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鱼雷巡洋舰

英国海军部需要一种新型的鱼雷作战舰艇,它的低廉建造成本和高可靠性将取代“百眼巨人”号。同时,英国人要求新的鱼雷舰应该安装有效的火炮武器以便执行舰队作战之外的任务。这一点也是很好理解的,就像今天的护卫舰不能只装备反舰导弹而不装舰炮一样。另一方面,如果当时的鱼雷舰无须再去冒险撞击敌舰的话,那么冲角和相关的防护措施也就没有必要了。因此,一种吨位较小的装备鱼雷的巡洋舰诞生了,这就是所谓的“鱼雷巡洋舰”。

1880年,英国第一海务大臣阿斯特利·库珀·凯伊(Astley Cooper Key)要求皇家海军造舰局(DNC)发展一种小型近海鱼雷舰用于伴随舰队作战。1880年11月,后者很快就拿出了一个安装水下鱼雷发射管的设计方案,1881年又将一份舰队鱼雷舰的设计方案提交到英国海军部。1883年3月,亚罗船厂提出了一个鱼雷舰方案,这种拥有装甲防护的鱼雷舰约166英尺长,发动机功率1200马力,最大航速19~20节;锅炉舱设有1.5英寸(38毫米)厚的装甲防护,舰体中部甲板厚度为1英寸;舰上安装有4部鱼雷发射架,同时还装备了一定数量的机枪用于鱼雷防御。英国海军部则认为对港口附近海域的防御作战而言,该舰吨位过大;而伴随主力舰队作战时,吨位又显得小了些。于是,亚罗船厂只得另寻出路,后来于1888年10月将按照这一方案建造的鱼雷舰卖给了日本海军。舰体在横须贺海军造船厂完成组装后入役,得名“小鹰”号(Kotaka)。该舰排水量203吨,配备2座蒸气机,功率1217匹马力,航速17.8节。主要武器包括4管25毫米口径火炮、2门诺登菲特机关炮和6具360毫米鱼雷发射架(舰艏2具,舯部两舷侧各2具)。显然该舰在日本海军这里要吃香得多,“小鹰”艇不但在后来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参加了威海卫之战,还于1904年参加了日俄战争。

感兴趣的不仅仅是日本人。英国皇家海军造舰局很快又收到了来自法国的订购要求,而法国人需要的是两台3200马力发动机用于装备他们计划建造的一种排水量1365吨、双轴推进的鱼雷舰。1883年4月,首舰开工建造,这就是“秃鹰”(Condor)级。由于武器装备强、航速快,法国人很快开始大力发展这种舰艇用于舰队防御。而英国人也逐渐意识到这种全新的战斗舰艇完全可以取代现有的一系列中小型舰艇。英国皇家海军中将乔治·泰隆(George Tryon)爵士就认为新型鱼雷舰集成了近海炮艇、鱼雷艇、巡逻艇、警戒舰以及其他舰艇的优点,但同时也认为应该提高鱼雷舰在近距离海战中的生存能力。海军部的官员们开始建议在新一轮的造舰计划中,应优先考虑发展新型鱼雷舰,并开展水面鱼雷发射系统的试验。在设计规格中,新型鱼雷舰的武器装备将包括5门3.9英寸(100毫米)口径火炮(用于对付高速接近的敌鱼雷艇)和4部鱼雷发射管;发动机、锅炉和弹药舱都将进行装甲防护;最大航速17节,续航力3000海里/10节;单艘造价不超过85000英镑。第一海务大臣凯伊设想的战术是其在铁甲舰的保护下接近敌舰队,进入射程后随即向目标发射鱼雷,同时还能有效遏制敌鱼雷艇的攻击。在夜间,鱼雷舰还能保护主力舰队的锚地。这种新舰的装备将以有限的成本显著提升英国皇家海军舰队的火力。

英国皇家海军中将乔治·泰隆爵士

1883年3月中旬,英国海军部确定了鱼雷巡洋舰的技术指标。4月底,造舰局完成了工程草图的绘制。与先前方案所不同的是,舰艏和舰尾加装了5英寸(127毫米)口径火炮,而且将鱼雷发射管布置到了水线以上。全舰总共装备了10挺机枪用于对付高速接近的敌鱼雷艇,但防护水平则相对较低,仅仅在动力舱和炮位部分安装了装甲防护板。从整体上看,该方案中排水量由1200吨上升到了1350吨,可想而知造价也会有相应的上浮。该舰采用了铁制单层舰体,2800马力双轴推进,最大航速16节,航程在5000至6000海里之间,因此具备与舰队协同作战的能力。1883年6月1日,鱼雷巡洋舰的详细设计完成。

桑尼克罗夫特船厂则拿出了一个吨位较小的鱼雷舰的设计方案。该舰全长250英尺(76.2米),排水量仅600吨,4台锅炉2650马力双轴推进,最大航速20节,在14节经济航速下航程可达1800海里,舰上装备2部水下鱼雷发射管。该方案十分强调装甲防护,舰上动力舱和鱼雷室的装甲板厚2英寸(50毫米),甲板厚1.5英寸(38毫米),锅炉室上方还设计有储煤舱,客观上也存在防护作用。这样,该方案的造价就比鱼雷巡洋舰75000英镑的单舰成本要高得多,达到了120000英镑。而在巴纳贝看来,在没有经过试航的情况下判断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案孰优孰劣是不可能的,不过他考虑到了一个折衷的方案,那就是一种既比鱼雷巡洋舰吨位小,又比鱼雷艇排水量大的舰种。海军部也倾向于这一思路,折衷缩小版的鱼雷巡洋舰既能伴随主力舰队作战,又可承担炮艇、护卫艇的职责。1883年7月13日,根据“1884-1885年度造舰计划”,英国第一海务大臣签署了建造“侦察”号(HMS Scout)和“不惧”号(HMS Fearless)鱼雷舰的合同,最终舰上装备的是4门5英寸(127毫米)口径火炮、8挺诺登菲特机枪(1886年换装8门3磅速射炮)、2挺自卫机枪和5部鱼雷发射管。排水量最终为1580吨,最大航程7000海里,而单舰造价维持在75000英镑不变。1884年2月,建造中的“侦察”号换装了6英寸(152毫米)口径的火炮,并且加强了撞角结构,舰员由原定的120人增加到了140人。1885年8月,建造方案再次做出变更:鱼雷发射管的布置改为6部水上鱼雷发射管和2部水下鱼雷发射管,备用鱼雷12枚,排水量因此增加到了1630吨。这样一来,“侦察”号在10节航速下航程约为7000海里。1886年5月,该舰换装了功率更大的4000马力发动机,最大航速达到了17.5节,鱼雷发射管全部布置在水线以上,备用雷数量不变。后来,英国人又建造了8艘“弓箭手”(Archer)级鱼雷巡洋舰,另于1888年为澳大利亚海军建造了5艘“珍珠”(Pearl)级。

英国皇家海军“弓箭手”级鱼雷巡洋舰“浣熊”号,属“侦察”号改进型舰,注意其舷侧的鱼雷发射管 bIfLtoOBzfow1Jr+uAzt91pUICWh881CTy46ratZ1zI+PBfLP8Y+XUWxbxL0A7y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