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川SAKUZA:设计,从乙方到甲方

首先给我们介绍三川吧,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团队,在做些什么?

三川(SAKUZA)是一个独立创意机构。是由辛爽、杨鹏和我(汪钰伟-WZL大王)一起创立。我们不同于其他的设计工作室的地方是,我们提供从创意到拍摄、再到后期制作和原创音乐的全方位服务。我们创立这个团队是希望在传统视觉语言的基础上加入创意设计和音乐的混搭,让每一个作品都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独特气质。团队的另外一个工作是非盈利独立影像和实验电影的创作。希望通过这种创作打造默契的高水准团队,产生既具影响力又富于人文内涵的作品。

北京牛仔

三川现在的业务范围很广,那么最初的三川是做什么的?原来的C4WORK哪去了?

两年前三川成立,我们三个合伙人之前的身份一个是设计师,一个是摄影师,一个是音乐人。我们有各自的事业和各自擅长的领域,我们开始想能不能一起做点什么,所以一起拍了一部反映身边朋友的短记录片《北京牛仔》,然后我们就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三川了。开始的时候,我们以视频业务为主,主要是电视节目、电视广告、病毒广告、微电影等等。今年我们开始了设计,摄影以及创意项目的策划。原来的C4WORK其实就是现在三川平面设计部门。

三位不同背景的合伙人分别在团队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创业的过程中遇到分歧如何解决?

首先我们三个人认识的时间很长,很有默契。并且在公司管理过程中,我们都有自己的决策身份,比如我负责客户,我就不会插手技术上的问题,辛爽主要负责创意,杨鹏负责全案执行。关于创业中的分歧,我们认为分工问题在合作之前就要摊开了讲,丑话说在前面,之后按照最早的协定执行。需要有统一意见的时候就一起商量,有任何疑问开诚布公地谈,一码归一码。如果每次都碍于面子不说,最后往往会把问题越积越大,导致大家撕破脸皮。

杨鹏、辛爽、汪钰伟

三川现在呈现给我们的感觉是越来越专业,专注,这是因为团队结构还是有其他的法宝?方便和我们分享一下么?

觉得这是一个进化,没有一个公司一开始就是很顺利的。我们当初谁没有想到公司会是现在的样子,当初最简单的想法就是三个人的导演团队。虽然我以前做设计,但是三川刚成立的那一年里我们没有接过一单设计,我们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视频上。后来随着公司的发展,我们发现三川还是可以做设计这些东西的,于是就在业务中重新加上设计,加上摄影……发展到现在,三川又成了制片公司,签了许多导演。公司结构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变化,增加或删减。我们三个没有相关的经验,完全是野路子,所以不会觉得应该怎么样怎么样,而是敢于去尝试全新的东西,这反而让我们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很早就关注大王了,一直觉得你很NB,一些年轻的朋友可能不太知道当年那个叱咤风云的大王,给我们讲讲三川之前的“大王”吧,讲讲你和设计的故事。

我十多年前来到北京学设计专业,那时候在北京乃至全国学设计的远没有现在这么多。原来想学雕塑,没考上纯艺术专业还有点失望,但没想到歪打正着。后来觉得学设计还是选对了,自己是比较喜欢的。上大学后做得还不错,拿过不少国内国外的奖。毕业后最早在光线做电视,然后做公仔,当时是国内第一个平台玩具,和香港的同事合作做了一些周边。但那毕竟是艺术家做的事情,于是改做独立设计师在家SOHO,主要是做唱片设计,到现在我总共做了70多张唱片了,是那时候主要的经济来源,大家也是通过这些唱片认识了我。还和台湾的音乐人做过一些创意活动、音乐会……我觉得我做的东西满杂乱的,后来回归纯粹的设计工作,做自己的工作室,最后就是回到两年前成立三川。

我们那时候不像现在,做的人很少,所以比较容易出来。那时经常在很多网站、论坛发作品,做一些展览,国内的一些厂商也需要我们这样一群人站台,每次有展览我们那些人都会被邀请,媒体曝光率也会比较多。其实现在的很多年轻设计师、插画师比我们那时候厉害太多了。所谓乱世出英雄,当时从业人员少,我们算是先头部队、开创者,所以那时候的东西影响到一些年轻设计师也是有可能的。但现在回头看看那时候稚嫩的作品,还是觉得挺惭愧的,但毕竟这是一个过程。你说的NB只是表象,但年轻人嘛谁都有过不羁的过去。

李宇春专辑《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

你觉得那时的设计环境好,还是现在更好?

以前比较容易出苗,但是社会需求不太多,我们那时候的作品被认为是数码艺术,大家只是看个新鲜,其实在市场没有太多需求。而现在的市场比以前好很多,很需要像这样的东西。随之而来的是从业者变多了,竞争也更加激烈。

你学设计,做设计最卖力的时候是个什么状态?

