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壮士断腕

中国的互联网在快速发展,2004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了《第十三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3年12月31日,中国共有上网计算机约3089万台,上网用户数约7950万人,CN下注册的域名340040个,WWW站点约595550个,国际出口带宽27216Mbps(兆比特每秒)。而在第二次《中国Internet发展状况统计报告》里,截止到1998年6月30日,中国共有上网计算机54.2万台,上网用户117.5万人,CN下注册的域名9415个,WWW站点3700个,国际出口带宽84.64Mbps。

不过,2004年,中国电商依旧是互联网内部的热闹,线下零售巨头对电商的态度依然漫不经心,而国外的电商巨头盯上了这个人口众多的巨大市场。2003年,eBay以1.5亿美元的价格全资收购易趣,2004年,亚马逊以7500万美元收购卓越网,由此进入中国市场。

2004年,刘强东召集员工商量,要砍掉公司线下业务,转型为纯线上的零售公司,原因是:线下用户体验不好,在线上卖,消费者不用离开办公室,不用讨价还价,不用鉴别真假,就能得到更便宜的产品,连带发票。而且,京东线上增速远远高于线下。

他的想法并没有获得很大的支持。员工的想法是,互联网普及率不高,很多人没有电脑,网络订单不靠谱,市场到底有多大?没人知道。虽然线上增速快,那是因为基数小,如果基数大了,还能保持这样的增速吗?

2003年,京东多媒体已经做到八九千万元的销售额,是国内最大的光磁产品销售商,按照规划,未来将开设500个门店,短短数年内线下业绩会爆发性增长。这个时候,苏宁、国美在全国跑马圈地,快速开店,相互交锋,线下连锁零售店刚刚迎来巅峰期,这个势头还将保持几年。

以苏宁、国美为参照物,员工觉得前途光明,有清晰的商业模式,有可预期的利润空间,为什么非要走另一条看不清未来的路呢?

如果没有刘强东的独断专行,就没有现在的京东。很长时间里,京东的会议讨论,事实上是刘强东的一言堂。大家发表意见,他从中挑选出符合他想法的,引导大家往那个方向讨论,最后成形的,就是他本人在会议前已经想得差不多的想法。他预计到了员工对转型电商的反对,但反对无效,他已经决定关闭门店。

最终柜台都被撤掉了,只保留了一个柜台用于采购。早期京东多媒体的货源来自中关村各个卖场里的代理商,用柜台的名义能拿到批发价,是个体客户怎么砍价都砍不到的价格。一直到2006年,唯一保留的柜台才撤掉。

有些员工在这次关店行动中离开了,觉得老板瞎胡闹,担心万一转型不成功怎么办。留下来的人,与其说看到了电商的未来,还不如说他们盲目地信任着刘强东。

如果没有做电商,没有关闭线下门店,京东的路径就是连锁店,竞争对手从当当、卓越亚马逊换成宏图三胞,同样会面临着今日宏图三胞们的焦虑和尴尬,眼看着电商掠食线下的市场份额,而自己线下门店经过多年扩张,尾大不掉,难以舍弃。

船小好掉头。刘强东壮士断腕的决绝,让他赶上了中国电商刚刚起来的行情。熬过了2000年到2002年的互联网泡沫破灭,中国互联网复苏了,2003年网易创始人丁磊成为中国新首富,中国的数字英雄们为中国商业吹进一股清新的风:他们奇迹般的财富积累速度,源于知识创新,源于人才聚集爆发的创造力,源于清晰的股权激励,源于公开透明的资本推动,源于现代企业制度。未来10年,最激动人心的财富神话都是在这些人手里创造,未来10年,他们逐渐取代1992年前后创业的企业家们,成为中国新商业领袖。

熬过21世纪初互联网泡沫破灭的电商公司,寥寥无几。中国电商的行情真正起来,要到2005年了。刘强东幸运地赶上了,不早不晚。

和京东多媒体一样,很多中关村代理商一边开着门店,一边开着网站,但这些网站随后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刘强东能够做成京东,很重要的因素是专注。做电商大家都没有经验,需要学习探索,一步一步地摸索。两手都抓的公司们,因为线下业务占了很大比重,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学习陌生领域的知识。

