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溪山地区,位于广治省向化县,面积32平方千米,西邻老挝边界,东靠长山山脉余脉。著名的9号公路穿寮保,进入溪山地区。这里山高林密,森林覆盖率达90%,栖息着几十种野生动物,著名的印支虎也活跃在其中。在越南战争前,溪山地区除了法国传教士和法国殖民机构在向化县建立的简易教堂和乡公所外,当地居民多过着刀耕火种、自然经济的原始生活,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弹丸之地。可就是这个无名之地,在1968年却因一场大战一跃成为世界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甚至成为美国总统约翰逊关注的焦点。那么这场大战的缘由是什么呢?战争双方为什么要在这个弹丸之地演绎出堪称越战转折点的会战呢?会战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这一切还要从1954年说起。

昔日的溪山机场,现今安静祥和,早已没有了战争的硝烟。

1954年,对印度支那半岛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越南在奠边府和安溪战役获胜后,法国被迫签署了《日内瓦停战协定》,越南以北纬17°为临时分界线,划分成了南北两越。

北方,以胡志明领导的越南劳动党成立了越南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国,又称“北越”。南方,以吴庭艳领导的天主教派掌权,在美国庇护下成立了越南共和国,又称“南越”。南北两越从建国之初就相互敌视。

吴庭艳一上台,就依靠美国展开的心理宣传战,从越南北方煽动88.7万人南下(其中天主教民76.4万人,包括568名领牧和4名监牧),结合在南方的约百万天主教民,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政治民众基础。

在解决了政治民众基础后,吴庭艳又着手建立国家军队。在美国的帮助下,以保大政府军为核心,加上法国远征军编制内的越南籍将士,吴庭艳锐意组建了一支绝对“忠诚”于南越的国家军队,简称南越国军。为了明确建军目的,美国军事训练顾问团给南越国军提出的指导思想是: “摆脱对法国的依赖,坚定肃共。” 很显然,南越国军的建军目的就是铲除越南人民军留在南方潜伏的军政干部与战士,把越南南方建成坚定反共的东南亚“自由国家”楷模。

在美国的大力援助下,南越国军于1956年6月初步完成了军队建设。

陆军:拥有4个野战师团、2个轻战师团、13个地方团、5个教派团、1个伞兵团。炮兵由7个营又9个连组成,机械部队由5个团组成,工兵6个营又14个连,运输兵12个连。

空军:100架作战飞机,含训练在内共132架。基地设在岘港、芙拜、芽庄、新山一机场,拥有喷气式F84、F86等机种,运输机主要是达科塔运输机。

海军:2个海军陆战营,1个海军别击连,121艘内河巡逻艇,25艘濒海舰艇,95艘小型登陆艇。海军分成4个军区。

保安军兵力6万人,每个郡由1个连驻守,省会由2个连驻守。

民卫和民事防卫力量相当于我国原先的连乡保甲武装,共有1.2万人,每个民卫队兵力20-25人不等,主要装备栓动步枪和手榴弹。

公安和警察也是从省到郡、坊、乡和村之间活动的南越准军事武装。其中,西贡市区共有1万名警察、公安。截至1956年,越南南方的公安警察密度就达到了每1000人就有1名公安警察的密度。

武装力量建立的同时,吴庭艳还把目光瞄准了宗教势力。在当时的越南南方,和好教、高台教和平川派是最大的武装教派团体,总兵力达14万,仅次于南越国军,是越南南方第二大武装力量,各大教派拥兵自重,对吴庭艳政权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国军建设工作还没完成,吴庭艳就决心对教派武装宣战。

1955年3月29日,吴庭艳以精锐的伞兵部队向把持着西贡市堤岸区的平川派发起总攻击。南越国军凭借强大的战斗力,加上平川派掌握的警察力量临阵倒戈,很快攻克了平川派的两大根据地之一的堤岸区。为了彻底剿灭平川派,吴庭艳命手下得力干将杨文明少将率部于9月21日进攻平川派第二大根据地——朗萨区,除了七门营逃进同塔梅根据地,在潜伏在南方的越南人民军干部的指导和教育下,逐渐成为越南南方解放军火种外,平川派主力全部被歼。

南越总统吴庭艳。

平川派剿灭战斗的胜利,让吴庭艳信心大增。他马上调转枪口,对和好教发起了丁先皇战役。指挥这次战役的又是日后闻名南越的杨文明少将。杨少将攻势十分猛烈,和好教抵挡不住,很快也被击溃。据南越国军联合参谋本部统计,丁先皇战役中,南越国军战死241人,负伤757人,失踪20人,击毙和好教2600多人,击溃2万人,活捉4000人,基本荡平了和好教武装。

解决了平川派与和好教,吴庭艳采取分化瓦解政策,基本铲除了高台教主力。三大教派武装的铲平,让吴庭艳底气和信心爆棚。接下来,为了实现所谓的 “自由、民主”的国家,他提出了三大国策——“驱法、流放和灭共”。简单地说,就是驱赶法国殖民者,废黜保大,消灭潜伏在南方的越南人民军军政干部和战士。

