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法拉古特”级(Farragut class)

很多资料中“法拉古特”级又称为“孔茨”级。这种说法是认为由于“孔茨”号早于“法拉古特”号服役所以叫“孔茨”级。当时,苏联反舰导弹技术发展十分迅速,为了应对这个新出现的重大威胁,美国海军迫切需要一级具有保护航母编队,可以填补战斗机和高炮之间防空空白的军舰。此时的美国海军正在建造三艘“法拉古特”级火炮驱逐舰,由于时间紧迫,遂决定利用现有船体直接加装防空导弹系统使其具有防空作战能力,快要下水服役的“法拉古特”级前三艘也要为此进行修改。设计变更使得那三艘在建军舰进度延后,原本在建造序列中排名第四的“孔茨”号因为直接安装防空导弹系统反倒后来居上。“孔茨”号于1957年开工建造,1958年下水,1960年服役,成为第一艘完工的新型导弹驱逐舰。不过在“法拉古特”级中最早服役的并不是“孔茨”号,而是DDG-45“杜威”号,该舰于1959年12月7日服役,比首舰“法拉古特”号早了近一年。第二艘服役的才是DDG-40“孔茨”号。因此所谓服役时间的原因造成称谓的错误很显然是经不住推敲的。笔者认为,有资料将该级舰称为“孔茨”级的真正原因是从“孔茨”号开始该级舰舰种由驱逐领舰(DL)变为了导弹驱逐领舰(DLG),这很容易让人误认为是独立于“法拉古特”级的新一级军舰。所以本书沿用美国海军的称谓依然称该级舰为“法拉古特”级。

“法拉古特”级的命名来自南北战争时期美国海军著名将领戴维·法拉古特上将(David Farragut)。他是美国海军第一位少将、中将和上将。他出生在田纳西州诺克斯县的一个小镇,如今以他的名字“法拉古特”命名。他参加过的战役包括1812年战争、美国南北战争、新奥尔良战役、维克斯堡包围战、哈德森港口包围战和莫比尔湾战役等。1870年在新罕布什尔州朴次茅斯去世,享年69岁,被埋葬在纽约伍德劳恩公墓。

美国海军著名将领戴维·法拉古特上将,因指挥莫比尔湾战役闻名于世。

“法拉古特”级原本作为火炮驱逐领舰建造的,加装了导弹之后被称为导弹驱逐领舰(DLG),这也是美国海军第一级导弹驱逐领舰。该舰舰长156.2米,宽15.9米,吃水7.6米。最早该舰被美国海军作为“快速舰队护卫舰”纳入建造计划。由于美国航母开始了核动力化的研发,新的核动力航母的速度较高,这就要求护航军舰的航速也得提高,以免拖了整个编队的后退。不过蒸汽动力的研发在当时已经到了一个极致,很难再在动力上取得什么突破了,既然动力上无法突破那么提高军舰航速只能在其他方面想办法。战后美国海军军舰越造越大,过高的排水量严重制约了军舰的航速,而减轻军舰的自重既可以提高航速又能降低燃料消耗,所以在“法拉古特”级上美国海军首度采用了轻量化的设计。

“法拉古特”级上层建筑大量使用了铝合金材料,同时除关键部位外也减低了装甲防护,最终将该舰的排水量控制在了6000吨以内,其满载排水量为5800吨。由于追求高航速,该级军舰装备了4台锅炉,2座蒸汽轮机,航速32节(其实这个航速也只和“谢尔曼”级基本持平),在20节经济航速下续航力为5000海里。该舰前三艘被纳入了1956财年计划。在舰载武器方面,该舰装备了一门127毫米Mk42

