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商业和企业界是最先受到冲击的。在乔布斯建起基本的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之后,中国的移动互联网企业无论在技术、服务和商业模式上都已经不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而作为市场购买力的消费者,中国人接受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程度要远远高于西方。自2007年苹果推出iPhone至今,短短7年间中国的移动互联网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人们生活相关的各个领域,都有相应的移动互联网企业进入或诞生,如大众点评、航班管家、嘀嘀打车、格瓦拉电影等。传统行业的巨头们似乎也嗅到了移动互联网的味道,纷纷推出了移动端的应用。
突然间,“互联网思维”和“移动互联网思维”成为热门词汇,出现在众多的企业当中。中国的企业,不管是新兴行业的还是传统行业的,都争相抢夺移动互联网的船票,不愿错过这一波浪潮。然而,如果你去问这些企业的领导者或者各级管理者:“什么是移动互联网思维?”你会发现他们几乎不能说清楚。绝大部分人只能看到移动互联网的一些表象和别人的一些貌似移动互联网思维的做法,而没有洞察到移动互联网思维的本质。人们都在疑惑:
“免费”是否就是移动互联网思维?
“粉丝”是否就是移动互联网思维?
“大数据”是否就是移动互联网思维?
“云计算”是否就是移动互联网思维?
“社交”是否就是互联网思维?
“App应用”是否就是互联网思维?
……
或者是这些做法的组合?然而,我们所要探究的,不仅仅是这些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新型手段或做法,而是其背后“移动互联网思维”的本质。这种思想的本质,应该不仅仅适用于新型领域的企业,还能够指导传统行业、传统领域的企业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而走上一个新台阶。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商业特点
事实上,移动互联网时代商业的真正特质不在于移动互联网技术领域和IT行业本身,而在于移动互联网对商业界中各方关系的重大影响。由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生态系统的成型,信息互通以极为快速便捷的方式共享和传递,移动操作极为方便且体验卓越,这使得商业领域中的各方力量关系产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商家与用户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商家与商家之间能够实现无缝对接。这场革命最重要的标志就是——信息壁垒被打破,用户的话语权空前地提升。图1-1生动地说明了这一事实。用户对于信息的掌控力度达到以往所有时代所不及的程度。例如当我们想购买一样产品时,我们能够很快找到各种购买渠道(实体店、电商、厂家直销等),并能够迅速比价;同时我们还能够方便地获取其质量信息(网站、社交媒体、电商平台等的相关评论);一旦决定购买我们还可以选择不同的支付方式来完成采购(电子支付、手机支付、货到支付等)。而以上这些操作,都可以在任何地方利用移动互联网在瞬间完成。信息不对称性被打破之后,商家如果想长久良好经营,只能以更优质的产品、更贴心的服务、更快速的响应、更加卓越的体验来保持与用户的良好关系和口碑,从而持续赢得订单和销售收入。仅以大力度营销推广就可以获得成功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由于信息壁垒被彻底打破,用户地位空前提升,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界呈现出几个典型特点,而这些特点是以前所有时代所不曾具备的:
任何用户的“麻烦”,皆为商业机会,都能成就商业成功。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生活已经走向越来越便利的不归路,用户也在各种便利服务伺候之下越来越没有耐心。无论是什么产品或服务,如果使得用户更加麻烦,就注定会失败。相反,用户生活中或身边任何以往的产品和服务所没有解决的麻烦,都可以被企业所利用,特别是那些可以在手机端被解决的麻烦。而现有的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使得手机应用App的开发简单快速,因而企业只要有足够的用户洞察力,就能很快开发出能够解决用户麻烦的产品或服务。
图1-1 用户话语权大大提升
用户的声音会汇聚,形成粉丝群或吐槽群,正能量和破坏力并存。移动互联网时代造就的信息高速公路,使得用户们会形成移动网络集群,其中用户的评价、情绪会相互叠加形成以往时代所难以形成的“口碑效应”。如果企业卖给用户的产品和服务品质好,可以形成正能量的口碑效应,并帮助企业聚集一批粉丝群,形成良性循环。相反,如果企业卖给用户的产品和服务不佳,那么很容易造成负能量聚集,养成一批吐槽群,并极大地破坏企业未来的业务开展。
用户对企业的速度要求高,出品和更新迭代都需加快,替代用品易出现。用户的话语权和口味都在提升,然而企业很难一下子就提供足够卓越的产品和服务。这就需要以快速和持续改进与升级来弥补,在不断地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让用户感知到企业“为用户着想”“愿意为用户改进”的态度。此外,由于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与企业间的信息壁垒也很低,大多数产品和服务均容易被模仿和替代,因此也逼着企业不断地改进来保持竞争优势。
