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地形

库奇兰恩盐碱地,位于北纬22度55分到23度43分,东经68度45分到71度46分,面积23310平方公里,沿着库奇北面和东面展开。库奇地区北临信德(Sind),东靠拉达恩普尔(Radhanpur)和西望卡提阿瓦半岛(Kathiawar)。从库奇湾头部延伸的干涸海床从东南、东面和北面团团包围库奇,形成天然盐碱地,也就是库奇兰恩。为了方便描述,库奇兰恩分成两个部分,大兰恩在库奇北面和东北面,东西横宽257公里,南北纵长129公里,面积18130平方公里;小兰恩在库奇东南和南面,东西横宽129公里,南北纵长16到64公里,面积约为4144平方公里。

大库奇兰恩范围从拉贾斯坦邦西南边界至印度洋的信德南部的印巴传统国境线。每年6月到10月,由于西南季风(south-west Monsoon)带来大量降雨,海水上涨淹没了库奇兰恩,并形成内陆盐碱湖。在旱季,库奇兰恩就是一片荒漠——平坦、坚硬而裸露——除开部分岛屿上零星长着稀疏的野草。但有资料表明,亚历山大大帝远征印度、驻军信德时,这里曾是一个内陆海或者说是由“现今已干涸消失的河流”汇聚的内湖咸水湖,后由普兰河(Puran river)注入。直到近期,至少兰恩西部从阿里班德尔(Ali Bander)到古里河之间的地区都是富饶的,而且信德和库奇之间的交流也是自由而频繁的,丝毫不受荒漠盐碱地的阻碍。

在西南季风的雨季期间,库奇北部完全被海水淹没。可一旦季风减弱,洪水逐渐退去,地面的盐碱泥沼也逐渐干涸,很快形成优质的畜牧场。在两国边界的班尼(Banni)地区,由于盐碱地质盐分含量高,人们没法开展种植业,普遍都在养牛。在兰恩北部,村落稀少,人口零零星星,和兰恩其他地区几无联系。即便库奇地区最大的城镇普杰(Bhuj),在一年大部分日子里,也是土地荒芜,闷热干旱,沙尘肆虐。

库奇兰恩盐碱地

交通方面,普杰(Bhuj)到库奇的沃卡达(Khavda,兰恩边界附近)有一条长76公里的公路。这条公路穿过班尼,在雨季无法使用。从沃卡达往北,还有一条穿过兰恩通往巴基斯坦境内迪普洛的小道。这条小道的延伸段越过兰恩的潮湿盐碱地通到莫里贝特,可以承载重型车辆。从莫里贝特到兰恩之间的道路路面十分坚硬,除了雨季外,车辆可以以较高的速度奔跑。

相对印控区兰恩的交通不便,巴基斯坦信德省一侧的兰恩北部地区却交通便利。这里不仅有沿着巴基斯坦境内一侧路质良好的公路(在旱季时可以随意进行摩托化机动),还有从库奇北梢附近的卢纳起,穿过兰恩、卡里姆夏希、维戈科特和肯杰尔科特,抵达巴基斯坦境内的拉希姆-基-巴扎尔(Rahim-Ki-Bazar)。贝拉地区和巴基斯坦境内的纳加帕尔卡之间有2条小道相连,一条从贝拉起,另一条从洛德拉尼出。

库奇—信德边界争端

1843年英国吞并了信德。他们决心在英领区的信德和印度联邦的库奇地区之间划一道分界线。虽然有证据表明在信德和库奇地区之间的库奇兰恩就是库奇的一部分,但是,双方并没有马上划清分界,导致这个方向成了争议区。1947年印巴分治的时候,信德省凭借穆斯林占多数的优势划给了巴基斯坦,库奇地区则因大部分人信奉印度教而留在了印度。

