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Chapter8
第八章

武 器

战争爆发初期,德军之所以一度“不可战胜”,主要是因为拥有可供其依靠的巨大武器储备!德国工业界在20世纪20年代发展,使德国成为当时拥有先进武器的国家,德国武器也以其卓越的设计与一流的质量而世界闻名!这些曾经的杀人武器,也是战场上的艺术品,时至今日,二战德制武器也仍是收藏家们竞相追逐的目标。

当时德国士兵也可以说非常幸运,因为德国拥有当时世界最为先进的武器装备。德制武器在战前就在“商业器械”中得到了验证,并曾经在西班牙内战中进行了检验。德国武器通过这次实战验证,工业得以改进提高其武器装备的质量。但是隐藏在德国武器精良的外表下面,却有一个严重的缺点,那就是当战争需要大规模生产武器时,精密制造的德国武器与不断增长的武器需要之间将产生严重的冲突,其持续时间之长是纳粹政权没有想到也是不希望出现的。为了一点点的品质,德国多数武器都要进复杂的加工和制造,以及更多的配套零部件。在同样的产品上,各方面都比他们的敌人付出的要多得多。

在所有这些武器中,毫无疑问,Kar98k步枪是最为经典的轻武器。

1939年德国兼并捷克斯洛伐克后,迅速控制了其军火工业和武器储备。在战争早期阶段,无往不胜的“闪电战”也为德国带来了众多的战利品,并为德军提供了许多武器。虽然这些武器并没能装备一线部队,但还是普遍装备了二线部队和用于训练使用。由于1941年德国对部队进行了重组,前线士兵得以获得一些新式装备,出现了一批构造精密的或者完全新型的、革命性的武器装备。在多数情况下,这些德军的新式武器也指明了未来步兵武器的发展方向。

要想详细记录下德国士兵的所有轻武器,其内容要远远超出此书的容量,如果读者对这方面特别有兴趣,可以找到一些已经出版的国内外专著进行研究,我们这里介绍一些德国步兵的基本武器,也是一些二战迷比较熟悉的武器,这是德军前线士兵在每天的战斗生活中都要与之打交道的伙伴和保命的利器。

Kar98k步枪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士兵使用GewehrM1918型步枪进行战斗,这是一种制造了一百多万枝,多达26个国家所采用的毛瑟型步枪。这种1.25米长且配有刺刀的步枪适于阵地战,并在一战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尽管如此,对于德意志帝国要求高度机动性的战争而言,这种枪械由于过长而有些不合时宜了。

当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他随即批准了900亿马克去发展德国军火工业。翌年,陆军装备部(Heereswaffenamt,缩写HWA)正式成立。这个部门所做的第一个决定就是要为所有部队制造新的制式武器,著名的枪械制造商绍尔(Saber)兵工厂和毛瑟工厂被委托进行该项目的研发工作。1934年1月,毛瑟工厂成功地将他们的成果展示在HWA面前,这就是富于传奇的Karabiner98Kurz步枪,简称Kar98k、K98k或直接简称为98k。注意数字“98”之前的“K”是代表卡宾枪的大写字母,而数字之后的小写字母“k”是kurz,是短的意思,表示它比98b式卡宾枪更短。这款步枪接近于一战时期的毛瑟步枪,只是尺寸缩短到了110厘米,以适于重新武装德军。步枪重量为4公斤,标尺射程为100~2000米(有效射程为800米),枪机尾部是保险装置。子弹呈双排交错排列的内置式弹仓,使用5发弹夹装填子弹,子弹通过机匣上方压入弹仓,也可以单发装填。

与许多其他的装备一样,随着战争的进行,98K步枪也受到了战时经济的影响,并且越来越严重。为此,工厂陆续采取了一系列简化措施,包括用冲压件和锻件代替原来的铸件和机加工件,以至最后省略某此部件,如通条、刺刀卡笋等。这些简化措施降低了步枪生产所需的时间和成本,简化后的步枪称之为Kar98k战争型(德语为kriegsmodell)。在提供了一千多万枝Kar98k步枪后,毛瑟公司于战争结束前不久的1945年4月停止了98k的生产,从此Kar98k步枪进入了历史,但后来在不同的地区武装冲突中仍被其他国家使用。Kar98k式卡宾枪在二战中并不算是一种性能突出的武器,虽然随着战争进程其质量越来越差,但凭着可靠的枪机和良好的精度,Kar98k成为了一代经典名枪。

MP40冲锋枪

不同角度的MP40冲锋枪,枪托成折叠和打开状态。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为了应对惨烈的堑壕战对猛烈火力的需求,多个国家都开发了冲锋枪这种武器,这其中就包括德国的MP18/I冲锋枪(Maschinnenpistole,简写为MP)。从此以后,冲锋枪这种武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未来的步兵战术。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凡尔赛和约》禁止德国军队装备冲锋枪,但魏玛国防军仍然支持德国制造商秘密研制这种武器,并发展了几种型号的冲锋枪,这些武器都将装备后来的德国国防军。1938年,由埃尔福特(Erfurt)的厄玛公司波索尔德·杰佩尔领导的小组研制的MP38型冲锋枪成功通过测试,这就是后来更为著名的MP40冲锋枪的前身,这两种冲锋枪都将成为二战德国军事行动的代表性武器。MP40冲锋枪射速低,后坐力小且易于控制射击精准度,在人机功效上也设计得恰到好处。MP40型冲锋枪简化了制造工艺,大规模使用冲压件,使其成本大大降低,制造简单而且造价低廉,因此更易于进行大批量生产,MP38/40冲锋枪的总产量达到了100多万支。

