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一

投身信息产业的怀抱快三十年了,我有时也在想:信息何以会具备如此强大的力量?它的力量来自哪里?我们又该如何驾驭这一力量?在这三十年间,信息极大地释放了人类的能量,它所创造的价值超过了之前五千年的财富总和,但“信息”依然是个大家耳熟能详却又含义模糊的词。在这三十年间,产业化的信息就像一部两百迈的汽车行驶在未来之路上,但我们并不知道它要开往何方。也许詹姆斯·格雷克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不过,他采用了一个独特的角度,用历史这面镜子,去照射现实和未来。因此,用今天的视角去看他的这部《信息简史》会是一次有趣且有意义的思想旅行。

这一代的互联网也许属于“技术的互联网”,大家习惯于用推动技术进步去解决所有的问题,大家关注数据并依靠数据分析去寻求成长的轨迹。很少有人跳出这一基础思考,因为香农的信息论本身就是以数理统计为立足点,并进而延伸到了通讯、心理、语言等各个领域;因为图灵的理论计算机就是一个逻辑概念,从0和 1出发到模拟人工智能。然而,当颠覆和被颠覆成为信息产业的主旋律,当我们被海量的信息包围,却难以找到有用的信息时,我们大概应该回到信息开始的地方,去问问自己为什么出发。

这本书以非洲“会说话的鼓”作为开篇。这是个有趣的故事,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它对“冗余信息的价值”给出了不同以往的解释。那些看似有损于精炼和简洁的冗余信息反而提升了信息传播的精准性。而今,当我们对碎片化、无序化的信息头痛不已时,我们是否意识到,在依托大数据系统的组织与传播模式下,碎片可以为我们描绘出事物的全貌?

在之后的“持久的文字”一章中,作者对于这一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也通过翁神父的观点道出了互联网文化的核心特征——口语文化的复兴。翁神父在五十年前的这一预言在今天已经变成了现实。我们每天接触最多的文字已经由书本变为社交网络,文字的意义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变迁,从而导致思维的变化。当对话取代听讲,当个性取代共性,当封闭转向开放,人的思想力得到了空前的释放,信息成为了社会的第一生产力。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何这本书对信息的产业化进程中浩如烟海的数字英雄与明星产品都未提及,却唯独用了整整一章的篇幅去详解维基百科。维基百科是完全互联网的内容组织与传播方式,它通过话题去凝聚兴趣人群,用规则去鼓励与管理内容,将技术与人的力量融合在一起。通常说到纸书的消亡,我们总是从技术更新的角度去理解。但其实更为重要的,互联网所打破的实际是以纸书为代表的知识凝聚与传播方式。也许当我们忘记书是“一本本”的时候,我们才会看到互联网时代图书的未来。

信息是人的镜子,它在技术更新与模式兴替中展现出变化万端的色彩。但我们回视人的心灵,却发现它在千百年来并没有太多的变化。“科技的互联网”不能描述信息的全部,信息只有作用于思维,才能显示出强大的力量。

最后回过头来谈谈这本书本身。阅读该书是一段美妙的历程,我时常会惊喜于作者裁剪材料、呈现细节的能力——竟能把如此漫长的一段历史浓缩在一本书中,同时又能用通俗的语言解释深奥的理论,用奇闻轶事让人手不释卷。此外,本书的译文上佳,这在如今尤其难能可贵。因此,无论是以信息为业的信息产业从业者,还是愿意更深入地理解周围世界的普通读者,我都愿意向大家推荐这本詹姆斯·格雷克的《信息简史》。

雷军

小米董事长,金山软件董事长 AHipjFBX2fXjDRxaoWxvWFpYNkydgccSnQf4XFN8Bivf7Rie1fBqpHL4g55Xr6l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