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神话的概念及其在上古文献中的记载

“神话”一词,在中国古书里是没有的,但有跟“神话”意义相近的“神”、“怪”、“异”等字,如《庄子·逍遥游》:“《齐谐》者,志怪者也。”《春秋公羊传·隐公三年》:“何以书?记异也。”“神话”是一个外来词,大致是从西欧被翻译到日本,然后又从日本移植到中国的。据袁珂先生考察,中国最早使用“神话”一词的是蒋观云,这个词出现在其于1903年发表在《新民丛报》上的《神话、历史养成之人物》一文中。那么,到底什么是神话?如何给神话下一个准确科学的定义?

1923年,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写道:“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显然,鲁迅把神话看作原始先民对自然现象的一种解释。茅盾先生在《中国神话研究初探》中认为:“我们所谓神话,乃指:一种流行于上古民间的故事,所叙述者,是超乎人类能力以上的神们的行事,虽然荒唐无稽,但是古代人民互相传述,却信以为真。……据最近的神话研究的结论,各民族的神话是各民族在上古时代(或原始时代)的生活和思想的产物。神话所述者,是‘神们的行事’,但是这些‘神们’不是凭空跳出来的,而是原始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况之必然的产物。”按照传统的观念,我们习惯在“神话”一词之前加一个时间限制词——“古代”,一提到神话,总会自然地想到古代。是的,古代神话产生于原始社会野蛮时期的低级阶段,到奴隶社会逐渐衰亡,这是我们对“神话”一词的狭义理解。

袁珂先生给神话下了一个广义的概念。袁先生认为,广义的神话包括九个部分,分别是:第一部分即主要的部分,是神话因素最浓厚、一望而知是神话的神话,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第二部分即次要的部分,是传说。许多神话故事往往是神话里有传说,传说里也有神话,所以属于传说的这一部分,也包括在神话的领域内。第三部分是历史,即具有神话因素的历史或历史化了的神话,如武王伐纣、李冰治水、少昊以鸟名官等。第四部分是仙话,仙话中比较积极和有意义,而且有民间传说凭依的,自然也包括在神话的领域内,如嫦娥窃药奔月、八仙过海等。第五部分是怪异之谈,如江郎神、天公狗和太岁等。第六部分是一些带有童话意味的民间传说,如十兄弟、吴洞金履等。第七部分是来源于佛经的神话人物和神话故事,如哪吒闹海、天女散花等。第八部分是关于节日、法术、宝物、风习和地方风物等的神话传说。第九部分是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这九个部分就是中国广义的神话领域内所包含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袁先生给“神话”下了一个简单明了的定义:神话是非科学但联系着科学的幻想的虚构,它通过幻想的三棱镜反映现实生活并对现实生活采取革命的态度。古代神话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起初它是简单的、零散的,后来逐渐汇为比较复杂的整体,并和历史紧密结合起来。它发展到奴隶社会初期便登峰造极。此后,当有文字的历史记载开始出现的时候,古代神话就逐渐消亡了。本书主要以古代神话为研究对象,也就是袁珂先生广义的神话里的第一个类别。

现存的先秦汉初的文献典籍中保存了神话文本的大致有《山海经》、《楚辞》、《淮南子》、《尚书》、《诗经》、《周易》、《左传》、《国语》、《世本》、《列子》、《庄子》、《墨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山海经》是一部保存神话资料最丰富的书,而且其内容也比较接近原始面貌。此书中所记载的,大多是万物有灵论时期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等神话,所有的神灵大都是半人半兽的模样,这便是对原始自然神的初步拟人化。《穆天子传》是先秦时期一部以神话为材料的神话性质的历史小说。先秦时期,取材于神话而创作的文学作品,除了《穆天子传》之外,还有《诗经》和《楚辞》。《诗经》里面就有两则记载神性英雄“感天而生”的神话故事,即殷商始祖“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和周始祖后稷降生的故事。先秦及汉初的神话材料,在《尚书》、《左传》、《国语》和《史记》等历史书籍中也保留了不少。另外,在先秦诸子的著作中,不论是法家的《韩非子》,儒家的《孟子》、《荀子》,墨家的《墨子》,道家的《庄子》,还是秦末汉初杂家的《吕氏春秋》和《淮南子》,都有一些神话传说材料的零星片段或全文保存在里面。 CbP88Gmo9+Oblu0bUkT6+YZbBwkhfiK9KxKmCnzDcFoux4rq5+o0/HMh9QNh2Xr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