正在进行现代化改装的“孔茨”号,从这个角度可以清晰地看到该舰的螺旋桨和船舵。

型火炮,该火炮是为了替代Mk39型127毫米火炮而研发的。新火炮取消了Mk39型火炮的双管结构配置采用单管结构。炮管为活动衬管,便于维修更换;同时供弹系统采用双路供弹方式,分布于两侧,由2个弹鼓(1个装弹丸,1个装药筒)、2个下扬弹机和1个上扬弹机等部件组成。2个弹鼓同时作旋转,以使其中的弹丸和弹筒在进入下扬弹时组装合一,再通过上扬弹机进入炮塔内。2个弹鼓和2个扬弹机交替使用,因此供弹效率很高。先进的Mk42型火炮很快成为美国海军各型水面舰艇的标准装备之一。在反潜方面“法拉古特”级也毫不含糊,除了装备有两座Mk32型三联装鱼雷发射管之外,在舰首部主炮后还设置了一座四联装的“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发射架。防空武器系统则是“法拉古特”级的一大亮点,其最主要的防空武器是在舰尾部设置的一座双联装的Mk10型双臂导弹发射架,该发射架作为美国海军第一种通用发射架可以挂载“小猎犬”中程舰空导弹、“黄铜骑士”远程防空导弹,甚至还兼容“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和“标准II”型防空导弹。早期的“法拉古特”级主要装备的反舰导弹即是RIM-2“小猎犬”防空导弹,初期型的“小猎犬”导弹使用乘波导引,利用弹体上的小型机翼控制飞行,最大速度可达1.8马赫,最大射程为19公里,仅能对付次音速飞行目标。在其进入大规模服役前,后续的改进就已展开。1958年改良型RIM-2C研制成功,导弹仍旧使用乘波导引,但是改以尾部的弹翼控制飞行,大幅提升了导弹的运动性能。此外,导弹采用了新的火箭发动机,有效射程也有增加,飞行速度提高到3马赫。随后改进的RIM-2E使用了半主动雷达导引系统,除了改善远距离上乘波导引追踪精确度不佳的问题之外,还改善了对低空目标的攻击能力。1957年RIM2E开始进行测试,随后进入量产。“小猎犬”导弹的最后一种改型RIM-2F,改进的项目包括使用固态电子零件,强化了抗干扰能力,换装新的火箭发动机,使得射程提高到75公里。部分RIM-2E导弹也换装到RIM-2F的标准。这在当时算是十分先进的技术指标了。而这也让“法拉古特”级成为了名符其实的舰队保护伞。

四艘“法拉古特”级导弹驱逐舰与两艘“基林”级驱逐舰停泊在一起,虽然新的军舰不断服役,但当时美军驱逐舰的主力其实还是这些二战时设计建造的老舰。以图中的DD-887“布林克斯·巴斯”号为例,该舰一直到1973年才退役。

在舰载设备上由于“法拉古特”级前三艘本来准备作为普通火炮驱逐舰建造,可是中途却改成了防空驱逐舰,所以该舰最后装备的电子设备和原本设计装备的差异较大。为了给舰尾安装的防空导弹提供制导,“法拉古特”级在第二根烟囱的后面设置了两个AN/SPQ-5型火控雷达,这两个巨大的火控雷达也是该级军舰重要的识别标志之一。该舰的主雷达是AN/SPS-39型三坐标雷达,最大搜索距离454公里,对海搜索雷达是AN/SPS-10型,除此之外还装备有一部AN/SPS-29对空搜索雷达。这样的雷达配置也是当时美国海军的标准化配置,在使用中“法拉古特”级可以作为美国海军航母编队的雷达哨舰来为舰队提供远程预警。

“法拉古特”级在当时安装了堪称世界最先进的海军战术数据系统(NTDS)。它可完成对目标的检测、识别、分类、情报综合、威胁评估及武器分配等。美国从50年代开始研制,1961年开始装舰。NTDS由数据处理系统、显示系统、传输系统组成。数据处理系统一般包括三到四台AN/UYK-7型或AN/UYK-20型计算机及其软件和外设。探测器数据通过中央设备系统和探测器控制板进入系统并传输给计算机,计算机辅之以雷达视频处理器以及信标处理器(IFF数据)和第11号数据链的数据对探测器数据进行处理,经过处理和评估的数据被传输给有关舰只和岸上的平台。

在服役期间,“法拉古特”级也进行了多次的改装。1968年,新生产的“标准”系列防空导弹开始进入现役,作为海军的防空中坚“法拉古特”级自然也要进行改装。在这次改装中,“小猎犬”被全部替换成了RIM-

1983年,“马汉”号被选作NTU(New Threat Upgrade)系统的测试舰,图中是“马汉”号上换装的AN/SPG-55B型火控雷达。

正在进行“标准”防空导弹测试的“法拉古特”号,“标准”系列防空导弹凭借其优异的性能和众多的改型成了现在美国海军装备数量最多、使用范围最广的舰载防空导弹。

67“标准”防空导弹。由于两种导弹可以共用Mk10通用导弹发射架,所以其发射装置并没有改变。相对应的火控雷达被AN/SPG-55雷达替换,新雷达的阵面呈圆锥形。使用何种火控雷达是“法拉古特”级是否进行了“标准”导弹改装的一大重要外部特征。“标准”系列导弹作为“小猎犬”导弹的替代品有着更远的射程、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和更好的精度。由于“标准”系列导弹的列装使得以前的AN/SPS39型雷达无法满足要求,所以美国ITT(国际电话和电报公司)吉尔福兰分公司应美国海军的要求于50年代末开始研制AN/SPS-48系列S波段频扫体制三坐标对空搜索雷达。1964年对AN/SPS-48雷达进行海上试验;1965年首部AN/SPS-48型雷达开始服役;1968年将AN/SPS-48雷达改进为AN/SPS-48A雷达。新雷达很快被安装到了“法拉古特”级驱逐舰上,事实证明,AN/SPS-48型系列雷达是一款非常成功的雷达,其改型一直沿用到现在,包括“尼米兹”级航母在内的多型军舰都有所装备。

