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 骑士的军魂

古人认为, 主宰着人类肉体的是灵魂。因此, 人们常常将那些能够左右军队的行动, 在军队之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各种思想、学说、宗旨、理论等因素比喻为军魂。

世界上每个地方的军队都有自己的军魂, 它形成了军队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与宗教信仰, 它让每一个军人都明白自己为何而战。

对中世纪的骑士而言, 他们的文化价值观念与天主教的宗教信仰血肉相连。

在这个世界还没有骑士的时候, 就已经有了天主教, 它是基督教的主要流派之一。基督教于公元1世纪初兴起于罗马帝国辖下的巴勒斯坦。根据该教的经典书籍的记载, 上帝之子耶稣曾经在巴勒斯坦宣传创造万物的天主是宇宙唯一的真神等宗教学说, 并认为人需要痛改前非, 死后方可升入天堂。他传道时遭到罗马总督的逮捕, 最后被钉死于十字架上。但教徒们传说他死后三天又复活升天, 未来还要降临人间, 建立“千年王国”。后来, 基督教在罗马帝国中流行, 并被官方承认。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前, 由信徒们组织的宗教团体——教会已经拥有自己的首脑, 称为“教皇”。公元395年, 罗马帝国分裂成各自为政的东西两部分。基督教也随之分裂为两部分, 活动在西罗马帝国的称为“天主教”, 在东罗马帝国的则称“东正教”。

灭亡西罗马帝国的日耳曼部落也信奉基督教。法兰克王国在8世纪中期将包括罗马在内的意大利中部地区交给天主教教皇, 从此世上便多了一个教皇国, 教廷设在梵蒂冈。

法兰克王国对天主教的推广是不遗余力的, 特别是查理大帝, 他为在日耳曼世界普及天主教而呕心沥血, 死后其遗骨摆放在亚琛大教堂里。即使是法兰克王国崩溃后, 天主教徒们也没有失去传教的热情。原法兰克王国的东部逐渐发展成德国, 德国的历任统治者均自认为是查理事业的继承者, 始终没有停止过使用武力向东部推广天主教的政策。他们每征服一处日耳曼异教徒居住的地方, 便在其地建立一座教堂, 并从亚琛拿走一部分查理大帝的遗骨摆放入教堂中, 因而帝国的疆土之内很多教堂里面都在显眼的位置上摆放着查理大帝的遗骨, 作为圣物。

◎ 耶稣受难图

忠于天主教、忠于教皇, 是西欧各阶层的狂热信徒的坚强信念, 骑士也不例外。各个国家的君主都在天主教的宏伟事业之前相形见绌。

那时, 以教皇为首的教会所拥有的宗教权威能与国王的世俗权威并存。它使君主不能从精神上控制附庸, 这是君权不能为所欲为的原因之一(直到16世纪宗教改革之前西欧各国都未能形成政教合一, 这对君主集权的形成是一个重大障碍)。

尽管教会对骑士寄予厚望, 但骑士本质是穷兵黩武之徒。在中世纪封建割据的历史背景之下, 由于缺少正常的税收收入, 一些桀骜不驯的封建主为了在战时能够按时向军队支付粮饷, 故意纵容部下对辖区之内的老百姓进行抢劫, 并把此类强盗行为视作理所当然。

教会针对当时在骑士之间盛行的互相劫掠的私战, 在10世纪前后提出了“上帝的和平”与“上帝的休战”等口号。教士们频繁在公众场合主持和平集会, 谴责伤害平民的行为, 并向各地人民建议在纪念耶稣基督受难的日子里停止一切暴力行为。不过, 很多封建主对这些善意的建议置若罔闻。

教会不屈不挠地利用各种教条来引导及劝诫骑士, 让骑士肩负起维护社会秩序以及为天主教而战的责任。一位德高望重的天主教主教在10世纪公开声称人类应该分为三类, 有的人负责祈祷(指教会人士), 有的人负责战斗(指骑士), 有的人负责生产劳动(指工农)。换言之, 骑士的责任是保护那些手无寸铁的人, 并维护社会秩序。

