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书名:英国驱逐舰全史1893~1918
作者:刘杨
排版:张磊
美编:佳蕙
ISBN:9787510708398
本书由重庆指文化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授权掌阅科技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美国著名军事理论家阿尔弗雷德·马汉在其关于“海权论”的著作中曾经明确提出过,海权与国家兴衰休戚与共。一个国家能否成长为伟大国家,与她对海洋的掌控和利用密切相关。几千年来,中国人对陆地的痴迷远远超过对海洋的关注。这一方面是由于农耕文明的天性使然,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中国人一直奉行与世无争的哲学思维的结果。尽管郑和下西洋宣示了天朝上国的皇恩浩荡,但是很快中国还是面对浩瀚大洋关闭了自己的大门,拱手放弃了对海洋的主权。于是,一次又一次,中国受到了来自海洋的威胁,荷兰人、英国人、法国人、日本人等等先后从海上向这个自诩为世界正中的国家发起攻击。在受尽欺侮之后,中国人终于慢慢意识到了海洋的重要性,尤其是海防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从晚清开始,尽管受到国力所限,但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对海防建设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到今天,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海洋文化和海防建设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尤其是在南海、东海、钓鱼岛等这些时时触动国人神经的问题尚待时日解决的环境下,可以预料与海洋有关的军事话题将持续获得国人的关注。
维护国家的海洋主权,毫无疑问最重要的力量莫过于海军。放眼全球,以美国、日本、英国、俄罗斯、法国、德国等为代表的海军强国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国家的海军,现在或者曾经叱咤风云,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说,海军强国就是世界强国。作为海军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军舰艇又是维护海洋主权最有力的工具。而这些国家的海军舰艇,又是体现人类科技发展和历史进步的一面镜子。研究主要海军强国的军舰,既可以全面了解世界海军历史发展,也可以为中国的海军装备建设提供经验。这就是指文号角工作室的“世界舰艇”图书大系出版的初衷。
我们力争将这套大系打造成为“高大上”的一套读物。这主要体现在:
一、全面。这套图书大系,力图梳理世界主要海军强国主力舰艇的全部发展历史,囊括了航空母舰、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登陆舰艇、鱼雷舰艇、潜艇等主要舰种,预计将出版40本以上。每本书都对相关内容进行极致而深入的介绍,每艘舰艇几乎都会涉及,每段历史也都尽量不错过。
二、通俗。我们不做学术性的专著,我们更不做地摊读物。我们瞄准的是具备一定海军常识的读者。所以我们不会长篇累牍地讲解某种军舰的技术特性,也不会只罗列一些数据。我们根据普通读者的兴趣点,会将一些枯燥的内容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我们更会在书中穿插介绍一些颇有意思甚至带有一点八卦色彩的话题。
三、实用。这套书系完全可以成为工具书,读者可以在其中查到所有舰艇的简单数据,也可以看到几乎每艘舰艇的图片。一书在手,相信读者能够对某国某种舰艇的发展产生清晰的印象,而不再人云亦云或稀里糊涂。
四、精美。得益于指文图书多年来的出版经验,此套大系排版设计极为精美,堪称国内同类图书的佼佼者。这不是王婆卖瓜,这是实事求是。书中大量线图和大幅照片,可以让读者大饱眼福,甚至拍案叫绝。
自从指文号角工作室成立以来,我们关注有质量的军事历史话题。先后出版了华文世界唯一制服徽章收藏文化读物“号角文集”及“单兵装备”系列丛书。“世界舰艇”大系将是我们奉献给读者的另外一套诚意之作。这套大系应该填补了华文读物的一项空白,相信能够获得读者的认可,也希望能够为中国的海洋文化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丛书主编:唐思
2014年8月于深圳祥怡阁
把海浪描述成“如山倒般”常会被指责为夸张,但和我们自身相比,这时的大海真的像山一样——铅灰色的水如一座座山峰隆起,顶上的水沫宛如积雪,当我们深深地沉入山谷,山峰足以高过桅顶。我们的舰一会儿被浪头托向天空,一会儿如醉汉般向两侧倾倒,然后又跌入下一个深渊。有时,一个巨浪朝舰首打来,整个艏楼就没入水下,舰尾高高翘在空中,舵和推进器变得毫无用武之地,而尴尬地骑在浪背上的舯部则将迎来深达8英尺的大瀑布的冲击……
笔名为“Taffrail”(意为艉栏杆)的英国海洋作家亨利·塔普雷尔·多灵(1883-1968)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担任驱逐舰舰长,他在回忆自己在M级驱逐舰“穆尔瑟姆”号上的经历时,写下了上述使人身临其境的文字。
驱逐舰在历史上始终是尖端科技的代名词,但人们在津津乐道于她的魅力时,往往忽视了在自然力下它娇小的身躯是如此脆弱,即使到了二战时期,驱逐舰的吨位大多也只有2000余吨,被风浪损坏或因此而触礁沉没者并不罕见,驱逐舰官兵们在与风浪搏击中接受的历练可以说不亚于战火的考验。
把这种历练发挥到极致的无疑是英国驱逐舰,这不仅因为英国驱逐舰常见的活动区域如北海、北大西洋气候寒冷,海况恶劣,更重要的是因为英国驱逐舰的舰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露天式的。两次世界大战间的和平时期,其他各国纷纷为驱逐舰设计了封闭式舰桥,唯独英国难以割舍这种时刻在风雨中洗礼的风帆时代的豪情,甚至一直将之延续到了20世纪50年代的“果敢”级驱逐舰上,而二战中英国接收50艘美国老旧驱逐舰后因为不习惯美国早在20年前就设置了的封闭舰桥,还特意在原舰桥顶上加了一层露天舰桥。
这可以说是英国人倨傲固执,也可以说是他们对几百年海洋传统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坚守,我觉得这恰是英国驱逐舰独有的魅力,也是吸引我深入探究其变迁历程的因素之一。同时,作为驱逐舰这一舰种的缔造者,英国始终拥有先进的驱逐舰设计水准,引领着世界驱逐舰发展的潮流,如最先采用蒸汽轮机,最先采用主炮叠置设计,最先装备声呐和雷达,最先使用格子桅和隐式烟囱设计,设计建造第一艘驱逐领舰和第一种护航驱逐舰等。英国驱逐舰曾有着一脉相承的鲜明外观特点,除了露天舰桥,还有如从舰舯部开始低下的艏楼型船型、采用了叠置火炮后为使两座炮间互不影响而设置的上翘式遮板等沿用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独特设计,二战中英国陆续建造的一系列单烟囱驱逐舰干练而优雅的设计尤其令我印象深刻。
如今,国内读者终于可以系统性地领略英国驱逐舰发展变迁的全历程了,这次承蒙指文号角工作室厚爱,能为这套国内首次出版的《英国驱逐舰全史》作序,不禁深感荣幸。相信通过本书详实的图文资料,您也一定能为英国驱逐舰的经典魅力所深深折服。
朱墨青
2014年11月14日
朱墨青,海军史作家,曾用笔名“维洛克斯”,著有《大西洋之战中的英国驱逐舰》一书,曾主办网站“海上骑士——驱逐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