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起源

英国皇家海军的鱼雷舰艇

自1868年英国工程师罗伯特·怀特黑德(Robert Whitehead)首次推出自航鱼雷后的30余年时间里,英国皇家海军依然靠在对方海军基地附近完成封锁和摧毁任务来对付敌主力舰队,从而继续维持大英帝国海上霸主的地位。那个时代,无线电通信和远程警戒雷达技术尚未出现,在敌舰队进入大洋之前就予以歼灭自然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皇家海军指挥官们所要做的仅仅是判断敌舰队可能的目的地并在这之前进行截击。

具有传奇色彩的英国皇家海军司令霍雷肖·纳尔逊(Horatio Nelson)就曾指挥舰队追击一支法国舰队直至埃及,而著名的特拉法尔加海战更是在法国、西班牙舰队的驻地卡迪兹港附近海域发生的,这也成就了英国皇家海军史上的一次最大胜利。到了蒸汽时代,各国舰队依然与风帆时代一样,仍在近岸海域或者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海峡海域(如对马海峡)进行敌我对决。直到日德兰海战爆发,过程中出现了借助无线电传递情报、在公海上完成舰队遭遇战等行动,这场海战无疑在世界海战史上具有了新的意义。

英国皇家海军之魂——霍雷肖·纳尔逊海军上将

无论怎样,鱼雷的发明成功给英国皇家海军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皇家海军在敌港口海域进行歼灭战的战术也因此发生了彻底的转变。鱼雷武器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原本只能在近海活动的小型水面舰艇将来都可以在公海上挑战主力水面舰艇,而且也是前者唯一有效的手段。只要大量装备了鱼雷,即便没有英国那样的全球性海军,也可以凭极低的成本威胁传统海军强国。上世纪60年代出现的反舰导弹也具有相似的意义。

在鱼雷出现之前,装甲看起来是经典海权战略最行之有效的装备。克里米亚战争的经验表明,只要装甲足够厚,装甲舰不但可以经受岸炮的攻击,甚至可以在港内与来犯的敌舰队交战。不过蒸汽时代的主力舰航程极其有限,能有效封锁港口的情况并不多。19世纪末,英法两国都建造了一批所谓的“岸防舰”,而实际上也可以用作对岸攻击。法国人的想法很明确,即打造一支“远洋攻城快车”队,用舰上装备的火炮等武器攻击敌岸的堡垒、共事和阵地目标。

不过,潜艇、水雷等水下兵器的快速发展对这一概念的实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1863年10月5日,美国内战期间的威廉·T·格拉塞尔(William T.Glassel)少校在战斗中指挥一艘“戴维”潜艇成功击伤了北军排水量4120吨的“新铁甲”(New Ironsides)装甲舰。鱼雷的出现使各国海军拥有了比水雷更有效的水下兵器——鱼雷机动性强得多,而且攻击方式多样。于是,英国皇家海军对鱼雷武器的认识逐渐深化和提升,不但致力于改善蒸汽动力的性能,而且开始发展鱼雷艇这种新兴海上作战平台——不但为了继续遂行海上封锁战略,也为了更有效打击那些敢于挑战皇家海军的敌对力量。

内战时期美国北军的“新铁甲”装甲舰

南军装备的“戴维”潜艇

20世纪初的一幅描绘“白头”鱼雷攻击敌舰的绘画作品

约翰·阿巴斯诺特·费舍尔,英国皇家海军史上最杰出的改革家和行政长官之一

就在鱼雷成功发明一年后的1869年8月,当时还是英国皇家海军一名下级军官的约翰·阿巴斯诺特·费舍尔(John Arbuthnot Fisher)提议海军部成立一个专门委员会,研究这种将很快淘汰竿雷和拖雷的新型鱼雷武器的意义和作战使用问题。当时的“白头”鱼雷(工程师怀特黑德的名字“Whitehead”有“白头”之意)只能攻击静止和慢速移动的海上目标,而且采用简单的压缩空气推进,射程只有200码,航速不过9节。然而人们都意识到,鱼雷武器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

不过由于费舍尔当时位卑职低,没有人理会他的建议。在“卓越”号(HMS Excellent)上,作为鱼雷教官的费舍尔的视线一直没有离开过鱼雷。1872年英国海军部正式批量采购“白头”鱼雷后,鱼雷委员会也就顺理成章地于1873年5月成立了。据说后来怀特黑德曾向英国方面建议转让他设计的鱼雷的独家生产权,但被英国海军部一口回绝。费舍尔后来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

英国皇家海军“沙尔”号巡洋舰对“华斯卡”号铁甲舰发起鱼雷攻击

1876年英国海军部鱼雷委员会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明确表达了对鱼雷武器的意义及其巨大发展潜力的重视,并且建议全面装备到在役的大型水面舰艇上。1879年,英国皇家海军“沙尔”号(HMS Shah)巡洋舰实施了远海海域的首次鱼雷攻击,目标是秘鲁叛军的铁甲舰“华斯卡”号(Huascar)。尽管鱼雷没能命中,但这次战例一方面充分证明了装备鱼雷能显著增强非装甲舰的火力,特别是那些吨位较小的舰只;另一方面又显示出可以专门建造一种装备鱼雷武器的战斗舰艇,用以伴随主力舰队承担远洋作战任务。

实际上早在1873年,英国人就开始尝试发展专用鱼雷舰艇。彭布鲁克造船厂于1873年开工建造的“维苏威”号(HMS Vesuvius)实际上就是一年后真正鱼雷艇的前身。由于该舰结构简单,而且没有任何的防护,甚至无法抵御轻型火力,英国人将其作为一种“隐身攻击艇”使用。该艇安装有低噪音的发动机,用低矮的烟道取代了常规舰艇上高大的烟囱,航速9.7节,装备两部艇首鱼雷发射管。1874年完工的“维苏威”号航速太慢,又因为体积大而无法装载到其他母船上,因此无法伴随主力舰队作战。但作为实验平台,皇家海军还是利用该舰部分实践了鱼雷攻击战术。

阿根廷海军水兵与一枚“白头”鱼雷的合影,摄于1888年

英国皇家海军“维苏威”号是真正鱼雷艇的前身

既然鱼雷已作为潜力巨大的海战武器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人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了鱼雷防御的问题。时任英国皇家海军造舰总监的纳撒尼尔·巴纳贝(Nathaniel Barnaby)率先提出了以经济实用的方式发展鱼雷防护手段的问题,特别是在舰队间的作战中尤为重要,因此这又与舰队部署的方式相辅相成。

在风帆时代的海战中,海上封锁与港口攻击是最实用的海战战术,尤其是利用夜间掩护对敌舰队的锚地发动攻击。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受到航速和续航力的限制,如果利用夜幕掩护抵近攻击目标,小型鱼雷舰艇仍然是大有可为的。那么,对大型主力舰的鱼雷防护就可以采用鱼雷防护网、速射炮、探照灯等手段。但一直到19世纪80年代,各国海军装备的火炮射速依然满足不了准确摧毁近距离高速海面小型目标的要求,而勉强能做到这一点的武器也只有机枪。这就足以说明为什么早期的反鱼雷艇的武器装备几乎清一色都是机枪的原因。 +Ojh/9jmzOSrA7r61cqbJbINIsYZcpWBgO0McXtB+Ue6PhDfAhAPVNjevr2GKUM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