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大象与古代战争

作者:阿方索

说起大象,与现代人们的生活比较遥远了。可是在古代,大象与人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特别是需要拿着刀、枪、剑、戟以及弓箭等冷兵器在原野上作战的古代战争中。既能冲锋陷阵,又能运输物资的大象,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工具,在战争中有着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

一 象与人类文明的接触和融合

今天,大象与人类的关系似乎不大,说起大象,大部分人会想到在动物园的象房与围栏,最多也就是南亚、非洲等地的动物保护地和野生动物园。然而,如果我们能乘坐时光列车,穿越时空,回到古代的话,就会看到另一种景象。大象其实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食物,大象是人类食谱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玩物,大象是人类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可以说,在人类的历史上,大象深深地融入了人类的生活,成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

在人类还没有诞生的新生代,地球上曾生活着上百种大象。其中,有很多为人熟知的种类,比如令孩子们好奇的披着浓重毛发的猛犸象。然而,渡过第四纪大冰期存活到今天的,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种类。亚洲象(Elephas maximus),是生活在印度、孟加拉国乃至婆罗洲的大象。而非洲象(loxodonta africanna)则生活在非洲大陆,由于不同生活环境导致的分化,非洲象又常被分为非洲森林象(Loxodonta cyclotis)和非洲草原象(Loxodonta africana)。

无论是非洲象,还是亚洲象,它们与人类的早期接触,都是作为食物出现的。尽管这样说有些残忍,可是,想象当时的情景:那些在山洞、披着兽皮、随时都有可能被饥饿夺去生命的原始人,把大象这种巨型肉库似的动物作为食物,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罗斯尼的《夺火记》曾这样描述:“原始人虽然惊叹于猛犸象巨大的身材,但在残酷的自然环境中不得不以它们为食。”在中国的菜谱上,象鼻肉是三道著名菜肴之一,象腿肉也被人们描述为类似小猪肉的佳肴。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从狩猎采集过渡到农耕文明后,大象作为食物的作用减少了。可大象那长长的、洁白的牙齿,又成为人们出于审美需要而追逐的对象,进而成为重要的国际贸易商品,在人类的文明交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大航海时代,欧洲的冒险家、殖民者乃至人贩子都把象牙作为重要的掠夺物。非洲的科迪特瓦,以前就被称为象牙海岸,那些沾满无情屠杀鲜血与和残忍抢劫泪水的象牙,从这里走向了世界,为填充资本原始积累的金库,为欧洲走向现代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古代中国,象牙作为上层社会的玩物,也有贸易方面的记载。《诸蕃志》记载:“牙出大食及占城,真腊二国。大食诸国唯麻啰抹最多。”宋《会要辑稿·蕃夷四之九三》记载了绍兴元年,提举光南路市舶司张书言上言,契堪大食使蒲亚里所进大象牙二百零九株,见收管广州市舶司,象牙各系五十七斤以上,依例每斤估钱二贯六百文,约用本钱五万余贯……这些象牙,不用说都成为上层官僚、贵族,特别是皇家把玩的物品了。为得到它们,不知要耗费多少百姓的血汗。

当然,人对大象也不全是屠杀,也有和平相处的一面。在中国古代的记载中,象是宫廷礼仪的一部分。明清两代,从东南亚进贡的大象,就是皇家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万历年间,明朝皇帝曾展示过60头大象,这些大象都披金戴银。此外,乾隆皇帝也拥有60头大象和象车。今天,在印度、泰国等地区,大象作为运输工具,还在为人类运输物资。

◎ 披金戴银的大象

◎ 这枚古钱币描绘了摩耶梦象的场景。

大象还是一些国家的重要图腾。在印度,象头神迦尼色是文艺之神,佛教里也有摩耶梦象的传说;近代的泰国国旗上曾绘有白象图案,现今国旗上的白色图案也有白象的含义。科特迪瓦的国徽上也有大象的形象。

总之,古代大象与人的关系,除和谐的一面外,更多的是大象在为人类牺牲、奉献,不知有多少大象为人类的享受丢了性命。然而,大象最直接、最明显的牺牲是在战场上。作为战争工具,大象被迫投入人类血与火的杀戮,成为战争记忆中难以忘记的一页。

◎ 战争中,大象可用来摧毁防守方的设施。

二 中国古代的象战

古代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比力量的过程,将力量巨大的大象投入战场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荀子说“君子,善假物”,在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使用大象是很早就有的事情。随着历史的发展,在战争中,特别是发生在南方的战争,时时能看到大象的影子。

