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时间在指缝中流走,当我们成长到一个刻度,才发现许多事情已经天翻地覆。但就算时光调换我们生命的角色,细枝末节里仍可感受爱的温度。

时间都去哪儿了

时光变了,一切都变了。转眼间,我们成长了,父母老了,这匆匆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小时候没有这么发达的电子设备。所以只能靠写日记记录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感情。所以,好的坏的,全都记在了本子上。而爸妈总是趁我们不在的时候突袭房间里的各个角落,搜集我一切不好好学习的“罪证”。

我将日记放在了天知地知我知的地方,最后却还是被他们找到了。于是,种种不合规矩的行迹有了铁的证据。爸妈左右开弓数落我的万般“恶行”,那时候写检讨是很要命,但心里却是满不在意,很轻松。

长大后,父母对我越来越宽容了。我犯了错误,他们什么都不说;我不想说的,他们也不再追问。只会不经意地一声叹息,没了惩罚,可我的心里却是格外沉重。

时间悄然划过,不知不觉,一切都变了。甚至,我觉得他们变成了孩子。

多年前,我就一直希望在我生活的大城市里买下一栋房子,接父母来住。让他们能在辛苦一辈子后,享受更便捷、更舒服的生活。多年以后,愿望实现了,只是父母始终不愿意离开熟悉的小镇。

去年过春节前,终于说服了父母来住几天。可是临近春节,我的各种聚会也多了起来。

朋友结婚,我要去外地一天,走时却始终无法放下心来,反复叮嘱母亲,出门过马路要小心,这里车多。不要在外面久留,要早点回家。睡觉的时候锁好房门,关好窗户,保持手机畅通,有事打电话……

絮絮叨叨说了一大堆之后,我猛然惊觉,自己和母亲竟像是换了一个位置。曾经以为父母是天,无所不能,现在却越来越觉得他们像个孩子。

父母渐渐老去,习惯了家乡的小城,习惯了数十年的简单生活,把他们放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我怎么能放心?索性,最后我也不再强求他们再来这里,尊重他们的意见。

在网上看过一篇文章,大意是,一个孩子嫌弃母亲一过年回家就很唠叨。母亲做了一个计算后,孩子哑口无言。

她说,我现在50岁了,假设还有30年可活,孩子每年只有过年的时候回来一次。那么这一辈子只能再见到30次了,我珍惜每一次见到你的机会。

这很现实,也很让人痛心。给予孩子生命的母亲,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却只能用次数来计算见到她亲爱的孩子的机会。

所以,我尽可能地创造更多的机会与父母相处。

有时候,约他们一起吃饭,或是一起探望亲友,一起逛超市。但是,我又很怕与父母约会,我是一个守时的人,而父母到得很早。约好了一点钟在车站见面,十二点就已经收到他们的电话说:“我们已经到了,你不用急。”结果唯有匆匆赶去。

但我也十分理解,人老了,会睡得特别少,时间好像过得特别长。儿女整天在外忙碌,难得见面,一旦跟儿女约会,老人家便特别兴奋。

有一次,我跟父母提出说,以后不让他们提早等我。父母答应得很好,却还是没能实现。

约他们吃午饭,他们清晨七点钟就起来准备。约他们吃晚饭,他们下午三点钟就准备出去。约妈妈十点一起去逛街,已经告诉她商场九点半才会开门,最后她还是比我提早到一小时。

抽空回去跟父母吃饭本来觉得自己很孝顺。他们过早的等待和热切的盼望,却忽然使我觉得自己不孝。

有一回,约好回家吃晚饭,因为单位临时有事,打电话对他们说要改期,父母在电话那边说:“不要紧,不要紧。”后来才知道他们提前一天准备好了我最爱吃的水果和蔬菜饮料,还做了一大碗小鱼酱。有时候,我宁愿爸爸像年轻时一样,我永远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回家。有时候更希望他们把这份爱关注在自己身上,希望他们有很多爱好,甚至贪玩一点。

可他们终究不是活在我们的想象里,而这份沉甸甸的牵挂,也唯有为人父母方才更懂得。

每次回家,还会听到熟悉的唠叨。每次离家,父母还是会准备各种自家的食物,自家养的猪肉,自家养的鱼和自家养的老母鸡下的蛋,妈妈亲手包的饺子……所有这些都是父母挑选的最好的食材,再由他们细细地包裹妥当。

最初我常嫌麻烦,总是拒绝,或者只是简单拿一样东西应付。后来我看到他们眼神中的失望,便照单全收,甚至有时还会额外再加一点小要求。我看见他们由此而笑盈的脸,心里也暖和了不少。

小时候,希望长大后回报给父母更好的生活,更好的东西。长大了才明白,与其高谈阔论地支付着承诺,不如先接受父母的这份牵挂,这也是一种孝顺。莫要等到时间都远去了,才想起母亲的唠叨,父亲的唠叨;才想起母亲的嘱咐,父亲的眉头;才想起母亲亲手包的饺子,父亲自酿的米酒…… qAqA430OV+VWySDNTndrdGPYwX7bU7K0JpyX2Tz9F2xAbMBpHTbuxwJkNV3Vb1q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