的实际统治者红衣主教黎赛留居中斡旋,使帝后二人和解,这才有了路易十四的出生。

奎克思武认为黎赛留说服王后从皇家旁支中选择一位年轻英俊的贵族来代替国王路易十三,和她生育一位王位继承人。事实上,童年的路易十四确实被皇室成员议论过,说他身体健壮,性格活泼,完全不像他的父亲。从路易十四留下的画像来看,确实不难发现童年的路易十四长相俊秀,几乎完全继承了母亲的容貌。而成年后的路易十四容貌变化颇大,再难看出与母亲容貌上的相似之处。

所以,奎克思武推测铁面人正是路易十四的亲生父亲、一位皇室旁支贵族。他的容貌与路易十四颇有相似之处,如果公开露面,很可能会引起对路易十四继承权的纷争,所以路易十四不得不把他隐秘地监禁起来,掩盖他的容貌,甚至掩盖他的真实身份。

除了以上两种说法之外,人们对铁面人的身份还有更多猜测。有人认为他是被处死的英国国王查理一世,不过法国国王为什么要监禁一位被处死的他国国王呢?

有人认为这是路易十四的财政大臣富凯,因为富凯大肆敛财,被国王秘密处置;也有人认为这是路易十四的秘密警察头子拉雷尼,因为拉雷尼无意中知道了有关皇室的太多秘密,所以路易十四不能容忍他自由地生活;还有人推测他是路易十四的私生子,为了皇室的尊严被处以终身监禁。

永远的秘密

事实上,种种猜测都很难得到史料的支持。后人只能从铁面人的监狱官圣马斯与其上级的往来书信中窥探到一些当时法国统治者对铁面人的态度。

最后知道铁面人真实身份的大臣夏米亚尔在临死前也不愿吐露真相,他曾对国王宣誓永远不泄露这个秘密。

路易十四的继承人路易十五、路易十六也曾先后指派人手去核实铁面人的真实身份,但相关史料都没有被保存下来,因此我们也无从得知两代国王的调查到底是为了查清楚铁面人的身份,还是为了彻底掩盖铁面人的身份。

随着所有知情人的去世,铁面人的身份之谜已经成为永远的秘密,我们只能从历史的字里行间窥视路易十四年代那些波诡云谲的离奇故事。

电影《铁面人》

铁面人的故事最早于1929年被好莱坞搬上银幕,此后又被数次改编,其中1998年拍摄的《铁面人》最受推崇,由英国和美国联合制作,电影的人物来自于法国作家大仲马的达尔达尼央浪漫三部曲,故事情节与1939年版的电影《铁面人》近似。好莱坞著名影星莱奥纳多·迪卡普里奥一人饰演两角:法王路易十四和铁面人,该片上映后取得了极好的票房。

国王的情妇们

法王路易十五

在法国国王路易十五于1774年过世以后,法国民众曾经编了一个顺口溜,以高卢式的讥笑来讽刺这位屡陷“情妇门”事件的国王:“我们的老爷子你住在凡尔赛,提到你的名字人们就心中不快。你摇摇欲坠的统治眼看就要不行了。你的意志在地上不能实行,到天上一样不灵,把你抢去的面包还给我们吧,不要再对巴利夫人唯命是从……”

王后的盛与衰

出生于1710年的路易十五是太阳王路易十四的曾孙,他曾出人意料地维系了一个因为天花泛滥濒临灭亡的家庭,在他执政早期也备受人们爱戴,只是随着执政理念的改变和个人私生活的不检点,他死后,竟沦为法国历史上最不得人心的国王之一。

路易十五的童年几乎被笼罩在病魔和死亡的阴影当中,当他的曾祖父路易十四因为坏疽咽下最后一口气之后,从天花中捡回一条命的路易十五成了法国的新国王,这一年他才5岁。

1721年,按照皇室错综复杂的联姻制度,路易十五被安排与自己的表妹、西班牙公主玛丽·安妮·维克图瓦订婚,但刚刚11岁的他怎么会对一个7岁的女孩动心呢?后来,出于政治原因,成年后的路易十五迫切需要生育出继承人以巩固自己的地位,而玛丽公主由于太年轻,无法在近期内生出继承人,与西班牙敌对的波旁公爵就势将玛丽公主送回了老家,着手为路易十五选定一位新的妻子。

机会落在了已经倒台的波兰国王斯坦尼斯洛斯一世的女儿身上,这位公主善良美丽,重要的是她比路易十五年长7岁,正是生育的黄金年龄,而她也能够带着最新鲜的血液进入法国王室。

路易十五和未婚妻玛丽·安妮·维克图瓦

1721年,11岁的路易十五和他的表妹西班牙公主玛丽订婚。但显然他并不喜欢这位与他有血缘关系的西班牙公主,再加上法国宫廷内部的政治斗争,这位可怜的公主最终没能成为法国王后。1725年9月5日,路易十五与21岁的波兰公主玛丽·蕾姗斯卡结婚。

新婚之夜,路易十五立刻爱上了这位比自己大7岁的新婚妻子,而那几乎是遗传的旺盛性欲也在这位美丽妻子身上找到了发泄途径。在他们结婚的头10年间,王后以一年一个的速度为路易十五生下了10个孩子。