说起中国古代战争中的动物,人们似乎很容易就想起了马,无论是夏商周时的车战,还是汉代以后的骑兵,大家熟悉的只有战马,很少想到大象。其实,中国古时大象的分布远比现在广泛,用于战争的也不少。殷墟甲骨文里,就有获象的记载。中国腹地的河南,简称“豫”,有学者分析,“豫”字很可能是“邑”、“象”两字的合体,因而河南很可能是古代中原的产象地。大象这种容易被人驯服,有着巨大力量的动物,被投入战场就顺理成章了。《吕氏春秋》曾记载,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商朝著名女将妇好的墓里就出土了大量象牙制品,传说妇好也曾带领象军作战。妇好的故事有待进一步考证,但殷墟出土的大量象牙、象骨制品表明,有专门豢养大象的奴隶。至少说明,上古时代中原就存在大象参加人类战争的可能性。

到中国南北朝时,大象参战的记载就明确了。南朝刘宋年间,曾抒发壮志、愿乘风破万里浪的宗悫,就曾在与林邑 的大战中,遭到了林邑军队大象部队的袭击。当时林邑王召集了全国的兵力组织抵抗,并准备了几百头披甲大象,进入战场冲锋陷阵。刘宋军队的士兵抵抗不了巨象的冲击,纷纷后退。面对这庞大的象阵,聪明的宗悫想到,狮子是百兽之王,可以慑服大象。于是,他命人制作了很多假狮子投入战场。面对张牙舞爪的假狮子,分辨不出真假的大象受到了惊吓,纷纷后退,并带动士兵溃逃。刘宋军大胜。

◎ 妇好墓里的象尊

◎ 古人在战争中使用大象的场景

五代十国时,南汉国也盛产大象。在吴兰修撰写的《南汉金石志》中,南汉曾因为野象糟蹋庄稼而修了镇象塔。此外,为抵御北方强大宋朝所带来的军事威胁,南汉还把大象组成战象部队:在象身上装备精密的铁甲,以牛皮为内衬,并用锁子甲护住大象的长鼻子,再在长牙上装备钢制矛尖,象背上安装巨大的塔楼。这支部队,可以算南汉的一支特种部队。而率领这支部队的则是南汉的大将吴珣,他也因此被封为巨象指挥使。然而,这种看似巨无霸的大家伙,在实战中表现却并不出色。公元970年,宋朝大将潘美率兵进攻南汉,在大型三弓床弩所发出火箭的打击下,战象纷纷乱了阵脚。由于怕火等缺点难以克服,战象回头冲向自己部队,致使南汉这次战役大败。

可见,大象在战争中有重要的作用。但大象同战马一样,只是工具,在战争中不可能起决定性作用。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是人,是操作这些工具的人。无论是林邑军,还是南汉军,都一味指望大象,把大象当作胜利的保障,在对手有针对性的准备下,失败是难以避免的。

尽管有不少失败的例子,但把大象投入战场的事情还在继续。明史曾记载,南明小朝廷的“战神”李定国在桂林战役中,就利用象兵打败过孔有德。《广扬杂记》也曾记载:“吴三桂之来湖南有象军焉,有四十五双,曾一用之。故长沙人多曾见之。”而中国境内的最后一次象战,则发生在1681年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在云南对抗满清的战役中。最后,吴世璠失败了,中国境内使用大象作战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过。这不仅是因为现代战争的发展脚步很快,大象的作用大大减低了,还因为随着气候、环境的变化,大象在中国境内的数量日渐减少,几乎绝迹。大象不见了踪影,也就谈不上作战了。

三 印度战争中的大象

在印度这个布满森林,潮湿、高热的南亚次大陆国家中,大象是最重要的动物之一。使用大象作战,一直是他们的习惯和特长,大象一直伴随着战争,直到近代,大象还在直接或间接为战争服务,从印度能看到各种各样的象战。

◎ 一头被驯养的大象

与中国相邻,唐僧取经到过的“西天”——古称“天竺”的印度,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气温高、森林多,战马不多见。而南亚次大陆的土地,盛产亚洲象,大象在印度的历史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著名的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就有过驯服大象的故事。释迦牟尼穿过王舍城(今拉杰吉尔)时,一头凶猛的公象向他冲来。然而,大象却被释迦牟尼的精神威力征服,随后屈膝拜倒。这虽然是传说,但大象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都有象兵作战的记载。当时,士兵有四个兵种:骑兵、步兵、战车兵和象兵。