MP38/40冲锋枪通常被盟军称为希迈司(Schmeisserc)冲锋枪,而实际上枪械设计师希迈司与这种冲锋枪并没有多少关系。胡戈·希迈司(Hugo Schmeisserc)仅设计了后来的MP41冲锋枪,这种冲锋枪采用了木质枪托,并带有火力选择装置,但这种冲锋枪并不配发给德军部队。

MP40的主要弱点是直型的32发弹匣,弹匣容量过低,还有就是士兵常把弹匣当成了握柄而最终引发供弹问题。最初,MP40只装备空降兵以及步兵部队中的排长和班长。随着战争的进行,德军观察到苏军有整个单位都装备冲锋枪,在与德国人的巷战和近战中,冲锋枪密集的火力也为苏联人提供了一种独特的优势。随着MP40冲锋枪产量的不断扩大,德军开始将之普遍装备基层单位,成为深受作战部队喜爱的武器。尽管其装备比例也在不断地增加,但这种冲锋枪总是优先配发给一线作战部队。在战争后期,德国人甚至为整个突击排全部装备MP40冲锋枪。但由于原材料及劳动力的限制,MP40仍然供不应求。事实上,二战德军中的MP40并不像人们印象中的那样得到广泛使用,但MP40却成为二战德国士兵的象征,令人过目难忘。

折叠枪托的细节。

G43半自动步枪

Gewehr43或Karabiner43(简称为Gew43,Kar43)是二战德国的一种著名的半自动步枪。在入侵苏联后,德国人失望地发现他们需要更强大的火力来对抗苏军巨大的数量优势,因此立即下达了初步命令给两个德国公司——沃尔特和毛瑟公司,要求设计一种装备10发弹匣的军用半自动步枪。最后发展的成果就是毛瑟工厂的半自动步枪型号G41(M)和沃尔特工厂的半自动步枪型号G41(W),二者统称Gewehr41型(简称G41)。但是,因为重量过重等缺陷,G41半自动步枪并不太受士兵的喜欢,最后这种造价150帝国马克的步枪总计只生产了122907支。苏德战争期间,在沃尔特G41(W)步枪的基础上,利用苏联托卡列夫SVT40导气式自动系统改进后,并大量采用了G41(W)步枪的钢质冲压件,用冲压和铸造工艺部件代替了机加工件,大大缩短了枪支的制造工时,终于在短期内成功研制了G43型步枪,并以Gewehr43型号进入部队服役,后于1944年重新命名为Karabiner 43半自动步枪。尽管从其命名上,许多人认为K43步枪就是短型号的G43步枪,但是这不符合这支步枪的实际情况。1944年4月25日,德国改变了半自动步枪的命名方法,将G43重新命名为Karabiner43,简称K43,成为了二战时期德国最好的半自动步枪,总计生产了402713支,造就纳粹德国又一种著名而且性能优良的半自动步枪。

StG44突击步枪

由德国人首创,并由希特勒亲自命名的1944型突击步枪(Sturmgewehr44)简称StG44,是世界轻武器史上的第一支突击步枪,此后在世界上,这种枪型相继遍地开花。这种革命性的新武器使用7.92毫米的“短弹”(Kurzpatrone),这种子弹是德国7.92毫米×57毫米标准步枪弹的缩小版,是在火力与精度之间妥协的新型7.93毫米×33毫米子弹。当时德军经过研究发现,大多数步兵的作战行动发生在400米的距离以内,因此需要比枪机式步枪更强的火力密度的新武器,以提供足够有效的火力压制。

StG44突击步枪一共生产了40多万支,实战证明这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武器,特别是在东线,这种武器可以提供比MP40冲锋枪远得多的射程,比kar98k强大得多的火力密度,其提供的火力就像轻机枪一样,因此广受部队好评。StG44突击步枪的枪口初速是647米/秒,拥有远高于苏联冲锋枪的射程,射速又接近一样,在有效射程内其火力的准确性令人惊喜。即使在全自动状态,枪支也易于控制,可以说,StG44是现代步兵轻武器史上划时代的成就之一!

