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听听孩子的话

生活中,孩子会有自己的所思所想。有时,由于年龄小,孩子的表达能力有限,说话有些词不达意,或者孩子出于某方面的顾虑,不能直截了当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这时,就需要家长耐心地让孩子把话说完,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只有这样,家长才能真正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心灵。

为什么父母自己老是唠叨不停,而不给孩子自由表达的机会?把孩子的嘴巴封起来,然后自己说个不停,这也未免太不公平了。

常常有这样的情况:父母决定了一件事,孩子持有反对意见,刚说了一两句,父母就听不顺耳了,喝令他“住口”。父母老是觉得孩子不懂事,轮不到他们说话。其实,孩子从他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往往有独到的见解,哪怕孩子气一点,也的确可以启发父母,弥补父母的决定或认识的不足。

父母没有耐心听孩子把话说完,孩子说话得不到父母的重视,他们只能把自己的秘密埋藏在心里,做父母的就很难知道孩子所思所想,这样对孩子的教育就会无所适从;孩子的说话权得不到父母的尊重,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与父母产生对抗情绪,以致双方相互不信任,沟通困难。一份调查显示:70%~80%的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和家庭有关,特别是与父母对孩子的教养和交流沟通方式不当有关。

有时孩子犯了一个小错,父母凭着自己了解的情况对孩子的行为做出评价,而孩子据理力争地申辩。这时做父母的气上加气,心想:“你犯了错还狡辩?”于是,对孩子一声断喝:“不用解释了!”你能想象到孩子这个时候有多委屈吗?哪怕事后你为冤枉了孩子而向他道歉,但对他的伤害仍然已经造成。法庭审问犯罪嫌疑人还给其申诉的机会呢,怎么做父母的就不能容忍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辩解?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一位年轻的母亲和她4岁的儿子陪着她的父亲一道去春游。儿子口渴了,妈妈从背包里拿出两个苹果,要儿子给外公一个。没想到儿子将苹果拿到手后,在上面分别咬了一口。见到孩子这样,母亲心里很不是滋味,她担心父亲怪罪自己平时没将孩子管教好。

“妈妈!”儿子有话要说,看见妈妈狠狠地瞪着自己,于是将要说的话咽到肚子里去了。外公知道孩子这样做一定有他自己的道理,便紧紧抓住孩子的手,笑容满面地问道:“乖孙子,告诉外公,你为什么将两个苹果都要咬上一口?”

孩子两只黑葡萄般的眼睛忽闪忽闪着,满脸童真:“因为……因为我想把最甜的一个给外公。”外公笑得更欢了。母亲的眼里隐隐闪烁着泪花,既为有这样懂事的儿子而自豪,又为自己刚才的行为感到羞愧。

让孩子把话说完,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你会发现孩子是多么的可爱。让人把话讲完,实质上就是一个调查过程。只有让人把话讲完,才有可能了解到那些闪耀着人性光芒的最为美丽的真相,同时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细致、严谨、豁达、大度的人生风采。

父母不让孩子把话说完,往往是出于这样几种心理:

(1)孩子的话说到自己的痛处,让自己觉得没面子。

所谓童言无忌,孩子总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没什么忌讳。父母不妨抱着轻松的心态听听孩子怎么说,或许自己也能受到启发。

(2)总认为自己是对的。

这样的父母属于顽固型,不听孩子辩解,老认为孩子是在找借口。长期如此,孩子就会慢慢习惯沉默,哪怕是面对冤屈,也缄默不语。一个不会据理力争的孩子,很难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

(3)觉得小孩子不懂事,没有耐心听孩子说。

其实,孩子的思维比大人简单得多,往往能从复杂的事情中看到本质的东西。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孩子也有话语权,他想说话的时候,父母应该给他机会表达。老是被“住口”二字打断话头的孩子,慢慢就变得沉默了,他也就懒得跟父母说话交流了。这是因为父母的“禁令”让他觉得自己的意见根本不受重视,说了也是白说。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孩子的自我表达能力便会逐渐降低,这对于他的成长和人生都是非常不利的。

而老是听到“你不用解释”的孩子,会渐渐习惯了放弃为自己辩解的权利,会背着很多的冤屈,一个人默默承受,而这样的重负很可能让他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所以,你给孩子发表意见的机会,也就是在避免上面提到的种种不良后果。其实,听孩子把话说完,又能浪费你多少时间?而你又多了一个了解孩子的机会。你可以根据孩子说的话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他理解有偏差的地方,你可以纠正;他看法片面的时候,你予以补充。这样,孩子的判断能力和思维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85a1ejlzPQl2KbtwuZ0oX0skNd93vttgs2gfjC+Q09moZT0PqU+Aaff0346+PaC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