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扎堆,成行成市,生意越“火”。这种做法正成为不少生意人的共识。俗话说,店大招远客。越是同行集中的地区,招揽的顾客越多。因为这样的地区形成了小气候、小环境,具有互补的优势,是相关顾客、商家必去之地。从顾客的心理上讲,这里的货可比三家,实际上比来比去最后剩下的货也同样卖得出去。所以,在选店址时要注意与周边的环境互补优势。
商圈选择,看清客户群
开服装店选址很重要,重要到几乎可以决定商家的生存。在选址之前,店主首先要确定店面周边的环境和客户群。
人们常说“同行如敌国”,是指直接的竞争对手难相处,容易互相拉客抢生意。但是,就一般而言,开服装店最忌单打独斗,唯我一店,整个孤家寡人的样子,很难招揽顾客。在服装店旁开服装店,客人有安全感,可以从其中挑选最合需要的一家,选择多,不怕价钱不公道,也不怕自己的服装品味不合适。所以只要各有特色,一定可以发挥良性竞争的效果——共同进步、共同赚钱。如果能够跻身当地的服装街,则是上好的选择。
分布在各城市中大大小小服饰街自然而成,经过了市场经济这只无形的手的调控,其格局和分布日趋成熟。但是,不同的服饰街所面向的客户群也有一定的差别。
以北京为例,如果选择18-25岁的女性作为客户群,店址选在西单就比在东四合适。因为虽然同样是繁华的商业街,但东四一带的店铺多以25-30岁左右的白领女性为主,商品质地精良,价格也比较高;而西单面对的客户则更年轻一些,选择服装更加注重款式,对于面料和做工等细节则不会过于挑剔。这也就是要注意“商圈”的概念。
一般而言,服装店的销售范围通常都有一定的地理界限,也就是相对稳定的商圈。不同的服装店由于经营商品、交通因素、地理位置和经营规模等方面的不同,其商圈规模和商圈形态存在很大的差别。选好商圈是新设专卖店进行合理选址的基础,它不但有助于制定经营策略,也有助于制定市场开发战略。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商圈良好的作用发挥的前提是要选择一个合适自己的商圈,而非好的商圈。因为商圈本身亦有其独特的定位,而且这一定位一般是与其所在区域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需求相吻合的,这一前提下就意味着不是每个品牌都适合在任何“看上去很好”的商圈里开展业务。尤其是新进入某一区域市场的品牌,更应该注意这一点。在选择商圈的时候,一定要将商圈的定位、水平、顾客人群等与服装品牌的定位、顾客人群等因素密切结合起来考量。
比如,如果周围有多家休闲服装店,在休闲服装这个层面竞争自然会激烈一些,那么这时可以错位经营,将目标锁定在淑女装或职业装上,效果也许会更好;又比如,如果调查表明此地消费者偏爱上海品牌,不喜欢温州品牌,那么就可以优先考虑加盟上海品牌。把这些问题都明确之后,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寻找货源。
每一个品牌都有自己的目标顾客群体,店主要考虑选择的商圈主要人流是不是符合服装品牌的目标消费群。其次是竞争与共赢的问题,不能简单认为卖服装的商铺多就会生意难做。它可能会有集群效应,市场蛋糕因此做大,竞争对手多一些反而可能是共赢局面。还有就要考虑租金的问题,租金在成本中所占的比例是否符合服装品牌的利润率。如果有很大差距,可能就会赔钱赚吆喝。
关注变化,调整策略获得更多机会
很多城市的商圈都在不断调整、转型,在北京,西单与王府井两大传统商圈近年来都在调整方向,它们有着不同的改造思路,这导致其硬件设施和商圈环境产生差异。这些是服装企业必须随时关注的。
拿北京两个最早的商圈王府井和西单来说,王府井商圈的改造思路是作为专业的商业区,提升商场和商品的档次,要将王府井建成集商业、休闲、旅游、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商圈。随着王府井商圈改造思路的确立,一些在前期改造中迁出的老字号商业企业陆续回迁,而这个商圈中的十几家星级酒店对商圈内客流的稳定性起到重要的作用,弥补了拆迁造成的客流损失。
而西单商圈的改造思路则是从单纯的商业区向“现代综合商务区”方向转变。金融街的毗邻而建使得商圈中的大量居民住宅被拆迁,取而代之的是十几座高档写字楼。相应地,商圈内人口流动性加大,而商圈内又少有具有稳定客流功能的高档酒店,这样,在城区改造的过程中,这个商圈的价值就出现了下滑趋势。
商圈的定位并非一成不变,很多商场在转型,这样会与品牌之间形成距离。服装品牌则应该及时调整竞争策略及应对目标顾客群的转变做出价格、设计、销售方法等调整。必要的时候选择退出也不失为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