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如何炼成黄金坑

一、黄金坑

黄金坑被人称为“幸福坑”,若经常在这“最后一杀”中趁机潜伏进去,往往可以淘到N桶金,获取丰厚的利润,幸福坑便由此而来。

黄金坑也曾经被称为“黑马坑”,因为根据主力的操作习惯,在股价拉升之前或者发动主升浪之前通常会存在一个下蹲的动作,俗称为“挖坑”,投资者若慧眼识破暗机大胆杀入便可享受抬轿之乐,春风自然得意。

笔者更欣赏潜伏黄金坑作为“卧槽马”的表述,因为布局黄金坑大棋局犹如猎捕黑马,不但需要极具慧眼,更需要胆量。

其实,黄金坑的含义及范畴不必限制得过死,或大盘或个股都存在黄金坑。主升浪拉升前的挖坑可以视为黄金坑,上升途中的波段洗盘可以视为黄金坑,底部来临时主力再次刻意砸盘制造“底在不言底”可以视为黄金坑,大盘及个股的中期调整可以视为黄金坑,诸如大熊市也可以视为黄金坑!

金融危机催生下的2008年大熊市,对许多投资者来说是噩梦、万人坑,而对于后来居上的新入市资金、伺机潜伏的投资者来说就是幸福坑,是获取暴利千载难逢的契机。因此,从布局及潜伏的角度来说,一切战略性坑、战术坑、牛市坑、熊市坑、波段坑、诱空坑、恐慌坑、炸弹坑、幸福坑、黑马坑、技术坑等都可以泛称为黄金坑。

二、黄金坑如何炼成

在弄明白黄金坑形成的原因之前,必须认清楚中国股市的真面目——中国股市具有鲜明的政策市、题材市、投机市、资金市的特征,其中政策对于股市的影响非常大,甚至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货币政策宽松与紧缩和股市的涨跌呈现正相关,以至有人将中国股市称之为“政策推动市”、“资金推动市”。最一语中的的表述就是股市是“货币政策的晴雨表”。

前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2011年1月2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中国股市前10年里,经历了大大小小20次政策事件,包括《人民日报》社论等,一出来就对股市有显著影响,这说明中国股市受政策影响太大。坦率地讲,国外的股市也会受到政策的影响,但是中国股市受影响程度要比国外大得多,这使中国证券市场多次出现暴涨暴跌的情况。”

有的投资者依然不明白货币政策与股市到底有什么关系,下面就来分析一下货币政策与股市的互动及逻辑性:货币政策影响股市的两个重要工具——利率和存款准备金。

通常情况下,央行认为宏观经济出现过热现象时,需要采取抑制措施并且防止通货膨胀的快速上升,同时会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M2的增长速度,其目的是希望控制投资热情,管理乐观预期。此时,央行将会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或者加息来调控经济过热。当央行连续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时,货币供应量M2的增长速度就会出现明显放慢,货币的需求量将大于货币的供应量,利率水平也会相应上升,那么流入股票市场的资金就会减少,资金量减少,股市出现下跌的概率非常大。比如在2007年大牛市期间,央行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的快速上升,曾经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6次加息,最终紧缩的货币政策加上过度的上涨终结了大牛市。

当央行认为宏观经济发展处于萧条时期,需要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时,通常会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货币供应量M2的增长速度,其目的是刺激投资。此时,央行将会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当央行连续多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时,货币供应量M2的增长速度就会明显增加,利率水平也会相应下降,流入股票市场的资金量会显著增多,资金量大幅增加,股市将会出现上涨。比如在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年底,中央政府为了应对全球性经济危机,开始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央行连续多次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并且投入4万亿人民币刺激经济增长,从而产生了2009年的小牛行情,所以货币政策对A股走出低谷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将以上归纳总结就是:宽松货币政策将引发多头行情,紧缩货币政策将引发调整行情。宽松货币政策意味着股市流动性(资金)充沛——推动市场进入上升趋势;紧缩货币政策意味着股市流动性(资金)紧张——推动市场进入下降趋势,因此,货币政策“钱规则”是中国股市涨跌趋势的核心因素!

有的投资者看到一大堆经济词汇就有些云山雾罩、一头雾水,如果用通俗的表述就是:货币与股市是两个大水池,当货币政策紧缩时,相当于从股市中抽水,池子中水位不断下降等同于股市不断下跌;当货币政策宽松时,相当于给股市开闸注水,池子中水位不断上升等同于股市不断上升(见图1-1)。

图 1-1

这样一来,货币政策出现紧缩周期时,无疑起到了抽水机的作用,货币政策力量推动股市不断向下挖坑(下跌),由此产生大小不同的黄金坑。

货币政策有如此重要的影响及推动力,那么投资者是不是只要盯住货币政策的松与紧就可以了呢?其实不然,货币政策的宽松与紧缩是股市涨跌趋势的核心因素,但不是绝对因素,黄金坑的产生还有其他重要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与货币政策一起构成复合推动力。

比如股市政策(国有股减持、印花税调控等),密集IPO发行及大盘股上市(中石油上市等),外围市场因素(金融危机、主权债务评级等),制度创新因素(股指期货上市、推出国际板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市场产生很强的“挖坑”力量。

