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有人说,自从有了船,就有了海盗。海盗,顾名思义,海洋之上的盗匪。海洋意味着财富和神秘,作为在海洋上活动的海盗,也同时更加的神秘与传奇,甚至带上了奇幻的色彩。在西方,海盗曾主宰了一个时代,维京人的龙头船和斧头加盾牌,贯穿了欧洲的8—11世纪,造就了大名鼎鼎的“维京时代”。而在东方,同样有这样的一群海盗,在东亚历史上,留下了同样的历史名词——“倭寇”。

倭,是表示“身材矮小的人”;倭国,是东亚国家对日本的古称;倭寇,也就是指从日本来的寇匪。虽然一直以来,都有日本学者声称倭寇是对蒙古入侵的报复行为,但其实它早已有之。早在11世纪朝鲜半岛就已经出现了关于倭寇的记载,到了13世纪这些“畏威而不怀德”的海上贼寇就已经形成规模,开始以船只为载具,袭击东亚沿海城市乡镇,抢劫财物并掳掠人口了。

东亚格局的两次巨变,让倭寇从“沿海小麻烦”发展成了“海上大威胁”。第一次是蒙古的崛起。蒙古人的征服,使王氏高丽的武备军力被一扫而空,日本岛国也因“蒙古来袭”的威胁而惶惶不可终日。但是由于蒙古人的轻敌和盲动,日本凭借着台风的助力而幸免于难。日本人由此也催生出了“神国观”的思想。在这种思想不断自我催眠下,开始不断肆虐军力暗弱的王氏高丽,犯下了屠灭村镇,虐杀婴儿等累累罪行。但随着李氏朝鲜的建立,仅凭朝鲜一国之力就已经肃清了倭寇之乱。期间想试探明帝国的部分倭寇,更是在诸如“望海埚大捷”这样的战斗中被明军杀得几乎片帆不得回。

可惜的是,本该就此消声灭迹的倭寇,在16世纪却又一次迎来了机遇。大航海先驱——葡萄牙人霸占东南亚之后,又妄想着称霸东亚,在被明军所痛击后放弃了直接对抗,开始寻觅“代理人”。于是倭寇又迎来了第二次肆虐的契机。

在获得葡萄牙人的支持与赞助后,倭寇实力和狂想膨胀到了极致。这个混合了东西方贪婪与野心的武装集团,又与江浙乡绅势力相勾结。这些享受到“海禁”红利的乡绅们,为了继续进一步获得走私和海盗之利,不惜自毁长城,构陷曾击败葡萄牙人的能臣良将朱纨、卢镗等人,更自甘堕落为倭寇集团充当“马前卒”和“带路者”。而外有强援,内有勾结的倭寇集团所面对的却是明代中期有城无防、有官无兵的废弛海防,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最终,荼毒东南沿海的“嘉靖大倭乱”爆发了。张经、汤克宽等能臣良将苦战十余年而不能遏制。

但多行不义必自毙!随着唐顺之、俞大猷、戚继光等新一代名将和军事改革家的崛起,明帝国军队针对倭寇之乱进行了全新军事体制变革以及摧枯拉朽般的反击作战。倭寇,这个古代东亚乃至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武装海盗集团,包括他们狂想和暴行,最终都被彻底清除。

本书所讲述的就是这段传奇般的战争全史。另外,本书还为读者复原了15到16世纪期间东亚的政治格局和军事体系,以及被《剑桥战争史》所称道的明代中期军事革命! /knv4pgBIygrZfzORHD5UQ0pIShI2qpfwIumMWvz2Hbdm99PPItQf1z9a9YD88S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