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Chapter10
第十章

身份证件

任何隶属国家军队的士兵都会随身携带着相应的证件,以证明自己在某个军事单位服役,二战期间的德国军人自然也不例外。从1935年3月起,德国开始实施普通兵役制,所有年龄在17岁至25岁的德国青年都被要求登记服兵役。德国征兵制的特点就是以“防卫区(Wehrkreis)”为单位负责招募新兵,将德国划分为15个防卫区,每个防卫区下辖两到三个征兵区,而每个征兵区则辖数个分区,负责该区域内的征兵及新训任务。德国就是通过新兵征召与补充制度,保证了源源不断的兵源。征兵制从1939年二战爆发爆发维持到1945年战争结束,其征召的范围逐步扩大,士兵的素质也越来越低。德国士兵通过三种证件来表明其军事服役人员的身份:服役证(Wehrpass)、军人证(Soldbuch)和身份铭牌(Erkennungsmarken)。

每名符合兵役条件的德国年轻人都要到当地的征兵办公室登记,登记后征兵部门会给他们发放服役证。其中一种服役证规格为10.5厘米×14.5厘米,采用磨光纸制造,是一个有52页的小册子,封面带有陆军鹰徽,这种小册子专由柏林的梅滕(Metten)公司制造。在预征登记人员的数据里,包括了服志愿役或服义务役的记录,右侧照片里展示的就是装在平民衣服口袋内携带的服役证的第一页。

当这名预备兵员被正式征召后,由新兵提交的服役证就会换成军人证。与此同时,他以前的包括服役证在内的个人资料也将保存在其分配的团部里。此外,服役证的记录会不断更新,它会记录士兵的各种体检和从军生涯,包括津贴发放、调动情况、学习情况等。只有当一名士兵终止服役时才会将服役证交还给这名士兵。

军人证和服役证的尺寸相同,但军人证封面带有颜色,并印有“SoldbuchzugleichPersonalausweis”字样,里面会记录着军人的全部个人信息和体检情况(虽然并不是所有军人证都这样详尽)。除了参与战斗时因有被俘虏的危险而不携带军人证外,士兵都会在制服的上衣左胸袋内随身携带着自已的军人证。根据1939年的命令,在发放军人证的同时,士兵会得到一个印有其个人信息的锌或铝制的金属身份牌,通常上面压印有士兵的编号,及其所属的单位番号。从1941年开始,其中一些金属身份牌上的信息也包括有士兵的血型数据。金属身份牌的上半部分带有两个孔洞,可以穿过一根可调节长短的细绳,将身份牌佩挂在脖子上。当士兵死亡时,身份牌一半会留在尸体上随所有者一起下葬,而带有一个孔眼的另一半则会交给其连队指挥官保存。

一件当时由士兵私下购买的证件夹。通常情况下,一名士兵用这种文件夹携带他的军人证和其他小物件,例如照片、信件和其他个人财物。 TPBCd2DNBPRz83uYrahaUbDp+wSWgW5mHMvNloC6PFKj4st2d8YOzznNT+MUpaT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