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让优秀成为自己的习惯

习惯是一个人思想与行为的领导者。

——美国著名思想家 爱默生

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亚伯拉罕·马斯洛

既然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就应当努力求得好的习惯。

——英国著名思想家 弗兰西斯·培根

起先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

——英国剧作家、诗人、散文家 奥斯卡·王尔德

哈佛学生从哈佛毕业,带走的不仅是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一种优秀的习惯。在哈佛,时时处处高标准要求自己,任何事都要做到完美,离开了校园,抱着这种态度做事,同样会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最棒。能够把优秀当成自己习惯的人,通常会成为领导者,精英人物,永远比别人拥有更多的机会。

劳伦斯·萨默斯校长曾在一次毕业演讲时,鼓励哈佛毕业生要将优秀进行到底,入学时,他们因为优秀走进了哈佛大学的校园,毕业时,他们要带着这种优秀的习惯走出校园,去攀登新的高峰。

“今天下午我以绝对的自信做出了一个断言:在我任哈佛大学校长期间,你们是给人印象最深的、最聪明的,着装最好的、最优雅的,最值得引为骄傲的、最杰出的毕业班。

“事实上,我是通过你们进校时招生办公室所做的描述以及你们所取得的成就做出这个断言的,你们所写的论文、表演的戏剧、不败的橄榄球赛季、获得的奖学金、杰出的公益活动,就各种主题所写的精彩的毕业论文,都证明了你们是一群优秀的人。

“我们在哈佛是用很高的标准来衡量校友的。想想吧,牛顿和爱因斯坦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开始思考重大物理学问题,亚历山大30岁征服了大半个已知的世界,当莫扎特在你们这个年纪的时候已经完成了他的小提琴协奏曲,当他到我这个年纪的时候,已经死了14年了。因此,这个星期接下来的日子就好好放松一下,好好过一个毕业典礼,周五的早上就开始新的工作吧!”

比别人优秀,这是哈佛人的文化。追求优秀是哈佛人的一种习惯性思维和性格。哈佛建校的宗旨就是培养能使这一片土地成为全世界最富有、最自由的土地的精英。哈佛人被赋予这样的使命,所以他们不能不优秀。

20世纪30年代,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上,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对她的教育很严格,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面,而不落后于人。即使是坐公共汽车,也要永远坐在第一排。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太难了”之类的话。父亲的“残酷”教育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

她的身边经常有一些女同学,穿着高跟鞋和时髦的衣服,邀请她去拍照,但被她拒绝了,因为她还有繁重的学习任务。于是,她们就称她为“装腔作势小姐”。但是父亲的话给了她力量,“绝不要随波逐流,要坚持自己的道路!”

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她考上了牛津大学。并且在一年内完成了普通学生要五年才能完成的拉丁文课程,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她的考试成绩竟然名列前茅。除了学业上出类拔萃,玛格丽特在体育、音乐、演讲及其他方面也都一直走在前列,是学生中的佼佼者。当年她所在学校的校长评价说:“她无疑是我们建校以来最为优秀的学生。她总是雄心勃勃地奋斗,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

她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尽自己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难,事事必争一流,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永远坐在第一排”。

40年后,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坛上出现了一颗耀眼的明星,她就是1979年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雄踞政坛长达11年之久,被世界政坛誉为“铁娘子”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

“永远坐第一排”就是一种敢于比别人优秀的精神。哈佛第22任校长阿伯特·劳伦斯·洛厄尔说过,“有些人并不想比同伴做得更好,并害怕被人认为自以为是,这是一种不必要的担心,往往会降低人们的基调和互信。”比别人优秀,即使你因此而受到别人的冷落和嘲讽,也不要因此而放低对自己的要求。 be4uJnXPK72/F0SdEbxrVHkx3quVBNuNCVpZ7MiYVD0c3xTftIV6fFdWx0SoJKS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