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2

自卑与优越

自尊数轴上的这一对是正负冤家,但也是难兄难弟而同处一家,任何一方过分了,就会走向反面。过分的优越感就会变成隐藏着自卑的自负。

互为反面的人格特质

优越是自卑的反义词,前者带有褒义,后者带有贬义。它们作为同一维度上的不同指向互为反面,但如果单单归结为互为反面,好像又有点简单化。诚然,优越感强则自卑感弱,但人们有时候特别在乎别人是否看得起,这种在乎实际上是内心强烈的自卑造成的过度敏感以优越感的形式表现了出来。优越成了保护自尊的硬壳。

如果把优越和自卑看作是同一维度的数轴上的两端,并时而有不同的表现,那么人的复杂性正表现为它们之间复杂的组合。我们且把此数轴称为自尊。于是,我们可以分析自尊的不同取向与不同的量上的等级。

这种不同取向可以有内—外、积极—消极之分。内部指向是改造提升自己,增强个人实力;外部指向是改造环境或别人,打击、降低外部力量对自己的贬低,相对显示自己的强大。内部指向往往是积极的,使个人能有根本的提升;外部指向往往是消极的,靠打压竞争对手抬高自己,对自己的提升没有实际的作用。而积极—消极则是指社会评价意义上的好坏。

把优越作为自卑的对立面,出自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所写的《自卑与超越》一书。

该书作为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的通俗性读物,包含着极深的哲理和巨大的学术价值。在该书中,阿德勒提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没有一个人对其现时的地位感到满意;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关键在于正确对待职业、社会和性,正确理解生活。那些自幼就有器官缺陷或被娇纵、被忽视的儿童,在生活中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家长和教师应培养他们对别人、对社会的兴趣,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这样,他们就能够从自卑走向超越。这一观点大大修正了弗洛伊德泛性论的精神分析观,跨入了精神分析的新阶段。

优越没有“自尊”那么术语化,并且优越总有比较之下要胜于别人的感觉。如果撇开了比较别人而只是尊重自己,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不容许别人侮辱和歧视的心理状态,那就是人们经常提及要保护的“自尊心”。

“自尊”与“尊严”有联系但不相同。自尊是自己尊重自己,尊严是社会上的人尊重你的人格。前者是自信,后者是被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但别人不一定会相信你。

所以个人往往是存在于他人之中的个人,是否自信也来源于他人的相信与否。被相信是受到了尊重,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被相信或信任,从而有自信。经常得到别人的信任以及成功的验证,自信心便成长起来;经常遭受他人的贬低和不信任,自信心就会下降。

不管别人是否相信自己,自己都容不得别人的贬低,因为人的“尊严”不能被随意贬低。它是个人存在并立足于世的脊梁骨,俗称人权。出于对人权的考虑,便把人们内心脆弱而必须保护起来的“自尊心”称为“尊严”了。

自尊数轴上的数字由小到大,从负数的自卑开始。大概谁都有过自卑成长为优越的经历。阿德勒认为,自卑感并不是变态的,它是人类地位增进的原因。科学的兴起就是因为人类感到自己无知,出于预测未来的需要而决心改变自己,所以人类的全部文化都是以自卑感为基础的。

人生三大情境

阿德勒认为,人们面临着三大情境或重要联系:人生活在地球上,借其所提供的资源而成长,因此面临着对生活情境的回答,必须选择合适、必要、可能和有价值的事情;人生活在社会中,个人的脆弱性和种种原因使他必然和他人联系,因此面临着如何与他人相处的情境;人生活在家庭里,因此面临着两性关系的处理。

于是他的个体心理学认为这三大联系构成了生活的三大问题,即职业、社会与性。具体包括:如何谋求一种职业,使我们在地球的天然限制下得以生存;如何与同类互相合作与分享,获取共同的幸福;如何适应人类种族的繁衍需求,维持爱情生活。

中国学者梁漱溟则认为,人生所面临的三大问题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己。人与自然的矛盾其实也较多地体现在职业中,所以他的观点与阿德勒的观点之差别可能就在最后一个,因为人与自己的关系远远超出性与爱情的问题。

还有人归纳出天下只有三种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这也是和自己、他人、自然环境的关系。我们就在处理这些关系的日常生活中忙着、累着,而不是享受着。

为什么累?有人总结出我们活得太累的原因是“十子登科”:①太看重位子;②总想着票子;③倒腾着房子;④假充着君子;⑤思谋着裙子;⑥总兜着圈子;⑦放不下架子;⑧撕不开面子;⑨眷顾着孩子;⑩常装着孙子。

这些导致人生太累的原因就是希望以此显示自己在人生三大问题上比他人优越。难以实现时,便生出了抱怨。善煮“心灵鸡汤”者告诫道: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请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你的愿望。这样一来,你的生活会有意想不到的大转变,你的人生也会更加美好、圆满。这种不抱怨的态度就是心胸的提升。