移动互联网所造就的全新商业环境特点,要求当今企业能够适应,并从中找到在新时代应该具备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商业思维”,以指导新时代及未来的企业经营发展。
移动互联网商业思维的本质
移动互联网商业思维的本质,是建立用户口碑,不断改进,并通过移动互联网传播。这样的定义可能看起来过于简单,但实际上往往复杂事物的本质就是很简单的,通常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而这一句话中,又可以分成三个方面来看:
移动互联网商业思维的本质,首先要建立用户口碑。用户的话语权空前之高,且已经很容易形成集群效应,因此没有口碑或者口碑不好的企业很容易被大众淹没在口水中,从而落得一败涂地。当今这个时代,即使是政府都越来越注重民众口碑,资源型国企也在改进原来它们不够重视的用户口碑,那么其他身处竞争环境的商业企业也更加需要保持好的口碑了。移动互联网使得所有的组织都处在众多眼睛的监督之下,而口碑无疑只能通过优良的品质来取得。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只有坚守品质的企业才会有长久的一席之地。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企业一旦在品质上失守,很容易像流星一样瞬间陨灭。
其次,不断改进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另一条生命线。企业有了口碑,本可以为自身创造一定时间的良性运行空间。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种时间空间越来越小。人们的口味在提升,潜在需求在不断地被满足,原有产品及服务的替代品层出不穷,如果企业不进行调整和改进很可能会被淘汰,即使以前曾经有良好的口碑。还记得几年前,无论在商业杂志上、商业图书中还是在商业培训中,都经常会引用“索尼”“诺基亚”这些商业巨头的成功案例。短短几年之后,这些曾经的“成功案例”早已被人抛弃,取而代之的是“索尼”“诺基亚”的失败案例,从令人羡慕不已到不禁叹息仅仅5年。
最后,企业还应巧妙地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系统进行快速传播,使自己的口碑效应扩大化、精准化。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其生态系统能够使企业与用户之间建立前所未有的直接联系,并能够应用社交网络等进行群体联系和影响,同时还能通过一些技术和非技术手段提升联系的精准性和及时性。像我们最近常听到的流行语,诸如大数据、云计算、事件营销、社交网络营销等,都是在这一点上做文章。而最厉害的移动互联网思维,是通过移动互联网为用户建立生活或工作平台,并通过卓越的口碑和群体效应将用户绑定在平台上,形成自有的商业生态系统。诸如苹果、谷歌、阿里巴巴、腾讯等巨头都已形成自有的商业生态系统和平台,其地位是非常难以撼动的。
以上三点中,人们往往更容易看到第三点,而忽略了第一点和第二点。这第三点就像一串数字中的诸多尾数“0”,使成功不断地放大。但是前两点(特别是第一点)就像一串“0”前面的“1”,没有“1”,后面不管有多少“0”,最后都等于没有。无论是苹果、谷歌、阿里巴巴还是腾讯,在它们建立移动互联网平台和生态系统之前,都有品质卓越、用户喜爱的产品或服务,从而建立了用户口碑,成为它们商业帝国中最基础的那根支柱。当今这个时代,虽然通过各种话题、各种炒作也可以起到吸引人们眼球的目的,但是更容易被快速遗忘,这种方法对于企业来讲意义不大。
移动互联网商业思维的本质,也不仅仅局限于移动互联网直接相关的领域和行业,它也能够应用于传统领域和行业。这种思想精髓而不是表面上的做法,可以帮助各个行业和领域的企业,顺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大潮赢得先机并保持竞争优势,而这样的大潮是不可逆的。
如传统行业中的金融行业已经开始了这样的变化。中国平安早在10年前就开始了互联网渠道为用户办理业务和服务,它最早推出了移动互联网渠道和App应用,让用户以最便捷的方式享受平安的服务。中国平安抓住用户在办理业务过程中服务、理赔等各个方面的“麻烦”进行服务优化改进,并逐渐通过移动终端得以实现,使得用户体验在同行业中持续出类拔萃并赢得了口碑。同时,中国平安还有效地应用了各种媒介,以老百姓最容易接受和记忆的方式和内容传递品牌口碑,使得“买保险,就是买平安”、“买车险,选平安”深深烙印在广大百姓心里。而中国平安的动作领先了其他保险企业将近10年时间,当大家都后知后觉地看到了必须适应移动互联网潮流而纷纷跟进时,中国平安已经牢牢掌握了主动,把所有竞争者甩在了后面。即使是以前中国平安并不领先的财产保险领域,也凭借其顺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优势快速赶超太平洋产险,成为全国行业第二,并在2013年的业绩上超出100亿元之多。以这样的趋势,中国平安超过人保产险成为行业第一也仅仅是时间问题。
另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广州恒大,这看似与移动互联网无关的企业,近两年在足球上的成功,其背后就蕴含着移动互联网思维。广州恒大通过打造足球俱乐部,建立了口碑并通过各种媒介传播到全国。当许家印再到各地去争取拿地时,他发现不用谈地产,只要谈足球就能很容易地赢得生意,恒大的品牌美誉度所带来的商业价值被无限放大了。说到这里有人会问,那么山东鲁能、天津泰达是不是也是用移动互联网思维呢?它们为什么没有那么成功呢?这里有两点不同:首先,只有广州恒大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大量的投入把足球俱乐部的品质打造成了“极致”,从而有足够好的口碑,而其他足球俱乐部没有;其次,广州恒大通过移动互联网的各种方法,最大限度地传播这一口碑,并进而经营着大量的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