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情报机构的百年历程

在20世纪之初,美国警察参照苏格兰场的形式开展了一场专业化的改革运动,这场改革最终形成了全国性的警察专业化组织,也就是国际警长协会和司法部调查局,而后者,就是大名鼎鼎的联邦调查局的前身。

联邦调查局在美国是最重要的执法机构。在很多人的心中,联邦调查局与美国警察是同义词,但实际上它们并不是一回事。联邦调查局只是美国警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美国其他警察组织并没有任何指挥权,也就是说,它们之间不存在任何的上下级关系。联邦调查局只能要求县警察、州警察对他们进行协助,但是无法对他们发号施令。

联邦调查局的前身是司法部调查局,1908年由司法部部长查尔斯·波拿巴特创立。而另一位声名赫赫的创始人,正是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

1892年,在一次行政事务改革会议上,波拿巴特与罗斯福相遇。那时还是行政事务专员的罗斯福向波拿巴特谈起了他自己的改革设想。他认为,执法部门应该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执法部门应该是专业化的,而不是政治化的。罗斯福明确提出:凡是申请边界巡逻岗位的人,必须通过射击资格的考试。射击成绩最优秀的人,才可以得到这个岗位。波拿巴特却认为射击能力只是作为一名警察的基本技能,枪法好不代表可以胜任警察的职位。虽然这两位创始人在初次会晤时没能就人选问题达成统一的意见,但他俩都认为,专业和效率一定比政治立场更加重要。

1901年,西奥多·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时隔9年,他突然想起波拿巴特与自己那一次的谈话。于是,罗斯福任命波拿巴特为司法部部长,让他来将二人当初的设想变为现实。1908年,波拿巴特根据当初的设想,对司法部进行了重大改革,第一件事就是成立了一支特勤小队。这支特勤小队没有正式的名称和所属机构,是司法部部长的直属队伍,这就是联邦调查局的雏形。

现在来看,国家拥有一个全国性的警察机构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在1908年,却引起了不小的争议。美国是联邦制国家,政治体制上有着分权和制衡的原则。后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整个美国被四通八达的交通和经济利益连成一块。人们对全国性的司法调查机构的态度有了相应的改变。

20世纪初的美国,罗斯福所代表的进步主义思想占据着主导地位,进步党人从1901年开始执政,一直持续到1918年。在此期间,进步党人在美国掀起了改革运动,开始着手建设一支全国性的、由经过良好训练的专家组成的司法调查队伍。在此之前,当时的司法部除了直属于司法部部长,由其个人支配的特勤小队外,几乎找不到一个可以称之为专业的人员。自1870年开始,司法部一直都是雇佣私人侦探或者从其他机构聘请专家来协助调查犯罪。这些经过专业训练的侦探的出场费不低。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办事只向财政部的特工局长报告,而不经过司法部。而意图全权控制司法部的部长波拿巴特,当然不能容忍这种情况继续存在下去。

1908年,司法部部长查尔斯·波拿巴特向国会提出要仿照拿破仑时期法国的秘密警察组织,设立一个特务机构。但是国会认为政府建立这个机构就等于建立了一个监视人民的机制,所以否定了这个提议。1908年5月27日,国会禁止了司法部从其他机构调集特工参与调查的权利。这恰好坚定了波拿巴特打造一支属于自己的调查队伍的决心。同年7月1日,波拿巴特趁国会休会期间,擅自从财政部主要负责总统保镖、侦查假币案件等职责的特务处抽调了8名精干的人员组成了一个特勤小队,并向国会许诺这些探员只用来侦破危害国家的犯罪行为。

1908年7月26日,波拿巴特发布命令,要求初具规模的特勤小队向斯坦利·芬奇报告工作。这个命令标志着当时只有34个职员的联邦调查局正式成立。

由于早期的调查局没有能力对员工提供正规的训练,在招募员工时,如果有法律方面的背景或者在执法部门工作过,都会被优先录取。

191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曼恩法案》,禁止在各州之间贩卖妇女,联邦政府可以对那些逃脱各州法律制裁的案犯进行调查。这一法案终于让调查局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扩张时期。1912年,斯坦利·芬奇被任命为《曼恩法案》的执行专员,布鲁斯·皮埃拉斯基被任命为调查局局长。几年时间,专属波拿巴特的特勒小队快速扩充成为多达300人的队伍。