历史的使命已经完成,而路易十五也变了心。现在,王后已没有任何资本来留住风流丈夫的心,她在不断的生育中已经彻底告别了年轻美丽,变成了一名面容衰老、肌肤松弛的妇人,她逐渐把兴趣转到了别的事物上,比如赌博、祷告和慈善事业。

与之相对应的是正值盛年的路易十五和他那蓬勃的猎奇心。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路易十五专门在凡尔赛修建了一座鹿园,里面“豢养”了很多妙龄女子,只要他需要女人了,就来这里随便抓一个泄欲。不但如此,一些出入宫廷的女人也被他网罗到了自己的龙床之上。

五姐妹进寝宫

这时候,路易十五第一位正式的情妇闪亮登场了,她的名字叫作梅丽夫人。

要说这梅丽夫人有什么“功勋卓著”的地方,倒真是说不上来,唯一的贡献便是让路易十五从一个见到女人还会脸红的腼腆少年,迅速成长为一个贪图美色且无休无止追逐女人的风流帝王。

梅丽夫人让路易十五沉溺于外遇的温柔乡中享尽了快乐,但很快她就尝到了自己无心种下的苦果。当她将自己的亲妹妹望提米勒夫人引荐给路易十五后,她的地位也在一夕之间从高处落到了低谷,路易十五轻描淡写地对她说了一句“你让我厌烦”,就彻底地将她淘汰出局。

望提米勒夫人却是红颜薄命,在取代了姐姐的地位不到一年,就死于难产。之后路易十五很快忘了她,因为她们家族中的第三位女儿迅速补上了空缺。

这位图内勒夫人比起两个姐姐算是幸运的,这也归功于她还有些头脑。在做路易十五情妇期间,她成功地为自己争取到了公爵夫人的头衔、一套高级寓所、上不封顶的生活津贴以及能够公开孕育路易十五私生子且孩子身份合法化等一系列权利,为了怕姐姐翻身报复,她还哄着路易十五将大姐梅丽夫人流放了。

不过她的不留后路并没有为她铺就一世荣耀,在她的家里还有两位同样姿色出众的妹妹正在耐心地等待,只等她一朝失宠,便迅速取代她的位置。

而这一家五姐妹在路易十五漫长的风流史中也不过是昙花一现,只是因为她们“五朵金花”的奇妙身份,才为人津津乐道,一如坊间流传的歌谣所唱的那样:“忠不忠?一家大小进寝宫。”

完美无瑕的奇迹

路易十五在鉴赏女人的品位方面,的确令人“肃然起敬”,他青壮年生涯中最著名的情妇当属蓬帕杜夫人。这位备受争议的女人不单是路易十五执政期间地位显赫的皇家情妇,也是一位铁腕的女强人,她的观点曾深深影响了路易十五的执政理念。

蓬帕杜夫人本名叫作让娜·安托瓦尼特·普瓦松。据说在她9岁的时候,有女巫曾经预言她会成为国王的情妇,这一预言不禁让让娜的母亲眉飞色舞起来,尽管当时的路易十五还非常宠爱自己的王后,且安守本分。但这位看惯了男人多情的母亲仍然鼓励自己的宝贝女儿,要树立成为国王身边女人的雄心壮志。

让娜和路易十五的真正相遇是在凡尔赛的一场化装舞会上,这时候的让娜已经是埃蒂奥斯夫人了,35岁的路易十五在摘下了面前这个女人的面具后便无可救药地爱上了对方。这天之后,她的马车就频繁出入凡尔赛宫,两个月后,她正式对外宣布离婚并住进了国王的宫殿。

但等待她的并不是一条康庄大道。她自己很清楚,这位国王心浮善变且性情凉薄,并不是一个可以依托终身的人,更何况她的确没有什么实际地位,与其说依赖国王,不如说凭借自己的娇媚和聪慧,和国王斗智斗勇。

不过此时的路易十五新鲜劲儿正浓,称赞她为“完美无瑕的奇迹”,并且授予她爵位——蓬帕杜侯爵夫人。

看着蓬帕杜夫人哪儿都好的路易十五一刻也离不开蓬帕杜夫人。这可让蓬帕杜夫人吃尽了苦头。原来蓬帕杜夫人患有一些隐秘的妇科疾病,虽然现在看来问题不大,但在当时却是不治之症。蓬帕杜夫人苦不堪言,为了刺激自己的性欲,她开始大量服用芹菜、松露等食物,但效果甚微,反而因为偏食把自己的身体弄得很不好。

无奈的她只好向闺蜜哭诉,身为智囊团的闺蜜也的确给她提了非常中肯的建议:“你现在通过食物来刺激性欲属于下下之策,如果想要国王不厌倦你,你应该扬长避短地取悦他,除了床笫之事,你要让他在其他事情上也离不开你,依赖你,信任你,然后习惯了你在他身边,这样即便他将来有了新欢,也不会抛弃你这个旧爱。”

一语惊醒梦中人,拥有超凡智慧的蓬帕杜夫人很快就抓住了这番话的精髓,当她对政治发表了独到的见解,消除了国王的犹豫不决,并且谦卑地申请成为王后的女侍,说服国王为王后还清所有赌债之后,国王意识到这个女人不是个普通女人。