典型的例子是2008年大熊市,市场绝对跌幅达到72%,大盘下跌的复合推动力就是以紧缩货币政策(累计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6次加息)为基础的核心推动力,加上史无前例的金融危机瓦解了多头力量,导致市场心理全面崩溃。尤其是超大IPO中石油上市后推波助澜的下跌推动力,与紧缩货币政策一起构成了下跌复合推动力。形象地说,复合推动力犹如从高处用力向下抛出一个重的物体,有向下抛的力量、物体本身的重力以及下跌加速度三种复合力的叠加。

除了货币政策这个核心因素之外,由于中国股市具有政策市的特征,股市政策因素对市场走势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来看最为典型的两次影响。一次是2001年国有股二级市场减持拉开了5年大熊市的序幕。2001年6月12日,国务院发布了《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国有股股东与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利益存在巨大落差,使得国有股减持对市场形成强大冲击力,大盘由2245点展开恐慌性暴跌,一泻千里。

2001年10月22日,证监会紧急叫停《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暂停在新股首发和增发中执行国有股减持政策。一项由国务院五部委联合发布的政策仅试行4个月就暂停,这在中国资本市场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业界人士证监会规划委李振宁曾经说过:“如果管理层没有果断纠偏,中国股市将无底可言。”

虽然如此,由国有股减持引发的5年大熊市依然调整至2005年的998点,绝对跌幅达55.5%(见图1-2)!由于国有股减持政策催生了5年大熊市,因此,也可以把这个巨大的熊市坑称为“政策黄金坑”(见图1-2)。

图 1-2

另一次是2007年著名的“5·30”印花税大暴跌。经历过2007年“5·30”印花税暴跌的投资者都深有体会:2007年5月29日深夜,由财政部出面发布一项调控措施,将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原来的1‰上调至3‰。由于财政部选择在深夜作出决定,而大多数第二天出版的报纸已经截稿,因此消息未能及时在第二天见报,但由早上的广播和电视进行了报道。此消息犹如给正处于狂热的股市兜头浇下一盆冷水。

5月30日沪深两地股市开盘后,股指出现暴跌,当天收盘上证综指下跌281点,跌幅高达6.5%,两市大量股票跌停,流通市值一天蒸发42532亿元,许多投资者被深套其中。更加惨烈的是,5月30日的暴跌仅仅是个开始,此后连续几个交易日,沪深两地市场一直处于深幅暴跌之中。财政部上调印花税的突袭举动引起了市场的强烈不满,由于其是在半夜作出的决定,所以投资者将其戏称为“半夜鸡叫”。

可见“5·30”印花税是一个典型的依靠“消极”的股市政策强行调控指数涨跌的例子,此次暴跌产生了一个跌幅达21%的黄金坑(见图1-3)!可见,重大的股市政策对于市场能够产生非同一般的影响力及崩溃作用。

图 1-3

除了货币政策核心因素、股市政策因素等以外,主力战略性博弈也是产生黄金坑的重要原因。什么是战略性博弈呢?通俗地讲就是兵法中以退为进、指东打西、暗度陈仓的方法。

《孙子》一书中说过:“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意思是说,战争是以运用诈谋奇计以克敌制胜为最高原则的。所以,实际能打,反而示敌以不能打;准备怎么打,反而示敌以不怎么打;准备取近道,反而示敌以走远路;准备走远路,反而示敌要取近道……要进攻敌方没有防备之处,要出击于敌方意料不到之时,此为兵家制胜的奥秘所在。

股场如战场,主力资金为了达到战胜对手盘的目的,实现排兵布阵、掠取廉价筹码的需要,常常采取击破重要支撑位进行战略性诱空,主升浪发动之前战略性挖坑,上升趋势中战略性回撤,N次反复攻克重要阻力位等方式来迷惑对手,取得制胜先机。

下面来看一个例子。2010年从2319点开始的上升行情在120日半年线及2700点遇到阻力,市场围绕2650点形成近两个月的平台整理。2010年9月14日,主力借力三大利空——2010年9月9日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讲话中的“大力直接融资作为支持资本市场‘转方式,调结构’的突破口”(意味着增加股票供给);李稻葵的“非对称加息论”(加息利空股市);农业银行股价快速破发(对市场构成心理影响)等刻意击破展开向下挖坑,形成了六连阴式的黄金坑。10月8日国庆节后在“煤飞色舞”(煤炭有色)板块的带领下展开火爆的主升浪行情,这是一个典型的战略性挖坑,突破重要阻力位,展开主升浪的例子(见图1-4)。

图 1-4

主力战略性博弈的核心及重点是借力使力。逻辑性原理是借政策面利空、消息面利空、重量级人物讲话发言、传言及谣言、媒体的渲染及推波助澜等放大利空,制造恐慌盘,顺势打压挖坑。借力使力是一种博弈的策略,犹如中国太极拳技法中的精髓“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之精妙,把利空因素视为对方发力出拳,主力顺势再拉一下,形成合力,以此达到挖坑的战略意图。

实战中,有主力“三板斧”之说,意思是主力借力利空——股指期货配合做空——砸杀权重股制造黄金坑,同样使用的是借力使力之“太极兵法”!

