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绪论

严歌苓(1959—)是目前北美华文文坛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新移民作家,她的小说创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作品屡次在国内外华文文坛引起轰动。伴随着社会审美思潮“从一种抽象的书籍文化进入一种高度感性、造型和画像似的文化” ,即从印刷文化向视觉文化转变。基于严歌苓小说改编制作而成的影视作品成系列、成规模地进入大众消费市场,获得了艺术和市场等方面的丰收。严歌苓的小说及基于其小说改编制作而成的影视作品热的兴起,给我们带来的正是关于文学与影视关系的思考,这其中诸多方面都值得我们进行分析和研究。张艺谋曾经很有感触地谈道:“我们研究中国当代电影,首先要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因为中国电影永远没有离开文学这根拐杖。” 本书一方面以跨文化的研究视野,运用比较文学、文化研究、女性主义批评和精神分析等方法,通过文本细读,梳理严歌苓小说在创作题材、女性形象、叙述模式和美学意识等方面的演变和拓展,对作家如何将海外生活体验转化为文学艺术创作的过程进行系统、深入的阐释,揭示东西方文化碰撞下的严歌苓小说创作对中国文学的独特贡献,并寻求海外华文文学新的“汉语诗学的话语”。另一方面,本书基于分析严歌苓小说改编制作而成的影视作品大获成功的原因,研究严歌苓小说本身所独具的叙事手法、镜头语言等影视化特质的文本因素,以及主流意识形态、媒介的市场运作、影视资源的成功运作等诸多原因。同时,对多元视觉文化语境下影视文化对文学书写的建设性乃至变革性作用,作出梳理和分析。

从对研究领域的历史回顾中反思近二十年来的严歌苓研究,可以发现其中关于研究方法、题材内容、女性形象、叙事方式以及电影改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书在众多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具体分上、下编两个大的部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严歌苓小说及基于其小说改编制作而成的影视作品进行成系列的、深入的个案研究。

上编着重研究严歌苓小说文本的独特性。本书将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严歌苓小说的创作题材、女性形象、叙事模式和美学意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第一章着重介绍严歌苓的生平、小说创作及国内对其小说的研究现状和学术评价。在关于严歌苓小说的研究成果中,研究者虽对小说的艺术特色给予了关注,但探讨的问题和范围往往局限于一部或几部小说,缺乏对严歌苓小说创作的整体研究。

第二章着重研究小说创作的题材。严歌苓小说的题材内容广泛,且呈现出演变的轨迹,本书将在系统梳理严歌苓小说的题材内容基础上,对作家出国前的军旅小说和知青题材、出国后的移民题材以及“回望”大陆等各个时期的作品进行跨文化阐释,并揭示题材演变背后的身份转变。在各类题材的书写中,严歌苓对隐秘人性具有独到的洞悉,其作品刻画了各种“极致环境”下的复杂人性,本书将在梳理小说题材的过程中探析作品的人性主题,着重分析部分移民小说,以及“文革”的独特文本《白蛇》和成长小说集《穗子物语》。梳理严歌苓小说创作过程中所具有的军旅与知青故事、移民题材、“回归”题材和中国书写等内容,展现其小说题材的演变轨迹,并分析作家对“极致环境”中的人性探寻。

第三章分析严歌苓小说作品中“女性人生”的演变,探讨女性形象系列的文化内涵和民族寓意,阐明作家身份的转变对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严歌苓小说的主角基本都是女性,在不同创作时期中,雌性、母性的书写始终贯穿其中,构成了小渔、扶桑、王葡萄等一系列女性形象,尤其是王葡萄这一形象成为“作家贡献给当代中国文学独创的艺术形象”(陈思和)。这些女性形象系列的基本特色是什么?达到了怎样的艺术高度?这些问题是严歌苓小说研究的重要内容。这些充满了戏剧冲突的女性形象,在影视剧中得到了更充分的呈现。本书将系统、深入地分析女性形象及其演变轨迹,揭示严歌苓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独特性和文化意义。

第四章着重研究严歌苓小说独特的叙事特色。新移民作家严歌苓离开本土后,文化身份在不断发生变化,对生活、人生的观察视点与角度也随之发生改变,加之作家对西方叙事理论的系统学习,其小说的叙事方式也因此呈现出动态的发展过程。本书将在第四章探讨严歌苓小说叙事方式的身份意义,分析严歌苓小说“双层时空叙事”的独特结构,探析叙事者“我”的演变过程如何呈现作家身份的建构历程,并认为严歌苓的历史叙述有可能预示着海外华文文学历史题材小说创作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上编关于严歌苓小说的研究视野和批评方法主要采取的是跨文化的比较研究方法。这是因为,新移民作家严歌苓具有多重文化身份和离散的视野,东西方文化冲突中的两难境况以及边缘人心态都会反映在作家的文学创作中,本土单一的眼光和批评方法无法探析作品中不同文化的“对话”而形成的艺术特点。“跨文化的比较研究方法,十分契合海外华文文学的跨地区、跨国别研究的特点。” 因此,本书以跨文化视野和多种研究方法,揭示严歌苓小说创作的艺术成就和文化内涵。从具体方法上来讲,运用比较文学理论,将严歌苓的小说创作置于不同时期的新老移民作家、不同区域的新移民作家之间,以及海外与本土文学之间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研究;把精神分析、心理学和文化研究等方法相结合,对严歌苓小说中的人性主题进行深入的剖析;运用女性主义理论与文化批评等方法梳理和探析严歌苓小说的系列女性形象及其文化内涵。

下编着重研究改编自严歌苓小说的影视剧成功的原因与经验。下编第一章着重介绍改编自严歌苓小说的影视作品的概况及国内研究现状。在关于严歌苓影视剧的研究成果中,个体、点上的研究多,整体性、前瞻性的研究少,尤其是对改编自严歌苓小说的影视剧大获成功的原因及其市场导向和象征作用的分析较少。

第二章分析严歌苓小说大量被“改写”成电影的原因是什么?既包括时代的、社会的,也包括作家小说自身的。进一步分析改编自严歌苓小说的影视作品获得成功的原因,既有充满色彩、画面、动作等视觉文化要素在内的小说文本因素,又有市场化运作下的影视剧创作和品牌营销等产业化要素。

第三章分析严歌苓小说原著向另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改写”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对小说《少女小渔》和改编后的同名电影等同类型作品进行分析和比较,探讨严歌苓小说改编成影视剧后的不同文化内涵和艺术性的得失。 l+GYesTskcMrclT+i3m6n72pDFPLBLiaToB4fLEqjw69iJ1mQCVPtJIPvu+KY7k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