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去除“被害妄想症”,没有人想要“为难”你

职场如此复杂,的确会有不少棘手的事情需要秘书去面对,但是,如果秘书本人产生“他人想要为难我”的想法,就必须要警惕了:抱怨工作、人际关系一定要有理有据,要知道这种想法并不一定就是实际情况。

这一切就如同英国哲学家吉尔伯特•赖尔所观察到的那样:很多时候我们对“为难”这一举动的认识完全是在“大脑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发生的。

江伟是一家酒店总经理的秘书,从毕业实习开始,他便在这家酒店工作了,努力了长达三年的时间,如今,总经理终于有意愿将他从秘书提升到部门经理的职位上去。消息一放出去,大家都知道了江伟即将晋升,内部状态呈现出了两极化:一些人认为江伟的确有能力,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江伟纯粹是靠了将“经理伺候好了”才得到了晋升。

为了平息内部的不满,总经理决定让江伟以秘书的身份先接手几个大宗合作案。在处理从香港某地到来的大型旅游团的安排工作时,江伟意外地发现,客房部在布置房间时并没有按合同规定进行,他决定亲自去找客房部张经理谈一谈。

在走向客户部经理室的过程中,他不断地想:“张经理如果知道了她的员工没有安排好,一定会生气的。”“这只是一个意外,她应该知道。”经过了进一步的思想斗争以后,他的思想开始极端化:“张经理一向不太配合我的工作,她还曾向总经理说过,认为我经验不足,应该再锻炼一下再晋升,这一次,她是不是又在故意找茬?”他越想越生气。

到了张经理办公室,当张经理微笑着与他打招呼时,江伟竟然生气地说道:“为什么你总是这么为难我!”被搞得莫名其妙的张经理自然也是一肚子火,两人就此在办公室大吵一架。

是什么导致江伟发怒的?是因为客房部在安排房间时出错了吗?事情从一开始就是团队协调出现了问题,但为什么江伟会指责张经理为难自己?简单来说,这是因为江伟在潜意识中感受到了威胁:对于客房事件江伟因为自己的胡乱猜测而恼怒,继而将自己的不满与之前升迁被非议联系在一起,这种威胁经过不断的联想、积蓄后,便一股脑发泄了出来。

这种“被害妄想”其实是一种先入为主式的联想:在现实工作中,没有人想要故意去害你,大部分的时间里,大家都是在各司其职地努力工作,就算是有人不太配合你的工作安排,他们也多是因为自己的安排与你的安排冲突,无法协调而导致的不配合,并没有人想要特意地去“为难你”。

意识到“先入为主”的危害

对秘书而言,若在工作过程中出现了“他在为难我”的想法,往往会将问题进一步扩大化:上司分配工作给你时,你会认为他在为难你而不愿意付出全力去工作;同事未能及时回应你,你会认为他在为难你而不配合;客户因为公司产品不合格而抱怨,你会认为他在故意为难你、让你难堪……一旦将问题私人化,便相当于是将工作中的事情代入了个人世界,同时也是在对他人做“有罪推定”。

“有罪推定”最可怕之处就在于:你会假定他人是有罪的,在树立这一想法后,你的大脑便会不断地去翻阅过往,并找出他与你对立、对你不和善的那些场景作为证据,而这些证据又会进一步强化你的“推定”:“看吧!他就是在为难我!”

这种代入与推定往往会让秘书分不清“工作”与“私人情感”的界限:高情商者之所以能够从容地处理大部分问题,关键就在于,他们很清楚地知道,工作中的事情不能与私人情感混淆,这是两个领域中的内容,工作需要客观,而私人情感却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关系。相比于其他职位,秘书因为上通领导层、下系基层,更需要保持客观的态度,唯有如此,才能在向领导汇报相关基层信息时保持客观的态度,而这种客观又恰恰是管理层做出恰当决策的一种辅助条件。

远离预设立场,分析当下场景

“他想要为难我”,这本身就是一种预设立场,这种先入为主的看法可以是有意识的,更可能是潜意识的,但其作用永远相同:一旦这种先入之见经过不断的重复扎根于我们的脑海之中,它便会无时无刻不在驾驭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你只会越来越坚信对方是在针对你、是抱着敌视你的态度来与你共事的——你已推定他是对立的,于是在接下来的交往中,对立情绪便难免会出现。

想要远离这种预设立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从当下的场景中分析:

◆ 这件事情是如何发生的?

◆ 对方的参与与决定,是否与他的职责相呼应?

◆ 在这种情况下,我自己能够做出的最好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什么?

询问自己上述三个问题,你会意识到,工作即工作、工作即客观而公正,一旦将自我情感剥离当下的不满,你就会变得越来越客观。

许多难以化解的问题,其起因都是我们认为对方在故意为难自己。如果将这一想法摒弃在外,那么,工作中的误解便会更少,你个人的工作状态也会更显专业。 351rp2kJASu9Wxindush4wKqbxfi+s9faTq3auV5s/b4CjECjfLwsZoM5VKRPjK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