孔雀王朝重要的开国大臣考底利耶,著有重要作品《政事论》,在这部书中,他曾用一整节的篇幅来讨论大象。他认为,大象在野战中有重要的作用,并且是摧毁防御工事的重要武器。他还提出,国王在战争中的胜利主要取决于大象。《政事论》第二章写道,任何猎杀大象的人都要被判处死刑。因此,在孔雀帝国鼎盛期,印度拥有9000头大象的庞大象军。而在训练战象方面,他又归纳了运用旗帜训练等七条法则,训练大象因此成为一门独特的技术。这种独特的训练方法有一些基本法则,比如挑选战象一定要挑选公象,因为公象才具有强大的战斗力。另外,由于象的生长周期很长,所以即便是需要花费很大力气去野外捕捉成年大象,也比成代地驯养大象更为经济。考底利耶虽然把大象看得过于重要,有武器论的味道,但这也说明了大象在古代印度有着何等重要的地位,在战场上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家喻户晓的唐僧留下的千古名著《大唐西域记》里,这些战争方法依然被保留。

◎ 可以从浮雕上看出孔雀帝国的兵种排列

孔雀王朝瓦解后,印度长时间处于分裂状态,但不管是德里苏丹和莫卧儿这样较大的帝国,还是一些较小的邦国,战象总是军队中不可缺少的武器。中世纪时,印度象背上的塔楼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全身披甲的士兵,而且出于指挥大象的需要,象兵必须赤脚。这些战象全身披有厚厚的铠甲,但眼睛的防护似乎成为难题。因此,阿克巴发明了一个巧妙的办法:在战象的铠甲旁边连一块巨大的帆布,当敌人靠近战象的时候,就把帆布放下来。

1389年,帖木儿对印度发动袭击,面对德里苏丹的战象部队,帖木儿在骆驼上捆绑了燃烧着的干草,以使战象受到惊吓,从而取得胜利。帖木儿进入印度后,除了大肆劫掠金银财宝外,还带走了32头大象,而这些大象,在将来对抗奥斯曼的安卡拉战役中发挥了重大作用。1525年,当巴卑尔沿着祖先的道路去征服印度的时候,遇到了德里苏丹1000头大象的袭击。第一次帕尼帕特战争,巴卑尔凭借战壕和城堡的坚固防御以及火炮的巨大优势,最后得以成功。巴卑尔死后,莫卧儿被暂时赶出印度,经历了诸多变故后,阿克巴和喜穆发生了第二次帕尼帕特战争,阿克巴依然凭借弓箭和火炮的有利发挥,击败了喜穆所带领的战象部队。

亚历山大大帝在位期间,印度国王拥有的部队

◎ 战象在莫卧儿帝国的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战象在印度的使用一直持续到19世纪,二战时,大象依然是运输物资的工具。对大象的使用在印度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有着悠久的传统。在战争中,使用大象也是各有高招。但归根结底,要因时因事,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措施。特别是要不断探索,敢于出新,才能取胜。阿克巴的发明、帖木儿的骆驼干草点火战术就说明了这一点。

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取胜之道,也不会有永远管用的保险措施,真正的取胜方法,是变,是创新,这从印度人使用大象作战的历程中就可以看出。

◎ 给大象加帆布的方法,可以有效地保护大象。

四 亚历山大征战中的大象

从印度再往西,在古代西方世界,西亚、中东、地中海,甚至在不列颠尼亚和日耳曼尼亚,也有军队使用大象的记载。据记载,古埃及在公元前3500年就有饲养过大象。在以后的岁月中,养象、用象的记载时有出现。在战争频繁的地中海沿岸军事强国,如古希腊、古罗马、波斯,大象是经常出现的。被恩格斯称为古代最伟大的军事将领、古希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征战过程中,常常有大象出现在战场上。

公元前334年春,亚历山大远征波斯。波斯人准备了几十头大象,但这些大象还没来得及成为武器,便在营帐里被亚历山大俘获了。不过,亚历山大并没有把大象投入战争,而仅是将它们作为运输工具。

公元前327年,征服波斯帝国后,亚历山大到了希达斯皮斯河,要进攻印度。而印度波鲁斯国王也准备把3万名步兵、200头巨象投入战场。为了更好地隐蔽,这200头战象都被涂上了与周围环境一样的颜料。在河那边的马其顿军队,没有发现这些大象。如果波鲁斯国王遇到的是一般对手,200头隐藏起来的大象,可能会发挥巨大作用,甚至改变战役的胜负。可惜,他遇到的是亚历山大——一个能克服各种困难、冲破所有障碍的千古名将,他和大象的悲剧注定了。

