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从上面说下来,本句之义自明,即般若波罗蜜多是诸佛所依法、诸佛成就法。但有些概念,还要提出来讨论一下。

三世,是指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过去世是无穷的,未来世也是无穷的。现在世是有限的,但没有定数,以现在佛成道到将来下生未来佛成道之间为现在世。娑婆世界现在佛是释迦牟尼佛,将来下生未来佛是弥勒佛,其间据说是五十六亿七千万年,这就是娑婆世界的现在世。

在中国的寺庙里,大雄宝殿有供奉竖三世佛与横三世佛两种格局。供奉横三世佛(从东至西,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中间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从净土宗开始的。现今中国净土宗最兴盛,所以供奉横三世佛的庙宇很多,有的不是净土宗的寺院大雄宝殿也供奉横三世佛。净土宗创立之前,中国庙宇的大雄宝殿多数供奉竖三世佛。竖三世佛,从东至西,过去世燃灯古佛,现在世释迦牟尼佛,未来世弥勒佛。因弥勒佛是下一世将来下生,又称“一生补处”十地大菩萨,所以,很多人(包括我)就想当然认为燃灯佛是释迦牟尼佛上一世的佛,也是贤劫千佛中的一佛,其实是一误解。

据《贤愚经·贫女难陀品》所载,过去久远二阿僧祇九十一劫,阎浮提有大国王,名波塞奇。王有太子名勒那识只(即宝髻),出家学道而成佛。时比丘阿梨蜜罗日日燃灯供养彼佛,佛乃为比丘授记,告知当来成佛,名定光如来。此系燃灯佛昔时曾从宝髻佛受记之因缘。之所以以燃灯佛为过去佛的代表,是因为燃灯佛曾为释迦牟尼佛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燃灯佛得授记时,距贤劫有“二阿僧祇九十一劫”之久,认其为贤劫中佛,实在比把百岁老人误认为刚出生一分钟的婴孩的差距还要大。由此可见佛教时间、空间概念之宏大,大到人不可思议的程度。

说到贤劫千佛,必须介绍一下“劫”的概念。

佛教的宇宙观,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由一千个世界组成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组成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组成一大千世界,称之为“三千大千世界”,由十亿世界组成的大千世界,娑婆世界就是大千世界)之成立、持续、破坏,又转变为另一大千世界,其过程可分为成、住、坏、空四时期,称为四劫。把一大千世界由成始至坏尽视为一大劫,则这四劫就是中劫(也有经论称之为“大劫”)。四劫为:一,成劫,为器世间(山河、大地、草木等)与众生世间(一切有情众生)成立之时期。即由有情之业增上力,于空间生起微细之风,次第生成风轮、水轮、金轮,渐成山河、大地等器世间,其时,诸有情渐次下生,最终之时一切有情生于无间地狱。二,住劫,又称续成劫。为器世间与众生世间安稳、持续之时期。此一时期,世界已成,人寿由无量岁渐次递减,至人寿十岁,称为住劫中之第一小劫(也有经论称之为“中劫”),此后十八小劫亦皆一增一减,人寿从十岁增至八万四千岁,复由八万四千岁减至十岁。最后一小劫(第二十小劫)为增劫,即由十岁增至八万四千岁。又据立世阿毗昙论载,诸佛之出现,多在减劫之时,其时人寿由八万四千岁减至百岁之间。释迦牟尼佛就是在人寿减之百岁时出世的,弥勒佛要至下一小劫人寿增至八万四千岁,将开始减时出世。三,坏劫,火、水、风三灾毁坏世界之时期。众生世间首先破坏,称为趣坏、有情坏,即于此劫之初,地狱之有情命终之后,不复更生,其后,其余傍生、鬼趣及人、天等之众生亦渐次坏灭;其后,器世间亦随而破坏,称为界坏、外器坏,世界出现七个日轮,故起火灾,色界初禅天以下皆成灰烬,次起水灾,第二禅天以下漂荡殆尽,最后起风灾,第三禅天以下全部吹落。四,空劫,世界已坏灭,于欲、色二界之中,唯色界之第四禅天尚存,其他则全入于长期之空虚中。此成、住、坏、空四中劫期间,各有二十小劫,总合为八十小劫,称为一大劫。

贤劫就是娑婆世界的住劫,又称善劫、现劫,因为此劫中有千佛等贤善出世救度众生。《悲华经》说:“何因缘故劫名善贤?是大劫中多有贪欲、嗔恚、愚痴、憍慢众生,有千世尊,成就大悲,出现于世。”

