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哈佛认为,积极的性格成就人的一生

为什么有的人身处恶劣的环境,却可以取得事业的成功、人生的幸福?而有的人,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之中,却只能默默无闻、毫无建树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哈佛大学在很早就给出了答案:性格不同。

哈佛大学的研究者发现,人们之所以彼此之间有如此大的差别,正是因为他们的性格各不相同。有的人积极进取,有的人消极退让;有的人坚韧不懈,有的人懦弱懒散……不同的性格往往造就不同的人生。

在20世纪初,哈佛大学的一名老师带领他的两个学生,准备穿越北极探险。他们来到了北极圈附近,准备驾雪橇进行探险。一开始,探险的进展情况非常顺利,他们没有遇到任何困难,眼看着离目标越来越近,他们每个人心中都十分兴奋。可是当他们将要到达北极点的时候,天气突然变得恶劣起来。风暴夹杂着雪花,向他们劈头盖脸地砸了过来。突如其来的暴风雪阻止了他们前进的脚步。他们只好停顿下来,在极点附近安营扎寨,等待暴风雪的结束。

可是一周之后,天气依然是恶劣不堪,暴风雪没有一点减弱的迹象。这时,其中一个学生害怕起来,他对老师和另一个同学说:“即使明天天气好转,能够为我们成功穿越北极提供良好的天气条件,我们的粮食也难以为继了。走不到极点,我们就会饿死的,还是回去吧。”他失望、害怕的情绪很快传染给了他的同学,那个人也认为粮食已经不能维持到穿越北极,最好的选择就是撤退。两个人都表示,如果明天天气转好,他们就将返回。只有老师不为他们的消极情绪所感染,他信心满满地说:“如果明天天气好转,我们完全可以继续前进。我们可以在沿途捕猎海豹。这样的话,加上我们所剩的粮食,我们完全可以到达北极点,实现自己的目标。”

第二天一早,天气果然放晴。由于三个人的意见无法统一,他们只得把粮食分为三份。学生带着他们的干粮原路返回了。老师则独自上路,继续自己的探险,靠着自己的那份粮食和沿途捕猎的海豹,终于完成了自己极地穿越的探险活动。

这位老师叫马金·哈维斯。试想,如果哈维斯没有积极进取的性格,他能完成如此辉煌的壮举吗?哈维斯教授认为,拥有积极性格的人,他们经常会以一种乐观、进取的姿态面对人生。即使是生活中遇到了巨大的挫折,他们也能够以坚忍不拔的毅力、顽强拼搏的精神来扭转对自己不利的局面。在这种积极性格的支配下,他们完全可以激发出蕴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潜意识,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对这种拥有积极性格的人来说,他们更容易取得生活上、事业上的成功。而拥有消极性格的人,他们的人生则完全是另一种模样。他们以消极、避世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他们往往将自己的失败归结于环境、运气以及他人。他们不会去主动改变自己生活中的困境,而是寄希望于环境的变化,甚至于贵人的出现。这种人往往没有生气、死气沉沉,不会为了自己的目标而主动出击。即使机遇就在面前,他们也会视而不见,任凭机会从自己的指缝间溜走。拥有消极性格的人,即使他们身处优越的环境之中,他们也无法利用优质的资源来取得人生的成功。

性格对人的一生,就是具有如此大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性格也一直是哈佛心理学家研究的一个重点。哈佛大学的档案馆记载了许多关于性格研究方面的案例,关于儿童性格发展的研究就是其中的一例。

有一些哈佛的心理学家将自己关注的焦点放在了儿童性格发展的研究上。他们随机抽取了一批儿童,并持续地关注他们的成长经历。这项研究的时间跨度长达十几年之久,从孩子们小的时候一直追踪观察到成年。

在孩子们小的时候,这些心理学家就把孩子们的各种行为记录在案。比如,遇到问题的时候,这些孩子当中谁会积极地想办法解决,谁会在一旁无助地哭泣,等待别人的帮助;遇到失败的时候,谁会坚持去尝试不同的方法,谁会将其置之不理;授课老师不在的时候,谁会做到自觉自律,谁会敷衍应付……他们把孩子的一举一动都记录下来,以备日后的研究。

几年之后,他们再对那批儿童进行观察研究,并与前期的研究进行比较。这次研究持续了很长时间,最后的研究结果表明:那些在幼儿园期间就表现得积极、乐观、勇敢、自律的孩子,他们在长大以后,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事业上,大都有着令人满意的表现。而表现的消极、保守的孩子,他们的生活则大多不如人意。

心理学家用科学的实验观察,再次为我们证明了性格在人的一生中何其重要。所以,哈佛大学一直致力于让学生拥有一种积极的性格,让学生以乐观开朗、勇于开拓的精神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WY64aKf0aKfmojgJus2pOFpcXmn5AEXw1vMCpMpD6TCBovRdboVG8sY3TT0wkvJ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