尽管亚历山大发现这些大象的时候,被吓了一跳,但久经沙场的他,还是很快想出了对策。马其顿军队选择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里,渡过希达斯皮斯河开始进攻。在这样的夜晚,波鲁斯无法看清马其顿的兵力部署,只好派他的儿子率2000名骑兵和120辆战车前去迎敌。波鲁斯国王没有搞清楚的是,这次渡河的是亚历山大亲率的马其顿主力。一渡过河,马其顿弓箭手就迅速向战车射箭;同时,骑兵也开始进攻,波鲁斯的儿子死在阵中。当波鲁斯知道亚历山大主力已经渡河后,只好在一块开阔地布阵迎击。印度人的战线从南到北至少有2英里,骑兵布置在两侧,步兵和战象混搭在中央。马克姆恩描述说:“印度人拥有大量的枪兵和弓箭手,还有许多大象,那些大象由于身上涂着油彩而格外显眼,象兵中的队长插着旗帜。他们的前面有大量画着油彩的战车兵,带着头巾或光头的斧兵、骑兵和锤兵。”十分之一战象身上都有战鼓和战旗。大多数战象背有塔楼,波鲁斯也骑在大象上指挥战斗,这样的军队声势浩大,如果发挥得当,取胜是预料中的事情。

但波鲁斯不是亚历山大,他排兵布阵的方式有着致命的缺陷。根据阿利安的记载,200头战象被布置在1000名步兵中间,步兵布在战象四周,这也是典型的古代印度布阵方法。可是与亚历山大这样的高手相比,波鲁斯显然落了下风。马其顿的步兵和骑兵分别从两翼向印度人进攻,印度骑兵根本不是久经沙场的希腊骑兵的对手,陷入一片混乱。而在这时,隐藏在森林里的亚历山大的另一支骑兵——科恩的骑兵部队又突然杀了出来。波鲁斯连忙派出战象部队。由于考虑到马匹可能害怕大象,亚历山大决定令骑兵后退,让马其顿步兵来解决这些大家伙。从未接触过象战的马其顿士兵受到了一些损失,但损失最大的是被无数标枪、箭雨和长矛所围攻的大象。由于印度骑兵被挤压,战象只能在一个狭窄的攻击面上进攻,威力无法发挥出来,无法抵御希腊步兵的袭击。随着战役的进行,受伤的象群遭到惊吓,开始后退,因象蹄的践踏,印度步兵尸横遍野,波鲁斯因此遭到惨重的失败。

波鲁斯就这样失败了。他的失败,不在于巨象,而在于他错误地使用了大象。他没有看清对手,也没有看清大象的弱点。他只知道大象有强大的冲击力,没有预料到大象会后退,也没有采取措施消除大象缺点可能带来的隐患,更没有始终保持对大象的控制,占领主动权。因此,他失败了。

◎ 希达斯皮斯河战役图

饱受士兵思乡病困扰和南亚次大陆气候折磨的亚历山大,最终离开了印度。当他离开的时候,对战象做了这样的评价:“即使我有很多这样的武器,我也不会用它们,做它们的战友比做它们的敌人还要危险。”

五 伊普苏斯战役

伊普苏斯战役,是西方世界一场著名的战役,决定了亚历山大以后帝国分裂的命运,此外,人们也从中清楚地看到了大象起到的重要作用。战争的每一方都日益重视大象,研究大象、使用大象、应对大象,成为战争的重要功课。

尽管大象在亚历山大的征服战中,起到的是负面作用,没有给使用者带来好运,但大象在伊普苏斯战役中发挥的却是积极作用。

亚历山大死后,他的帝国很快就四分五裂——东部的省份被塞琉古所控制,西部又分裂成几个国家,其中占有最大优势的是安提柯。而在南方,埃及的托勒密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塞琉古也曾经远征印度。但与亚历山大不同的是,他遇到了真正的对手——孔雀王朝开国之君旃陀罗笈多(意思为月护王)。而且,当时的世界时局要比亚历山大时代复杂得多——西方正在进行瓜分亚历山大帝国的狂潮。这使得塞琉古不能继续在印度制造事端了。于是,他割让了东部的几个省份,并把女儿嫁给旃陀罗笈多。作为报答,旃陀罗笈多给了他500头战象。就是这些战象,在后来继承人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伊普苏斯战役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公元前306年,安提柯一世自立为马其顿国王,率军进入小亚细亚,企图统一亚历山大帝国。但是,塞硫古和埃及的托勒密、马其顿的卡山德、色雷斯的利西马科斯联合了起来。公元前301年,塞硫古和利西马科斯率联军3万人,与安提柯和德米特里率领的兵力大体相当的马其顿军队,在伊普苏斯进行了一场决定命运的大会战。