通过上述分析,货币政策核心因素、股市政策因素、外围因素等复合因素可导致大黄金坑的产生,而主力战略性博弈可制造出诱空式黄金坑。

实战中,并非所有的黄金坑都是由于货币政策因素、股市政策因素、主力战略性博弈因素等导致的,某些时候是由上市公司基本面因素变化所引发的主力策略性挖坑行为,或者由洗盘、宽幅震荡、波段式上攻需要等形成的纯技术性行为。

比如主力可以通过内幕消息提前知道上市公司的重大基本面变化,从而采取向下挖坑,让投资者割肉,然后大力吸纳筹码,等到上市公司公布利好消息后再强力拉升股价获取暴利。再比如主力明明知道上市公司具有重大利好题材,依然刻意向下打压挖出黄金坑。

下面来看一个实战案例。600193创兴资源在2012年1月5日上市公司公告中进行重大股权转让,近2亿元介入矿业,其中便有崇左稀土公司27%股权,可见公司具有重大稀土热点题材。由于大盘当时处于弱势状态,因此股价当天仍然出现大幅低开,加上主力“揣着明白装糊涂”依然在5日、6日两天刻意砸盘向下挖出黄金坑,制造出两个跌停板。当大盘见底回升时,股价便展开快速而凶悍的上升行情(见图1-5)。

图 1-5

再来看一个主力挖黄金坑的技术性行为的案例。000902中国服装走势见图1-6,A、B、C为主力挖的阶段性黄金坑,可见主力采取的是波段运行、阶段性挖坑的方式向上攀升。

图 1-6

此外,外部因素也会形成黄金坑。典型的例子是2011年8月6日世界三大评级公司标准普尔宣布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由AAA调降至AA+,评级展望负面。一石激起千层浪,全球股市大幅暴跌集体遭遇“黑色星期一”。美国道琼斯指数8月8日由此暴跌634点(见图1-7),进而引发A股市场两天暴跌177点,形成巨大的黄金坑,此后指数从2437点大幅反弹至2636点,绝对涨幅达199点(见图1-7与图1-8)。

图 1-7

综上所述,黄金坑的产生既有货币政策核心因素、股市政策因素,也有主力战略性博弈因素、单纯技术性因素,更有外力因素等的作用,而货币政策因素是所有因素中最为重要的核心因素。

大型的黄金坑往往是多种复合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像大熊市、中期调整、阶段性调整等往往都是在复合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

为什么本书也把大熊市等也视为巨大的黄金坑呢?有三个可能并不成熟的理由:一是熊市属于造富运动;二是熊市是新陈代谢运动;三是熊市既是万人坑也是黄金坑。

熊市不但是消灭高手的地方,而且还会让有些人倾家荡产。这句话并非危言耸听,不用去考证,问问身边的股民即可知晓。

图 1-8

被股民称为“中国第一股民”、自称为“散户工会小组长”的杨百万也曾经说过股市是“消灭有钱人的地方”,更何况是大熊市呢?许多老股民更能体会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与此相反,熊市也是一种造富运动。熊市消灭了“原来的”的一批股民,使得新进来的股民“后来者才能居上”。不管你相不相信,股市的现实就是不断循环往复地做“新陈代谢”运动。牛熊更替的结果就是埋葬了一大批人的同时也在不断造就出新的富者。有人把大熊市称其为万人坑,这种表述并非危言耸听,反而很现实,但万人坑的反面就是黄金坑。

一位研究巴菲特的专家曾经说过一句话:“熊市来临时,只有一个人最兴奋,那就是巴菲特。”何尝不是呢?你看,大熊市中,你可以买到最便宜的股票,可以以石头价换来黄金,可以在别人万劫不复之时赚取N桶金。

此外,把中国股市中期调整及阶段性调整也视为黄金坑,有几个原因:一是中国股市不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宏观经济再怎么好也和股市不相干,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01~2005年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5年,而中国股市却经历了5年的大熊市;二是中国股市在国际上是封闭的市场,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三是受货币政策影响非常大,可以说“货币一收紧,行情就走熊;货币一放松,行情就上天”;四是A股市场具有独特的中国特色,A股市场历来有政策市、投机市、题材市、资金市之称。

为什么许多搞巴菲特价值投资的人在A股市场里屡屡碰壁,被撞得头破血流?就是因为中国股市不是价值市!虽然A股的确也有贵州茅台、五粮液、三一重工、柳工等这样的价值牛股,但是更多的时候是价值陷阱,而且这些牛股有可能用人生最短暂的时间来验证它们的存在。

所以,以上四点除了大牛市、大熊市极端市场以外,往往每年都存在一波中期行情及中期调整,而中期调整或者阶段性调整往往是大赢家潜伏黄金坑的最佳契机。 p9+OIeymY3y+01ZG+d8pLh+vklS+cyHhQN4f1NrzJVSypETiG32dzpw17XBwTe2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