教会反复宣扬只有信教者才能成为一名众望所归的骑士, 并积极用行动在各种隆重的仪式上推销有利于自身的观点。例如在德国皇帝奥托的盛大加冕礼中, 大主教亲手将一把剑佩带在奥托的身上, 并勉励他要用这把剑消灭基督的敌人。而教会也利用册封新骑士的仪式来坚定受封者的信仰, 帮助他们举行弥撒等宗教活动。教会人士将一把祈祷过的剑授予新骑士时, 也会说一些诸如“双刃剑有两面, 一面用来打击异教徒, 另一面用来保护教会及人民”之类的话。因为天主教是承认咒术与奇迹的, 所以骑士的武器中往往会镶上一些宗教圣徒的遗物(如遗骨、毛发等), 目的是希望这些东西能够保佑自己逢凶化吉。

◎ 乌尔班二世在克勒芒城号召东征

教会认为世俗的骑士应该具备忠诚的品质, 因为骑士对任何人(包括领主)的忠诚归根到底等于对上帝的忠诚。他们还长年累月地告诫骑士们要虔诚、谦逊、保护弱者。这种宣传逐渐深入人心, 这在骑士文学中也有反映, 《罗兰之歌》与《亚瑟王之死》等著名作品中塑造的理想骑士都是虔诚并富有责任感的天主教徒。

天主教会一直努力倡导着教徒之间不要进行战争, 但不反对使用武力对付那些不信教者及异教徒。这使因在西欧开战而饱受非议的骑士有了新的用武之地, 他们可以名正言顺地到东方去大动干戈。1095年, 拜占庭(东罗马帝国)皇帝在西亚兴起的塞尔柱土耳其帝国的威胁之下向教皇乌尔班二世求援。这正中乌尔班二世的下怀。他在克勒芒城召开的宗教大会上向参加会议的宗教人士和西欧各地的领主、骑士、市民发表演说, 号召各阶层人士进行圣战, 组织十字军收复处于土耳其人控制下的宗教圣地——耶路撒冷。

影响东西方历史进程的十字军即将横空出世。英国中世纪史专家赫恩肖教授认为骑士的“鼎盛期其实就是十字军东征时期”。这虽然是一家之言, 但也显示出十字军在骑士发展史中的重要意义。

十字军的主要目标是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位于地中海东部亚、非、欧三洲的枢纽地带。它是上帝之子耶稣死亡、复活与升天的地方, 因而有大量圣迹(包括钉死耶稣的“真十字架”、圣墓、耶稣复活地以及一些教堂、修道院等), 被视为基督教的圣地, 每年都有大量教徒从各地前来朝圣(但耶路撒冷同时也是犹太教与伊斯兰教的圣地, 有哭墙、岩顶穹顶寺、萨赫莱清真寺等宗教遗迹)。

准备东征的十字军, 大多在战袍上绣有十字, 这起源于《圣经》的记载, 据说古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在一次战斗之前看见天空中隐约出现了一个十字架, 以及“有此征兆你将胜利”的字迹, 他在作战中大获全胜之后, 便皈依了基督教。从此以后, 基督徒逐渐流行在武器装备上面刻画一个十字。另外, 很多骑士使用的宝剑都是十字形状的, 方便战时祈祷。

现在, 教皇乌尔班二世将“这是上帝的意愿”这句话定为东征的口号, 他以收复圣地为名, 梦想控制拜占庭的东正教, 借此恢复宗教权威, 还想迫使穆斯林改宗基督教。他也迎合了西欧封建主想到东方夺取土地、穷人想到东方寻找财富的欲望, 因而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积极响应。由此断断续续进行了两百多年的东征, 而骑士在此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君士坦丁大帝