为了赢得会战,双方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大象被作为秘密武器,卡山德在马其顿,托勒密在埃及,塞琉古在波斯,都拥有数量不等的战象部队。而安提柯,也在伊普苏斯战役中,投入了75头战象。开战前,塞琉古调了100头战象给卡山德,卡山德把这些战象全部布置在了中心区域,位于方阵步兵的前面。安提柯也把自己的战象放在步兵的前面。而塞琉古则把自己的300头战象布置在步兵的后面,作为预备队。

◎ 旃陀罗笈多雕像

战役打响后,安提柯的儿子德米特里在右翼指挥安提柯的重骑兵。“初生牛犊不怕虎”,德米特里年轻好胜,带着骑兵迅速攻击位于侧翼的雷西马克的步兵部队。塞琉古的左翼动摇了,德米特里趁势攻入塞琉古的步兵阵中,塞琉古形势危急。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塞琉古派出了蓄势已久的300头战象,进行回击。德米特里的骑兵无法突破象阵,只能在其中纠缠。中部安提柯的75头战象也与卡山德的100头战象以及雷西马克的步兵部队发生了混战。

◎ 伊普苏斯会战的战场形势
(红色为联军,蓝色为安提柯军)

历史学家普鲁塔克描绘了这次战役的激烈状态。在正面的对抗中,安提柯的军队渐渐落了下风。塞琉古看准时机,派了一队骑兵攻击安提柯的侧翼。而此时,安提柯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德米特里身上,就在安提柯的军队处于崩溃边缘的时候,他还在说,德米特里会来救我的。但遗憾的是,德米特里在象阵中根本无法脱身。最终,安提柯被一名标枪手射中,由于他没有穿铠甲,所以身死沙场,他的帝国也分裂了。他们唯一的收获是,德米特里的妻弟,曾参加过伊普苏斯战役的伊庇鲁斯王子皮洛士,成为第一个在欧洲使用战象的人。

亚历山大能战胜大象,而安提柯之所以败于战象,关键是他们对象阵的不同使用。亚历山大以人对象,利用人随机应变,适应不同作战对象的能力。而安提柯却是战马对大象,肯定会是块头大、更有力量、更凶狠的一方占优势。总而言之,使用大象作战,选择正确的时机、正确的对手是首要的。

◎ 安提柯与塞琉古进行的混战

◎ 德米特里被围困在象阵中

六 古罗马与皮洛士斗法中的大象

当古代地中海的东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继业者战争的时候,中部的亚平宁半岛,后起之秀的罗马和意大利南部雇佣的皮洛士展开了激战。皮洛士依靠战象部队两次打败罗马,留给了我们“皮洛士式的胜利”这样有名的谚语。

亚历山大帝国的后期,随着古希腊的衰落,在帝国西部,一个新的、充满生机的国家崛起了。这就是后来把地中海变为自己内湖的新霸主——罗马。罗马伟大的征战也与大象发生了有趣的联系。

罗马统一了意大利北部后,便开始向意大利半岛南部的希腊城邦伸出了巨爪。处于分裂状态的希腊城邦无法抵挡强大的罗马军队,于是决定雇佣皮洛士进行抵抗。作为小国伊庇鲁斯的王子,“战略之神”汉尼拔的老师,皮洛士决定担起这一重任,接受南意大利城市他林敦,通过打败罗马的业绩证实了自己的能力,建立起一个类似亚历山大似的新帝国。

公元前280年,皮洛士带着2.5万名士兵和19头大象正式在他林敦登陆,挥师奔赴战场。为了迎击皮洛士,罗马首先派了4个军团。两军在赫拉克利亚相遇了,皮洛士的主力是马其顿方阵,他本人带领重骑兵在左翼。开战之初,他确信严密、整齐,打过无数硬仗的马其顿方阵能赢得战争的胜利。但是,罗马人的骑兵也不是吃素的,他们英勇的冲杀,把希腊军队逼得向后退去。就在这关键时刻,皮洛士把他隐藏的预备战象派了出来。尽管罗马的军队很勇敢,但他们的战马从未见过战象,一与战象相遇,便吓得掉头狂奔。皮洛士趁机挥军掩杀,大败罗马军,抢占了罗马军营地。据说,在双方第一次会战中,罗马死伤7000人、被俘2000人,是他们近几十年作战中最大的一次失败。