即便是分治前,信德当局和库奇地方政府就整个库奇兰恩地区的领土主权进行交涉,双方争议很大。1938年,信德当局公开宣称,信德拥有对库奇兰恩一半以上地区的领土主权。1948年7月14日,巴基斯坦总理致信印度,指出信德—库奇“边界仍然存在争议,必须迅速解决”。1949年8月10日,印度回信巴基斯坦,声称印度对库奇兰恩拥有无可辩驳的主权,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1956年4月9日,巴基斯坦再次照会印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需要强调的是,兰恩是死海(内陆盐碱湖)。根据国际惯例,内陆海应由两侧国家平分划界。这个原则同样也适用于解决两国边界的莫尔维和库奇之间兰恩的领土争端。巴基斯坦政府声明,拥有兰恩北部到达兰萨拉(Dharamsala)领土主权并行使权利,既是参照国际惯例也是有国际先例的。”为了表明自己对库奇兰恩地区的主权,巴基斯坦甚至拿出了英领时期信德省地图作为证据,证明自己绝不会放弃收回库奇兰恩争议区主权的“正义”行动。

在双方相互照会、大打外交官司的同时,巴基斯坦也开始对库奇兰恩地区动手,从1949年初开始,巴军加强了库奇兰恩地区北部边界的军事活动。为了遏制巴基斯坦在争议区频繁进行的军事活动,印度库奇当局也加强了对库奇兰恩争议区的巡逻。至1955年底,巴基斯坦修建了一条通往库奇兰恩地区的名为古尔马马德塔拉瓦迪(Gulmamad Talavadi)小洼地的汽车小道,并派遣信德省两个预备役警察支队(各50人)进驻温吉和巴里阿里/贾特勒伊,和印军在查哈德贝特地区的哨所对峙,甚至巴基斯坦陆军官兵也大胆前往贝特(Bet)地区巡逻,并煽动巴基斯坦牧民可擅自进入争议区放牧,丝毫不理会印度库奇当局管辖,更没有支付一卢比税费。1956年1月12日,印度政府照会巴基斯坦政府,对巴方在库奇兰恩争议地区单方面改变现状提出强烈抗议,但巴方不予理会。1956年2月17日,库奇地区的印度边防警在巡逻过程中发现巴基斯坦武装人员侵入古尔马马德塔拉瓦迪地区,并开始修建哨所。双方出现零星交火,通过行动,巴基斯坦表明了自己要“维护” 查哈德贝特地区“领土主权”的坚定决心。

当时,在库奇兰恩地区的印军只有驻卡沃达的印度陆军第7掷弹兵联队(骆驼骑乘步兵)B连。1956年2月18日,第7掷弹兵联队B连连长派兵往查哈德贝特巡逻,由于卡沃达至查哈德贝特之间长约72公里,印军巡逻队直到第二天中午才到达目的地。巴军巧妙地隐蔽在伪装良好的阵地里,先把印军巡逻队放进,然后突然用轻机枪扫射,打伤了1名印军士兵。遭到攻击后,印军巡逻队随即开火还击,双方激烈交火的结果造成2名印军负伤,3头骆驼死亡。发生冲突后,巴基斯坦首先照会印度,提出强烈抗议,但印度没有马上答复。

正赶赴战场的印军士兵

尽管第一次冲突有些吃亏,但印军第7掷弹兵联队B连的巡逻也并非一无所获,他们总算得知“入侵查哈德贝特地区”的巴军兵力规模,以及他们装备了轻机枪和2英寸迫击炮的“情况”。1956年2月24日,印度政府照会巴基斯坦,就2月18日冲突向巴基斯坦强烈抗议,并声称查哈德贝特地区是印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声明中,印度政府表态将采取一切手段驱逐入侵者。2月22日,驻德朗格阿格拉(Dhrangadhra)的印军第112步兵旅奉命开赴普杰(Bhuj)。2月24日,印军第112步兵旅(第5拉其普特来复枪联队)在卡沃达集结完毕。同一天,第112步兵旅所辖的第7掷弹兵联队在贝迪亚贝特(Bedia Bet)地区修建了一个前进据点。第二天,印度陆军总司令亲自视察了双方发生冲突的贝迪亚贝特(Bedia Bet)地区。