“金”号舰艉的Mk10型导弹发射架,该发射架是一款通用发射架,可以发射“小猎犬”防空导弹和“标准”系列防空导弹。

“杜威”号舰艉的Mk10型导弹发射架,挂载着两枚“小猎犬”型防空导弹。

“马汉”号上的“标准II-ER”型防空导弹正在传送带上,“标准II-ER”型防空导弹又被称为“RIM-67”型防空导弹,是“标准II”型(RIM-66)防空导弹的增程型,和“标准II”导弹相比增程型在尾部增加了一节火箭助推器。

在舰艉合影的“达格伦”号官兵,Mk10型导弹发射架、新型防空导弹和与其配套的火控雷达虽然看上去不如巨炮那样孔武有力,但却是那个年代美国海军的实力象征。

“法拉古特”号舰艏主炮、“阿斯洛克”反潜火箭系统和安装于舰桥上的AN/SPG-53型火控雷达,该型火控雷达是一款用于舰艏主炮的炮瞄雷达。图中的是AN/SPG-53A型,除此之外还有B、D、E、F四种改进型号。

“威廉·V·普拉特”号上的舰艏主炮和“阿斯洛克”反潜火箭系统,该系统一直作为舰载反潜武器的主力使用到现在。在“阿斯洛克”系统慢慢退役以后美国海军并没有再研发新的舰载反潜导弹系统来替代。

“杜威”号上的舰艏主炮正在射击。

“杜威”号上的“阿斯洛克”反潜火箭系统。

“杜威”号上的Mk32鱼雷发射管,该型鱼雷发射管是美国海军通用鱼雷发射管,可以发射Mk46、Mk50等324毫米鱼雷。该型鱼雷发射管分为双联和三联两种,其中双联装方式仅限装备于美国“诺克斯”级护卫舰和加拿大“哈利法克斯”级护卫舰。

正在发射Mk46鱼雷的“普雷贝尔”号,Mk46型鱼雷作为世界上产量最大的鱼雷于1965年交付美军使用,目前已经研发出六种改型。该鱼雷技术先进,使用主/被动声呐制导,在搜索阶段一般使用被动声呐进行搜索,当发现目标后转入主动声呐制导方式锁定目标并且进行加速追击。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引进了一批该型鱼雷,后来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中国海军的鱼-7型鱼雷。

“孔茨”号舰桥,上面安放的是AN/SPG-53型火控雷达。前桅上已经换装了AN/SPS48型三坐标搜索雷达。

“马汉”号作为新型雷达测试舰正在测试AN/SPS-48型三坐标搜索雷达。

“杜威”号的舰桥,由于是测试期间可以看到很多穿着便装的非军方人员。

从舰艉方向观察“金”号,可以看到AN/SPQ-5型火控雷达,该雷达不但可以用于“小猎犬”导弹的制导,也可以用于“黄铜骑士”导弹的制导。

“法拉古特”级还很早就引入了电子对抗的概念。美军认为在提高传统“硬杀伤”能力的同时提高“软杀伤”能力可以有效增加军舰抗打击能力和增加抗打击的手段,最为重要的是在关键时候可以不占用舰上火力通道。“法拉古特”级装备了当时最为先进的AN/SLQ-32型电子战系统,该系统于70年代中期开始批量生产,主要用于雷达告警、电子干扰和信号截获,可在舰艇上担任点防御任务,防御飞航或反舰导弹的攻击。它可以在主要威胁频率内提供警戒和监视,并配有无源干扰装置;可以探测3个频段全方位射频信号,其频率工作范围宽,能覆盖当时所有雷达制导反舰导弹以及与武器有关的雷达射频信号。除此之外还装备有Mk36型6管箔条弹发射装置,Mk36型诱饵发射系统是一种无源干扰系统,其干扰弹包括箔条弹、红外诱饵弹和一次性使用的有源干扰机。该系统发射距离可达2500米,可以有效干扰各种雷达以及雷达制导、红外制导或组合制导的反舰导弹。现今仍然是很多国家海军的标准装备。

“马汉”号装备的SH-3A型“海王”直升机,该型直升机是西科斯基公司于1957年美国海军“反潜直升机”项目中中标的机型,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可靠性极高。