1914年8月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调查局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国会通过了一系列的法案,在反间谍、义务兵役的履行、破坏活动的防止等方面都做了详细的规定,而调查局作为主要的调查机构也扩大了自己的职权。凡是在战争时期加入调查局的员工,不仅要求具有一定的侦查经验,而且必须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

战争期间,当时的联邦调查局主要职责是侦查敌方的间谍活动,逮捕逃避兵役的役龄男子以及防止敌方间谍在美国本土进行破坏活动。由于联邦调查局的大肆宣传和高调的调查行动,使得当时的美国出现了间谍大恐慌,几乎所有的德裔美国人都被视为间谍。间谍大恐慌将美国人民带入了恐惧的阴影当中,美国政府最终下令:凡年满14周岁,在美国生活而没有获得美国国籍的同盟国国籍男子,都可以认定为敌侨而被逮捕、限制人身自由、采取安全措施或迁居;同时禁止敌侨拥有枪支、爆炸物和无线电发报机;所有敌侨必须到相关部门进行登记。

这条命令下达之后,当时的司法部部长认为有些小题大做,而当时负责此事的人,即联邦调查局后来的传奇局长胡佛却认为,政府的命令一定要严格执行。结果,凡是当年在美国的德裔人士均受到了联邦情报局的调查和逮捕,甚至被送进了监狱。这件事在多年后成为了联邦调查局历史上的污点,但是胡佛却尝到了权力不受国家法律限制的甜头。当胡佛后来成为了调查局的掌舵人之后,对联邦调查局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尤其是向政府讨要各种权力来扩大调查局的权力范围,从而使得联邦调查局蒸蒸日上,多年以后成为了美国最大的反间谍组织,与中央情报局分庭抗礼。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威廉·弗林出任联邦调查局局长,这位局长和后来的胡佛不同。胡佛敢于创新、敢于挑战,而威廉只是单纯地听从上司的指令进行活动。所以,这个时期的调查局依旧掌握在司法部部长帕尔默的手中。

帕尔默是权力的狂热崇拜者。战后的环境给帕尔默提供了一个执掌大权的最好时机,当时美国到处充斥着恐怖暴力活动,一个月内竟有36位美国知名人士收到了炸弹恐吓邮件,其中就有时任司法部部长的帕尔默。帕尔默再度渲染战争时期的间谍事件,试图利用形势让自己进驻白宫。在之后多次会议中,帕尔默反复提起此事,并且情绪异常激动,最终国会拨款成立了一个调查激进分子的情报处,隶属司法部的调查局。

情报处处长胡佛在完成此项任务中表现出了卓越的工作能力,仅仅四个月,他就掌握了6万名激进分子的个人履历。胡佛还跟其他政府组织进行了合作,派遣密探打入激进派内部,甚至掌握了某些激进组织的领导权。1920年1月2日,胡佛下达了总攻命令,一夜之间,调查局逮捕了4000多名被认为有嫌疑的激进分子。

刚开始,美国民众由于调查局先前的渲染和宣传,都把调查局当做了力挽狂澜的英雄,可惜这种正面形象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调查局对逮捕回来的人进行审问的过程中并没有什么突破,也无法拿出有力证据证明其有罪,最后只好将其释放。

美国人都意识到一个事实,尽管当时的美国确实存在着一些有违法律精神的行为,但绝对不能容忍调查局这样胡乱折腾,调查局的这种行为已经侵犯了公民的权利。因为此事,国内掀起了一阵反调查局的风潮,司法部部长帕尔默被称为“公众生活中最令人讨厌的江湖骗子”。结果,这位部长只好引咎辞职。但人们并没有过多地指责胡佛,这也成为后来胡佛成功执掌联邦调查局大权的坚实基础。

好在联邦调查局很快扭转了之前闹剧中的形象,因为这次他们成功地打击了违反《禁酒令》的犯罪分子。美国早期的移民都是清教徒,所以美国是西方社会禁酒情绪最激烈的国家之一。19世纪中期,一直有民众希望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约束喝酒的人,到了20世纪,政府采纳了人民的建议,出台了《禁酒令》。

1920年1月2日,禁止酿造和销售酒类的《禁酒令》(又称“沃尔斯特法令”)正式生效。这项法律详细规定了酿酒、卖酒和买酒的各项条件。自己在家喝酒不算违法,但是超过三个人或者不是亲属关系的人在一起喝酒就违法。最高可以判处1000美元罚款及监禁半年。

