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国人的文凭情结

中国古代和现代一样,特别注重学历。

在明朝,秀才考中举人后,一般还会努力去考进士。进士们见面,当不谈公事的时候,他们首先就会聊起出身这个话题,类似于现在问毕业学校和学历。举人是没有资格或不太好意思去凑进士们的聚会的,即使这个举人的官位很高也无济于事,这就类似现在开口问学历,他是北大,我是清华,你看一说我是财院毕业的,我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

中国人重文凭,重学历,不是明朝才有的,其实早已有之,至少隋唐时期就有例子。

有个叫薛元超的,唐高宗时期的中书令,也就是宰相。他颇具才干和才华。有一回唐高宗说:有了薛元超在中书机构,其他人也就多余了。唐高宗离开长安去洛阳,还特意留薛元超在长安辅佐太子。

这么一个位极人臣的事业成功者,却常常心怀不足,有一回对左右说:“哎,虽说我荣华富贵,却有三桩遗憾。第一,虽然做宰相,却不是进士出身;第二,老婆不是贵族出身;第三,不能参与编写国史。”三大遗憾中,把不是由进士出身摆在第一位。因为薛元超在朝当官是承袭父亲勋位而来的,也就是说,薛丞相是顶职上来的,不是考上来的。所以薛元超对自己不能由科举出身而耿耿于怀。学历在当时天下人的心目中可谓重矣。

做大臣的如此,甚至连高高在上的皇帝也有这种心理。隋朝开创了中国科举取士的局面,将其摆到了很高的位置。隋炀帝有一次对大臣们说:“我的学识才华,不比你们差,哪怕参加科举考试,也能夺第一名,也是应该做天子的。”瞧瞧这语气,似乎不拿到进士这张文凭,连做皇帝都名不正言不顺。

有人问孟子,百里奚是通过养牛做奴仆的手段认识秦穆公的吗?孟子很生气,说:百里奚靠的是真知灼见打动秦穆公,他那样的人怎么会通过那样的手段去结识秦穆公呢?

这百里奚号称是羊皮大夫,是在放羊的时候被秦穆公发现的。孟夫子的迂腐,其实是他对英雄来路清白的执著。当你还是一个穷小子的时候,没人对你那些杂碎感兴趣,但当你成为英雄时则不然,那些陈年往事你不记得,自然有人帮你记得,因为这些事情已经具备新闻价值和娱乐价值。

但是,英雄何必问出身,可是总有些人想不明白这些事,现在老总们都开始忙着修改学历,好像要把自己的过去摸清楚一样。

不过,这也有挺多的客观现实,比如现在“出身资历”也有新讲究。在一些用人单位的招聘中,当他们发现应聘者最高学历都差不多的时候,还要查一查他们“第一学历”、“第二学历”是否是名校毕业,以此来作为筛选简历的依据。当“高学历+名校”的组合成为一道门槛,并成为一项政绩,甚至成为一项特定标准,我们周围许多有意无意被认为正常的事情差不多每天都在上演。上级领导来下面一家单位检查工作,该单位领导陪同领导来到各部门视察时,指着一位工作人员向领导不无得意地介绍说:“这是我们花大力气引进的博士,北大的”,上级领导立马走上前去,脸上露着难得一见的笑容,跟他握手的时间都比其他人多了十几秒;单位有学习培训或者对外交流的机会,通常都让某位毕业于重点大学的博士参加,面对众人对其工作能力和业绩的私底下的质疑,领导在一次公开场合说:“这有利于在兄弟单位面前树立我们人才队伍的良好形象,派一个普通的专科生去,谁服你?”

就算是名人,有时也不得不忍受低学历歧视。一些公共知识分子,虽然他们满腹经纶,但苦于没有高学历,没有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过所谓的论文,虽然也可以偶尔一次两次进高校演讲或讲座,要在高校长期执掌教鞭却很难。知名作家、公共知识分子许知远在一次电视访谈中,主持人问他:“您这么有想法,为什么不去大学任教,传播您的思想?”对此,许知远一脸无奈地说:“因为我不是博士呀!”

正是有了这种需求,所以,市面上现在搞假学历的人不少,而且前几年已经到了泛滥的地步,大桥,楼道,各种能写上字的白墙上,都被他们喷上了“办证”两个字。

对于制作假证的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等法律规定,将视情节处以10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治安拘留和罚款的处罚。

而那些为了学历办假证的人呢?

从唐朝开始,唐太宗就狠狠的处理过这些学历造假的人,流放,甚至是死刑。

现在呢,为了彻底整治官员假学历,各国采取必要的司法手段。国外近年来对于公职人员虚假学历也是“零容忍”。葡萄牙政府对该国总理采用虚假学历一事展开刑事调查;韩国也大规模彻查公务员文凭,各大媒体连篇累牍揭露名人学历造假真相;美国政府有关部门也加大了监管力度,开始文凭打假行动,通过开通官方文凭鉴定网站,将6900所经过正规途径鉴定的教育机构名称一一罗列出来,希望可以帮助雇主擦亮眼睛。

幸运的是,我国在这方面也迈出了重要一步。2010年3月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已明文规定:禁止以不正当手段获取荣誉、职称、学历学位等利益。

其实,不仅仅是党员,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应当禁止以不正当手段获取虚假学历。《国家中长期人才规划纲要》提出,要创新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建立起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克服唯学历、唯论文倾向。”人才鉴定,最终要的是最佳人岗匹配,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只图形式而忘了其实质。 6cDm6P1oNwfoW0vPy+Z94ocOBZ3aAZchqwN7uSB3Uez4c1F1+hf9ljTPCAX9nhE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