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7 惩罚者

每个孩子都会犯错,小错大错不断。父母遇到孩子犯错的时候就会惩罚孩子。轻则规劝、罚做家务、冷落孩子,重则体罚。体罚中又以打孩子最为严重。

打孩子恐怕是每个父母都有过的经历。当孩子特别气人或是闯了大祸的时候,父母就忍不住地想打他,让他知道他犯了严重的错误,而且后果很严重,记得下次不能再犯。所以,我们就经常看到孩子考试不好挨打,做了错事挨打,早恋挨打……

孩子犯错是要受到惩罚的,但父母往往把握不好尺度,动不动就是打骂、体罚。但是滥用体罚会破坏父母和孩子的亲密感情。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一种尊重、平等、和谐、支持的关系。一旦滥用体罚,既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也会使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丧失,造成严重的亲子隔阂。

所以,父母期望完全通过打来教育孩子的做法肯定是错误的。但孩子犯了错,又不能不“教育”,所以父母应注意正确的方式方法以便达到惩罚的目的。

1.及时惩罚,不能算后账

要坚持随错随罚的原则,这样孩子所做的错事就能与处罚带来的不愉快建立起连接。这样,他以后再做这些错事时,会立刻想到处罚带来的不愉快体验。

2.讲明道理,告诉孩子下次应该怎么做

惩罚时,要告诉孩子为什么惩罚他。惩罚只能阻止错误行为再次出现,但它本身不能带来正确行为。只有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以及造成的危害,孩子才不会再犯。由于孩子年龄小,即使这次真心说“下次不敢了”,但可能不知道下次应该如何做。因此,父母有必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告诉他正确的做法。而且,还要考虑到自己提出的做法是不是超出孩子的界限,给他的建议是否是容易做到的,而不是孩子根本做不到的。

3.不要在外人面前惩罚孩子

孩子尽管小,但有自己的脸面,尤其是在小伙伴面前,他是不甘落后的。一旦别人知道自己挨惩罚了,稍大一点的孩子可能会像大人一样觉得这是奇耻大辱。

4.不能经常打孩子

俗语道:“常骂不惊,常打不怕。”孩子要是经常挨打,由于“久经沙场,千锤百炼”,就会变得“软硬不吃,刀枪不入”。记住,惩罚绝对不是教育的主要手段。

此外,专家也表示,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难免都会犯错,无论是无心的或是故意的,当父母在惩罚孩子时,还需注意以下一些事情,以免造成不良的后遗症:

(1)安全问题,处罚物品的材质避免过于坚硬。

(2)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

(3)处罚的地点应选择不明显、不正对大门的地方,以免伤到孩子自尊心。

(4)注意措词、语气,勿以威胁、恐吓的话语对孩子说。

(5)处罚内容需彻底执行,不宽容、妥协。

(6)处罚后,安抚孩子,让他知道父母对他的关心和关爱。 7e4Ga6QzwVapafHweQWrhxaP7IUKwvdUodeQ50cfIBvzmY4zNT6N9zJkilmpzmm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