《禁酒令》生效的前一天,美国各地的街道上来来往往的全是卖酒运酒的车,所有人都急急忙忙地给自己囤酒。到了晚上,街道上空无一人,亲朋好友们都聚集在一起大肆狂欢喝酒。有人说了一句话:“今天晚上是美国人个人自由被剥夺的前夜。”这一禁令所造成的弊端在不久后就展现在人们面前。那就是“禁酒令”的实行催生出了一个新的行业,即“私酒酿造和销售业”。

其实在禁酒令期间,很多知名人士和政客都违反了规定,比如在白宫里面,哈定总统一直要求自己的酒桶是满的,但在他当参议员的时候,他本人还支持过禁酒。禁酒令的实施也有很大的问题。禁酒令一出,越来越多的人偷偷买酒喝,结果导致大量的钱流入黑市,黑市再用赚到的钱去贿赂执法的人员。禁酒令没能禁止民众喝酒,却给非法组织提供了赚钱的机会。他们开始了非法制造和贸易活动,结果发生了一系列的恶性事件,闹得沸沸扬扬。

联邦调查局在《禁酒令》实施期间对犯罪行为的打击使人刮目相看。他们成功地打击了违反《禁酒令》的不法之徒。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件事情就是抓获了控制各类酿酒厂的黑道大亨艾尔·卡彭。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人丁兴旺的调查局特工们得到了“政府的人”的公众称号。这个称号是对当时的美国电影明星凯里所饰演的调查局特工的一句台词的简化:别开枪,政府的人。

此举重新树立起了FBI的正面形象,摆脱了从前闹剧中留下的不良印象,同时提高了联邦调查局在公众心目中的位置。

早期的联邦调查局肩负着20多种职责,从调查联邦刑事案件到维护国家安全等方方面面。后来,越来越多的犯罪行为被国会修改成为违反联邦法律,FBI的权限也随之开始扩大,一战、二战爆发之后,联邦调查局的职权开始进入疯狂扩张的阶段。

不过,在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联邦调查局的调查重点还是侵犯民事权利以及有组织的犯罪。而到了70年代末,金融犯罪、有组织犯罪、贩毒以及其他暴力犯罪渐渐地被纳入联邦调查局的职责范围。到了21世纪,针对国际恐怖主义、武器走私等重大犯罪行为的调查成为联邦调查局的重任,另外,对计算机诈骗、白领犯罪等新型犯罪的侦查和对政府要员做任职前的安全审查也成为联邦调查局职责的一部分。总之,联邦调查局的职权和职责范围越来越大,肩负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形形色色的案件里几乎都可以看到FBI的身影。

从34名员工到如今3万余人的队伍,美国联邦调查局(FBI)自1908年7月26日创建至今,已走过百年历程。FBI之所以名扬海内外,与世界各国的情报机构齐名,主要还是归功于像埃德加·胡佛这样的传奇人物,他在二战和民权运动期间领导FBI近50年之久。另外,像《X档案》《沉默的羔羊》等好莱坞大片的渲染也功不可没,这类影片将FBI神勇正义的形象牢牢植入到人们的脑中。

在历史学家看来,上一个世纪见证了FBI的成功和失败、荣誉和正义。FBI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了美国20世纪的历史。最初FBI的主要任务是调查违反联邦法律的犯罪行为,比如偷盗、抢劫、违法使用土地等。到了一战和二战期间,FBI的职能开始转型,以调查外国情报和恐怖活动为主,全面打响了间谍战。再后来,FBI也进行过对持不同政见者的调查行动,包括调查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驱赶卓别林、调查爱因斯坦等。这些行动曾让FBI一度声名狼藉。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袭击是FBI的转折点。“9·11”以后,FBI展开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调查,出动了近四分之一的特工和专业人员。此后,打击恐怖主义成了FBI的首要任务。

FBI的历史有污点,因为它们既是法律的保护者和执行者,有时候又破坏它。不过在大多数美国人的印象里,说到打击犯罪,那还是得联邦调查局来做。时至今日,调查局专业特工的人数每年都在增长,2013年已经超过11000人。 PDEtM7pIKKpb6/QYRxqalJUK22WwbC0qTv2MbepNZ5XuQJ8EuAPiIhgcP46fzBK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