教廷表示凡参与圣战者均可赎罪, 死后升上天堂。这对因过去参加私战而罪恶感强烈的骑士们而言, 吸引力非常之大。大规模的十字军东征先后进行了八次, 主要兵源来自于骑士阶层, 但这并不意味着参战的平民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后来, 在向耶路撒冷进军途中的一些战斗表明, 十字军的骑士如果得到由平民组成的步兵的协助, 就会取得更大的战果。

一些西欧君主也踏上了东征的路程, 其中法国国王路易九世先后参加过第七次和第八次东征, 最后于1270年死于征途, 可谓“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他死后被罗马教廷封为“圣人”, 号称“圣路易”。

前后八次十字军东征中, 战绩最辉煌的是第一次。首次东征发生于1096年。来自法国、意大利、德国的封建贵族带领着由骑士及其扈从们组成的十字军主力, 经过长时间的精心准备, 于1096年秋天在各地区集结完毕, 踌躇满志地踏上东征路程。由各地诸侯组织的十字军于1097年上半年陆续到达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时共有三万人左右(不包括跟随队伍前进的大量朝圣者), 这次东征没有任何一位西欧君主参加, 教皇特使阿德马是军队的名义领袖。十字军在拜占庭军队的协助下渡过了博斯普鲁斯海峡, 穿越安纳托利亚地区, 先后经过连番血战, 在尼西亚、多利勒伊城等地击败了土耳其人, 并进入安条克平原, 其中德国贵族鲍德温在埃德萨伯地区建立了第一个十字军国家, 此举具有历史性的意义。而十字军主力从10月份开始对位于地中海东岸的安条克城进行了长达八个月的围困。在这场漫长的围城战中, 由于粮食短缺的缘故, 大部分参战的拜占庭军队离开西欧十字军退回本国了, 此举导致双方关系出现了裂痕。坚持到底的十字军则于次年的6月2日 , 在安条克城内叛徒的配合下攻陷了安条克城。

◎ 十字军攻占耶路撒冷

在东征期间, 很多十字军日夜祈祷, 将希望寄予上帝。一位参战的农民在安条克城内自称得到了神的启示而发现了深埋于地下的“圣矛”(基督教徒们把任何与耶稣身体接触过的东西都当作“圣物”。当年耶稣被钉于十字架上的时候, 罗马士兵拿着长矛刺入耶稣的身体, 从此这支与耶稣身体接触过的长矛便具有了神性, 成为了“圣矛”)。随军神父们趁机对件事大加渲染, 从而成功激起了十字军的宗教狂热情绪。骑士们仿佛被打了一支强心针, 他们在6月28日与反攻安条克的土耳其部队决战时, 无不信心倍增。战前, 他们集体做完弥撒后, 在一名举着“圣矛”的战士带头之下, 一起涌出城外与土耳其大军进行野战。恰巧这时候, 战场滚滚的硝烟在上升时变成了一些奇形怪状的云朵, 有的基督徒指着云朵高喊着:“上帝派圣徒骑白马来助战了!”十字军顿时勇气倍增, 在宗教热情的鼓舞下无不以一当十, 最终粉碎了土耳其人的包围圈, 迫使剩余的土耳其人撤回摩苏尔。

不断的战乱使瘟疫流行, 教皇特使阿德马在安条克保卫战获胜的一个月后染病身亡。但十字军并未停止军事行动, 不久又攻克了马拉坦要塞, 其后一路经库尔兹、阿尔卡、贝鲁特等城镇, 于1099年6月7日到达了位于地中海旁边的耶路撒冷。

