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 犯错是一种常态,谁都逃不掉

认错的好处,是可以刺激并增进批判力,让你进一步重新检视决定,然后修正错误。我以承认错误为荣,甚至我骄傲的根源来自于认错。

所谓“可错性”观念,实际上是哲学家波普“可证伪性”思想的一个形象而具体的“索罗斯式”的说法。这种观念认为,人类对置身其中的世界的认识,与生俱来就是不完整的,亦即人们的思维与客观实在之间永远存在着扭曲,世界上不可能有人掌握了终极真理。关于“可错性”观念的重要性,索罗斯说:“可错性不仅是我世界观的基石,也是我所做所为的基石。”

索罗斯的“可错性”观念直接来源于波普的思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演变成他的“彻底可错性”思想。他认为自己的“彻底可错性”思想可明确表述为:“所有人类心灵的建构,不论建构局限在我们思维深处或表现为各种学科、各种意识形态或各种体制,都是有缺陷的。”这里的“有缺陷”不是可能“可错”,而是肯定“可错”。他还认为,“彻底可错性”观念也许听起来很消极、悲观,原因是我们都怀有幻想,渴求完美、永恒、终极真理。事实上,我们无法获得完美和不朽,只有死亡才是永恒的。

索罗斯认为,如果承认客观实在与我们对客观实在的认识之间永远存在着差距(扭曲),那么对这种差距及影响的认识将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个观念表明,即使在自然科学研究中,要绝对把思维和客观实在区分开来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对社会现象的认识来说尤其如此。进而应该认识到,人们的思考一般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总在一定程度上,被动地反映了思考活动所要寻求理解的客观实在;而另一方面,思考的结果也会或多或少成为客观实在本身的组成成分。因此,对于人的认识来说,绝对反映客观实在的知识是不存在的。

索罗斯相信,实际上“彻底可错性”观念有非常积极和启示性的一面,它打开了我们批判理性思维的大门,隐喻了我们对客观实在的认识有无限的空间,我们的思维或社会有无限改善和发展的余地。而在实际行动中,他则体会到“可错性观念鼓励我寻找每一个情境的缺陷,找到缺陷之后从中受益”。

“彻底可错性”思想实际上已成为索罗斯的基本信念,并由此形成其一系列的重要思想及实际行为方式。将索罗斯的“可错性”理论推而广之,我们不仅要经常有承认错误、改正错误的决心和勇气,更需要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观点和行为。

尽管金融投资家们无数次试图使用模型、理论来推演市场的发展,但是“为了能把接触到的信息减少到能够处理的程度,不得不需要借助各种技巧,这些技巧扭曲了所要处理的信息,甚至会把现实变得更为复杂,认识的难度也加大了”。因此,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即便是再经典的定价理论、再有力的指标,在实际投资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充当“参考值”的角色,它们无法与最终的事实完全契合,这就是“可错性思想”的现实之处。

推及投资者个人,局限性就更为普遍。知识上的局限性,与专业人士相比较,个人投资者的投资知识更贫乏,难以准确地对市场走势加以判断。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便是“仓位决定观点”,人们总是习惯于在自己的立场上,对获得的信息进行过滤,他们往往更倾向于用自己希望获得的信息,来佐证自己的观点。

在投资市场上没有绝对的“对”与“错”,然而在投资市场上,“对”与“错”的检验标准直白地体现在“赚”与“亏”上。

因此,“彻底可错性”理论的第一要义便在于,勇敢承认错误发生的“常态性”,错是一种常态,是不可避免的事实。

人的认识天生就不完美,因为人本身就是现实的一部分,而局部是无法完全认识整体的。人类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但实际上需要处理的信息却是无限的。正如索罗斯所说的那样,人的认知天生就不完美,我们并不真正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同时,索罗斯最著名的“反射性”理论也说明,人们对于世界错误的认知也同样会对世界产生影响,两者并非完全独立的。

尽管如此,在我们的投资过程中,不断认识到“可错性”,不断对错误进行修正,其效果要强于固执己见,抱残守缺。

正是因为反射性的基础是“存在着一个这样的现实,我们仅是现实的一部分,由于参与者的思维与事物的实际状态不一致,行动往往会带来出人意料的后果”。它说明了理解存在着天生的不完备性,也就是索罗斯称之为可错性的假说。

索罗斯提出了可错性的两个版本,一种是较为温和,比较有具体证据的正式版本,蕴藏在反射性概念里,索罗斯把它作为自己的批判思维方式和开放社会的依据。另一种版本是比较彻底的,它引导了索罗斯的一生。温和的可错性意思是:参与者的思维和事物的实际状态不符,于是,行动的结果往往出乎参与者意料之外。事情未必一定和预期有太大的出入,是一种可能有错。可能有错的理论基础在于承认知识具有不完备性,这就为我们打开了批判的大门,也打开了纠错的大门,既然完备是不可实现的,那么改善的空间就是无限的。而索罗斯讲的另一种可错性是“彻底可错性”,即“所有人类心灵建构都是有缺陷的,不论这些建构是存在于我们的思维深处的还是以公开形式表达出来的各种学科、各种意识形态或各种体制。这些缺陷可能表现为内部的不一致和与外部世界的不一致,或与其设计目的的不一致”。索罗斯认为,所有的人类心灵建构和社会建构都是有缺陷的这个观点是不能成为一个科学假说的,原因在于我们无法指出这缺陷为何,并且我们也无法对它进行测试。就像克里岛人埃庇米德斯所提出的“说谎者悖论”一样也是不可证实的。因此索罗斯把他的可错性概念称为“暂时性假说”。

对索罗斯来说,彻底可错性版本不仅是一个抽象的理论,而且是他哲学的出发点,他以同样的热情把这一理论应用于外部世界和自己的金融活动中。他总是不断地去寻找错误,因为找到错误就意味得益的机会。索罗斯有句名言:“当你知道错误在什么地方时,就会在时常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可见,彻底可错性在索罗斯那里绝不是一种消极的理念,反而是积极进取和批判的。

“可错性”观点认为,人们即参入者对社会现象的思维/思考作用有二重性。一方面,参入者思考的目的是寻求对客观实在的理解,总希望找到和客观实在完全相符的认知,可称为消极的认知功能;另一方面,参入者的思考又同时重塑着客观事实,可称为积极的参入功能。假如这两种功能同时发生作用,就称为“反射”。“反射”概念是索罗斯思想的核心概念,是其“可错性”思想的具体延伸。 yWAGPOlqjLJd9V7xNY+Tk/Yozq/3JvL01BC6FbpzAq4LkE1GpScRf5R1qwhpHfs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