专注是刘强东在自己父母身上吸取的教训。他父母这一辈子做了很多种生意,办过小厂,驶过船,开过批发部。县城里的百货商场开着大卡车将大量滞销的工业品载到镇上敞开卖,价格特别便宜,农民发疯一般地抢购,镇上的批发部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干了两年亏了本,刘强东父母又关掉批发部,重新驶船。

这10多年来,中国赚钱的行业很多,外贸、房地产等都是。但是刘强东没有碰,他相信专注做自己的事,做精了,总会有回报,不要看着别人做哪一行赚钱就去做哪一行,最后每件事都是半吊子。京东这十几年来都是做和零售相关的事情,以电商为中心点,不断拓展生意的边界。

商业都是由链条组成的,对商业的判断不是直观感觉,而是精密的分析,一环扣一环,把计划想清楚了就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京东所有金融产品都和电商密不可分,脱离不开。没有电商,京东金融就没有根基。

商业的规律很简单,你创造价值,获取收益。收益是波浪曲线,但价值一定是这条波浪曲线的基准线,是恒定的。收益可能高于价值,也可能低于价值,但不管怎么震荡,都不会脱离价值太远,收益的趋势和价值的趋势一定是趋同的。你收废纸也会有价值,也能做成富豪,只要做出有价值的事情。

京东的物流扩张基于价值,提供购物平台,做物流保证消费者体验,降低成本,提升库存周转速度,提升效率,不是有价值的事吗?

这是刘强东十几年来对商业本质的认知,京东是这个观点的实践。

客户信任京东多媒体这家公司之后,需求越来越多地涌现,要CPU(中央处理器)、要硬盘、要CD机,客户不断在论坛里发帖呼喊自己的需求。刘强东直接打电话给员工,你赶紧去采购某某品类拿来卖。谁也不知道什么货能卖出去,什么货卖不出去,完全由客户需求来引导采购。客户要什么,就去中关村拿货,再入库、上架。客户相信京东多媒体的货是真的,价格又便宜,就不断来买。

2004年底,公司举办年会,刘强东说,这是他睡得最踏实的一年。做代理的时候,如果上游不授权,公司就完蛋了,所有的命脉都掌握在人家手里,那些客户看似客户,不给货源,拿什么卖?每到年底,刘强东就会想,明年代理权还能拿到吗?而网络上,直接接触终端消费者,可以从中关村的卖场买回产品,再卖给终端消费者。咽喉终于没有被人扼住了。

反过来,如果聚拢了足够多的终端消费者,那就是扼住别人的咽喉。

零售的本质是,如何理解消费者,把消费者需要的商品送到消费者手里。任何一个零售企业做的事情,不外乎是两块,节省成本、提高效率。传统零售跟电商,很多成本类似,采购成本、营销成本、库存成本等等。线下有租金成本,门店的位置决定了大部分客流量,在中国商业地产越来越贵的情况下,租金成本比例会越来越高。线上的话,则有购买流量的成本、IT研发成本和物流成本。

你要做的无非是理解消费者需要什么,对未来的销售做出很好的预测来降低库存成本。传统零售的运营效率相对难以控制,商品销售预测很难做。京东2001年做零售的时候,预测鼠标每年能卖多少个,效果不好。传统零售和电商背后的供应链管理是一样的,采购、运营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线下零售企业,规模到了一定程度,难以避免总部、分部或者经销商的三级管理架构,很难避免直营门店与加盟商的冲突。对线上企业来说,则可采取中央集权式的管理架构,所有的东西在总部完成,除了物流和客服,在外地设置分部。

我跟刘强东交流的时候,他提到了美国西南航空的案例,这家航空公司主要做美国国内城际间航线,以低成本运营著称。在美国各大航空公司陷入困境的时候,西南航空持续数十年保持盈利。类似这样的商业案例,让刘强东认识到“最近一二十年来所有的创新模式,都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有关。要么交易成本更低,要么交易效率更高,二者必居其一,新的模式才能够生存发展。如果这两点都达不到,所有的创新都没有意义”。 9WhH7vrS/1tOTN98t7fs/a7H37kcw0iBVfgVFtKEthsXsgFfqzVo3fkWDoI/RRf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