而在慢慢地由身体的交流上升到精神交流的过程中,路易十五对蓬帕杜夫人的感情也产生了复杂的变化。他爱这个女人,依赖这个女人,更多的是习惯了这个女人,虽然已经没有了最初的那种激情,但她存在于身边是非常必要的。

事实亦是如此,蓬帕杜夫人坐在路易十五的宝座旁边,卧在他的龙榻之上,“垂帘听政”了19个春秋,这期间,她监制戏剧,设计城堡,投资新兴的法国工业,而且推动了洛可可艺术的蓬勃发展。即便按照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有着领袖的气质。

可惜红颜薄命,也许是那蜂鸟般的生活彻底搞垮了她的身体,42岁那年,荣宠一世的蓬帕杜夫人告别了人世。送葬的那天飘着小雨,路易十五眼看着她的棺材在雨中离开,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夫人的旅途没有遇上好天气啊。”

妓女也疯狂

蓬帕杜夫人辞世4年之后,一朵奇葩出现在路易十五的生活中,这个女人为路易十五本就污秽不堪的一生增添了生动的一笔,也让人们为之大跌眼镜,且吐尽口水,因为这个女人是个不折不扣的妓女。

《凡尔赛宫的生活》一书中曾对这个女人有如下描述:“她是个金发碧眼的美人,于1743年出生于法国的沃库勒尔,原名为玛丽·让娜·贝库。她的母亲是个声名狼藉的女人,是个裁缝或者厨娘,名叫安妮·贝库,甚至连女儿的生父都搞不清楚是谁……”

母亲的生活虽然混乱不堪,但她却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得到良好的教育,无奈只得通过色诱男人骗取钱财来支付女儿的教育费用。玛丽花着母亲卖身的钱去了巴黎圣心教堂,受到了那里的女教徒的贵族式良好教育,语言纯正,举止端庄。

15岁那年,玛丽去给一个有钱人的遗孀当女伴,可能是骨子里那不安分的基因作祟,已经出落得如花似玉的玛丽竟然勾引了那家人的儿子,被愤怒的女主人撵出了门外。

然后,她又化名去一家卖女帽的商店当售货员,这是那个年代老板招揽生意的办法——雇用年轻貌美的女子来做导购。但这样的工作薪水非常微薄,唯一的好处就是把自己的天资暴露于社会中,让无数眼馋的男人来偷腥,因此女售货员约等于半个妓女,她们只有依靠风流营生才能维持自己的生活。

路易十五和情妇杜·巴利伯爵夫人

杜·巴利夫人不像蓬帕杜夫人那样和善优雅,她肆无忌惮地炫耀自己的美丽,运用自己的权势,完全不把王后放在眼里。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这样形容她:“像一只招摇过市的孔雀。”

没过多久,玛丽在机缘巧合下认识了杜·巴利伯爵,这位性生活混乱不堪且道德败坏的伯爵最喜欢的就是充当皮条客,专门把自己玩腻了的女子举荐给他的朋友。

玛丽在成为杜·巴利伯爵的情人后几个星期,便被伯爵推荐给了法王路易十五的首相黎塞留。

当时,虽然蓬帕杜夫人已经香消玉殒4年了,但她的残余势力还存在,并且一直在和黎塞留一派的势力抗衡。黎塞留清楚,想要牢牢握住大权,就必须在国王身边安插自己的人。他看中玛丽的香艳,希望以此来控制国王。

于是,黎塞留和路易十五的贴身仆人一起精心策划了一场香艳的盛会,把这个美貌风骚的年轻女人送到了国王的龙床上。

壮年时候遭遇了蓬帕杜夫人冷淡待遇的路易十五在看到玛丽时再度被点燃了,尽管现在的他已经老迈不堪,身心俱疲,但骨子里的好色以及玛丽小姐的美貌,还是让这位老国王重振了雄风。只一次销魂的会面之后,路易十五就表示自己再也离不开这个女人了,他兴奋地对人称赞道:“我对玛丽小姐十分倾倒,我想在整个法国,只有如仙女般的她能够让我忘却60岁时候的烦恼吧,她当真让我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愉悦。”

此时的路易十五并不知道玛丽只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妓女,而他忠心耿耿的仆人却很担心国王的身心都被蛊惑,于是进言道:“玛丽小姐对您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多年职业训练的结果……”

正忙着往身上扑香粉的国王完全不想听仆人的胡言乱语,他威严地说道:“还不快点替这位可人儿寻觅一个配得上她的郎君!”