印度的防范

自查哈德贝特(Chhad Bet)冲突后,巴基斯坦在兰恩争议区的巡逻和建哨卡行为有所收敛。印度方面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为了防范巴基斯坦继续“入侵”,印军解散了第7掷弹兵联队的骆驼编制,把部队改为徒步步兵。改编后,第7掷弹兵联队1个连驻普杰,剩下2个连驻普杰和卡沃达之间各个要点。普杰机场也紧急扩建,成为可供现代化战机作战的大型机场。同时,印军还在查哈德贝特修建了一个可供奥斯特飞机起降的全天候机场。在卡沃达和可达达(卡沃达北面16公里)也各修建了一座适用于晴天着陆的机场。后者可供达科塔运输机紧急着陆。为了保障部队饮水,印军还在查哈德贝特建立了一个盐水淡化系统,同时在据点基地周围修建了可在雨季期间防洪的堤坝。

从长远角度来看,印军必须在兰恩地区建立如下具有战略意义的公路网:

1. 卡沃达(Khavda)—查哈德贝特

2. 卡沃达—拉克帕特(Lakhpat)

3. 马沃沙里(Mavsari)—塔拉德(Tharad)—登埃拉(Dhanera)—彭特瓦达(Panthwada)—登蒂瓦达(Dantiwada)

4. 瓦拉希(Varahi)—莫尔瓦达(Morwada)—苏伊根(Suigan)

5. 巴巴尔(Bhabhar)—苏伊根

6. 拉达恩普尔—莫尔瓦达

7. 达拉维拉(Dhalavira)—戈达达(Godhada)—洛德拉尼(Lodrani)—莫沙纳(Mosana)—森塔尔普尔(Santalpur)

1962年11月,印军第112步兵旅群和第31步兵旅群换防。尽管如此,库奇兰恩的边界哨所仍继续由印度中央预备役警察(CRPF)和库奇预备役警察负责。

肯杰尔科特争端

1964年,巴军开始频频进入肯杰尔科特争议区巡逻,挑起事端。1964年5月13日,印度库奇预备役警察拘捕了3名越境的巴军武装人员,但很快释放。虽然1964年再无类似事件发生,但从1965年1月到2月开始,巴军在肯杰尔科特争议区的越境事件比起1964年1到5月是有增无减。

肯杰尔科特是一处堡垒废墟遗址,地处库奇兰恩西北指尖,距巴基斯坦南部边界1370米。肯杰尔科特南面是一片地势平坦的原野,往北是一系列平行的沙丘,西南梢沿着巴基斯坦边界延伸。往北的沙丘地势较高,可以俯瞰整个堡垒遗址,给巴基斯坦提供了良好的视野。不过,这一地区只有旱季才适合作战。

从交通条件来看,巴基斯坦通达肯杰尔科特显然比印度便利。离肯杰尔科特最近的印度行政中心是普杰,距离约国境线177公里。就算是卡沃达和维戈科特(Vigokot)也各距边界104公里和119公里。军事方面,印军第32步兵旅群设立在卡里姆·夏希(Karim Shahi)的前进指挥中心(位于肯杰尔科特东南),离国境线也有32公里。雨季,普杰—卡沃达公路没法使用。即便是旱季,从卡沃达到肯杰尔科特的汽车小道于途中也要穿过一个堤道。由于卡沃达往前的各个城镇,除维戈科特外,均没有建起淡水净化装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印军在肯杰尔科特地区的驻军规模。在空运交通方面,卡沃达有一个晴天机场,普杰有个民用着陆场(当时还没有建成大型综合现代化全天候机场),维戈科特有一个在建的直升机着陆场。看起来这一带似乎可以保障空运,实则不然,该地区真正可以用做全天候机场的只有贾姆讷格尔(Jamnagar)空军基地。

库奇兰恩的肯杰尔科特附近盐碱地

和印军窘迫的陆空交通状况相比,巴基斯坦方面通达肯杰尔科特的陆空交通却十分便利。人口聚居区的巴丁(Badin)镇离边界仅30公里。镇上不仅有一个可供巴军所有现役战斗机和运输机起降的大型综合现代化全天候机场,还有早期预警雷达,并可以和信德省的海得拉巴(Hyderabad)和凯尔普尔(Khairpur)相互形成机场网络。同时,一条从巴丁至马罗(Maro)的公路还可往东延伸到纳加尔帕尔卡尔(Nagar Parkar)。较为完善的陆空交通体系,使巴军对边界哨所的补给要比印军方便得多。

