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七、拜读彼得·林奇:只下你陪得起的注

等我的头脑可以继续思考以后,我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就是把我入市以来的所有交割单全部找出来,一笔一笔的交易对照整理。我把所有的交割单贴在我卧室的墙上,居然贴满了两壁墙!

家里的人都笑个不停,他们说我真是疯了。

那一段时间,正是亲戚朋友为我介绍对象的高峰期。前前后后介绍了6,7个对象吧,没有一个成功的。对方都怕我了,因为我根本心不在焉,和我说话吧,我不是答非所问就是双眼发直;想到我屋里参观下吧,嘿嘿,对不起,房门紧闭,禁区莫入!

我仔细研究我的每一笔交易,发现我总是高买低卖:8元跑进去,7.6元跑出来;6.5元跑进去,6.4元跑出来……每一笔交易看起来损失都很小,不像买发展,抱了几个月,帐面上每股亏损10来元,很难看。但是就是这种看起来每一笔损失很小的交易,经过一段时间的累积,就变成一个大窟窿,造成了我两次破产的结局。

这次总结让我明白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但是我依然没有察觉那个我自以为是很少的买卖股票的手续费用对我的危害。

我知道我必须放弃“T+0”交易的引诱,必须减少我的交易次数!我把最后的3千多块钱买了200股深发展作为火种保存,继续每天到交易大厅去看股票,琢磨股市。

我没有老师,也不喜欢和其他人交流,所以自然是去找书来解决问题。书买了很多,数量里面出质量,总算买到了两本好书:《股票操作学》和《在华尔街的崛起》。

《股票操作学》是台湾作者张龄松写的一部很适合初学股票者看的股市书籍。张龄松在台湾股市闯荡20多年,赚到钱后全身而退,一本书写出来洋洋洒洒,水平自然是国内的半吊子们不能比的。他在这本书里比较详细的介绍了香港股市和台湾股市的兴衰史,让我第一次从宏观的角度了解到股市的潮涨潮落。在这本书里,我第一次接触到古老而伟大的道氏理论!第一次知道炒股票不仅需要技术还需要方法和策略。

《在华尔街的崛起》是美国投资大师彼得·林奇的代表作之一,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定价4.90元,至今是我案头必备!在这本书里,林奇告诉我,买股票要看公司的基本面(关于这一点,对中国股民而言比较难,财务上陷阱太多,一般人根本不可能具备刘姝威和贺宛男那样的火眼金睛。不过我们可以分析公司所处行业的基本面,一个行业的基本面比较难以造假。);要买成长性良好的公司的股票;当你喜欢的股票价格下跌25%后你应该买进而不应该卖出……彼得·林奇旗帜鲜明的反对短线炒作,他说:“人们在自己的住房问题上精明强干,但在自己的股票买卖上却愚昧不堪。报纸上地产专栏或许会有一篇文章,标题是‘住宅价格暴跌’,你不可能因为读了这篇文章而被吓得马上卖出你的住宅。新闻广播员也不会以价格变动最大的10所住宅为背景对你说‘某某大街100号住宅的价格今天下跌了10%,邻居们对此出乎意料的下跌感到困惑,难以说明其发生原因。’所以人们在地产市场赚钱,在股票市场亏钱,这毫不奇怪。”

彼得·林奇还说,人们在股市里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只要小学四年级的水平就够了。他的这句话给了我莫大的鼓舞!我是文科生,数学成绩从来就没有好过,我曾一度怀疑我在股市上亏损累累的原因就是因为我理科成绩一塌糊涂造成的,差点因此退出股市。可以说,是彼得·林奇的这句话让我在绝望中看到了希望,每当我灰心丧气怀疑自己实在是太笨的时候,总会想起这句话,于是又有了坚持走下去的勇气!

他还说了一句重要的话:“只向那些你可以负担得起损失的领域投资,不要让这些损失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影响你的日常生活。”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只下你陪得起的注!”但是我最终忽略了这句话,犹如过眼云烟。当后来我第三次在股市上因为挪用资金破产后,我打开这本书,发现这段话下面居然有我用黑笔划下的着重线条!真够讽刺的。这是后话,以后再说了。 7Nl96f9RqAqRuyA6ceM2Inm93T8BPoJAAyFr5/tgzwcPgXvgitPQNktHoEx/kLg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