紧接着,在第二年的奥斯库伦战役中,罗马人集结了7万人的军队,还配备了300辆装着炭火的简易战车,发誓要打败皮洛士。战争开始时,罗马军队占据了有利的地形,皮洛士的部队无法发挥,但后来,机智的皮洛士把罗马人引入平原,战车被希腊轻步兵损毁。战象再次发挥了威力。此役皮洛士再次胜利,6000名罗马士兵被杀死,但皮洛士也付出了损失3500名希腊精锐步兵的代价。战后,皮洛士说:“如果再进行一次这样的胜利,我就会被毁灭。”

◎ 皮洛士的战象给了罗马人巨大打击

世界各地象战发生起止时间

公元前275年,皮洛士和罗马军队在贝内温图再次进行决战。与前两次对抗罗马所取的胜利战役一样,皮洛士再次使用了战象,并且使用战象攻击了罗马军队的一翼。但这次有备而来的罗马人拿出了对抗战象的秘密武器——火猪。这种猪被涂满油脂,作战时尾巴会被点燃。浑身燃烧着的火猪,开始在大象之间乱窜。大象遭到惊吓后,开始发疯似的回头逃跑,结果践踏了很多自己的部队,战场的形势一下子发生了逆转。与此同时,罗马军队开始向战象投掷标枪。雨点般的标枪也使战象更为疯狂。这样,希腊人的战线被自己的战象所突破,罗马军队随之而来。此役,皮洛士大败,只剩下8000人的军队逃回伊庇鲁斯。随后,皮洛士被卷入和斯巴达的冲突,在进攻阿哥斯城时战死。罗马人在皮洛士撤离后,很快占领整个亚平宁半岛。

纵观罗马与皮洛士的战斗,特别是在对付大象方面的成败得失,可以看出罗马人的特点。尽管第一次战役,罗马军队由于只装备了短剑等武器不足以战胜大象,第二次因地形等原因也没能取胜,但顽强的罗马人具有百折不挠的毅力,哪怕是连续失败,也不低头,也敢再战。特别是他们善于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能从失败中找到制胜的法宝,能在迷途中找到走向成功的道路。这也是罗马人能建立不朽帝国,把地中海变成自己内湖的重要原因。

七 迦太基人与象战

迦太基人得知大象的力量后,也使用了大象。但是,他们并不精通大象。商人的本性使他们想用金钱解决一切问题,也包括象战。然而,金钱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迦太基和他们的大象一起在地中海的沿岸失利了,留给了后世人永远的感叹和思索。

在罗马人崛起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一个重要的敌国,这就是使用大象的迦太基。迦太基是位于北非的腓尼基人建立的殖民国家,拥有大量的北非象。这种北非象,与上述国家使用的大象不同,是非洲森林象的亚种,要比他们的草原兄弟体型小得多,甚至还没有亚洲象高大。但这些大象在战场上发挥的作用却不可低估。

迦太基是一个高度商业化的城市,由于扼守交通要道,迦太基人惯于经商,对军事则不看重,所以迦太基除了有一支数量庞大的海军外(该海军在迦太基对抗皮洛士时就发挥了作用),主要是雇佣兵,其中包括从努米底亚雇佣的骑兵和战象。皮洛士离开西西里后,罗马人很快南下与迦太基进行争霸战争。两国之间的第一次布匿战争在公元前264年爆发。两年后,罗马率领军队进攻迦太基在西西里的城市阿格里根谭。当时,这个城市里面拥有5万名步兵、6000名骑兵和60头战象。但迦太基将军并不会使用这种武器,他把战象布置在步兵的后面。罗马人突破了迦太基步兵的第一层防线后,象阵就陷入混乱状态,罗马人很快取得胜利,成功占领西西里。北非海岸已经没有屏障,罗马人于是组建海军,向非洲的迦太基城市进发。

痛定思痛的迦太基,花重金从希腊聘请了桑西巴斯将军做统帅。桑西巴斯是斯巴达人,早年就曾见识过皮洛士的战象部队,对如何使用战象,可以说是得心应手。在公元前255年的巴瓜达斯河战役中,桑西巴斯把100头战象布置在最前面。战象之后是方阵步兵,骑兵被放置在两翼。这种战象的阵法令罗马统帅雷古鲁斯大为惊异,他匆忙改变部署,加厚罗马的步兵阵,变三线的罗马军阵为六线。他希望这种加厚纵深的方法能够挡住大象的袭击。当100头战象向罗马人冲过来的时候,罗马骑兵还没有接战就跑了,留下意大利步兵抵挡迦太基战象和非洲骑兵。战象大量踩踏罗马军团的步兵,雷古鲁斯兵败被俘。这次胜利后,迦太基人试图反攻西西里,带着140头战象的迦太基军队向西西里做了尝试。但是这次,罗马人躲在坚固的城池后面,战象在无法突破的坚墙前面成了活靶子。此役以迦太基人的失败而告终。