黎塞留这边也非常清楚,宫廷规矩再宽松,也绝对不会容许一个妓女自由出入,他们必须为玛丽编织一个名分。一向诡计多端的杜·巴利伯爵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他有个弟弟智商有些低,不如花点钱劝说他娶玛丽为妻。

事情很快成功了,玛丽摇身一变成了杜·巴利伯爵夫人,而她的傻子丈夫则拿着遣散费回到了图卢兹,许诺永世永生不会向妻子要求任何权利。

地位尊贵的伯爵夫人光明正大地走进了凡尔赛宫,住在国王已故仆人的房间里,然后又迁到了国王女儿曾住过的卧室,这个房间有着巧妙的连接直通国王的卧室。

自此,杜·巴利伯爵夫人正式成为路易十五的情妇,当然也是这位好色国王的最后一任情妇。

面对着年轻且娇艳欲滴的情妇,老国王虽身无力但心却时时蠢蠢欲动,再加上杜·巴利夫人娴熟的房中技巧更是让老国王欲罢不能。御医为了国王的身体着想,纷纷进谏,让老国王悠着点。可是色欲熏心的国王哪里听得进去这些,还责怪御医坏了他的好事。

1774年4月的一天,路易十五打猎归来,遂感身体不适,不久之后被确诊为天花。这位早就透支了此生精华的国王彻底不行了,即便有杜·巴利夫人陪在身边,也无力回天。国王郁闷地对御医抱怨道:“我老了,怕是要到那一刻了。”

随着身体不断肿胀化脓,还残留有自尊心的路易十五起初并不愿意见自己美貌的情妇,到了弥留之际才招来杜·巴利夫人,断断续续地向她交代后事。

路易十五死后不久,法国大革命爆发,一代名情妇被送上了断头台,风靡了两个世纪之久的皇家情妇体制也被彻底摧毁。也许正应了蓬帕杜夫人死前的那句预言:“我死之后,将会洪水滔天。”

造锁国王和赤字夫人的负债人生

法王路易十六

这是法国历史上最极品的一对夫妻,丈夫的不问世事和妻子的极度奢靡都为他们的名声抹黑,但相信每一段恶名背后都有无奈,每一个不着调的人身后都有值得赞叹的地方,我们不妨拨开历史的迷雾,去看看这对夫妇的另一面吧。

只恨生在帝王家

1793年1月21日,天空飘着小雨,天气阴沉沉的,似乎连老天都知道这一天将有人的灵魂要悲惨地离开躯壳。但在巴黎广场的周围,聚集在一起的人们却忽略了这阴沉天气带来的不快,他们交头接耳,翘首以盼,只等着一辆囚车的到来。

不一会儿,一队士兵押着一辆马车朝广场走来,人群中爆发出了愤怒的呼喊声:“绞死他,割下他的头!”

这位让民众义愤填膺的人,便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的昏君路易十六。在这一天,他跪在群众面前,被自己参与设计的铡刀砍下了脑袋。

路易十六一生臭名远扬,他既无力执掌朝政、管理国家,又懦弱善变,一切都听凭王后做主。倘若他的王后是一位政治达人倒也罢了,可惜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是一个对朝政毫无了解却非常喜欢指手画脚的人。这样一对夫妻凑在一起,无怪乎整个世界都要唾弃他们一番了。

路易十六

他的一生有两个“一”:法兰西波旁王朝复辟前的最后一任法国国王,也是法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处死的国王。

如果一定要评价路易十六,他大概是最生不逢时的人之一,既不应该生在那个年代,也不应该生在皇家宫廷,但偏偏上帝就要给他安排一个国王命。

路易十六一生有两大爱好,其一是打猎,其二是造锁。他从小就对各式各样的锁非常痴迷,还在做王太子的时候,他就斥巨资建造了一间五金室,房间里装满了各式各样的金属器具,都是国王造锁的工具。他还专门聘请了法国著名锁匠加曼来当自己的老师。

路易十六对锁的痴迷已经上升到了艺术的境界,他的宫廷里面到处都是锁,造型精巧,别具匠心,有的像一只小鸟张开嘴巴,有的造型如蜥蜴,一旦打开就会喷水。他不但能够设计并制造出这些别致的锁,而且是个开锁能手,据说他可以在锁芯弹回的零点几秒之内把锁拧开。这样的高手,如果能够将造锁当成事业一定能够有巨大成就,可惜他的事业却是当国王。

1770年,还是王太子的路易十六迎娶了奥地利公主、14岁的玛丽·安托瓦内特,无疑这是王室中的又一桩政治婚姻。在大婚之前,路易十六不断向周围人打听,这位公主漂亮吗?胸部丰满吗?当他看到玛丽公主的画像之时,才稍微放下心来。

法国王室为这对新人举行了奢华的大婚圣典,法国人民也对这位“最美丽的奥地利公主”表示了最热烈的欢迎。当然谁也不会料到在十多年后,他们会不屑地称呼这位美丽的公主为“那个奥地利女人。”

玛丽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索瓦一世最小的女儿,她从小聪明伶俐,且活泼到了极致,没有什么东西能够让她专心的时间超过一小时,她总是在学习钢琴的时候走神儿去看窗外的蝴蝶,或者在背诵法语的时候嘟囔出德语,即便是奥地利严苛的宫廷教育也未能将她“驯服”,因此她的法语说得并不好,在嫁给路易十六之后也不愿意和他用法语交流,这也为她在法国宫廷得到支持埋下了障碍。

乏味的婚姻

而今16岁的路易十六和14岁的玛丽就要入洞房了,这样的年纪略显懵懂,谁也不知道新婚之夜在他们的洞房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但从后来的境况来看,显然两人都没有真正享受到男欢女爱的激情,因为第二天,路易十六就一头扑进了自己的五金室,而玛丽则满怀好奇地将目光集中于法国宫廷的奢华。

