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时势与英雄

如果把形成中的人格比作正在做面包的面粉,那么自称是和面高手的各路专家学者都要上来显示一番。心理分析学者大叫一声“我来了”,挤开众人,把称为“自卑”的“酵母”洒上去,要做一个大大的面包。

我们把“自卑”视为负面的人格素质,但心理分析学者偏要正视它并把它当作人格发展的动力。“好”与“坏”在于我们怎么对待它,心理分析学者就是要把“自卑”当作能够做出大面包的“酵母”。

自卑“酵母”发生作用的过程很复杂,主要在于,任何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所在的环境,所在环境的变化又离不开个人的努力。于是,“自卑”的“酵母”就有着环境与个人的影子。坊间称之为“时势与英雄”,它们究竟是谁造谁的疑问把两者联结在一起,蛋鸡问题就落在它们身上了。

蛋鸡问题

“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这是喜欢玩历史的人常有的哀叹与发问。作为哀叹,他们痛恨自己“生不逢时”,没有遇上成为“英雄”的时势或际遇,因而也没办法去撬动“时势”,创造出一番业绩来。也许这是为自己不能出人头地所作的一番托词。但是人为什么一定要成为出人头地的英雄?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只想平平安安地过日子,我们倒不如问是“时势造人”还是“人造时势”。

作为问话,倒是可以把它作为辩证关系来考虑,其实它也像“蛋生鸡还是鸡生蛋”的问题。作为解释,我们可以认为是不同的成长环境造就不同的人,而人又以其对环境的能动作用影响和改造着周围的环境。这种辩证唯物主义的解释是把人和环境的因素从互动方面考虑了进来。当把人放在第一位时,要考虑人对改造环境和世界的作用;当考虑在环境改造作用之下的人是怎么成长起来时,则要考虑其成长的环境。考虑环境是历史学、社会学的重点,考虑人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则是心理学、教育学的重点。

学习心理学必然遇到一句名言:比陆地还要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还要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还要广阔的是人的心灵。

心灵可以装下整个世界,正是主观精神显示了它的威力。重视自己主观世界作用的人常说:你改变不了外部世界,但你可以改变自己。我们要对人的主观世界中的自卑及其作用说个一二,就是敬畏于这种人性的力量!

心理学唆使“唯物”与“唯心”打架?

强调主观精神的威力会陷入唯心主义吗?这个问题令人有点不安。唯物主义者认为人和环境都是物质,所以唯物没错。偏偏对人的考虑中,又冒出了人的精神方面,它包括了对周围世界和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认识。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好说,毕竟它们都是客观存在。因此,有了对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认识以及依靠它们对世界的改造,世界日新月异的发展得归功于它们。但人的内心世界则不好说了,它们是人的主观意识,谁怎么想只有他自己知道,说出来了谁知道是真是假,是对是错。客观性在这里似乎失去了作用。后来,实践终于挺身而出为尊重客观事实的真理作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真理的亮相真不容易。

但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真理没有出来亮相之前,一些真理,特别是社会科学真理仍然未被接受之前,唯心主义就出来显威风了。唯心主义要求助于命运,认为命运决定了一切。但唯物主义不以为然,接过了它们抛来的“命运”之球,认为决定“命运”的不是缥缈的“天数”,而是人本身。命运掌握在人自己的手上。

英国经验主义代表人物洛克企图以“经验”把“物”与“心”连起来。他认为,我们通过感官对“物”的反映,把外在的东西通过感觉和反思变成内在的“观念”,感觉的观念被标识为“印象”,先行印象与后随印象的相互作用便构成知识的来源。

印象和经验这类从“物”变“心”的中间过程被只抱住端点的人忽略了,他们也忽视心理学,觉得心理学好像在唆使“唯物”与“唯心”打架一样。因为心理学偏要从人的心灵深处寻找唯心主义所强调的“命运”的根源。许多文学作品也在一旁推搡着,文学作品创作者企图以文学的手段去揭示人的精神如何决定和影响着人的一生。

《红与黑》就企图从于连的性格去揭示其命运的起伏。

小说的男主人公于连,因家庭环境和外部社会的影响,形成了敏感、自卑、自傲、反叛、虚伪、坚韧、冷酷的性格。社会造就了于连,反过来他又要作用于这个社会。为了跻身上流社会,他不择手段。他19岁时进入雷纳尔市长家当家庭教师,卑微的出身和实际的仆从地位使他敏感的自尊时时受到伤害。为了维护自尊、增强信心,于连与市长夫人发生了暧昧关系,他把这作为向上流社会实施的报复而感到快慰和满足。后来为免事情败露,他不得不到贝尚松神学院学习。再后来他受人推荐,来到德·拉穆尔府任秘书,并得到了拉穆尔小姐的爱情。正当他以为自己将要获得成功时,雷纳尔太太的来信告发了他。愤怒的于连疯狂地在教堂打伤了雷纳尔太太,也因此被判死刑。他自以为踏上了飞黄腾达的坦途并得到了超越阶级的爱情,可社会却无情地把他送上了断头台。

鲁迅的《祝福》对祥林嫂命运的揭示,其实是对压迫人的中国封建文化的控诉。中国封建文化结成的环境之网,使“祥林嫂们”在悲剧中挣扎但却无力地一次又一次重复悲惨的命运。

杜甫在《卖炭翁》的诗中描写了卖炭翁如何遭受官吏的欺诈,身上虽然是破薄衣服却“心忧炭贱愿天寒”。一些老师在教此课文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要他们写出卖炭翁遭受官吏打骂之后的结局。一些学生写老翁上吊自杀,一些学生写老翁揭竿而起奋起反抗。当然,作业是希望学生写出不同的结局以培养其创造性,但是从故事本身来看,老翁以后走什么路,是由其性格决定的。

19世纪物理学家拉普拉斯曾经提出过一个著名的思想实验。假如有一个实体不但知晓决定宇宙间一切的规律,还知晓某一瞬间宇宙中所有粒子的所有状态,那么原则上,以这个瞬间为出发点,就可完美计算出未来的一切。过去和未来不再有分别,一切都将在这个实体面前展现,不存在任何不确定性。这个实体,就是臭名昭著的拉普拉斯妖。

这个妖当然是不存在的,但这无关紧要。假如我们的宇宙果真是决定论的,按照物理规律可以从一个当前状态推出唯一的未来状态,那么未来就是写死的,哪怕没有一个人能像妖精那样“知道”这个未来,也是如此。那么,我们岂不是没得选择?自由意志岂不是不可能存在?

很多人讨厌这个前景,为此不惜推举量子不确定性的哥本哈根诠释为救星。他们认为,自由意志发生在量子态坍缩时那个不能事先预测的概率里———然而没人能合理地解释,人的意志怎么就能操纵量子态,又怎么就能通过这种方式作出自由选择呢。

心理学者重视“自由意志”等人的内心世界,唯物主义者当然不能否认性格等人的内心世界的重要作用,现代人“性格决定命运”的说法可能是最好的概括。对此更好的解释可能是这些人心的东西最终也离不开物质的制约。因为这些人物的命运最终也离不开他们所处的时代及其制度的制约,这些也是当时经济发展状况的产物。

我们不用去寻根问底地追究孰是孰非,只需从人的心理角度去探究一二,因为快乐和幸福总是一种内心的感受。 gxb+GXRELcLF4A0ew/n6pyOhrM63ayfP+6xj0as6rqNgD5il8sgw3TDwK7uUo4+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