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衙门里的夫妻档

在明、清两代的官府之中,都有一些特殊才能的人,他们非官、非吏、也非平民百姓,但却有着比官吏更加显赫的声望和地位,他们没有正式的行政职务,却在事实上管理着衙门中的行政事务,他们不是法官,却在事实上操纵着衙门中案件的审判,他们在行政系统上没有法定地位,却受着衙门官吏与平民百姓的敬畏。他们被称为“老夫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绍兴师爷”。

师爷是个专业性极强的精英团体,没两把刷子,那可真是不敢在这个圈子里边混。

师爷始于明朝,盛行于清代。师爷不同于一般的知识分子,一般过去的知识分子都想着赶考,中个举人、进士什么的,好当官。但是有一个地方的知识分子可不是这么想的,人家生下来,就没拿当官当成最高理想。他们就是浙江绍兴一带的知识分子,这些人不爱读四书五经这些考试必备教材,而是喜欢读厚黑学这些混迹官场、提供计谋的绝学,他们大多到各大衙门工作,负责为官员出谋划策。师爷虽非幕府职官,但却成了各级别军政官员的智囊,主心骨。

读者会问了,这师爷是不是也要有所分工呢?

没错,师爷按其职能可以分为折奏师爷、刑名师爷、书启师爷、征比师爷和挂号师爷等,其中以折奏师爷和刑名师爷对官员的升黜、荣辱干系最大。折奏师爷主要负责起草奏疏,也就是给皇上写奏折的,那文笔给超级好才行,东西写差一点都入不了皇帝的法眼。所以,折奏师爷务必熟读诗经史,博通政制民情,了解山川舆地。参与戎幕者尚须精研兵法,为此才能为幕主设谋献策,佐理军政要务。

刑名师爷专理刑事、民事案件。这类师爷熟读各类法律条文,清朝的官衙里,案件判例累积无数,如未经名师指点和专门钻研,官员便无法按照律例审理刑事、民事案件。

钱谷师爷专门办理财政、税务事务,清代地方主官的任卸,都须办理接收移交,盘查核实帐目,不仅手续繁复,且多陈规陋习,这就必须有个钱谷师爷,这个工作颇有点像今天机关里的大会计们。

书启师爷主要负责撰写官方文书处理信函等,相当于秘书文书之职,待遇亦较其他师爷为低。征比师爷主要负责稽查与考证田赋,与钱谷师爷职能相近。挂号师爷主要负责批牍,即代理主官批答文件,其地位因主官是否倚重而异,若主官放权,即可广泛过问各类行政时务,有时还可承担刑名、钱谷师爷部分工作,地位那就高了。否则,仅负责来往信件、公文登记及制作表册等日常事务,那就无足轻重了。

自古这衙门里的大小事务,能够左右县太爷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县太爷的老婆,另外一个就是这个师爷了。

大家别以为我在说笑,其实老婆和师爷这两个角色可以是一个人的,这叫“夫妻档”衙门。

现在我就来讲一个夫妻搭档的“家庭政府”。乾隆年间,在直隶地方就曾经有过这样一位“巾帼师爷”。这个女人的名字已经不详了,但是她的父亲历任过地方官员,她自幼在衙门里长大,经常在幕后帮助父亲处理政务,“刑名钱谷及书札往来、财赋出入”,无不精通。后来他父亲年纪大了,精力不济,政务实际上都仰仗她来处理。父亲去世后,她又跟随在直隶地方任官的长兄,“兄倚之如左右手”。39岁时,由大哥做主,嫁给了一位新任的进士知县。结婚后,她嘱咐夫君只管出头露面的“堂上事”,自己则在内院里设立“内签押房”,以丈夫的4个小妾承宣誊抄,两个老婆子出入传递公文,这位县官老婆把一个县的政事办理得井井有条。

这县官姥爷倒省事了!可这一个女人又忙乎里,又忙乎外的,她忙乎的过来吗?

丈夫因此得到了上级赏识,任满后被提拔为知州。可是这位内当家的女师爷却拿出了一张辞职的禀文,说:“你的才能最多治理一个县,治理不了一个州,而我要管理家务、养孩子,不再有精力来帮助你,我们还是激流勇退的好。”

这个丈夫非常听话,于是辞去了官职,夫妻双双把家还。

不过,这事放在现在,那时不可能的了。根据《公务员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公务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和财务工作。

不过,比如公司上班就没有这样的禁止规定了,有的夫妻在同一个单位上班。可以一起上下班,对对方的工作能够理解,有共同的讨论话题,认识共同的人,是夫妻在一个单位上班的好处。但是,夫妻在同一单位上班,也有不便之处,比如说没有隐私,一有风吹草动对方马上就能知道,发多少钱也无法隐瞒,所以根本不能私设“小金库”。

所以,在一个单位上班的夫妻们,就别嘀咕着攒什么小金库了吧! 7qfJh3WFTFmHAl6E233kO3cjfCupYOeBlMA0X/vHnAESpEdayi8pNa5N7jrNBmw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