从1965年1月下旬起,巴基斯坦开始在肯杰尔科特地区设立哨卡。1965年2月10日,印军组织例行边界巡逻时,终于发现了这个“秘密”。2月15日,印巴两国的边防警察举行会晤,商讨解决肯杰尔科特的争端。事实上,巴军已经修建了一条从苏勒伊(Surai)通往丁埃(Dine)长达32公里的公路,正巧从印度境内的肯杰尔科特南面而过。由于这条公路的建成,巴基斯坦边防警察态度强硬,拒不退让。无奈的印度边防警察只得加强夜间巡逻和卡点,想迫使巴基斯坦边防警察从肯杰尔科特地区撤出哨卡。

然而,巴基斯坦早已在肯杰尔科特地区站稳脚跟。他们在肯杰尔科特驻有印地别动队(Indus Rangers)1个连,在拉希姆-基-巴扎尔驻有印地别动队400人,沿着边界还有印地别动队1个联队(wing)。在信德省的海得拉巴和乔尔(Chhor),巴军还保留了印地别动队2个联队。2月18日,巴军的印地别动队在肯杰尔科特地区的部署情况如下:

肯杰尔科特:白天驻军1个排,夜间只留监听哨;

肯杰尔科特北面的沙丘高地:在3英寸迫击炮和中型机枪支援下的2个排兵力。

相对巴军的驻防,印军在这一带部署的是库奇预备警察5个连——2个连驻维戈科特,1个连驻卡里姆·夏希,还有2个连查哈德贝特。可这些兵力太弱了,根本没法和巴军、巴方边防警察抗衡。

卡巴迪行动

1965年2月21日,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和古吉拉特(Gujarat)地方指挥官、军区司令P·C·古普塔(Gupta)少将,向印军第31步兵旅长S·S·M·帕哈拉贾尼(Pahalajani)准将下达了第一号作战指示(卡巴迪行动),要求用武力夺回肯杰尔科特。P·C·古普塔少将在命令中明确指示第31步兵旅,为了完成这项任务,允许在行使武力过程中越界。第31步兵旅群司令部、第11野战炮兵团、第226独立维修站连、第373野战工兵连、第31步兵旅直属通信连、第407卫生连于2月27日前出到普杰。第17拉吉普特来复枪联队(欠1个连)已经进驻普杰。2月26日,印度陆军总司令部下令向前线的艾哈迈德巴德(Ahmedabad)调7个警察连兵力,同时下令1个伞兵营24小时待命,随时准备开赴肯杰尔科特,参加夺回作战。

作为回应,巴基斯坦陆军也命令第8步兵师师长蒂卡·汗少将(东巴暴乱后镇压“孟加拉国民解放军”的军管长官)负责指挥肯杰尔科特地区所有印地别动队,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反制印军进攻。与此同时,蒂卡·汗少将还命令巴军第51步兵旅群做好战斗准备,如有需要立即顶上去打。3月6日,蒂卡·汗命令第8边防联队开赴哈登(Khadan),以连规模兵力增援拉希姆-基-巴扎尔和肯杰尔科特两地,并在肯杰尔科特地区部署迫击炮和机枪。3月9日,蒂卡·汗拜访了第51步兵旅司令部,命令旅长M·阿扎尔(Azhar)准将往温吉(Vingi)和肯杰尔科特半途的迪普洛(Diplo)南面移动。第51步兵旅所属的第6俾路支联队原本驻卡拉奇,也奉命紧急赶往海得拉巴,担任第51步兵旅预备队。

按照巴基斯坦官员的说法,印军为了加紧在库奇兰恩地区集结兵力,在公路和小道部分路段的沼泽和沙质地铺设钢板,并在堑壕和掩体加盖顶,特别是维戈科特(Vigokot)、肯杰尔科特和温吉等地区。巴方还声称,在部分地区,印度人修了大量掩体工事,当地巴军的印地别动队因兵力和武器装备不足没能夺回该地。

