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黄疸与肝炎的真实关系

假如病人出现眼睛、皮肤发黄,很多人首先会想到肝炎。应该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认为有黄疸就一定是肝炎。很多疾病,例如:胆管结石、胆管肿瘤、胆管蛔虫、胰头癌、败血症、药物性肝损伤等也都可能会引起黄疸。

患肝脏、胆道疾病时,由于血液中胆红素浓度上升,眼白部位和皮肤颜色变黄,医学上称为“黄疸”。

黄疸的产生过程与血液中红细胞、肝脏功能及胆道等多种因素有关。在一般情况下,血液中衰老的红细胞自然破坏后,会释放出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体内转化为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随血液进入肝脏,在肝细胞内转化为直接胆红素,肝细胞将直接胆红素分泌到毛细胆管后,使其成为胆汁的主要成分。胆汁通过逐级胆管系统最后排入肠腔。

正常血清胆红素是恒定的。每100毫升血液中含有1毫升血清胆红素。少量的尿胆原使小便保持正常的黄色。

引起黄疸的原因

(1)某些原因(先天性代谢酶和红细胞遗传性缺陷)以及理化、生物及免疫因素所导致的体内红细胞破坏过多,发生贫血、溶血,使血内胆红素原料过剩,都可造成肝前性黄疸。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不稳定性红蛋白病等等。

(2)由于结石和肝、胆、胰肿瘤以及其他炎症,导致胆道梗阻,胆汁不能排入小肠,就可形成肝后性黄疸。常见疾病包括:化脓性胆管炎、胆总管结石、胰头癌、胰腺炎、胆管或胆囊癌。胆管结石多见于中年妇女,常有反复发作急性腹绞痛史,并放散至肩背部,黄疸与腹痛发作有关,呈间歇性。碱性磷酸酶、胆固醇、γ-谷氨酰转肽酶等升高,胆道造影可有结石显影。胰、胆肿,在老年人中多见,胰头癌起病缓慢,胆总管癌隐匿发病,患者很快消瘦,上、中腹区疼痛持续加重,黄疸呈进行性加深,碱性磷酸酶、胆固醇及γ-谷氨酰转肽酶增高。B超、CT及磁共振检查可探及肿物、胆囊肿大或胆管扩大等可明确诊断。

(3)新生儿降生不久可因红细胞大量破坏,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取障碍而出现生理性黄疸。还有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吉尔伯特(Gilbert)病及Dubin-Johnson二氏综合症引起的黄疸和新生霉素引起的黄疸,都是肝细胞内胆红素结合障碍、胆红素代谢功能缺陷所导致。

(4)严重心脏病患者心力衰竭时,肝脏长期淤血肿大,可以产生黄疸。

黄疸越深,肝炎病情越重吗?

当肝细胞发炎时,因胆红素不能通过正常渠道排入肠道,大量反流入血,只要血液中胆红素增高到每100毫升2毫克,眼睛的巩膜和皮肤就可以染成黄色。胆红素越高者皮肤黄染越重。黄疸型病人起病急,症状突出,绝大多数病人必须停止日常工作。通常来讲,急性黄疸型肝炎恢复较快。虽然初期ALT很高,黄疸也较重,但是,病程较短。如果胆红素上升很快,每100毫升血液中胆红素超过10毫克,加之临床又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并且感到极度乏力、高度腹胀,就要特别引起注意,需要及时采取各种措施,防止演变为重型肝炎。

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患者突然由无黄疸转变成黄疸,加之其他肝功能恶化时,应引起高度重视。肝脏在原来病变的基础上又出现坏死症状时,可能已转成慢性重型肝炎。此时的黄疸指标与愈后有直接关系。

妊娠后期(7~9个月),突然出现黄疸的情况并不少见。应防止发生急性脂肪肝。妊娠急性脂肪肝起病时,常有腹痛、严重低蛋白血症,病死率极高。

上述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发生病变或故障时,胆红素都会大量反流或存留在血液中,血清胆红素量就会增高。当每升血液中血清胆红素量大于34.2微摩尔,即2毫克/100毫升时,巩膜、皮肤黏膜就会发黄,即“显性黄疸”。应该提醒的是,千万不要认为有黄疸就一定是肝炎。很多疾病,例如:胆管结石、胆管肿瘤、胆管蛔虫、胰头癌、败血症、药物性肝损伤等也都可以引起黄疸。但这种黄疸称为“梗阻性黄疸”。所以,出现皮肤和尿液黄染时,一定要去正规医院,找有经验的医生做好鉴别诊断。 LQG1Fo5E1FqwG8kLNRL6icWM4+RQo7io/IJAZOTGPF9sSGRKMdZjf2uxqtCvAeZ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