MG34型通用机枪

相信二战迷们对德国两种最为著名的机枪,MG34型和MG42型机枪都是耳熟能详。作为二战德国的两种主力机枪,这两种机枪在德军中的使用相当普遍,也是德军步兵火力的基干与来源。Maschinengewehr34,简称为MG34轻机枪,被尊称为现代最早的通用机枪,德国人的武器设计思想又一次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德国7.92毫米MG34轻机枪由设计师路易斯·斯坦格(Louis Stange)设计,这位设计师设计过MG13和MG29轻机枪,并在MG29的基础上发展了MG30轻机枪。其设计极为简洁,从枪口到枪托全部采用直线造型。后来,在MG30的基础上发展完成了MG34通用机枪。虽然军方于1934年批准定型装备部队,但直到1936年才开始进行生产。

MG34通用机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的空冷式机枪,作轻机枪使用时,34型两脚架固定在机枪枪管套筒前箍上;做重机枪使用时,机枪安装在轻型Dreibein 34型三脚架或Zwillingsockellafette36型高射双联托架式枪座以及折叠式高射支柱上,也可固定在较重的MG-Lafette34型可调三脚架上。供弹有弹链或鞍形弹鼓两种供弹方式。弹链为开式金属弹链,作轻机枪使用时弹链容弹量为50发;作重机枪使用时用50发弹链彼此联接,容弹量250发;鞍形弹鼓的容弹量为75发,发射7.92毫米×57毫米毛瑟枪弹,射速900发/分种,枪支全重11.42公斤。

这种优秀的机枪早在西班牙内战中便获得了实战检验,并立即获得了部队官兵的普遍喜爱,最终成为了精密德制武器的代表。虽然这种机枪性能一流,但也太过完美了。由于零部件过多而且制造困难,使得造价过高。此外,如果不能很好地保养这种机枪,也容易在恶劣的战斗中发生卡壳和故障的情况。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德国开始寻求改进这种机枪,以使其更容易制造、性能更加出色的方法。MG34机枪的简化版实际上最早在1937年就开始进行测试,包括MG34S和后来的MG34/41,发展的最终结果就是MG42——又一种德国制造的传奇巅峰武器诞生了。MG42采用了大量的钢板冲压件,采用点焊和铆接的方式连接,机加工件被减至最少,其握把与枪托采用的是成型胶木,其他为锻件。除枪管与枪膛等必要的部件,金属和总体处理工艺被减少到最低,现在仍然有许多专家对MG42的结构和性能推崇有加。MG42机枪的理论射速每分钟最低1200发,最高1500发,而机枪射速超过每分钟1000发以后,据说人就无法分辨单个的枪声。盟军士兵对于MG42有着最为刻骨的印象,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种可怕的武器,特别是它的枪声。MG42的射击声不是如同捷克式或者伯朗宁机枪的“哒哒哒”声,而是类似于高速转动的电锯的“嗤嗤嗤”声,也有盟军士兵形容像撕开大片亚麻布的声音。新兵对此还没有什么,盟军的老兵最不愿意听到的就是这种恶魔般的声音,对于他们来说,这个简直就是死神的声音!因为这种特有的声音,盟军士兵称其为“希特勒的拉链”。然而有意思的是,德军自己称其为“希特勒的锯子”、“快速喷雾器”或“淋病注射器”。MG42机枪组通常由三人构成,一名机枪手,一名观察员,一名装弹手。机枪手通常是一名下级军士,这种在战斗中价值极高的武器当然要由富有经验的人操控。MG42机枪在战后的发展完全可以写成一本专著,一些欧洲国家后来直接就把当作为自己军队的制式装备,由此可见其设计是多么的优秀!

手枪

在军用武器中,手枪作为个人自卫武器,其魅力无疑是巨大的,也是一种个人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到了一战时期,自动手枪开始取代左轮手枪,德国军人在那时就表现出了对手枪这种武器的偏爱。早在1900年,自动手枪就以比左轮手枪具有更多的装弹量及更高的射速,而显示出了更强的战斗力。在理论上,手枪只能由军官和军士随身携带,但到了二战时期,德军手枪装备的范围急剧扩大,不仅在前线部队,在后方驻扎部队为了应对袭击及自卫的需要,也纷纷要求配发手枪,只要能搞得到,不少士兵都携带手枪以求自保。而且在第三帝国的各个政治机构,包括警察、纳粹党、内务部队及准军事组织也大量配备了各种手枪。德国军工企业从来就无法满足德军对手枪日益增长的需要,二战德军就装备了大量能搞到的各种各样的手枪,这里仅介绍几种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德国军用手枪。

勃朗宁HP35手枪

手枪的侧视细节,可以看到比利时FN公司的制造标记。

勃朗宁大威力自动手枪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手枪之一,弹匣容弹量达到了13发,差不多是同时代手枪弹容量的两倍,如鲁格和沃尔特手枪。这种手枪由效力于比利时FN公司的美国著名的轻武器设计师约翰·摩西·勃朗宁设计其原型。上世纪20年代初,比利时FN公司应法国陆军的要求,开始设计一种全新的军用手枪,此时的勃朗宁由于成功设计了柯尔特M1911型手枪而声名远播。尽管勃朗宁在M1911的基础上设计新型手枪,但新型手枪还没设计完成,他却于1926年去世。此后,比利时FN公司继续改进和完善其设计,于1935年将这种新手枪最终命名为M1935型手枪。比利时军队成为这种手枪的第一个正式用户,常将这种勃朗宁自动手枪归类为HP35型。 Gf0tw9MTUiXoJjzKLnuGf/duibNNmKu1rCBByNU5nGdka2vKhIz/KTN+gywG+nd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