在AN/SPG-55型火控雷达下合影的“普雷贝尔”号官兵。

“法拉古特”级一共建造了10艘,全部队为舰队提供护航。由此可以看出该舰在美国海军中作为一艘防空军舰的地位。不过由于该舰舰体较小(相对其他同期驱逐领舰而言),没有装载当时美军最大的“黄铜骑士”防空导弹,其防空能力还是要打些折扣的。第三艘“麦克多诺”号还在进行适应性训练时即作为大西洋舰队第6巡洋驱逐舰队旗舰,并且参加了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第二年该舰进入第六舰队开始在地中海地区活动,随后该舰不断在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间改变配属直到1969年固定在大西洋舰队服役。第四艘“孔茨”号适应性训练后被编入了第七舰队在太平洋地区活动。一到第七舰队即被编入第152驱逐舰队担任旗舰随后又担任第15驱逐舰队旗舰,1962年8月“孔茨”号改任第11驱逐舰舰队旗舰并且于1962年7月对香港进行了访问,随后改为第17驱逐舰舰队旗舰。1963年,“孔茨”号回国向当时的美国总统肯尼迪演示了其卓越的防空能力。1965年,“孔茨”号在尾部设置了直升机起降平台,同时加装了舰载机加油装置。在“法拉古特”级驱逐

一架SH-2F直升机准备降落在“杜威”号上

于上世纪90年代退役。作为驱逐领舰该级军舰在服役生涯中很多艘都被作为旗舰使用。第二艘“卢斯”号在服役不久的1962年就作为第84驱逐舰队的旗舰。1963年该舰跟随“企业”号航母编队进行防空和反潜综合性演练,1964年进入地中海在塞浦路斯海域进行巡逻任务,随后加入“香格里拉”号航母编舰三十年的服役时间内甚至还有一艘军舰参加了海湾战争,这就是DLG-13“布拉古特”号。该舰最早被编入了第二舰队,后来转配到太平洋地区支援越南战争,1991年“布拉古特”号还开赴海湾地区遂行作战任务。半年后该舰退役。

在“法拉古特”级漫长的三十年服役时间里,美国海军的舷号命名系统也进行了调整,同样该级军舰的舷号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由于该级军舰最早是作为火炮驱逐领舰来设计建造的,所以该级军舰首舰“法拉古特”号到第三艘的舷号为DL-6到DL-8;不过由于设计改变从第四艘“孔茨”号开始该舰的舰种命名为DLG-9到DLG-15,相应的前三艘军舰的舷号也改为了DLG-6到DLG-8。1975年,美国海军对舰种划分和军舰编号方式进行了重新调整,取消了驱逐领舰这一个舰种。由于“法拉古特”级驱逐舰的排水量不到8000吨,所以该舰被正式命名为导弹驱逐舰,其舷号也由原来的DLG-6到DLG-15对应更改为DDG-37到DDG-46。

“卢斯”号导弹驱逐舰侧视线图。

“金”号导弹驱逐舰设计侧视草图。

这张照片拍摄于1979年12月12日,“法拉古特”号导弹驱逐舰访问法国土伦港。

1988年3月12日,重新隶属于美国海军第六舰队的“卢斯”号导弹驱逐舰航行于地中海。

“麦克多诺”号导弹驱逐舰,此时该舰已经经过了现代化改装,加装的“捕鲸叉”反舰导弹系统大大加强了该舰的作战能力。

1983年8月1日,“孔茨”号航行在诺福克海军码头,后方左侧是美国海军“独立”号(CV-66)航空母舰。

“马汉”号,这张照片拍摄于70年代末。该舰的舷号已经由DLG-11改成了DDG-42,但是军舰后部的火控雷达还没有更换。

1979年6月1日,“杜威”号行驶在南美洲委内瑞拉海域,它此行的目的是前往南美海域参加“尤尼塔斯20”反潜综合演习。

1991年10月,“达格伦”号导弹驱逐舰前往南美海域参加“尤尼塔斯32”反潜综合演习。

1981年7月,在东地中海执行任务的“威廉·V·普拉特”号。

1986年5月,从右舷方向拍摄的“普雷贝尔”号导弹驱逐舰。

“法拉古特”号导弹驱逐舰,此时美国海军已经对舰级进行了重新划分,驱逐领舰(DL)不再存在,该级军舰全部改为了导弹驱逐舰(DDG),其舷号也改为了DDG-34。 PasDLR1vnxThgf5AvGpQQFZNlPqw4jGnvVuGHScGRmS8t4yXUWrfkKnVslgDOmQ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