因为有“七佛”之说,所以有许多人(包括我)误认为释迦牟尼佛是贤劫第七佛,过去六佛都是贤劫出世的佛。其实,七佛中从拘留孙佛开始,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与释迦牟尼佛,才是贤劫中出世的佛,释迦牟尼佛是贤劫四佛,弥勒佛是贤劫五佛。拘留孙佛之前的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不是贤劫中出世的佛。之所以最近的过去佛从毗婆尸佛说起,因为据《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经》载,毗婆尸佛住世时化现降魔身,千眼中各出一佛,是为贤劫千佛。毗婆尸佛于过去九十一劫人寿八万岁时出世,尸弃佛于过去三十一劫人寿七万岁时出世,毗舍浮佛于过去三十一劫人寿六万岁时出世;现在贤劫之中,人寿四万岁时有拘留孙佛,人寿三万岁时有拘那含牟尼佛,人寿二万岁时有迦叶佛,人寿百岁时有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不是已经般涅槃了吗?他怎么还是住世的现在佛呢?

释迦牟尼佛只是在娑婆世界的十亿分之一的一个世界的四洲中之一的阎浮提洲(就对译为地球吧)显般涅槃相,在至少是地球的四十亿倍的娑婆世界里,仍是住世的教主。所谓“无佛世界”是相对阎浮提众生说的。释迦牟尼佛在阎浮提住世之年有几种说法,总在八十左右。经文说释迦牟尼佛在平均人寿百岁时降生,因此也算不上高寿。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住世时间这么短暂,这不是释迦牟尼佛的果报,而是阎浮提众生的缘分浅薄所致。

据《毗奈耶杂事》记载,释迦牟尼佛入般涅槃前,在广严城中,午饭后于重阁堂树下坐,三次对在身边供侍的阿难说,只要修习成功四神足通,就可以随意住世一劫以上,如来已修习成功四神足通,可以自在随意住世一劫以上。阿难“被魔所惑,身心迷乱”,听了这话竟毫无反应,不劝请佛为度阎浮提众生住世一劫。佛如此说了三遍,阿难还是毫无反应,佛确定他是被魔所惑,就打发他到别处树下坐。阿难一离开,魔波旬(欲界最高层天——他化自在天的一个天王,就是佛在菩提树下参道时,带领魔眷属一次次来扰乱佛身心者)就来劝请佛入般涅槃。佛说,你凭什么说,现在涅槃时至,请我涅槃?魔波旬说,当初大德在菩提树下刚成道,我就请佛入涅槃,佛对我说,如果我的声闻弟子,还未能做到智慧通达、聪明辩了,以正法言摧伏邪论,显扬圣教,能使流通;还有诸比丘、比丘尼,及受五戒的男居士、女居士,亦未能坚定地修行持戒,使我的梵行得以广为传播,利益大量的人与天神,我现在还不宜入般涅槃。大德世尊,如今声闻众已具有大智慧,辨才无碍,能弘扬正法、摧伏邪论,使圣教流通;而比丘、比丘尼,受五戒的男居士、女居士,也能使梵行广为流布,所以,我说涅槃时至,唯愿善逝入般涅槃。佛对魔波旬说,你稍等些时候,三个月后我入无余依大涅槃界。

这段记载,即使作故事看,也能说明,佛入涅槃,与阎浮提众生的佛缘有关。佛三次“分明告示”可以住世一劫以上,非佛贪生恋世,乃是惦念阎浮提众生。按说阿难供侍佛久,为多闻第一,了知有请佛住世此一说,闻言竟无动于衷,这为魔迷惑、对佛漠然的心态,是阎浮提众生态的象征。由此可见众生听闻佛法之难,可见释迦牟尼佛在五浊恶世、减劫末时救度众生的难能可贵。故而佛一再赞扬,得闻甚深佛法,生净信、欢喜心的众生,“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得如是无量福德”。

我过去读经时还有一疑问,现在佛住世,在三千大千世界主持教化,灭度众生,过去佛到哪里去了?当未来佛出世,现在佛又到哪里去了?如今我的理解是,所谓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都是针对阎浮提众生中人道的方便言说,某佛与某某佛,都是言说需要的名称而已,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亦复如是。现在佛教化、灭度众生,过去佛仍在教化、灭度众生,未来佛也在教化、灭度众生。某佛在此一佛世界教化、灭度众生,也在另一佛世界教化、灭度众生,在无数佛世界教化、灭度众生。《大般涅槃经》中说,释迦牟尼佛于娑婆世界西方“度四十二恒河沙等诸佛国土”之名曰“无胜”净土佛世界出现,“为化众生故,于阎浮提中现转法轮。非但我(释迦牟尼佛)身独于此中现转法轮,一切诸佛亦于此中而转法轮。”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都是过去佛到阎浮提现十地大菩萨身化度众生。 QNzlbodpl8cSgJTFtLsLB3GvHrARkvlrYAjRFL4aEvS515CyKR65oHTgQ5/f1ZV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