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著名的将领汉尼拔脱颖而出。汉尼拔9岁时,曾随父出征,并发下与罗马为敌的誓言。父亲死后,他毅然领军作战。他确信,要对抗罗马,就应该瓦解罗马人在意大利的联盟,因此,他希望意大利北部的高卢人和他共同作战。他也确信,一旦他取得胜利,意大利南部的城市必将背叛罗马。而所有这一切的前提是,他要在意大利本土和罗马决战。

◎ 汉尼拔率领军队翻越阿尔卑斯山

公元前218年,汉尼拔带领9万名步兵、1.2万名骑兵和37头战象的庞大军队,离开西班牙的基地,开始向东北方向进发,穿过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后,抵达意大利境内。但是实践证明,带领战象做长途奔袭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大象每天需要消耗非常多的草料和水,遇上高山也容易死于非命。另外,虽然大象会游泳,甚至能游过较浅的海峡,但如果那些大象出生后由人工饲养,从来没有接触过河水,也从来没被训练过游泳的话,要过河是非常困难的。为了使大象过河,迦太基人制作了很多木头筏子,但仍有几头大象没能成功渡河。历经千辛万苦后抵达意大利的战象仅一头。汉尼拔最终没能攻下罗马城,大西庇阿却成功在非洲登陆。汉尼拔也奉命回到非洲。公元前202年,两军在扎马会战。在这次战役中,迦太基拥有80头战象,训练却很不到位。迦太基的战象首先向罗马人发动攻击,但在罗马标枪手的打击下,战象纷纷掉头逃跑,使迦太基人开战就处于不利的局势,汉尼拔尽力使用了他的天赋,此役却仍然失败了。扎马战役中,除7头战死的战象,其余的都被俘获了。

从迦太基人使用大象的例子可以看出,使用一种工具,必须要非常熟悉工具的性能。自己不熟悉,指望别人帮忙,是不会成功的。迦太基人不会使用大象,也没有想方设法掌握大象的性能,只把希望寄托在雇佣者身上,显然会得不偿失。尽管有时依靠他人也可以取胜,但这并非长久之计,最终的胜利还要靠自己。

象战小知识

象在印度和东南亚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考古学的证据表明,古代哈拉帕的印章文字里便有象的意义。在印度遭受雅利安人的入侵后,这种动物迅速成为雅利安人的图腾,在最早版本的《吠陀经》中,印度教大神因陀罗是骑马的,但到了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里,因陀罗则转变为骑象。这说明,象在雅利安人的生活中作用和地位已经得到了提升。

叙利亚有一种体型相当庞大的亚洲象。古埃及人曾经接触过象,甚至有驯象的记载,但古埃及人接触过的象是叙利亚象。因为古埃及曾经将势力扩张到叙利亚,却从来没有把势力扩张到西北非。

据马可波罗的记载,忽必烈曾经坐在4头大象拉着的大车上面接待他。巴卑尔的著作中,也有3头大象扛动100人才能扛得动的大炮的描述。4头大象拉动大车固然不成问题,但是3头大象能抗动100人才能扛动的大炮吗?巴卑尔的著作可信吗?1头大象的负重相当于3头骆驼,1头骆驼的负重大约是200公斤,那么1头大象负重就大约是600公斤,3头大象1800公斤。1个人负重二三十公斤较为可信,那么100个人大约负重2000—3000公斤,而1门炮的重量大约也是几千公斤,如果这三头大象体能比较好的话,巴卑尔的著作是可信的。

八 亚洲象与非洲象

迦太基与罗马的斗争还没结束,特拉梅西诺湖战役的同一年,又一场异常激烈的战役爆发了。围绕着叙利亚的统治权,托勒密帝国和塞琉古帝国又一场战争的爆发,使得整个古代地中海世界的斗争更加纷繁复杂。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战役中,出现了亚洲象与非洲象间的战斗。这两种本来生活在两个不同地域彼此相安无事的大象,被古代独裁者硬拉上战场之后,互相碰撞出激烈的火花。

伊普苏斯战役以后,安提柯帝国的霸权已成过眼云烟。而东方的塞琉古帝国在经过短暂的衰落之后,在安条克三世在位期间,得到复兴。安条克三世在位期间,不断收复失地。在东方重新控制了波斯、米底。随后又掉头西进,与埃及的托勒密帝国进行对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等地的争夺。对埃及来说,叙利亚是自己多年的势力范围,托勒密帝国也不能轻易丢失。两国开始为这场争斗而摩拳擦掌。