婚后,这对小夫妻可以说是相敬如宾,谁也没见他们争吵过,但路易十六却总是千方百计地逃避履行丈夫的责任,而把美丽的俏佳人丢在冷冰冰的凡尔赛宫。

原来,路易十六有一点点生理上的难言之隐,本来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在东方,人们施行割礼就将问题解决了,但路易十六却认为这是不治之症且羞于启齿,于是他唯一的办法就是避免和妻子亲近。

但这在玛丽眼中却是莫名其妙,尽管姐姐们的不幸婚姻已经给了她诸多提醒,但她还是未能明白这其中的内涵究竟是什么。看到根本配不上自己的又矮又胖的丈夫居然在卧房里无视自己,年轻的玛丽深受打击,觉得是自己魅力不足,遂而将注意力集中到了一些美丽的事物上,比如珠宝首饰和华美的服装。

女人爱美是天性,这在玛丽身上更是体现到了极致,天生丽质的她又位居人上人,当然不忌讳把最美的东西加诸在自己身上了,既然丈夫对自己兴趣乏乏,那我就花枝招展到让你炫目。

于是凡尔赛宫里出现了这样的景象,年轻的太子妃乐于嬉戏和享受,她喜欢各种聚会舞蹈,喜欢在所有人面前出尽风头,更喜欢所有人的眼睛都集中在她身上。当然,无数男人陷落在她的风情中,以可望而不可即的姿态瞻仰着太子妃的尊荣,偏偏那位将她明媒正娶回来的男人路易十六对她的一切视而不见,置若罔闻。

其实路易十六对玛丽是有爱的,虽然并没有显得轰轰烈烈,但却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纵容。1774年,路易十六继位后,玛丽成为王后,这时候她的奢侈更是体现到了极致,无数昂贵的宝石和时装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了,再度修建小特里亚农宫前前后后耗去了大概76万法郎,这在当时的法国算是一个惊人数字。

这还不算,嗜赌成性的玛丽总是输多赢少,她王后的年金在这样的挥霍中完全是杯水车薪,无奈只得去向丈夫要,要不到,就像个孩子一样大哭大闹,撒娇发嗲,直到达成目的。

路易十六本来就是个性格懦弱的人,经不起女人眼泪的他完全无法拿出国王的威严来呵斥玛丽,只是言听计从。于是,负债累累的王后拖累了负债累累的国王,“赤字夫人”之名应运而生。

有人说玛丽的奢侈来源于她的放纵,虽然评价过于极端,但也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当玛丽还是太子妃的时候,时常偷偷跑出宫去玩。在一次化装舞会上,她认识了一个在她生命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男人——瑞典贵族阿尔塞德·费森。这个风度翩翩、幽默风趣的男人令情窦初开的玛丽迅速沉迷了,她爱他,尽管他们几乎不可能光明正大地在一起。

就像所有老套的情节一样,相爱但又不能相守的男女只能偷偷摸摸地见面,在众人眼前却要压抑着彼此眼里的激情火花,颤抖着,恨不得拥抱在一起,又只能装作若无其事。但也许正是这种隐匿于地下的感情给人太多的渴望和不足,使得激情得以延续更久,费森竟然一直忠诚地守护在玛丽身边,直到后来他们出逃法国,费森都帮了很大的忙,不过这是发生在后面的故事了。

与费森的这段情虽然没有引起轩然大波,也没有祸及玛丽和路易十六的婚姻关系,却让更多的人对玛丽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这也为此后让她臭名昭著的项链事件埋下了伏笔。

连环套的项链事件

1785年,玛丽29岁,已经身为人母,但奢侈之嗜好有增无减。有人厌恶她的挥霍,有人则羡慕她的珠光宝气,当然也有一些心怀不轨之人“惦记”上了她。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一位投机倒把的珠宝商从供货商那里得到了一串价值不菲的红宝石项链,据说这串项链一共镶嵌了三千多颗大小不一的红宝石,可惜不知道设计者是哪根筋错位了,居然把一串昂贵的宝石项链设计得奇丑无比,大文豪雨果的形容是“那只佩戴在马脖子上”。

吃了亏的珠宝商想马上将这串项链脱手,他曾经将这件首饰推销给西班牙王后和一些贵族,但都遭到了拒绝。这时候他想到了玛丽王后这个以奢侈著称的女人。

珠宝商人找到玛丽,向她开出了160万法郎的天价,但玛丽不是傻瓜,多年的高档消费让她有了较高的审美水平,当然看不上那串项链。

本来故事到这里就应该结束了,但一个关键女人的出现改变了结局,这个女人名叫让娜·德·瓦罗尔。

让娜本是英国公主,因为先祖在王位争夺中失败,她遂流落民间,地位不保,过着悲惨的生活。后经一位善良的侯爵夫人的提携,她得以步入上流社会。但在社会底层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让娜早就失去了王室的尊严,她常利用一些狡诈的伎俩从各种人手里诈骗金钱,手段也越来越高明。