吴庭艳宣布,要和法国切断一切往来关系,从根本上铲除殖民主义留在越南南方的痕迹。他采取的措施包括宣布完全脱离法兰西联邦,撤出法国远征军和所有的法国殖民统治机构,同时坚决消灭法国在越南南方的代理人。通过“驱法”,吴庭艳把自己伪装成了一个所谓的爱国、救国、抗战和完全独立自主的国家政权的领导人,俨然以正统名义在越南南方自居。

接着,吴庭艳宣布流放保大这个末代封建帝王,把自己伪装成为一个自由、民主、反封建的“民主国家”的总统。

第三个,也是引起越战的根本原因——吴庭艳的“灭共”国策。“灭共”政策,从南越建国开始,“灭共”就成为南越的首要“任务”。吴庭艳在完成了驱法和流放之后,迫不及待地开始了他的“灭共”之旅。

为了实现“灭共”的国策,吴庭艳成立了“肃共人民指导委员会”( Hội đồng nhân dân chđạo tố cô ),由他亲自挂帅任会长,通信部、公安部和国防部牵头。这个委员会的任务是“指导”越南南方各省、市、县、乡进行“肃共”。拿吴庭艳的话来说,就是越南南方要做到“见共基层必灭,见共干部必肃”,让南越全体国家公务员都要投入到“轰轰烈烈”的“灭共肃共”行动中,彻底实现“肃共、灭共”国策。

在吴庭艳的指示下,越南南方到处都是白色恐怖。南越使用国军、警察做为开路先锋,不断对抗法根据地进行扫荡和平定。他们走遍大街小巷,深入乡村,到处击毙和逮捕越共干部,武力掩护和支援南越的各个“肃共”工作队在抗法根据地建立南越基层政权。他们采取的政策是由外向内,再由内向外反复进行多轮扫荡和梳理,不仅在各个村屯建立政权,还反复布下大量眼线和探子,多层全方位密切监控群众,抓捕越共干部。

在残酷的甄别和扫荡下,潜伏在南方的越南人民军军政干部损失惨重。根据越方统计,截至1958年底,美吴集团就杀害了6.8万多名劳动党员和干部(平均每5名党员和干部中就有3人被捕,1人被杀害),革命群众被捕监禁者不计其数,拷打致伤68万人,各地党员损失情况不一,具体如下:

在广治省,越南人民军北撤集结的时候,留下了8400名党员潜伏,党支部约100个。可到1957年初,广治省平原地区只剩7个党支部和106名党员(含71名在各县进行游击活动的党员),在山区只剩70名党员,其中甘露县和海朗县党支部全灭。

在第5联区(1965年改名为第五军区),截至1957年,70%的乡党员、60%的县党员和40%的省委党员被捕入狱或是被杀害。许多县、乡完全失去了干部领导。其中,广南—岘港的党部在1954年8月统计时还有3.5万名党员,可到1958年底却只剩不到100名党员还在各县活动。至1958年底,整个第5联区各省一共才有10个党支部。许多县内的党组织已销声匿迹。

在南部平原(也就是日后著名的B2阵线),1954年8月南部中区共有1.2万名党员干部,到1959年只剩2000人。在美荻省, 1957年10月—1958年5月,美吴集团杀害或逮捕了3000多名干部、党员、农会成员和革命群众。到1959年底,在美荻省,领导力量只剩9个支部(周城7个,吉碑2个),18个乡只剩1-2名党员,31个村还有农会。基层党员只剩92名,省县党员200多人。还有500多名党员在周围游走活动。

南越副总统杨文明(右)。

在南部西区,诸如芹宜、永隆、茶永等省,美吴集团通过绥靖清剿、设屯和控诉,逮捕了51590名党员干部和革命群众,其中杀害了12270名党员干部。

在南部东区,鹅邑、新平和霍门等县的党部遭到美吴集团多次“清洗”,特别是霍门县,1954年还有100名党员,到1958年只剩1名,在鹅邑和新平的党员也从1000人锐减到8人。嘉定省还在活动的唯一一个党支部只剩下新富乡。土龙木省党部从1954年的1270名党员锐减到1956年的260名,许多支部只有3位党员,更多的乡支部绝迹。整个南部平原的党员数量从1954年的6万锐减到1959年的5000人。

吴庭艳的外交部长陈文度狂妄地宣称: “我们百分之百地铲除了共区。”

如果继续坐视吴庭艳政府执行“灭共”政策,彻底铲除潜伏在南方的最后一点火种的话,那么北越再想统一国家也就很困难了。在这种情况下,越南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国做出了一个影响印度支那格局20年的决定——开辟长山公路(即“胡志明小道”),正式掀开了越战的序幕。 MkI3SqY2Ow8iJ9YWh47f3Xl4QluvbWOiQDq7kbOrtKrYRcU9VJJnan5b90tojB5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