阿德勒把人生问题归结为自卑的表现领域,也指出了人生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人与自己的心理问题。终生从事人类自卑感研究的日本著名心理学家关计夫指出,只有“智力低下的人不感到自卑,他们在客观上能力差,在主观上并不为之苦恼。因此,全然没有自卑感也就不会成为一个卓越的人”。于是,不同时空的学者有点不谋而合了。

自卑感的图谋与转身

历史学家喜欢古为今用,历史心理学往往以历史事件剖析人类心理。他们都以故事阐释着自尊数轴上发生的一切。

在自尊的数轴上,从自卑向优越的步步进发是人们渴求的人生轨迹。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消极的是图谋发迹,积极的是华丽转身。

评价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恐怕得用图谋发迹这个词语。许多文学和影视作品都以此为题材,吸引着众人的眼球。武则天如何从一名小才人成长为女皇帝的故事更使人看到自卑的力量。

武则天是一个具有强烈自卑感的历史人物,并不像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刚毅、自信。她因为早年家庭不睦、出身低微及曾为太宗才人等原因而产生自卑心理,这种心理决定了她的性格特征,即权力欲强、残酷毒辣、迟疑多变。

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出身名门,而且是杨隋皇室的亲戚。但当时血统从父系计算,所以武则天在一般人眼中,不过是个政治暴发户的女儿。低微的出身使她时常受到攻击,于是她便不断采取措施来设法抬高自己的家族地位。这种做法本身就是她内心自卑的一种反映,因为“自卑感总是造成紧张,所以争取优越感的补偿行动必然会同时出现”。

武则天14岁入宫,“太宗闻其美容,召入宫,立为才人”,赐号“武媚”。当时武媚娘在唐太宗身边备受冷落,当了十三年才人,都未博得半品晋升,童年时产生的自卑心理此时进一步强化。

武则天在太宗身边备受冷落及其才人经历带来的自卑,使之把注意力转向太子李治,很快她就由太宗的才人变成了太子李治的情人。太子后来继位为唐高宗,她便获专宠得到了补偿。

武则天工于心计、心狠手辣,不惜将女儿掐死而嫁祸王皇后,实现“废王立武”。李治也企图借“废王立武”重振皇权,打击元老大臣势力。武则天如愿地被立为皇后,以后又爬上皇帝的高位。

我们真感叹她从自卑到优越的图谋发迹的历程,以致成就了现代众多“步步惊心”的影视剧作。

而具有积极历史影响的是美国历史上颇负盛名的总统罗斯福,从自卑出发而经华丽转身成为优越之人。

罗斯福小时候胆子小,总带着受到惊吓的表情,背诵时双腿发抖,嘴唇颤动,回答问题时含糊不清。然而他在求学路上毫不气馁,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了著名的哈佛大学。

1921年,罗斯福患上了脊髓灰质炎,高烧、剧痛始终伴随着他,最可怕的是终身丧失行走能力。然而,罗斯福坚持不懈地进行康复训练,尝试着逐渐恢复站立和行走的能力。他总是面带微笑,还常常给周围的人讲笑话。

七年后,罗斯福未能恢复健康,却坐着轮椅再次走上政坛。1932年,在严重的经济危机下,罗斯福以“新政”为出发点,竞选美国总统。他的残疾成为政敌们攻击的对象,然而他却用诚恳的演讲把劣势转化为优势,赢得了众多选民的支持。

1933年,罗斯福摇着轮椅登上总统宝座。面对经济危机冲击下的各种失业、破产和倒闭现象,罗斯福展现出了极强的个人魅力和压倒一切的自信。他在宣誓就职时告诉大家:“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结果,他第一个总统任期结束后,美国国民平均收入增长了50%。

在“二战”中,罗斯福提出“把战争带给敌人,带到敌人的本土上去”的战略思想,使美国本土免受战争的践踏,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纵观美国历史,没有哪位总统像罗斯福那样,受到那么多次命运的挑战。而罗斯福却以自己的乐观与坚毅,一次又一次地战胜命运,成为美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总统(蝉联四任,病逝于第四任任期),也是最有威望的总统之一。

罗斯福的“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这句名言,以及其妻子安娜·埃莉诺·罗斯福对丈夫说过的,“没有得到你的同意,任何人也无法让你感到自惭形秽”,其实就是实现自卑向优越华丽转身的公开诀窍。阿德勒的话:“由身体的缺陷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自卑,不仅能摧毁一个人,使人自甘堕落或发生精神病,在另一方面,它还能使人发奋图强,力求振作,以补偿自己的弱点。”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验证。 OeziyCOhEeXsGxS5Pu5D6j9EiT81qRMx4R2KhNxc+wOoiKFY1N4PxvikOHeivkU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