后来,让娜嫁给了国王的卫队长德·拉莫,并且努力斡旋,使德·拉莫得到了伯爵的爵位,自己也摇身一变成为了伯爵夫人,得以在上流社会大展拳脚。让娜常常吹嘘自己是玛丽王后的闺中密友,时间长了,竟让所有人都相信了这一说法,红衣主教罗昂也不例外。

要说这位主教也是倒霉,当初在奥地利宫廷得罪了泰丽莎女王(玛丽王后的母亲),返回法国后,记仇的女王写信给自己的女儿,让她劝告丈夫路易十六不要搭理罗昂主教,因此罗昂在法国的政治前途也就被毁掉了。

不甘心的罗昂一直想找个机会讨好玛丽王后为自己争取点权益,当他听说让娜是玛丽王后的闺蜜时,就决定从让娜这里下手。他用重金贿赂让娜,希望让娜在王后面前多多美言。爱财如命的让娜见这傻瓜抱着钱送上门,哪有不收的道理?于是热情地答应了罗昂。

让娜冒充王后和罗昂通信,从开始冷冰冰的语气逐渐变得和蔼,而罗昂也感激地不断给这位“好心人”提供金钱,这样竟然持续了三年。

但骗局时间久了还是会穿帮的,罗昂开始怀疑,为什么王后在信中的语气很好,见面却总是冷冰冰的呢?

让娜对此的解释是王后不便在众人面前表现出对敌人的好态度。于是罗昂提出要求,让让娜安排自己和王后见一面,以确保让娜没有撒谎。骑虎难下的让娜只得雇来一名妓女,让她穿上王后的服装,戴上头巾面纱冒充王后,并且把见面时间安排在了晚上。

年轻的妓女因为紧张,表演得非常拙劣,不过居然蒙骗了罗昂,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他没有再表示任何怀疑。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让娜告诉罗昂,王后看上了那条昂贵的项链,想要买下来,但国王不同意,所以王后准备用自己的私房钱购买,可惜手头资金紧张,因此王后希望主教来做中间人,和珠宝商订立一个分期付款的协议。

正愁找不到向王后献殷勤的机会的罗昂怎会拒绝?于是让娜迅速安排了珠宝商、罗昂和自己的会面。所有协议都签订了,项链则由让娜转交给王后。当然这串项链在几小时之后就被拆分,然后在黑市处理了,钱则全部落入让娜的腰包。

很快,第一个付款日到了,珠宝商人首先找到罗昂,可是负债累累的罗昂实在没办法替王后凑够这笔钱,无奈的珠宝商人只得直接去找王后,于是所有的骗局都被拆穿了。

严格来说,玛丽在这件事情上无辜至极,但追本溯源,如果不是她极度奢靡,又有谁会相信堂堂一国之王后会分期付款去买一条项链?如果不是她举止轻浮,红衣主教又怎会相信她的确会深夜在密室中与自己会面?

虽然玛丽什么也没做,但这件事却更加败坏了她的名声,国人把罪责都赖在了她的头上,似乎她真的就是那个花160万法郎买一串“垃圾”的元凶巨恶。

转眼,法国大革命爆发,国王和王后成为穷苦民众首要攻击的对象,尤其是玛丽王后。因为她的奢侈,法国负债累累,有人做过统计,当时的法国负债达到了12.5亿!人们将她看作一个恶魔,凶残且无耻,真是恨不得食其肉,饮其血。

面对这样的情况,路易十六显得束手无策,可玛丽却态度坚决:绝不向革命派低头,这个终日只知脂粉、绸缎、珠宝、银器的弱女子此刻却爆发出了惊人的意志力,当王宫被革命者攻破,路易十六吓得躲在她身后时,玛丽淡定地推开了窗,在不断挥舞着的火把和武器前优雅地行了一个屈膝礼,向她的民众告别。无怪乎法国政治家米拉波做出这样的评价:“她当时是凡尔赛宫中唯一的男子汉。”即便王后如此坚强,也改变不了王国消亡的命运,最后一次相见,路易十六问她:“你还想回到这里吗?”玛丽回答道:“不,我在说再见。”

1793年10月16日,玛丽被公开执行死刑。在被押赴革命广场的途中,玛丽始终高昂着头,至死,她都维持着王后的尊严。

玛丽王后被推上断头台

巴黎群众攻打巴士底狱时,王后玛丽支持国王,拒绝限制王权,结果成为众矢之的。1793年10月,玛丽被革命法庭判处死刑。

两个女人的战争

从小在宫规严格的奥地利宫廷长大的玛丽·安托瓦内特非常厌恶王公贵族公然包养情妇的行为,因此对当时已然呼风唤雨的杜·巴利夫人十分不屑,就算走过她的身边,也从不用正眼看她,更不要说言语交流了,这让杜·巴利夫人感到没面子,于是到路易十五面前哭诉。路易十五费了很大劲儿才说服玛丽和杜·巴利夫人进行公开和解。1772年的新年聚会,在玛丽姑姑的寝宫里,所有重要人物都作为和解见证人到场了,盛装而来的杜·巴利夫人以优美的姿势向玛丽行了屈膝礼,只见年轻的太子妃淡淡地把头偏向杜·巴利夫人,说了一句:“今天来凡尔赛的人可真多啊。”这是玛丽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和杜·巴利夫人说话。