这时, 塞尔柱土耳其因内部矛盾激化而四分五裂。而埃及的法蒂玛王朝早在大半年前已经乘机从土耳其人手中夺走了耶路撒冷的控制权, 并在城内驻扎了四万大军。

◎ 跨越国界征战的十字军

带有狂热宗教情绪的十字军在斋戒之后于6月13日这一天对耶路撒冷发起了试探性攻击, 因未能成功, 遂决定择期再战。7月8日, 十字军临战之前开始进行斋戒并祈祷, 他们在随军神父的带领下绕城巡游。接着, 参战将士从7月10日起持续进行了五天攻城战, 终于, 一名勇敢的骑士经过浴血奋战, 率先登上了城北的城墙。诸军紧随其后纷纷越过城墙, 争先恐后地攻入城内。这些横冲直撞的十字军整整用了两天时间对城内残存的军民进行屠戮。战事结束后, 基督徒们在“圣墓”之前举行了宗教仪式, 此举意味着夺取圣地的行动已经成功, 而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也达到了目的。

十字军将领们将西欧那一套封建制度照搬到西亚地区, 建立了以来自德国的贵族哥德夫雷公爵为首的耶路撒冷王国。而安条克公国与埃德萨公国的封建主也视耶路撒冷王国的首脑为自己的领主。后来, 十字军又与穆斯林作战, 于1109年夺取了的黎波里, 建立了的黎波里公国。至此, 在西亚一共出现了四个十字军国家, 它们和埃及以及土耳其的统治者长期处于敌对状态。

◎ 圣殿骑士团

当时, 为了保护从欧洲前往耶路撒冷朝圣的朝圣者, 从12世纪初起在十字军的领地上出现了僧侣骑士团。僧侣骑士团将骑士与修士合二为一, 加入其中的成员必须具备勇敢、虔诚等品质, 并要宣誓效忠教皇, 同时严格遵守宗教教规, 过着严谨清贫的生活。僧侣骑士团成员由骑士、军士与僧侣组成, 最高首领是直接听命于教皇的大团长, 其下还有团长等职。这些骑士团成员依靠军费供养, 而款项主要来自经商和属地征税, 另外西欧各国封建主也进行了慷慨的捐赠。

僧侣骑士团其实等于跨越国界的“国际主义战士”, 他们为了天主教的事业而进行跨越国界的战争, 几乎等同于进行一次胜负难测的“世界革命”。

最早的僧侣骑士团是由法国骑士于1119年创建的圣殿骑士团(圣殿是指耶路撒冷所罗门宫圣殿), 成员身体披着的白色袍子上绣着红十字作为标志。骑士团拥有封地, 并在内部有明确的分工:由修士负责劳动, 神父负责祈祷, 骑士与军士负责打仗。它很快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集团, 并在巴黎与伦敦均设有总部, 此外在西欧其它地方也设有分支机构。

此外, 比较著名的还有医院骑士团与条顿骑士团。医院骑士团起源于意大利阿玛菲人于11世纪中期在耶路撒冷成立的医疗机构, 最初的目的是帮助那些朝圣的穷人与病人, 后来发展成为一个影响深远的军事宗教组织, 并获得了教廷的承认。其成员身体披着的黑袍上绣着白十字。医院骑士团与圣殿骑士团一样, 经常与十字军国家的将士并肩作战, 并负有守卫要塞的责任。

◎ 欧洲几大主要骑士团及其标志

以德国人为主的条顿骑士团成立于1198年, 其成员身披白袍, 白袍上绣着黑色十字, 并以“我不是送来和平, 而是送来剑”这句源于《圣经》的话标榜自己的所作所为。这个组织在西亚的影响力比不上圣殿骑士团与医院骑士团, 但它的军事活动范围不限于西亚, 而是远及欧洲。它于1225年在教会的支持下用武力镇压了波罗的海地区拒绝信奉基督教的普鲁士人, 后来干脆在那里成立了史无前例的普鲁士骑士团国家, 这个国家分有二十多个行省, 由骑士团团长及总管等行政官员管理。

◎ 医院骑士团成员 N5vMQNiEpRRC998gfw1IZYsLD6TWbtnIhbO6yGaD61S5Q1nlG0lZg5htLuT4R6c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