其实我觉得我还是很刻苦的,上大学的时候没有谈过恋爱,没有太多该有的大学生活体验。我毕竟不是北京孩子,做北漂还是要有一些能力的,不然很难立足。我们班当时外地的学生不太多,外地学生相对比较努力。不像现在的学生,家里条件都差不多,那时候外地到北京上学的学生压力是比较大的。

要说做设计最卖力的是毕业后的头5年。那时候不断地工作,不断地接活。对于作品的积累和市场的认知,从不成熟到成熟,那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如果那时不努力,也就没有后来的成熟。这个阶段,通宵工作是很正常的,因为除了日常的工作、赶稿,还要不断创作,到论坛发稿,做展览沟通等等一些事。

意大利知名品牌LOTTO-pizza系列

意大利知名品牌LOTTO-pizza系列

设计师和团队管理者你更喜欢哪一个?创业给你带来了什么?

管理也是设计的一种。对我来说,图形设计可以说是自己的爱好,这么说可能有点装,但是真是这样。现在虽然在带团队,但我自己也做设计,有自己喜欢的内容我会想去尝试做一下,比如公司的形象设计。但是现在的商业设计已经是其他设计师在做了。一切都是设计,做设计不在于是否画图,做设计稿。

创业之后最大的改变就是接触的领域更多了。创业带给我最宝贵的是兄弟情。

你们为许多艺人设计过上百张专辑与单曲,一张唱片设计的背后需要付出多少工作?你认为什么是优秀的唱片设计?

一张唱片的设计大致的流程是:先和艺人、经济公司沟通,知道他们想要表达什么东西,然后出专业视觉构成提案,包括妆法、造型、摄影风格、MV视觉参考、色调参考,做出几套选择方案,再和艺人、唱片公司一起找专业的人开会,听取更多专业的意见,做出选择,再开始造型、定妆、拍照、设计。

很多的年轻设计师只看到了设计,就是整个过程中的装帧的部分。比如很多的年轻设计师觉得港台、欧美的唱片设计得很好,这两年都流行清新简约的风格,往往就把新人的唱片做得很文艺。但是忽略了一个问题,设计不是做给自己看的而是做给市场看的。比如,今天你给民工歌手做唱片,你也按照林宥嘉来做么?这是很多年轻设计师的误区。为不同艺人做设计的方法是不一样的,不要把所有艺人都想象成高大上,人分为三六九等,需求也是三六九等。如果受众是打工者,你做尚雯婕肯定是行不通的。年轻人要真正面向市场看问题,知道受众需要什么。设计是一个全社会的话题,不要以设计师的眼光去评价设计,要以不懂设计的普通人的眼光看设计。

C4WORK唱片设计作品集4

C4WORK唱片设计作品集5

C4WORK唱片设计作品集6

音乐圈、影视圈潮流变化很快,对于身在其中的创意人员来说,紧随潮流,是不是一大挑战?

现在接触潮流的门槛很低,网络这么发达,手机、APP一打开,资讯太多了,人人都可以赶上潮流,只是你愿不愿意去关注的问题。所以并不是特别大的挑战。

你们制作独立影像和试验电影这样非商业的项目的意义在于?

现在所说的创意产业是传统的视觉供应商,说白了就是乙方,我们正在探索如何变为内容供应商,做甲方,让别人为我们的创意买单。虽然开始可能是不赚钱的,但是我们希望自己想拍的东西可以转化为金钱,可以变得有商业价值。就是试验在前,发展在后。

三川觉得什么是团队最好的状态,对未来有何规划和目标?

我觉得我们现在的状态就很好,各部门各司其职。未来的发展主要是两部分,一个是继续提供全方位的视觉服务方案,提高客户的价值;另一个是拍出属于自己风格的影片,真正三川出品而不是三川制作。

再谈谈你的生活吧,初为人父,一定很幸福吧!当爸爸会不会给你的生活带来改变?

改变挺多,生活习惯直接改变了。我现在家里没有电脑,可能很多人难以想象设计师家里没有电脑。我把工作和家庭分得很开。我有个笔记本但是我回家后从来不开,我也不熬夜,到点就睡。我觉得这是必经之路吧,如果到了现在还要天天刷夜,那太累了。到一个阶段做该做的事,现在应该有家庭生活包括婚姻儿女,就要学会做时间的分配。我之前说到最早的那批人现在基本上状态跟我很像。还有一些坚持在设计一线,毕竟不太多。

会不会让你的儿子学设计,做设计师呢?

不会。我不会阻止他学任何东西。但是我从内心上来讲不希望他做设计。因为太累了。

你怎么看待站酷?对站酷的小伙伴有什么想说的?

我和站酷是老朋友了,是一起成长起来的。中国的设计网站做成这样很难得,我看到很多垮掉的网站,但站酷还是屹立不倒,做得越来越好。感谢酷友们,大家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鼓励。我的习惯是你给我留言,我基本都会回答。我希望能尽我所能帮助年轻设计师。也希望大家努力坚持下去,只要坚持努力,都会有很好的结果。

KWicPMf7RjcIiWBZZ5SUCrUbt7EnS6wZP1kTXyIv6aZuaxcv6iOqo/tERfj1kPH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