没有江山,只能爱美人

英王爱德华七世

1910年5月6日,大不列颠国王、印度皇帝爱德华七世因为肺炎感染,终于不治而亡,享年68岁。算下来,这位不算年迈的国王在王位上只坐了9个春秋,他漫长的前半生都处在亲王的位置上无望地等待,等待着母亲终于肯让位于他,或者等待着死神先一步带走他。也许是等待的时间既漫长又无聊,这位亲王不得不到处寻些事情来做,当然对于一个有权势的男人来说,不断猎奇便是最风流也是最惬意的事情了。

不得母亲喜爱的孩子

爱德华七世是维多利亚女王的长子,据说他并不得母亲喜爱,这也许和他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有史料记载,他16岁就开始吸烟喝酒,每天要吸食十多支雪茄和二十多支香烟,真可谓烟不离手。他喜欢纵情享乐,夜夜笙歌,曾经有和朋友们大饮特饮,一晚上消耗掉上千瓶香槟的纪录。而且他还是个暴饮暴食的狂徒,光是一顿早餐,就要有整只熏鸡、大块牛排和成堆香肠。这样的饮食无度当然使得他体形肥胖,腰围达到了四英尺八英寸。无怪乎他的母亲维多利亚女王只把他当成一个脑满肠肥的家伙看待,女王常常感慨教子无方,无事都不愿见他。女王曾在写给女儿的信中这样感慨:“英国真可悲,将来要由此人来管制。”

爱德华20岁那年被送往爱尔兰服兵役,军旅生活并没有将他的放纵性格压下来半分,他在那里依旧兴风作浪。有人看不过去,又因为一些政治阴谋,于是买通了一个女演员来引诱他,最终闹得满城风雨。他的父亲阿尔伯特亲王听说这件事情后,立刻赶到爱尔兰劝诫儿子。他来的时候下着大雨,父子两人冒着雨在军营中边走边说话,虽然和儿子的沟通很成功,但这场雨却使原本就体质羸弱的亲王回去之后就得了伤寒,最终不治而亡。

英王爱德华七世

丧夫之痛折磨着维多利亚女王,再想到这个不争气的儿子,女王把丧夫之痛全部归咎于爱德华,以至于每次见到爱德华都心生厌恶。

爱德华虽然资质平庸,但并不是一个麻木迟钝的人,母亲不喜欢自己,他又怎么会感觉不到呢?但他不知道该用什么方式去讨好母亲。他表现出孝顺,母亲投给他的是冷眼;如果他表现出对朝政上心,母亲便干脆阻止,一点儿都不容他过问政事。毫无办法的爱德华只得转身,把心思全花在娱乐上。

1863年,22岁的爱德华娶了丹麦公主亚历山德拉为妻,他们在温莎城堡的教堂中举行了盛大婚礼。这位王妃在英国王室历代王妃当中可谓艳压群芳,特别是站在长相平庸的爱德华身边,更显得气质高雅,明艳动人。

婚后,爱德华并没有得到母亲多一些好感,甚至连亚历山德拉也一并要忍受女王的偏见和坏脾气。或许是为了驱散心中的不快,抑或是本性如此,爱德华风流成性,公然包养情妇。美丽的亚历山德拉常常独守空房,甚至还割腕自杀过,但即便这样,也管不住风流丈夫的心。

亚历山德拉在死神手中捡回一条命之后,便开始了新的心路旅程。她不再计较爱德华的情妇寡众,把心思全部放在了子女身上。

脱缰野马

妻子不过问,更让爱德华犹如脱缰的野马一般放任自流,到处追逐女人,尤其是那些有夫之妇。

当时的英国王室已经不像从前那样能将情妇光明正大地放到宫中,况且英国人一向古板守旧,因此爱德华猎奇的行为再嚣张,也还是不愿让人抓住把柄。他总是趁着下午茶时间去拜会那些妇人,在时间上可谓光明正大,不过这样也没有保得万全。当英国保守党议员默多恩特向法庭提出要和自己的妻子离婚,原因就是妻子和爱德华有染时,法庭便传召爱德华出庭。爱德华坦然地承认自己的确趁着默多恩特外出的时候登门拜访过他的妻子,但两人之间是清白的,只是聊天而已,并未越雷池半步。可是这样的供词没有人相信,法庭最后准予离婚。

这个案件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堂堂亲王竟然被当作第三者传召到法庭上,并最终拆散了别人的家庭,这让维多利亚女王颜面尽失,她震怒不已,更加不想让爱德华染指王位之事了。

不过这件事情似乎并没有让爱德华有所收敛,不久之后,他在一次晚宴上认识了当时红遍欧美的舞台演员蓝特蕊。饭桌上,蓝特蕊和爱德华按捺不住,竟然当着蓝特蕊丈夫的面就放肆地打情骂俏起来。