可实际上,巴军不仅在巴丁地区拥有2辆坦克、4门25磅野战炮、3辆装甲车和充足的兵力,还在帕布哈尔(Pabuhar,迪普洛西北)集结了足够的兵力,并在阿里班德尔建立了一个军事基地。在鲁瓦里,巴军还有4辆坦克、7辆装甲车和部分兵力随时待命。印军情报部门指出,巴军在拉希姆-基-巴扎尔共有400名别动队员,在库尔里(Kulri)、苏勒伊、温吉、贾特勒伊(Jattalai)和肯杰尔科特各有100名别动队员。另据报道,别动队指挥部已经从迪普洛转移到拉希姆-基-巴扎尔。巴军12架战机也在巴丁机场做好了战斗准备。

3月13日,印度的预备役警察在肯杰尔科特西南4600米处建立了沙尔达尔(Sardar)哨卡,有效封堵了巴基斯坦的渗透。这个哨卡特点是地形平坦,周围覆有些许植被。为了确保沙尔达尔哨卡的安全,周围还建了不少前哨,分别位于丁格(Ding)西南、肯杰尔科特东南和肯杰尔科特西南,由印度第2预备役警察营负责守备。事后有人说,沙尔达尔哨所的战术位置有问题,这不是陆军的意愿。

肯杰尔科特争端惹起的时候,印军第1马哈尔(Mahar)联队长K· 孙达尔吉(Sundarji)中校(最终他官拜陆军参谋长)代行旅长权力。他身着警察制服侦察了肯杰尔科特地区,并向上级建议出兵夺回肯杰尔科特。遗憾的是,印度政府没有批准这个建议,只批准建立沙尔达尔哨所。印度中央预备役警察4个连在卡迈尔·辛格(Karnail Singh)少校的率领下赶到肯杰尔科特地区,换下了库奇预备役警察。卡迈尔·辛格少校在塔克哨所派了1个连,其后方2公处里又新设了一个阿德姆(Adm)哨所,同时频繁在这些哨所西面的两个小岛进行武装巡逻。印军第1马哈尔联队的斯哈尔马(Sharma)少校下令从联队里抽调4名下级军官和15名士官支援卡迈尔·辛格少校。

作为对印军建立沙尔达尔哨所的反应,巴基斯坦方面随即在沙尔达尔哨所东北的丁格也针锋相对地建了一个排级哨所。不甘示弱的印军又在沙尔达尔哨所北面0.5到1公里处朝着丁格方向的位置新建一个警察哨(1965年4月5日建)。这个哨所的建立是防范巴基斯坦干扰印度中央预备役警察巡逻的重要措施。

代号“箭头演习”

1965年3月26日到28日,印度陆军和印度海军在库奇湾的门达维(Mandavi)海港举行代号“箭头行动”的大规模军事演习。为了威慑巴基斯坦,印度海军出动了“维克兰特”号航空母舰,舰载机呼啸升空,上演了陆空支援的战斗场面。这次演习让巴基斯坦警惕起来,开始迅速集结兵力。

印军南方军区司令部很快获得情报,得悉巴基斯坦在肯杰尔科特纵深沙丘地区部署了强大的正规部队,并在帕布哈尔布置了一个步兵营战斗群,保护两翼的同时也充当预备队。据估计,巴军还在帕布哈尔—沙丘地区部署了4辆坦克、7辆装甲车和1个野战炮兵团。尽管如此,印军判断,巴军能对库奇边界真正出动的兵力不过1个步兵营而已。4月8日,巴基斯坦空军又把2个F86“佩刀”喷气式战斗机中队调到巴丁。尽管巴军频频进行军事调动引起了印度方面的抗议,但巴方辩称这不过是对印军兵力调动的正常反应而已。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库奇争端

事实上,一场风暴很快就在库奇兰恩掀起。 Sc4ulDa/GoUD/Ftq39Xfi1BLEDeXw4gqfYsZ68zZxWShtoqMk1FFmJhttjA4ccK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