在此战之前,由于已经在先前的数次战役中领教到了战象的巨大威力,地中海东部各国都在积极给自己的军队装备战象。塞琉古帝国有可以与印度贸易的商路,可以通过贸易的办法交换到印度象。身处埃及的托勒密帝国已大大拓展了自己的势力,由此可以获得非洲象(森林象)。而其他一些无法拥有战象的国家,也仰慕战象的巨大威力。那些国家无法获取战象,但仍渴望从战场上俘获战象。

◎ 拉菲亚战役形势图

公元前217年,由安条克三世所率领的塞琉古军队和由托勒密四世所率领的托勒密军队在拉菲亚相遇,拉菲亚战役正式爆发。在排兵布阵方面,双方都把方阵步兵放在中央,两翼是轻装步兵,最外面是重骑兵,战象以及弓箭手。双方将领都知道,如果象兵直接面对方阵枪兵的话,很可能会失败,所以双方都把战象布置在外侧,不直接面对敌人的方阵兵。

战争开始以后,塞琉古首先命令自己右翼的战象向敌人左翼的战象冲杀过去。亚洲象和非洲象,这两种大象之间开始互相打斗,象牙互相推挤,伴随着巨兽间的撞击,象背上的士兵,也开始利用长矛互相格斗。古希腊史学家波利比奥斯这样描写了这个壮观的场面:“托勒密的战象只有一小部分可以与敌人进行近距离格斗。这些巨兽背上塔楼的人也开始近距离进攻,他们用长矛互相戳刺。然而这些巨兽也是知道该如何战斗的,他们一头与一头捉对厮杀。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战斗后,托勒密的大多数战象便害怕参战了,它们一闻到亚洲象的气味,就开始逃跑。我猜想,是因为害怕亚洲象的巨大体型。”

拉菲亚战役双方的布阵

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在我们普通人的印象中,非洲象是比亚洲象更为巨大的类群,但波利比奥斯为什么说埃及的非洲象害怕亚洲象呢?因为非洲象只是一个统称,我们所看到身体比亚洲象要巨大的是非洲草原象,而这种象很少有成功驯化的例子。在比利时人殖民刚果期间,曾经试图驯化这种象来耕地,结果失败。而古代地中海所提到的非洲象,一般是指身材矮小,可以驯化的非洲森林象的一个重要亚种——北非象。遗憾的是,这种象类在古罗马时代,由于权贵们追求的斗兽享乐而遭到大量捕杀,最终在公元3世纪灭绝了。

安条克三世击溃了托勒密军的左翼,托勒密军中的其他战象也逃离了战场,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托勒密四世的妹妹——阿尔西诺伊三世站了出来,她大声号召自己的士兵要为自己的家园而战,并告诉他们,如果战争胜利,每个参战的士兵,都有两麦那的黄金作为奖赏。托勒密军士气大振,派出骑兵引诱印度战象脱离战场,并用骑兵和步兵猛攻塞琉古军的左翼,使得塞琉古军的左翼也崩溃了。

在这个紧要关头——双方的侧翼都被击溃,双方的主将谁先占有有利的指挥位置,谁就将赢得胜利。然而偏偏在这个时候,由于安条克三世过分得意于自己象兵所取得的胜利,一直在追赶被战象打败的左翼残敌,结果未能及时回来指挥自己的中军,致使整个战场的形势发生逆转,输掉了这场战役。

这场战争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它表明战象即便是在与相对容易的骑兵作战时,依然会有被击败的可能。森林象遇到亚洲象时未战先败。这次惨烈的战争,托勒密仅仅损失了16头战象,而安条克三世的战象战死的更少,只有5头。其余大量战象要么被俘,要么逃走。这表明战象其实并没有面对危机时的胆量。拉菲亚战役是两种战象之间进行的唯一一次战斗,战争的结果是富有戏剧性的,但却是地中海世界象战的一个转折,此次战役后,战象的作用大大降低。

翻看历史,可以看到从中国到印度,从波斯到地中海,东西方世界,大象已经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重要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战争是发展的,战争中的工具也是不断发展的。但战争中的人怎样处理与物、与工具的关系,是可以总结、有规律可循的,是能不断提高的。尽管现在已经没人再用大象作战了,但研究大象与战争的关系,探讨战争中人与物、使用工具者与工具之间的关系,并非毫无意义。今天的人们从中应该能得到一些启示和借鉴,为今后的战争总结经验,提供帮助。 lENXH5Pdv525J2USzk6KmfejVNHgf0on2+6m6CgTm5YcgxtGoHDSkDL4fOmdI2x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