那一晚,爱德华失眠了,蓝特蕊明艳动人的面庞和婀娜的身段不断地在他眼前跳动。第二天,爱德华正绞尽脑汁想与蓝特蕊相见,没想到美人自动送上门了。

干柴烈火的两人迅速纠缠在一起,爱德华竟不避嫌地带着蓝特蕊觐见自己的母亲。不但如此,他还在英国南部买了一幢豪宅送给蓝特蕊作为金屋藏娇的礼物,据说里面的装饰都是由蓝特蕊亲自设计的。

但即便这样,他和蓝特蕊也没有厮守一世,短短三年时间,两人便分道扬镳。红颜再美丽,如今却也变不出新鲜感了,喜欢追逐的男人势必要寻找新的猎物来满足自己从不减退的征服欲。

很多人都知道前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母亲詹尼·丘吉尔是位国色天香的大美人,却不知道这位美人也和风流的爱德华七世有染。年轻美貌的詹尼在参加一次上流社会的派对时认识了爱德华,这时候的詹尼还不到20岁,在整场派对上可谓艳压群芳,爱德华当然被她迷住了。没过多久,詹尼就成了爱德华的秘密情人。

詹尼不但漂亮,而且聪明开朗,她光明正大地出入爱德华的家,并且和王妃亚历山德拉成了朋友。在爱德华和詹尼的电光石火间,亚历山德拉当然能感觉到他们关系不一般,但即便是这样,亚历山德拉还是非常喜欢詹尼,常常邀她与自己做伴,因为詹尼的言谈举止非常迷人。

最后一位情人

到了爱德华晚年,有一位情人名气很大,她的名字叫作爱丽丝·凯皮尔。她是陪伴在爱德华身边时间最长的女人,也是爱德华的最后一任情人。巧合的是,爱丽丝有个曾孙女叫作卡米拉,而这一位卡米拉就是破坏了戴安娜王妃婚姻,并用了数十年时间等待查尔斯的女人。看来这家人的血统的确古怪,都爱与王室有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凯皮尔在29岁的时候认识了已经56岁的爱德华,但年龄差距在他们身上却不是什么问题,两人一见钟情,为此,爱德华迅速抛弃了身边其他情妇。

凯皮尔是爱德华公开的情人,因此娱乐八卦对他们的关注度非常高,据说凯皮尔的第二个女儿就是爱德华的私生女。

凯皮尔比爱德华年龄小很多,爱德华在她的身上似乎找到了年轻时候的激情。对于他们的关系,亚历山德拉显得比较宽容,她觉得凯皮尔的性格还不错,至少能让爱德华像小孩子一样快乐。

1901年,等待了半个世纪之久的爱德华终于继承了王位,性格已经磨砺得非常圆滑的他在一片质疑声中迅速树立了自己的威望,但是连他自己都知道,这个国王的位子坐不了多久,因为他已经61岁了。

第二年,爱德华得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阑尾炎,他非常想念凯皮尔,希望能有她在身边陪伴。但曾经的温柔王妃此时却成了铁面王后,她拿出了王后的威严,拒绝国王的任何“密友”进宫探视。

悲伤的国王即刻忍着病痛手书了一道旨意,说明了如果他再次卧床,允许知己凯皮尔女士入宫探视。

话说8年后,曾经雄壮如牛的爱德华终于在长期的放荡和混乱的生活当中耗空了自己的身体,他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听到消息后的凯皮尔马上拿着当年的圣旨进宫陪伴。

容颜已老的情妇坐在龙床旁边,拉着国王的手泪如雨下,而那边呢,威严的王后像座冰山一般伫立在旁,冷眼看着这一对进行了十多年“地下工作”的男女,不知是怒还是怨。

爱德华七世与王后亚历山德拉

这位王后是丹麦克里斯蒂安亲王(后来成为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九世)的长女,与爱德华七世育有三子三女。她于1863年3月10日嫁给当时还是威尔士亲王的爱德华七世,1902年8月9日加冕为王后,1925年11月20日因心脏病逝世,终年81岁。

爱德华知道大限将至,为了保全心爱的女人的后半生幸福,他恳求自己的王后道:“请你亲吻凯皮尔,你一定要亲吻凯皮尔。”

无法违抗命令的亚历山德拉只得走上前去,给了凯皮尔一记如大理石般冰冷的亲吻。国王紧紧捏了一下凯皮尔的手,便陷入了昏迷。

亚历山德拉即刻翻脸,命令道:“快点把这个荡妇撵出去。”

被生生拖拽出去的凯皮尔歇斯底里地哭喊着:“我没有做过坏事,我们没有罪……”

可是他们真的一点儿罪过都没有吗?

国王葬礼那天,凯皮尔以遗孀的妆容前来送葬,但却没有勇气和机会光明正大进入教堂,最后只能悄悄地从侧门潜入葬礼会场。此后,她曾天真地以为王后的亲吻能够让她得到尊敬和王室的庇佑,于是到处炫耀王后曾经亲吻过她的额头,没想到当时在场的王公贵族和王后众口一词,都指责凯皮尔编织了一个荒谬的谎言。单纯的情妇只得黯然退场,怀着对国王的想念和从国王那里得来的财富了度残生。 Mpsr1V9Gy50Vz17u3ROsVX5LqrBF+tBiq3GlijnDRhjqJ77ido0aU/00Epyse4D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